恩施土特产黄江店 恩施十大特产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0 13:23:26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咸丰帝茶

咸丰帝茶是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的。咸丰县自古盛产名茶,是武陵山区极负盛名的茶叶产区之一。咸丰帝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咸丰县自古盛产名茶,是武陵山区极负盛名的茶叶产区之一。2010年咸丰县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011年2月又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的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近年来,咸丰县加快茶叶基地建设步伐,至2012年底茶叶留存面积达12.3万亩,年加工干茶5200吨,实现产值3.3亿元,成长为促农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咸丰县采取整合品牌、严检品牌、认证品牌、推介品牌、保护品牌等措施,打造“咸丰帝茶”公共品牌。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咸丰帝茶”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二.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斑鸠店大蒜

斑鸠店镇西靠黄河,东邻东东平湖,境内系黄河冲击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大蒜生长。该品种由六十年代引进的苏联杂交蒜演变而成,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至2001年,全镇大蒜种植面积4.05万亩,加邻近乡镇种植面积,总面积已达10.5万亩。

斑鸠店大蒜以头大、质优、味香而闻名遐迩,外皮淡紫红色,蒜瓣齐肥大,植株生长势强,株型高大,蒜苔产量较高,搞寒力弱,较早熟。其辣味适中,是上等的辛香类蔬菜和调味品,具有增强食欲、抑制病菌、改善人体微循环、补充营养、保键健康等功能。据测算,每100克大蒜中含蛋白质4.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3克、粗纤维0.7克、钙5毫克、磷44毫克、铁0.4毫克、硫胺素0.24毫克、核黄素0.03毫克、尼克酸0.9毫克、抗坏血酸3毫克,并含有抗诱变剂硒和杀死癌细胞的活性物质二烯丙三硫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蒜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防治癌症和美容作用,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力之功效。1991年曾荣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大蒜产品。一般年产蒜苔2.5万吨,蒜头20万吨。每到收获季节,外地客商云集收购,产品远销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吉林、等省市,并出口日本、韩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柏杨豆干

利川柏杨坝出产一种五香豆干。这种豆干薄如纸片,色如柠檬,香有余味,独具特色。其加工制作工艺不用食盐、卤水、石膏,将大豆磨成豆花,倒在方块模型中压缩后,用文火烘干,喷撒香料即成。别的地方也试用这个方法制做的豆干,没有柏杨豆干的特色,原因是柏杨坝有一股泉水,清凉甜爽,四季涌流,只有用这股泉水制成的豆干才有色、香、味、形独具的特色。人们把这股泉水称作“神水”。相传,清康熙年间,当地官吏进京以柏杨豆干为贡品,被朝廷赐赏为“深山奇食”。( 利川)

明清以来,在利川柏杨集镇一带就大量生产豆干,其中尤以沈记好吃婆豆干作坊生产的豆干最为有名,并被当地1列为朝廷贡品,深受朝廷皇族们的喜爱,康熙皇帝还给沈记好吃婆豆干作坊亲笔御赐“深山奇食”金匾,从此沈记好吃婆豆干就改称为深山奇食好吃婆豆干,并以皇恩御赐为荣,使豆干制作传统工艺沿袭几百年传承至今,成为人们喜爱的地方风味小吃。

柏杨豆干主要以优质地产大豆、龙洞湾泉水和若干种天然香料为原料,经过水洗、浸泡、碾磨、过滤、滚浆、烧煮、包扎、压榨、烘烤、卤制、密封等十几道独特工序加工而成。

柏杨豆干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其特殊性就是不用石膏及其他任何化学品,奥妙就在于当地泉水和传统工艺中,是制豆腐业中的一绝。

柏杨豆干色泽金黄,美味幽长,绵醇厚道,质地细腻,无论生食还是热炒,五香还是麻辣,均有沁人心脾回味无穷之感。经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检验,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内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他命及钙、锌、钠、硒等多种微量元素,保质期可达8个月以上,有“固体豆浆”之美称。

湖北利川柏杨康美食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是当地政府重点扶持的一家民营龙头企业。公司在利用高温蒸煮杀菌攻克了豆干保鲜贮藏这一难题后,采用真空包装,开发出了休闲及菜肴两大系列产品,经技术监督局、卫生防疫站等部门检测,内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他命及锶、锌、钠、硒等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质期可达10个月之久。公司同时拥有两条年生产能力达2000万元的豆干生产线,并配有先进的高温(120℃)蒸煮杀菌设备,产品合格率达100%。公司根据秘方选用天然高山大豆和龙洞湾无污染富硒泉水,不用石膏及其它任何化学品,历经三十二道工序科学精制而成。公司开发的休闲及菜肴两大系列产品遍布全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001年柏杨豆干被评为中国农业国际博览会湖北省名牌产品;

