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皮市街特产 扬州皮市街美食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9-02 12:34:07

一.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慈菇

慈菇

慈菇在宝应县很早即有种植,慈菇豆腐汤白如奶质,鲜美可口,唐代时就列为朝廷御用贡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慈菇生产发展迅速,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5万亩,总产6万吨,主栽品种紫圆(侉老乌)品质

好、个头适中、肉质紧实、食用时无苦味,深受客户欢迎。每年慈菇上市期外地客商纷纷上

门收购。

慈菇加工主要是保鲜出口,年出口量500多吨。

二. 江苏省 扬州 邗江区 扬州炒饭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原流传于民间,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柔合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淮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欧美、日本、香港等地的扬州风味菜馆,也纷纷挂牌售此美食,颇受欢迎。

扬州的蛋炒饭,风味各异,品种繁多,有“清蛋炒饭”、“金裹银蛋炒饭”、“月牙蛋炒饭”、“虾仁蛋炒饭”、“火腿蛋炒饭”、“三鲜蛋炒饭”、“什锦蛋炒饭”等等。

扬州蛋炒饭,从其选料上看,主料是用上等白籼米或用新的白粳米代替;煮之前需用水淘洗干净,略浸后下锅煮至熟透,无硬心,粒粒松散,松硬有度为宜。炒饭时要防止焦糊。烹调时,将辅料炒成带卤汁的浇头,卤汁中加些酱油称之为(牙色炒),不加酱油称之为(白炒),盛装上席又用名瓷,有道是“美食又美器”。

三.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竹叶蒸鸡

竹叶蒸鸡

将鸡宰杀,洗净,去头脚,剁成块状,用葱、姜、盐腌渍。竹叶用热水烫过将鸡块包裹起来,上面用香菇封口,入蒸笼旺火蒸30分钟左右取出装盘,用樱桃点在口上。

其特点是竹叶清香、鲜嫩爽口。

四.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泾河大糕

泾河大糕口味纯正,历史悠久。相传东海龙王太子小白龙曾在泾河一带遇难,有一位热心的泾河人每日将自己制作的大糕送其充饥,东海龙王得知后,龙颜大悦,下令浚理了泾河,为泾河百姓消灾送福。“白龙牌”泾河大糕便因此而得名了。其实,早在19世纪,泾河镇上的“郭记茶食店”生产的精美茶食就已名贯淮、宝两县了。当时的“郭记茶食店”的店主人叫郭恩泽,他秉承祖上传下来的衣钵,专门从事生产方酥、大糕、京果、麻饼、茶馓、桃酥等精美食品。之后,到了其曾孙郭洪元时,已是上世纪中期,这个时候的“郭记茶食店”的“郭记方酥”尤为出名。1958年,“郭氏方酥”的传人,郭洪元的长子郭燮臣、次子郭燮棠曾被当时的宝应糕点厂聘请去专门传授制作“郭氏方酥”的生产技艺。1974年,初中毕业的陈书元拜郭燮棠为师,学习制作方酥和大糕的技艺,亦成了现今“郭记茶食店”的传承人。经过陈书元在“郭氏方酥”基础上的精心研制,大胆改进,以民间传说命名的“白龙牌”泾河大糕更是名扬遐迩。

泾河大糕选料特别讲究,需选用泾河特有的香醇糯米和纯净白糖、精练油脂、上等果脯等,按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而成,其产品具有绵、软、细、白、香甜可口、能卷可燃、入口即化等特点,是旅游、喜庆节日、馈赠亲友的绝佳礼品。

泾河大糕已成为本地区的知名品牌,产品覆盖面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销售渠道越来越畅。

五. 江苏省 扬州市 江都 扬州饼

“徽川饼”经不断的改良,馅心品种已增多,有枣泥馅、五仁馅、干菜馅、火腿馅、香肠馅、肉松馅等,更名为扬州饼,为群众喜食的扬州风味小吃之一。

100℃温水250克徐徐倒入,同时将面粉与水拌和,揉成面团,再反复搋揉至面团软润发光时,揿成长方形面块,将酥面均匀地铺在面块上,包卷后用擀面杖轻轻压几下,再搓成圆长条,分摘成大小相等的面剂30只。肉松馅:将猪板油(500克)制成咸板油丁(方法见火腿馅)。将咸板油丁、肉松(250克)放入钵内,加入葱末(100克)拌匀。

六. 江苏省 扬州市 江都 丁沟水饺

丁沟水饺是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的特色小吃。丁沟水饺的特点,在于江都是鱼米之乡,丁沟厨师将鱼与水饺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以鱼汤下鲜肉水饺,形成了汤质浓而不腻,水饺美味可口的独家特色。

水饺是北方人的家常便饭,尤其是除夕夜的水饺,既丰满而又富有特色,让南方人难以企及。然而,地处南方的江都丁沟,其水饺可算是一枝独秀,不仅可以与北方的水饺媲美,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一方闻名遐迩的传统小吃。

丁沟水饺的主料是精面和鲜猪肉。配料是虎头鲨鱼。调料为豆油、芝麻油、酱油、生姜、葱、蒜叶、味精、盐、碱、料酒等。在制作过程中,厨师们严把“四关”。一是要皮儿薄。用精面加水和碱,拌透揉匀,小擀面杖擀面,擀时用力均匀,饺皮中高边平,达到薄如纸、照见亮的要求,据说用火柴一点就会燃烧起来。二是要馅儿鲜。肉选猪后座,剔去筋丝、皮骨、肥肉,细切软削精剁。剁时用力不可过重,刀不着砧板。剁成泥状后,放适量盐水、姜汁搅拌,至手感上劲,再略加少许麻油。三是要裹得好。裹饺子要细心,馅心要放得匀,饺子边皮要捏紧不漏水,裹成麻雀状或元宝状。四是要汤儿美。汤用鱼汤,用虎头鲨鱼去骨后煎熟,放生姜、葱、料酒去腥,放清水煨汤,至浓如乳,然后用筛箩滤去鱼骨等,装入碗内,放些味精、蒜花、胡椒,汤即制成。待饺子从锅中浮起,就盛入鱼汤碗内。这样的饺子皮薄,馅鲜,汤美,味香可口,百吃不厌。听老一辈人讲,80年代中期,顾秀莲同志在江苏任省长期间,有一次到江都来视察,江都县政府领导安排专人请丁沟人民饭店的老厨师为顾省长专门做了一碗雀头水饺,顾省长是赞不绝口,至今仍传为美谈。

