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室友给我带的特产 给室友带的河南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20 05:36:38

一. 河南省 周口市 鹿邑县 邱集烧饼

邱集烧饼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市邱集乡的。鹿邑邱集烧饼,上等小麦粉烧制而成,香酥可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风味独特,可谓“豫东一绝”!

邱集乡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西25公里,南靠311国道,210省道与郸(城)柘(城)公路穿境而过,永登高速在境内亦有入口,北与中州明镇玄武镇接壤,西南与试量镇为邻,东与赵村乡接壤。

二. 河南省 周口市 郸城县 郸城唐桥鸭蛋

郸城唐桥鸭蛋

黑河东岸唐桥集,

鸭蛋如火真希奇,

要问鸭子吃的啥,

芦苇丛中食蚂蚁。

三. 河南省 周口市 沈丘县 顾家馍

沈丘老城面塑起源于沈丘县老城镇南关居委会下湾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当地人习惯上把沈丘面塑称为顾家馍。目前,有3000人从事顾家馍的生产制作。顾家馍在当地及周边,影响广泛,人人皆知。每逢春节、庙会,凡来老城赶会的人均购买之。除此之外,在外工作的人回乡探亲时,都要捎些顾家馍,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现在顾家馍已是声名远播。

顾家馍起源于当地一位姓顾的人家。明末清初,在沈丘老城南城脚边住着一家姓顾的人。顾家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卖馍卖茶为生。清朝末年,为扩大营生,顾家后人顾二别子,把顾家馍发展为工艺品,传承到今天已是第十七代。在清朝康熙年间,由家住沈丘老城的御医刘璐,带进皇宫敬献给康熙帝品尝,由此成为进贡皇宫的贡品。

顾家在卖馍的过程中,博采众长,推陈出新,逐渐摸索出独具特色的蒸馍技艺来。后又经顾家世代人的提纯、锤炼,终于使其脱颖而出,成为当地有名的风味。

据顾家馍第十七代传人顾松堂介绍,顾家馍基本上以手工操作为主,作坊的制作工具,还保持着原始性、传统性。揉面、制馍坯在木案上操作,蒸馍一律用大口铁锅,单竹秕,秫秆锅盖,燃料一律用木柴或庄稼秸秆等。如果用煤作燃料以笼箱蒸之,或用机械化制作,其产品就会出现变形,有裂口裂纹等瑕疵。

顾家馍工艺考究,从选小麦到描彩勾花纹共72道工序,具有馍体浑圆,外型工整,无裂口裂纹,不歪不扭,立而不斜,卧而不堆;外观洁白、光滑、锃亮,在阳光下如瓷般迎光闪亮;馍底部呈阴阳八卦图形,构建了顾家馍的独特商标。

顾家馍的造型多取材于民间常见的动物、瓜果、鱼虫以及人们喜闻乐道的民间传说。其彩绘以勾线与着色相结合,很接近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用白酒溶化食用色涂到馍坯上能渗透,色彩饱和,经久不褪。捏制和勾勒的各类面塑千姿百态,形似神真,而且都带有吉祥和喜庆的色彩。如猴骑虎、猴骑马等寓意“马上封侯”,小狗、小兔、小刺猬、小鸡、小鸭等,都表达着劳动者需要把自己的生活装饰得丰富多彩,期盼美满生活的吉祥寓意。

“在彩绘着色上,顾家馍使用分层着色法。以黄色衬底为主色,红色点睛,蓝、黑、青等色勾架描脉络花纹。同时,注重彩绘与勾线相结合,以色传神,以神着色,从而形成了色彩艳丽而不俗,美而不妖不媚的境地,充分显示出了喜庆、祥和的韵致。”顾家馍第十六代传人顾体成介绍说。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当地政府为推广继承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组织大规模生产。由顾家第十五、十六代传人向大家传播技艺。至此,顾家馍的绝技被推广开来,得以发扬光大。现在生产顾家馍的不单单是顾家人了,李、陈、张、岳等姓,200多户人家皆会生产之,家家有生产作坊。

2009年沈丘县城关镇因顾家馍面塑工艺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四. 河南省 周口市 沈丘县 田口大枣

西华县田口乡地处黄泛区腹心,田口乡枣品种以灰枣、鸡心枣为主。灰枣又叫大枣,果实中等大小,呈长圆锥形,果皮棕红色,果肉厚,质脆,汁少味甜,核小细长,品质上等特别适合加工,优良的鲜食、制干品种。鸡心枣,又叫小枣,果实较小,呈鸡心状,果皮薄、果肉中厚,致密质细,味极甜核较小,是优良的制干品种。田口大枣被誉为“田口大枣,天下最好”。枣果是著名的滋补佳品,营养丰富,干枣含糖50%-87%

(周口)

五. 河南省 周口市 西华县 田口大枣

田口大枣种植面积已达3.8万亩,进入盛果期的大枣25000亩,初果期的大枣13000亩,年产干鲜枣1000万公斤,产值2500多万元,实现了“树上千元钱,树下千斤粮,全乡一个大枣园”的双丰目标,使大枣成为了田口一大支柱产业。

华县田口乡地处黄泛区腹心,田口乡枣品种以灰枣、鸡心枣为主。灰枣又叫大枣,果实中等大小,呈长圆锥形,果皮棕红色,果肉厚,质脆,汁少味甜,核小细长,品质上等特别适合加工,优良的鲜食、制干品种。