2002年“柏杨”牌商标被评为恩施州知名商标。

2003年柏杨豆干被评为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

2004年“柏杨”被评为恩施州十大名吃。`

2005年“柏杨”牌注册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土家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

“西兰卡普”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在土家族习俗中,土家姑娘从十一、二岁起就开始学习彩织。姑娘结婚时必须有自己织出的打花铺盖作嫁妆。因而,土家姑娘在婚前的日子里总是起早贪黑,精心制作她心爱的打花铺盖。关于打花铺盖的来历,在土家族地区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位心灵手巧,穿针走线,织了有100种花朵图案的西兰卡普。后来,受到了嫂子的嫉妒,诬陷她夜里出门私会,败坏了门风,挑唆其哥,将她残害了。噩耗传出,土家族姑娘非常怀念她,把她织的彩锦,取名打花铺盖。成了土家姑娘的嫁妆。现在打花铺盖均用三块西兰卡普缀连而成。

西兰卡普是以深色的锦线为经线,各种色彩的粗丝、棉、毛绒线为纬线,进行手工挑织。它色彩艳丽,图案新颖,多达几百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然景物、禽兽、家什器具、鲜花百草;二是几何图案,最常见的是单八勾、双八勾等等。三是文字图案,如喜、福、寿等。整体效果古朴典雅,层次分明,惟妙惟肖,光彩夺目。

土家妇女擅长纺织早见史籍。秦汉时期,人们把土家先民的织锦称为“(上宗下贝)布”,是皇室的上乘贡品。到了宋代,土家织锦工艺兴盛,广泛流向市场交易中。这时的“溪布”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上宗下贝)布”的传统。明清时期土家人西兰卡普工艺进一步发挥,逐渐形成独特制织程序,达到较高的水平。

今天的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工艺品,已经从山寨,走向全国,甚至冲向世界了。1985年,土家族老艺人叶玉翠与汉族工艺美术家李昌鄂合作的五幅《开发山区》织锦壁挂,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获得好评。打花老艺人朱么妹,熊1织的两幅壁挂,一幅参加过加拿大的中国工艺美展,一幅参加过坦桑尼亚、赞比亚的中国工艺美展。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沙地油栗

沙地油栗产于恩施市沙地乡,系恩施市林特局通过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从板栗地方种中决选而成的板栗良种。

沙地油栗树冠紧凑,树势强壮,树姿半开张,圆头形,中果枝,叶大呈倒卵形,叶面有光泽,总苞椭圆形,中等大小,苞皮薄,成熟时呈十字开裂,出实率大于45%,实果平均单果重11克,果面粽红色、油亮、外形美观,涩皮易剥,果肉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据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测试,内含蛋白质8.9%、糖18.8%、8脂肪%、淀粉64.3%,含硒、锌、铁、钙等20余种微量元素。该品种适合在海拔1400米以下的微酸性黄壤和砂质壤土种植,每亩种植55-110株为宜。

沙地油栗于19世纪年代在恩施市沙地乡大池村被发现,而且当时在该村进行了小规模开发。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恩施市林科所开发研究,选育成地方优良品种,恩施市科委将其定名为“沙地油栗”,并通过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测试,其品质优良。1998年以来,沙地乡政府依靠科技、合理规划,对沙地油栗进行了产业化规模开发。一是与湖北民院联姻,在板栗的储藏保鲜、病虫防治、系列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效果;二是办好了大池村和长脚坡林场两个沙地油栗生产基地,面积达1万亩;三是为“沙地油栗”正名。1999年,经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属地方优良品种,并正式定名为“沙地油栗”。2000年9月下旬,在湖北民院和恩施市政府主办、沙地乡政府和湖北民院园艺系承办的“恩施市板栗生产学术研讨会”期间,来自全国种地的30多位知名干果专家对沙地油栗进行品评和学术交流,对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沙地油栗富含硒、锌、钙等微量元素,属地方优良品种,可在长江中下游或南方大部分地区示范推广种植”。自此,沙地油栗踏上了快速、高效、科技含量高、规模开发的产业化建设轨道。目前,沙地乡已发展沙地油栗3.2万亩,年产量达11万公斤。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坝漆

坝漆又称国漆,特指产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优质天然生漆,现在主要有利川毛坝坝漆和咸丰小村坝漆。