七. 江苏省 扬州市 高邮 三套鸭

“三套鸭”是扬州地区久负盛名的一款传统名菜。扬州和高邮一带盛产湖鸭,是金陵制作“南京板鸭”、“盐水鸭”的优质原料。扬州厨师早在古代就利用鸭子制成各种菜肴,如“鸭羹”、“叉烧鸭”以及明代的“清汤文武鸭”等。 到了清代;又用鲜鸭和板鸭蒸制成“套鸭”。清代《调鼎集》上曾记有套鸭的制法:“肥家鸭去骨,板鸭亦去骨,填入家鸭肚内,蒸极烂,整供”。当时扬州菜馆厨师又利用湖鸭、野鸭。菜鸽三禽相配,用宜兴产的紫沙锅,文火宽汤炖焖而成,家鸭肥美,野鸭香酥,菜鸽鲜嫩,风味独特,滋味极佳,是扬州各种鸭菜中最著名的一种,全国仅扬州独有。( 扬州)

八. 江苏省 扬州 宝应 嘶马拉豆腐

豆腐可谓平常而又平常之物,而嘶马好的厨师却能制作出富有特色的菜来。首先将1/3素油在锅中烧熟,将豆腐放下锅捣烂,放砂糖、酱油、姜米,急火烧到豆腐沸腾时,放入1/3粉芡,用勺子在锅内不停地搅拌,使粉芡与豆腐均匀。拉着锅内豆腐起糊了,此时加第二次油,再加粉芡,搅拌两分钟后再加第三次油和粉芡,同时一边搅拌一这放入味精、香菇末、竹笋末、菠菜末、蒜花,文火烧片刻起锅,装碗,浇麻油上桌。上桌的拉豆腐,下面是洁白如玉的豆腐,上面是一层色若琥珀的素油,油上又点缀他物,有竹笋的黄、香菇的褐、菠菜的绿。入口后,豆腐的高爽中,有香菇的油腻、竹笋的清脆、菠菜的酸鲜、蒜叶的香醇,如同脂羹般,美不胜收。小纪熬面。面是江都人普遍喜爱吃的,很多人早晨喜欢吃面条,有面有汤,爽口得很。熬面就更为可口。做时,先将鸡肉煨熟拆成鸡丝,猪肝切片,猪腰切花,下油锅片刻捞起;虾子单独,下油锅即捞起;鳝鱼下油锅炸脆;小青菜、菠菜开水烫熟。再将肉食等用鸡汤下锅,放入佐料,烧煮15分钟,称为“高料”。与此同时,将面条用清水下熟,叉到开水里过清。然后将面与高料同放一锅,略煮后分装,再放上脆长鱼、小青菜、菠菜,一碗色质鲜艳,味道鲜美,酥脆爽口的面条就下出来了。( 江都)

九. 江苏省 扬州市 广陵区 扬州雕版印刷

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版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的图文转印于纸张的工艺技术,称雕版印刷。在古代,雕版印刷又称版刻、梓行、雕印等。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极为复杂,大致可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若干程序。一是备料,即制版、备纸、备墨;二是雕版,即写版、校正、上版、雕刻;三是刷印与套色;四是装帧。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保留着国内惟一的全套古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共有二十多道工序,整个流程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

明代雕版印刷,地域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都超过前代。政府的司礼监经厂,有刻、印、装订等工匠近千人。民间印刷的新品种是有插图的戏曲、话本,各级地方政府广泛编印地方志。新崛起的徽派刻工群体,代表了版画雕刻技艺的高峰。到了明代中、后期,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展,刻书之风大长,官刻、家刻、坊刻盛极一时,刻印之书不可胜计。

清代初期的1,曾影响民间印刷业的发展,技艺没有新的提高,但印刷量还是很大的。康熙年间皇帝命两淮盐政曹寅于扬州天宁寺内设扬州诗局,召集全国各地雕版印刷的能工巧匠前来效力,刊刻过三千余卷内府书籍,其中包括《全唐诗》,这些殿版图书世称“扬州诗局本”。这一期间,扬州雕版印刷以空前辉煌的业绩跃居中国刻书名区之列。民国年间,扬州地区雕版印刷趋于衰微,但余风犹存,仍刻印了不少书籍。

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60年成立“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66年遭到“0”的破坏,人员被遣散,版库遭强占,版片受到部分损毁。1972年,在1总理的关注下才使处于濒危状态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1978年,广陵古籍刻印社得以恢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全面恢复,修补、印行了大量古版图书,还新刊刻了《里堂道听录》等一批新版古籍,为扬州雕版印刷史谱写了新的光辉篇章,被海内外誉为“江苏一宝”,乃至“全国一宝”。

十. 江苏省 扬州 宝应 冷盘围碟

主盘:王母蟠桃。围碟:珊瑚雪卷,水晶肘花,牡丹酥蜇,凤尾大虾,金钱香菇,凫卵双黄,美味翠瓜,玫瑰牛肉。( 扬州)
扬州特产推荐购买攻略扬州五亭特产在哪里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