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的特产食物有什么 河南新乡的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1 02:29:38

一. 河南省 新乡市 封丘 大杏

原阳大杏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素有“大杏之乡”美称。原阳大杏品种主要有大梅杏、麦黄杏、金黄杏、桃杏、蒸馍杏等 金银花: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1982年,封丘、原阳县被定为全国生产基地。

二. 河南省 新乡市 原阳县 原阳大杏

原阳大杏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素有“大杏之乡”美称。

三.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亚热带的党参

党参为植物党参和中药材的统称。党参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中国约有39种,药用有21种、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但气滞、肝火盛者禁用;邪盛而正不虚者不宜用。

四. 河南省 新乡市 封丘 封丘卷尖

封丘卷尖是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的特色美食。封丘卷尖属于豫菜系。此菜味香而清爽利口,肉肥却油而不腻,一般常做下酒菜,满口生津。

封丘卷尖是封丘本土,一般家庭都有自己做,饭店也有,以县城北街李家卷尖最为地道。

封丘卷尖的口味特点:

味香而清爽利口,肉肥却油而不腻,一般常做下酒菜。

封丘卷尖的做法:

制作原料

大肉(五花肉最好),鸡蛋,葱末,姜末,香料,酱油,味精,食盐,菱粉,麻油,等常见原料。

制作方法

1.将五花肉去皮去筋,剁成肉泥,和饺子馅差不多。与蛋白,葱,姜,香料,酱油,盐,菱粉等搅匀。

2.将鸡蛋,盐、芡粉调成糊状,1蛋博饼用。将油倒入锅内,加热,将鸡蛋糊倒入,随即提锅慢慢转动,把蛋糊摊成蛋饼,煎至金黄色,取出凉凉待用。

3.将做好的肉馅放在鸡蛋饼上面,做成宽约3.5cm,高约2.5cm的长条状,长度视鸡蛋饼的直径而定。然后均匀的卷上鸡蛋饼,两头做好封闭,等待上蒸笼。

4.将做好的卷尖(生的,未蒸熟),放入蒸笼加热蒸熟。

5.蒸熟的卷尖可即时使用,也可放置冰箱冷藏待用。

封丘卷尖的食用方法:

1.取出即时食用(像食用火腿一样)。

2.切片,摆置于餐盘中,切葱丝放置上面,少许调料,味精。即成一道美味的下酒菜。

3.切片放于小碗中,加入葱姜丝,豆腐乳调料等,上蒸笼蒸熟,即可食用。

4.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外焦里嫩,异常美味。

封丘卷尖吃的时候,将晾凉的卷尖切成片,盛在盘中,可摆成多种花样,上面放些香菜、香油就可以了。鲜红的肉芯,镶上薄薄的黄色金边,好同一幅精致的图画。吃上一口,浓郁的香味,沁人胃脾,即便不饿,也会令你津液顿生。

五.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六. 河南省 新乡市 辉县 辉县新香糯

辉县新香糯,溯源于辉县香稻。相传很久以前,有一群金雁南返,飞临辉县上空,其中一只受伤落地,被当地一位善良农民救起精心治疗饲养,伤愈后重返蓝天。翌年春,此雁回归,衔来一粒金色稻种回报农民。农民种后结出喷香的稻谷,即为香稻。大约北宋以来,香稻就被列入贡品。

辉县香稻,耐旱、耐寒,抗病,适应性强,但由于其株高达140~150厘米,抗倒性差,成穗率低,一般亩产仅200~250千克,因而种植面积很少,只有二三百亩。1974年原新乡地区农科所以新稻2号为母本,辉县高秆香稻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4年辛勤工作,培育出了辉县新香糯名贵稻种。

辉县新香糯,属中、晚熟粳香糯稻,茎秆粗状,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稻瘟、白叶枯病。株高90~100厘米,穗长20厘米,穗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95%以上。出米率75%,千粒重25千克,本地生育期138~140天,一般亩产400~450千克,比原来的辉县香稻增产一倍左右,又保留了原香稻的优点。1985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定为河南省水稻优良品种,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并被原农牧渔业部评为全国优质大米。

目前,辉县新香糯主要分布在辉县市北云门,胡桥、百泉等试种,生育期110~125天,亩产500千克左右,最高单产超过600千克,由于其米粒椭圆,乳白如玉,米质上乘,清香味浓,具有“一户煮粥,全村飘香”之美誉。因而适于老幼、病弱和产妇滋补食用。如用其制作高级糕点、酿酒、饮料、馈赠亲友,堪称佳品。