周恩来总理曾经这样赞誉利川毛坝的生漆:“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琥珀色,提起钓鱼钩。”的确,用过利川毛坝漆的人都知道它是一种非常优良的涂料。其漆酚含量高,膘度特别厚,亮光好、燥性好、浓度大,这是一般的人工合成漆无法比拟的。产于毛坝的生漆不仅是优良的漆料,其树还是传统的经济林,其漆木合一的特点曾经给漆农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坝漆分家培品种和野生山漆树两大种类,通俗称为中、小木漆和山大木漆。

坝漆历史悠久,最早记载见于清初的1684年。据史料记载,清代改土归流时,现在的利川市毛坝乡隶属于当时的咸丰唐崖土司,因毛坝集镇处于南北湘川的古驿道上,是商贾的必经之地,因此毛坝便成了生漆的集散地,坝漆也因此而名。光绪二年,江西漆商邝二川首到利川经营生漆,并在毛坝设立了收购点,收漆的商号多达几十家,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美国、德国、英国、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解放前,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吉田彦文来此考察后这样称赞坝漆:“白云转红云,酸香味奇特。世界称美好,品质超全球。”

建国后,我国更加注重坝漆的发展。1952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题写奖旗:“坝漆名冠全球”。坝漆从此海内外扬名。据记载,仅利川毛坝,1951年的产量就达5000多担。后受极左路线影响产量一度下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毛坝乡实行恢复性生产,1981年的产量达到了1064多担,成为当时我州出口创汇农副产品中的佼佼者。当地还将坝漆编成民歌进行传唱:“毛坝坝漆清如油,光泽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味酸香,提起弹丝如鱼钩。”渐渐的,坝漆成为了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

毛坝人民将生漆加工后输送到全国各地,广泛用于高级红木家具、工艺品、药用、啤酒桶等以及化工工业、石油工业、采矿工业、纺织印染工业。随着生漆加工业的发展和生漆产品的畅销,“毛坝坝漆清如油,光泽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味酸香,提起弹丝如鱼钩”的民歌也传遍了五湖四海。渐渐地,坝漆成为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

科技兴漆,将坝漆打造成毛坝的支柱产业,成为毛坝乡乃至利川市历届领导的决心与共识。1997年,这里专门建起了坝漆中学,设置了坝漆培植、加工、研制等课程,先后培养出了1000多名适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利川市还先后办起了两家制漆厂,研制了10多个品种,开始了坝漆的工业化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利川市供销社还利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中国生漆》科教片,拨出专款请漆农观看,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该市还通过生漆研究会等形式,培养出了150多名坝漆科研人员。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恩施山地水牛

恩施山地水牛为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水稻产区的主要役畜。因其分布地区山峦重叠,体型结构与平原湖区水牛稍有差异,故名山地水牛。

(一)产地与分布

恩施山地水牛分布于恩施、建始、巴东、利川、宣恩、咸丰、来凤、鹤峰8县市。分布区境内地势高耸,山峦重叠,山势险峻,溪河纵横,既有海拔1200米以上,侧坡陡峭而顶部宽旷平缓的山原,又有海拔800米以下的山间盆地、河谷平坝。绝大部分水田分布在山原平坝地区。水牛作为水田的主要役畜,与水田的分布密切相关

(二)品种的形成

恩施自治州饲养水牛的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由于山区特定的生态条件和群众选种的结果,逐渐形成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的山地水牛。

1.环境条件的影响

由于产区海拔高度不同,气温、降水量、无霜期、土壤植被、作物生长期不一样,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水牛体型、体态结构也略有差异。如来凤县低山平坝区平均气温17.5℃,最高41℃,最低-5℃,年降水量1380毫米,无霜期330天左右。由于气温高,雨量多,无霜期长,所以农作物产量较高,农副产品丰富,野生牧草生长期长,产量高,品质较好,为水牛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气候和饲养条件,所产的水牛体型大,结构匀称。利川市海拔12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9.4℃,最高26.5℃,最低-15℃,年降水量1743毫米,无霜期150-170天。由于气温低,无霜期短,所以农作物产量较低,野生牧草生长期短,产量低,品质差,放牧期短,舍饲期长,补饲不够,水牛的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体型较小,结构也欠匀称(表74)。由于产地生态条件的差异,故山地水牛在体型大小和体态结构上形成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平坝型和山原型。

