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特产可携带 沈阳特产可以带上飞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2 19:47:38

一. 辽宁省 沈阳 于洪区 回头

制作方法:1、将500克面粉加入250克水,少许盐调成面团备用。2、把肥猪肉和时令鲜菜剁好切碎拌在一起加葱、姜、味精、香油等调料制成馅备用。3、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下成每50克一个的小剂,用手将剂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馅,折叠成长方形再把两头包紧即成。4、平锅内放油烧热,将回头生坯摆入锅内,两面反复煎烙,待回头鼓起即可出锅

特点,色泽金黄,皮焦馅嫩,口味鲜香。( 沈阳)

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有姓金的一家人在沈阳北门里开设烧饼铺谋生。因为经营不善,生意一直不好。一日正值中秋节,生意更加萧条,时至中午尚不见食客上门,店主茫然,遂将铁匣内几枚铜钱取出,买了些牛肉回家剁成肉馅,将烧饼面擀成薄皮,一折一叠地包拢起来,准备自家过节食用。这时,从外面忽然进来一位差人,进店见锅中所烙食品造型新奇,一经品尝,品味甚佳。这位差人当即告诉店主,再烙一盒送往馆驿,众人食后齐声叫绝。此后,这种食品一时名声大振,官民争相购买,生意日趋兴隆,故而取名“回头”。

制作方法:

1.将500克面粉加入250克水,少许盐调成面团备用。

2.把肥猪肉和时令鲜菜剁好切碎拌在一起加葱、姜、味精、香油等调料制成馅备用。

3.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下成每50克一个的小剂,用手将剂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馅,折叠成长方形再把两头包紧即成。

4.平锅内放油烧热,将回头生坯摆入锅内,两面反复煎烙,待回头鼓起即可出锅。其特点,色泽金黄,皮焦馅嫩,口味鲜香。

二. 辽宁省 沈阳 铁西区 杨家吊炉饼

杨家吊炉饼,选料粮良,制作精细,品式独特,别具一格,这一传统风味是1913年由河北人杨玉田到吉林洮南创制,当时立号为杨饼。由于杨家大饼店生意兴隆,经营不断扩大,于解放后1950年来沈。为了改进单一的经营品种又增添了带鸡丝花帽的鸡蛋糕。从此杨家吊炉饼、鸡蛋糕扬名于东北各地。
杨家吊炉饼,用温水和面,水的温度和用盐量随着季节变化而增减。饼片擀好后,上炭炉烤制,上烤下烙,全透出炉。成品形圆面平,呈虎皮色,层次分明,外焦里嫩,清香可口。
鸡蛋糕,用肉末、鲜蘑、木耳、海米烹制,添汤勾芡,浇于鸡蛋糕上,呈花帽形,然后将鸡肉撕成细丝置于上端,吃饼佐之,别有风味。卤鲜糕嫩,清香醇厚,再佐以辣椒油、蒜泥食用,更是锦上添花,风味独特。

三. 辽宁省 沈阳市 大东区 熘肝尖

熘肝尖

材料:猪肝50克,胡萝卜ZO克,黄瓜ZO克,酱油、料酒、食盐适量,味精少许,烹调油10克,葱、姜、蒜末少许。

制法:

1.将猪肝切成3厘米见方的片。

2.将黄瓜,胡萝卜切片备用。

3.将食盐、料酒、酱油、葱、姜、蒜未对成碗汁。

4.锅内放油加热至八成热,放入肝片滑开,放入胡萝卜、黄瓜片和碗汁,大火炒熟即可。

四. 辽宁省 沈阳市 大东区 沈阳回头

沈阳回头

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有姓金的一家人在沈阳北门里开设烧饼铺谋生。因为经营不善,生意一直不好。一日正值中秋节,生意更加萧条,时至中午尚不见食客上门,店主茫然,遂将铁匣内几枚铜钱取出,买了些牛肉回家剁成肉馅,将烧饼面擀成薄皮,一折一叠地包拢起来,准备自家过节食用。这时,从外面忽然进来一位差人,进店见锅中所烙食品造型新奇,一经品尝,品味甚佳。这位差人当即告诉店主,再烙一盒送往馆驿,众人食后齐声叫绝。此后,这种食品一时名声大振,官民争相购买,生意日趋兴隆,故而取名“回头”。