七. 河南省 新乡 卫辉市 明潞王朱常淓唐诗书法碑帖

明 潞王朱常淓唐诗书法碑帖,共33页,从潞王陵碑廊保存的三百余方唐诗碑刻打制拓片,再由专业制作人员进行选页、印制、装订成册。书法有的端庄秀美,有的奔蛇走虺。其碑刻上有多款印章,形制、书体、刻法各异,枚枚有别,款款不同,风格平正直方,混厚古朴,与其诗文书画交相呼应。朱常淓(1608--1646),字中和,号敬一,自称敬一道人,明朝世袭亲王(二世潞王),就藩于卫辉府(河南新乡),明末曾任南明监国。

八. 河南省 新乡市 红旗区 新乡熏枣

产于河南新乡。先用大锅煮熟。煮时把芝麻油加入锅内。再加入少许砂仁、紫豆蔻,煮后枣皮不裂,色泽鲜明光亮。而后用箔稍晾,再用火焙。焙法是:一天内火焙三次,每焙一次,将焙上的枣从上面翻至下面,少歇再焙,这样二日就可以了。熏枣味甘醇清香,有健脾、开胃、降火、滋阴的功效,吃时宜饮香茶用来帮助消化,对人体的健康极为有益。

九. 云南省 普洱市 西盟 佤族的每押

“民以食为天。”可为食者,如稻麦菽粟、鱼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品种之多,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品种均可烹调成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如果在烹调时加入不同而适量的中草药,并且采取合理的制作技术,则可制成药膳。药膳的特点是药借食味,食助药力,用者既可从中摄取营养,又能得到健身祛病的益处。

佤族人食用鸡肉也有几种制作方法,如烧、炒、煮、煮烂饭等。其中,以煮鸡肉烂饭吃最为普遍,也是佤族人招待宾客的一道上等佳品。佤族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大米饭,它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鸡肉烂饭比普通大米饭要软得多,而比稀粥要干一些。佤族的鸡肉烂饭,就其处理鸡肉的方式和制作程序,有两种做法:一种叫做手撕鸡肉烂饭,另一种叫做刀砍鸡肉烂饭。其中,手撕鸡肉烂饭被认为是最讲究的鸡肉烂饭,制作工序较另一种复杂.其味也更美。下面就这两种鸡肉烂饭的制作方法和佐料配制,作简单的介绍。

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通常是这样的:鸡杀好了以后,不砍不剁,整个地放进锅里用清水煮。鸡煮熟后捞出来,将淘洗好的大米放进鸡汤里煮,煮一阵后,抓一把酸笋放进去再煮,一直到大米煮烂为止,比大米饭要软一些,但不能太稀。若汤太多,可将它滗掉,或者多煮一阵,把米汤浓缩,然后把锅抬下来,盖好。煮熟了的鸡,不用刀砍,而用手撕。将鸡肉从骨头上撕下来,撕得越细越好。

撕碎的鸡肉集中在一只小盆里,把备好的佐科如薄荷叶、茴香、辣蓼等切细撒在鸡肉上,再把花椒面、盐和辣椒面撒在鸡肉上,然后仔细搅拌,搅拌好了,倒进烂饭里又搅拌,搅拌越透越均匀越好,这样,手撕鸡肉烂饭就制作出来了。其中,要掌握好各种配料的数量,要恰到好处。刀砍鸡肉烂饭。刀砍鸡肉烂饭较之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程序要简单一些。将鸡肉砍成小块,放进锅里用清水煮。先煮一阵鸡肉,快要煮熟时下大米,鸡肉和米一块煮。大米快煮熟时,放进一点酸笋,然后再煮,一直煮到大米烂熟为止。若米汤多了,就滗掉一些,或多煮一阵子,让米汤浓缩。

最后把锅抬上来,将备好的佐料(与上一种同),花椒面和盐巴辣子等放进锅里,仔细搅拌,直到均匀。这样,刀砍鸡肉烂饭就算制作好了。凡是鸡,都可以用来制作鸡肉烂饭。但佤族人认为,1公斤左右未下过蛋的小母鸡最佳。如果作为待客,还不能用白羽毛鸡。佤族人认为,用白羽毛鸡,是对客人的不礼貌,以后客人就不喜欢来。


河南新乡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河南新乡有哪些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