2.选种的影响

山区饲养水牛主要是为了役用,农民群众对选择好役用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选牛时,要求体格健壮,结实紧凑,行动敏捷。“前选胸膛宽,后选0齐”,“前身高一寸,力气使不尽”。对各部位的要求是“四宽、六大”,即头面宽、角门宽、胸膛宽、腰角宽;眼大、鼻孔大、蹄大、角根大、嘴筒大、尾根大。四肢要求“前肢似箭,后肢如弓”。被毛要求“铁毛牯,青毛s 。”皮要有弹性。由于长期定向选择的结果,无论是山原型还是平坝型,从整个体型结构看,均表现为体躯结构紧凑,前躯深宽,四肢强健,蹄质坚实,肌肉结实的役用体形。

(二)体形外貌

山地水牛各部位的特征是:头大小适中,额宽而平;鼻镜宽,鼻孔大。平坝型水牛角长,角根粗,弧度大;山原型水牛较细、短。公牛多为“龙门”角,粗长、向上,弧度大;母牛多为“茶盘”角,细短、后仰,弧度较小。耳小眼大,颈长短适中,肩颈结合紧凑。公牛颈较粗短,母牛稍细长。胸部宽深,肋骨开张良好;背腰平直,腹部充实,尻略倾斜;前肢正直,后肢弯曲内靠,肌腱明显,蹄圆正、坚实;尾毛密长至飞节。母牛乳房发育欠佳,0较短。皮厚毛粗,毛色以青色为主,芦毛次之,白色甚少。四肢下端毛色淡而呈灰白色,均有明显的颈纹。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咸丰白术

咸丰白术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咸丰白术,中药药材品种,系湖北省咸丰县。咸丰种植白术历史悠久。由于特殊的地理、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及先进的栽培技术,咸丰鸡腿形白术相对于其他产区以蛙形为主的白术,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绿色无污染、加工饮片形状好、质地均匀坚实等质量优势,是中药材市场上的抢手货。2007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正式批准对咸丰白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入药,有补脾益气、藻湿利水的功效,是中医药方中最为常用的一味药,有“十药九术”之说。咸丰白术因其尾部圆大,上部颈项细长,形似鸡腿,俗称鸡腿白术。由于特殊的地理、土壤、气候和环境条件以及先进的栽培技术,咸丰鸡腿形白术相对于其它产区以蛙形为主的白术,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绿色无污染、加工饮片形状好、质地均匀坚实等质量优势,成为各大中药材市场上的抢手货,保持了连续17年“零库存”的俏销记录。咸丰白术的质量特色,直接促成了咸丰白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咸丰白术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量超过万吨,约占全国白术常年产量的55%。

一、地理条件

咸丰县地处鄂西南山区,为云贵高原延伸部分的武陵山区余脉。东经109°0 图2 咸丰白术植株特征

[1]9′,北纬29°41′。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溪流密布。全县最高海拔1911.5m,最低海拔435m。地形地貌复杂,全县呈南部高、中部低,东北向西南倾斜,沿唐岩河河床呈东北高、西南低,形成唐岩河向西南倒流的现象。咸丰县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与长江中下游东西构造组合部,寒武纪至三迭纪比较发育。南部和北部的构造山地及中部剥蚀山地是主要地貌类型。有高山、二高山、低山三大类地态。 白术种植忌连作,病虫害易交互传染。咸丰白术主要种植区域在二高山,植被条件好,山形小,自然形成隔离带,有效地避免了白术病虫害的传播。咸丰白术适宜生长区为海拔600m~1200m,该县绝大部分区域均有白术种植生产。[2]

二、气候条件

咸丰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终年湿润,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3.9℃,年降水量1200mm~1500mm,年均日照1158.5小时,年相对湿度>85%。海拔800m以下为低山温暖丰雨区,年平均气温15℃~17℃,年降水量1300mm~1500mm,无霜期270天~290天,相对湿度80%;海拔800m~1200m为二高山温凉少光层,年平均气温11℃~15℃,年降水量1500mm~1700mm,无霜期220天~270天,相对湿度80%~85%;海拔1200m以上为高山多雨丰光层,年平均气温8℃~11℃,年降水量1700mm~2400mm,无霜期160天~220天,相对湿度85%以上。 适宜咸丰白术生长的气候条件为:气温24℃~29℃,无霜期220天~240天,降水量1100mm~1300mm,大气相对湿度80%左右。白术喜凉爽气候,怕高温多湿,植株生长速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日平均气温超过30℃时,植株地上部生长受到抑制。根茎生长适宜温度26℃~28℃。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根茎膨大最快时期,如昼夜温差大,又有一定水分,根茎生长最快,产量亦明显提高。而咸丰二高山则能很好地满足上述条件要求。[2]