特点,色泽金黄,皮焦馅嫩,口味鲜香。

五. 辽宁省 沈阳 辽中区 辽中葡萄

辽中葡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辽中葡萄是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的。辽中葡萄无核、天然紫红色、果肉黄绿色硬脆皮薄而多汁、酸甜味美,有浓郁的玫瑰香味。辽中葡萄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辽中葡萄” 无核、天然紫红色、果肉黄绿色硬脆皮薄而多汁、酸甜味美,有浓郁的玫瑰香味,有滋阴补血、强健筋骨、补虚健胃、滋肾养肝之功效,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消化不良、妊娠贫血、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病、浮肿等有疗效,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而成为果中珍品。

形成渊源

葡萄原产西亚,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经丝绸之路带入中国,在辽中境内栽植有200多年历史。为了改良我县葡萄栽培品种,培育出适合我县特殊地理气候和自然条件生长,且产量高、品质优良的葡萄品种,于1982年,辽中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从沈阳农业大学引进了玫瑰香、京亚等五个葡萄的品种,这些品种培育成功后,农民开始大面积栽培,到2000年,葡萄产量已达1.5万吨,所产葡萄远销全国各地。

栽培规模及产业形成

日前,“辽中葡萄”栽培面积已达 0.5万亩,年产量1万吨,产值0.5亿元。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葡萄栽培协会,建立了“专业合作社(协会)+基地+栽培户+技术(标准)+市场”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2008年,辽中县被沈阳市政府确定为果蔬经济区。为了加快“辽中葡萄”产业化步伐,我县在栽培土地调整、种苗补贴、金融贷款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短短几年就形成了“多乡一业”、“多村一品”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县财政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建立了“辽中葡萄”种苗繁育中心和技术推广中心。加强了与沈阳农大和省市林科院、技术推广总站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有效对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与推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辽中葡萄”特色产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前景

“辽中葡萄”参加了中国沈阳国际农博会、上海绿博会、西安杨陵农博会、满洲里经贸洽谈会和每年举办中秋辽中葡萄品尝、采摘节、有关媒体集中宣传报道等形式,加大“辽中葡萄”的宣传力度。并在满洲里建立了对俄贸易办事处和农产品包装厂,与满洲里诚林贸易公司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每年出口2000多吨。

辽中葡萄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辽中葡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辽中葡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辽中葡萄

辽宁省辽中县现辖行政区域

《辽中县人民政府关于辽中葡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区划定意见的函》,辽中政〔2013〕78号

辽中县农业技术规范:DB210122/T03-2012《辽中葡萄》

六. 辽宁省 沈阳市 新民市 柳河沟香瓜

柳河沟香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柳河沟香瓜

柳河沟香瓜产地范围为柳河沟地区,香瓜种植面积达4.5万亩,亩产香瓜超3500公斤。随着产业发展的逐步完善,新农寒富苹果和柳河沟香瓜已成为新民市农业发展的特色产业,其中新农寒富苹果还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已然变为新民农业发展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柳河沟香瓜产地范围为辽宁省新民市柳河沟地区柳河沟镇、周坨子镇、大柳屯镇、梁山镇、大红旗镇、红旗乡、金五台子乡、卢家屯乡、姚堡乡、于家窝堡乡现辖行政区域。

《新民市人民政府关于柳河沟香瓜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和地域范围界定的函》新政函字〔2016〕54号

新民市地方标准:

DB210121/T03-2016

《柳河沟香瓜栽培技术规范》

七. 辽宁省 沈阳市 辽中区 辽中鲫鱼

辽中鲫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辽中鲫鱼原产于辽中县境内的辽河、蒲河等自然水域。经辽中县水产科技人员人工繁殖后,辽中鲫鱼的产业化养殖获得了巨大成功。辽中鲫鱼体型长,体厚而高,头短小,背部呈深灰黑色,腹部灰色。因其肉质细嫩,片片呈蒜瓣状,肉味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高,益于产妇哺乳和伤愈,且具有健胃益中之滋补作用,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辽中鲫鱼,现已游出国门,上了国际餐桌。