六. 河南省 周口市 扶沟县 吕潭鱼香

吕潭鱼香是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吕潭乡的特色美食。吕潭鱼香在扶沟颇有盛名,做出的鱼,见菜不见鱼,清香不油腻,具有滋阴壮阳、温身祛寒之功效。

吕潭“鱼香”早在明朝年间就有了名气。吕潭在明朝是中州四大名镇之一,商贾云集,商号林立,运粮河贯通大江南北,就在吕潭古镇南门里,灯幌之下“长弓鱼香”的招牌格外注目,这家店做出的鲤鱼,盖锅也能香到七里井,吃一回还想下一回,那才是个好。相传,清乾隆乘舟南巡路过吕潭,水路风寒加之劳顿,身体欠佳,不思饮食,随从来到吕潭街上,为皇帝选膳食,一股鱼香把他引进“长弓鱼香”,他先尝一尝,味道鲜美好极了,就让张厨随他带食盒送去,乾隆吃后大喜,顿时来了精神,张厨看个真切,那人器宇轩昂,不是凡人,随生出让他题字的念头,乾隆尝到美味,正在兴头,张厨一求即应,欣然命笔题出“鱼香村”三字,后店家得知是万岁爷到了,觉得三生有幸,把他所题“鱼香村”三字精雕细刻,挂在门额,作为招牌,从此生意更红火。现吕潭鱼香在扶沟颇有盛名,做出的鱼,见菜不见鱼,清香不油腻,具有滋阴壮阳、温身祛寒之功效。张俊伟继承祖上“鱼香特色”,在吕潭开一饭馆,打出一鱼十吃,食客盈门。

七. 河南省 周口 太康县 马头牛肉

顾名思义所谓"马头牛肉'即河南太康马头镇出产的牛肉.其具有色泽鲜艳、里外红润、纯香不腻,咀嚼生津之特点,第三届中国名优产品博览会上曾获金奖,产品畅销国内,远销东南亚。

欢迎有志之士前来品尝。

八. 河南省 周口市 淮阳县 王家五香羊头

王家五香羊头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的特色美食。其肉质细嫩、滑润、爽口、颜色鲜亮,食用时香味扑鼻,细烂无异味,肉肥而不腥腻,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开胃,滋补壮身之药理功效。

王家五香羊头是由回族穆斯林王勤义先生在祖辈百年煮制羊头的基础上,聚传统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研制出华夏独一无二的火焖羊头奇特配方。

最大特点:羊肉选用的是豫东区域有名的上等槐山羊。其肉质细嫩、滑润、爽口、颜色鲜亮,食用时香味扑鼻,细烂无异味,肉肥而不腥腻,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开胃,滋补壮身之药理功效。曾被国家、省、市、县烹协、旅游协会评为:中华名吃、河南地方名吃等称号。同时又增加了更具有特色的芝麻叶手工杂面条,味美纯正,回味悠长,仿佛又回到以前的农村生活气息。

龙都大道中段(田湾)淮阳王家羊头第一家的美誉响遍中原。

九. 河南省 周口市 淮阳县 龙湖鲤鱼

龙湖鲤鱼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龙湖的。淮阳居民利用龙湖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渔业,每年上市鲜鱼10万公斤左右。

淮阳龙湖位于黄淮平原腹地,东西阔4.4公里,南北长2.5公里,围堤14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16483),水域面积8000多亩。其气势,其规模,无不令杭州西湖、武汉东湖黯然失色。湖水环抱古城,古城屹立水中;湖中有城,城中有湖,补誉为内陆奇观,中原名珠。

龙湖盛产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鳊鱼、鲂鱼、鲇鱼、黄颡鱼、乌鳢(黑鱼、火头)、青鱼、草鱼、鲢鱼等,而鲤鱼久最富盛名。早在春秋时期,龙湖鲤鱼就闻名遐迩了。《诗经。陈风》蘅门篇中,曾有“蘅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诗句。那时,龙湖鲤鱼就和黄河鲤鱼齐名了。淮阳县志记载,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郡女垣中得鲤鱼,长7尺余。

淮阳习俗,鲤鱼象征吉祥富裕。男女成媒,一定要请媒人吃大鲤鱼。婚庆喜宴,祝寿宴请,红烧鲤鱼,是必不可少的名菜,特别是老人过73岁和84岁的生日时,儿女一定要买活蹦乱跳的鲤鱼,让老寿星先观赏,后品尝,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淮阳鲤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出肉率高达70%以上,蛋白质含量占18.5%,脂肪含量占4.6%,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药用和滋补作用。东湖渔村、东湖鱼餐馆、渔公渔婆、龙湖山庄等饭店的厨师可以把鲤鱼烹饪成咸、甜、香、辣、酸五味的鱼块、鱼片、鱼丸、鱼汤,还能做出瓦块鱼、酸溜鱼、糖醋鱼、红烧鱼、五香鱼、煎焖鱼、清蒸鱼、菊花鱼、鲤鱼卧雪山、鲤鱼跳龙门等等30多道名菜。

十. 河南省 周口市 鹿邑县 鹿邑狗肉

河南鹿邑试量集的狗肉是豫东著名的风味小吃之一,它以肉烂味美闻名全国。试量集狗肉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配有多种佐料,并加火硝少许,去杂后文火焖煮。煮成的狗肉颜色鲜艳,浓香扑鼻。

据说狗肉的香,居肉类食品之最。狗肉的补性,可与贵重补品媲美。再加上鹿邑试量集有制作狗肉的传统技术,做出的狗肉与众不同,所以慕名前来争相购买的情景就可想而知了。

室友嫌弃我带的家乡土特产河南室友带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