三、土壤特征

该县出露地层的土壤母质,主要有石灰岩、砂质页岩、石英砂岩、紫色砂页岩、第四纪黏土、河流冲积物等。咸丰白术产区为微酸性至中性土壤,pH值5.5~7.0,有机质含量为3%,土壤肥沃,腐殖质层深厚,多为砂泥土,保水性强,排水性好,滤水透气。白术生长前期(3月至7月),主要是地上部分长高;生长后期(8月至9月),为根茎生长期。前期生长比较耐旱,忌渍水,有利于根茎向下生长;生长后期需要充分的水分及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根茎膨大。正是咸丰白术主产区砂泥土为主的土壤类型,很好地满足了白术全生育期生长要求,从而造就了咸丰白术“鸡腿形”的独特形状。[2]

四、环境条件

咸丰县地处边远的高山和二高山,地势空旷,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且湿度大,没有工业污染,山川秀丽,地理环境优越,为咸丰白术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经监测,产区空气环境质量SO2含量为0.01mg/L,NO2含量为0.019mg/L,TSP含量为0.004mg/L,达到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土壤质量各项指标均符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灌溉水环境质量各项指标均符合GB5084《农用灌溉水质量标准》。环境总体质量符合中药材GAP规范要求。

18世纪中叶,白术经湖南传入咸丰,当地人民利用咸丰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自然优势,以栽种白术等经济作物为主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与管理经验,并世代相传,为“咸丰白术”品牌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原始基础。 清道光年间,咸丰白术开始叩开山门,走向山外。《施南府志·方物志》载,“金峒、唐崖(该县小村、清坪一带)产术,入药甚佳。……皆为夔州(重庆万州一带)商所购”。 民国时期,咸丰白术,在川东等地已晓有名气。随着咸丰与外界联系增多,白术得到一定发展,但仍以药农零散种植为主。由于战乱不断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咸丰白术一度成为“硬通货”,作为向外界以货易货的重要交换手段。据《咸丰县志》记载,当时的县政府曾数次责成财政科,到民间征集术、麻等农副产品,由挑夫挑至毗邻的四川万县等地,换回盐、火柴、棉花等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日用品。 1949年以后,咸丰白术得到了长足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该县分别在小村和清坪建立了药材场,并从湖南平江、浙江嵊县等地聘请技术人员,大面积专业化种植白术、黄连等药材,使中药材逐渐成为了该县一个重要支柱产业。1978年,该县白术、黄连等药材年产量已达数百万公斤。《人民日报》曾先后以《千吨黄连》、《万吨白术》为题进行报道。改革开放后,咸丰白术发展步入了黄金时期,咸丰白术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并很快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最终形成了在全国中药材行业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咸丰白术”这一品牌。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组织了对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5月29日起对咸丰白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第79号)。

保护范围

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咸丰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咸政函[2005]3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咸丰县所辖行政区域。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玉米爽

该饮料具有浓郁的玉米香味,口感细腻滑爽,风味独特;同时该产品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有机硒等矿物质,且有降低血清胆固醇,调整肠道功需的有机硒,具有极高的调节视力和防癌抗癌作用,更是不可多得的食疗佳品,故被称为“中国一绝”、“黄金食品”。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林麝

林麝属国家濒危、珍贵的一级保护动物。雄麝所产麝香是最珍贵的中药材,具有“通诸窍、开经路、通肌骨”功效,也是一种昂贵的香料。目前国内货源奇缺,市场价格是黄金的3—5倍,国际价格为60—80美元/克。

凤县林麝驯养业起步早,业务技术全面。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展了人工驯养林麝技术研究,现已掌握了林麝的饲养、管理、繁殖、防疫治病及活体取香的整套成功技术,并得到国家林业局和华东师大的肯定。

凤县林麝驯养业发展迅速,每年以45%的速度递增,全县目前共有养殖场42个,林麝存栏439只,已经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林麝繁育基地。

凤县林麝产品质量高、 产量大、管理严。凤县林麝所产麝香,俗称“秦香”,由于其有效成份高于其它麝科动物所产麝香,早于两千年前就闻名华夏,历为皇家贡品。仅人工活体取香年产2000余克,产量在国内名列前茅。秦香必须在县野生动物管理部门的监督下,由林麝养殖协会专人活体取香,当场封库管理,统一包装销售,为纯天然产品。

恩施土特产购买攻略恩施十大特产店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