产品概况

产品名称:辽中鲫鱼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第174号

保护范围:辽宁省辽中县现辖行政区域

地理环境

都说辽中风光美绿水青山鲤鱼肥

提起水城,人们就会想到那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乌镇。在传统观念里,北方与水的关系要远得多。其实不然。在辽宁版图的中央,有着“东北第一国家生态县”美誉的辽中,坐拥4河穿境而过,丰富灵动的水资源滋润着这片黑土,孕育出多彩多姿的人文和品质优异的物产。

辽中鲫鱼在我国的东北偶有养殖,但以辽中生产的鲫鱼品质最优。辽中鲫鱼原产于辽中县境内的辽河、蒲河等自然水域,是辽中县水产科技人员从当地野生鲫鱼中选育出的优良养殖新品种。因为辽中县具有独特的小气候和优越的自然水资源条件及独特的生产管理技术,非常适宜辽中鲫鱼的养殖。辽中鲫鱼分布很广,全县下辖的17个镇,区域面积1470平方千米,均有辽中鲫鱼养殖,现有养殖面积5万亩 ,产鱼6万吨。形成了闻名全国的“辽中鲫鱼养殖生产基地”。

文化背景

昔日贡品献皇帝曾为百姓救命鱼

鲫鱼古时亦称“鲋鱼”,据《本草纲目》记载:“鲫鱼旅行,以相即也,故谓之鲫。以相附也,故谓之鲋。”据《辽中县志》记载,辽中县境内自然水域盛产鲫鱼,个体大,体高背厚,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因辽中县各水体普遍养殖,得名“辽中鲫鱼”。

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定都盛京(今沈阳),由于喜食辽中产的鲫鱼,将其列为贡品,并把驻扎在盛京的镶黄旗一部分调往蒲河岸边,为朝廷捕鱼,每天将新捕到的鲫鱼快马沿驿道疾驰,送往盛京城,为皇宫宴上佳肴。这部分镶黄旗后来定居现在的刘二堡镇,取名“蒲河满族村”,此村名一直沿用至今。1626年,努尔哈赤亲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不战而得8座城池,很快兵临宁远城下。明朝宁远城守将袁崇焕拒绝努尔哈赤的招降,亲率兵民顽强守城,他们在宁远城上架设了红衣大炮。后金军队的攻城行动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严重受挫。由于对明军的新式火器毫无精神准备,宁远城下,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在攻城的第3日,努尔哈赤受伤,后金军队便撤兵而去。努尔哈赤被红衣大炮击伤后,乘船沿浑河回盛京的途中,每餐必有辽中鲫鱼呈上,以补养身体。

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辽中境内的辽河、浑河、蒲河、坑塘、湖泊,鲫鱼之多历史罕见,捕之不尽,捞之不竭,救了很多人的命,被老百姓誉为“救命鱼”。

文化积淀

辽中河多鲫鱼多随时捞来就下锅

中国的汉字最早的甲骨文上就有鱼字,为象形字,图是鱼的形状,有鱼头、鱼尾,还有鱼的脊椎和鱼刺。这说明,古代先民们就开始捕鱼、吃鱼。

在辽中民间,流传着“辽河套,养鱼多,提起吃鱼不用说,边添汤,边点火,随时捞鱼就下锅”“冬吃鲫鱼夏吃鲤,开胃健脾味道美”的民谣民谚。每逢贵客迎门,餐桌上必有鱼头对着主要客人,意味着对客人高看一眼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先用筷子压着鱼头,众人才可动筷。

辽中县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产业资源,每年举办“辽中鲫鱼捕捞节”活动,吸引了大批客商和旅游者前来洽谈采购和旅游观光。2014年的珍珠湖“辽中鲫鱼捕捞节”,于2月13日在辽宁最大的平原水库珍珠湖隆重举办,捕捞节也邀请到远近闻名的吉林查干湖专业捕捞队伍,这是珍珠湖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大型捕鱼,也是辽中县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大型专业捕捞盛会,当天捕捞鲫鱼及其他鱼类达2.575万千克。“辽中鲫鱼捕捞节”活动,既扩大了辽中鲫鱼的知名度,又丰富了辽中鱼文化的内涵和延伸。

品牌建设

重点发展产业注重品牌保护

“辽中鲫鱼”是辽中县的传统产品,是辽中人的骄傲。辽中县的水产科技人员在辽中鲫鱼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人工饲养、配合饲料的生产和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后,使辽中鲫鱼的人工养殖获得巨大成功。

为了发展辽中地区优良的鲫鱼养殖,省、市、县三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用于辽中鲫鱼养殖基地池塘的标准化改造,水、电、路、渔机配套和辽中鲫鱼良种及育苗中心建设。

在辽中县“十二五”规划中,辽中鲫鱼被确定为主导产业,辽中鲫鱼被沈阳市政府列为“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并给予了一系列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并明确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发展辽中鲫鱼产业。辽中县聘请院士和专家,成立了特邀院士工作站,把院士工作站建在了庄稼院,建在了池塘边,形成了“院士 + 协会 + 基地 + 养殖户”全新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与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沧州旺发生物技术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聘请了国内20名高水平的院士、专家组成了专家讲师团,长年深入农村讲学指导,在一线指导农民生产,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为了加强对辽中鲫鱼的质量管理,辽中县制定了地方生产标准,针对技术基础、产地环境、品种、产品质量、技术操作规程、检验方法、产品标识、包装技术和贮藏技术等环节,确定了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了产品质量。辽中县成立了辽中鲫鱼养殖协会,为农户养殖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目前,已发展会员1200余人。该协会由科技人员、流通人员和相关生产者组成,负责对全县鲫鱼养殖户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管理服务。

辽中鲫鱼已经形成了苗种繁育有中心、养殖有基地、生产有标准、产品有品牌、技术有专家、生产资料统供、服务有协会和合作社、销售有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形成了闻名全国的辽中鲫鱼养殖生产基地。

知识链接

辽中鲫鱼介绍

辽中鲫鱼属鲤形目、鲤科、鲫属,为广温、杂食性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在冬季冻封的水下,亦能较好地生活,水温超过30℃时也不影响它的生存。最佳生长水温22~28℃,在此温度范围内,鲫鱼摄食最旺,生长速度最快。生长期5—9月,其中6—8月生长速度最快。

鲫鱼相克的食物有哪些

鲫鱼和花生: 同食会反胃。

鲫鱼和野鸡: 同食会发生生化反应,对人体有害。《本草纲目》记载,鲫鱼甘温性热,而野鸡甘酸微寒;鲫鱼下气利水,野鸡则可补中益气。二者性味不相合,故不可同食。

鲫鱼和猪肉: 《食疗本草》记载,鲫鱼不可与猪肉同食。猪肉性味酸冷微寒,鲫鱼甘温,性味功能略有不同,但二者同食可发生反应,对健康不利。

八. 辽宁省 沈阳 于洪区 马烧麦

马烧麦原称马家烧麦,是沈阳市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由马春创制于1796年。用开水烫面,大米粉作扑粉。选用腰窝、紫盖、三叉三个部分的牛肉剁碎作馅,加调料用清水浸煨,拢皮捏馅时留大缨。有皮亮、筋道、馅松、醇香等特点。

马家烧麦,是沈阳地区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早在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马春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没有门市,只是以手推独轮车来往于热闹街市,边做边卖。由于马家烧麦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好,造型美观,所以深受群众欢迎。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马春之子马广元在小西门拦马墙外开设了两间简陋的门市,立号马家烧麦馆,此后营业繁忙,远近闻名。后几经变迁,1961年才最后坐落在小北门里,即现在的马家烧麦馆,由马氏后裔第五代的马继廷担任技术指导。

马家烧麦的独到之处 :用开水烫面,柔软筋道,用大米粉做补面,松散不粘,选用牛的三叉、紫盖、腰窝油等三个部位做馅,鲜嫩醇香。制馅要求严格,须将牛肉剔净筋膜然后剁碎;用清水浸喂,加调料拌匀不搅,呈稀疏状的“伤水馅”,拢包时不留大缨,形如木鱼,成熟后皮面亮晶,柔软筋道,馅心松散,醇香味好。其外形犹如朵朵含苞待放的牡丹,令人望而生涎。

九. 辽宁省 沈阳市 大东区 马家烧麦

马家烧麦

马家烧麦马家烧麦是一种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早在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马春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没有门市,只是以手推独轮车来往于热闹街市,边做边卖。由于马家烧麦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良好、造型美观,所以深受欢迎。清道光八年(1828年),马春之子马广元在小西门拦马墙外开设了两间简陋的门市,立号马家烧麦馆,此后生意兴隆,远近闻名。

沈阳十大特产方便携带沈阳能长期带回去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