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土特产咸鲫鱼干 安徽安庆特产干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3 08:13:33

一. 安徽省 安庆 望江 望江蕨菜

望江蕨菜

蕨菜一般株高达一米,根状长而横走,有黑褐色绒毛。早春新生叶拳卷,呈三叉壮。柄叶鲜嫩,上披白色绒毛,此时为采集期。叶柄长30—100cm,叶片呈三角形,长60——150cm,宽30—60cm,2—3次羽状0,下部羽片对生,褐色孢子囊群连续着生于叶片边缘,有双重囊群盖。

二. 广东省 广州 黄埔区 咸煎饼

咸煎饼为油炸小食品之一,其饼咸中带甜,尤其以德昌咸煎饼在海外华侨中口碑甚佳,最负盛名。德昌咸煎饼以鲜艳的色泽、独特的的风味而闻名。

德昌咸煎饼的创制人谭藻师傅,早在30年代就在龙津路的德昌茶楼干点心制作,很想创出一款美点,可是苦思无良策。后来在饮茶中,碰到卖南乳肉的盲公德,谈及用南乳炒花生肉之事,使谭藻大受启发。

德昌咸煎饼的制作之所以与众不同,第一是原料加入南乳,以增加香味。但使用的南乳,要较为陈旧而又够香味的。过去,谭师傅将买回来的南乳放在天台半阴半晒的地方,太阳出来时,南乳受热,太阳过后,热能渐散,经过一热一冷过程的处理,南乳的香味更好。

其二,它用糖的配方不同。一般咸煎饼,以面粉搭配白糖,而谭师傅是使用白糖、红糖各半,份量又比一般的增大一倍,其作用在于:白糖使其脆皮,红糖达到心软。再加上用中火炸,糖量多,咬油大,故成品皮脆心软,特别松香。

三. 广东省 汕尾 陆河县 汕尾咸茶

咸茶,盛行于汕尾市和揭阳市以及桂、湘西部分地区,是旧时隆重而又经济的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每当客人上门,热情好客的女主人就忙活开了:首先将茶叶放进牙钵(一种特制的内壁有锯齿纹的陶器),湿润后用石榴木或荔枝木等硬木做成约3尺长的擂槌(木杵)来回搅拌捣碎,接着将熟花生米、芝麻、薄荷叶等陆续投入牙钵擂成浆糊状,放进适量的食盐,将煮沸的开水冲入即成,故又谓之擂茶。

海陆丰咸茶文化

概说

海陆丰咸茶甘香醇口,既具有茶叶的芬香、薄荷的甘醇,又具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等口味。故有健脾利胃、延年益寿之功效。吃咸茶的习俗,代代相传,由来已久。清代茹敦如《越言释》载:“江广间有擂茶,是羌盐煎茶遗制,有存古意。”清道光年间海丰举人黄汉宗亦有诗云:“海丰时俗尚咸茶,牙钵擎来共一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她多少下芝麻。”写出了清代海陆丰吃咸茶的盛况和人间世俗情态。

海陆丰茶俗

如今,海陆丰人还延续着这一古老的习俗。除平时在家里以食咸茶顶替早、午餐外,举凡婚娶、寿订、添丁、新居落成、外地远归、病愈出院、遇险脱难等,定要请邻居、亲戚、朋友、同事等到家大摆“咸茶宴”。如男方向女方定婚要请“定头茶”,女方则要回请“定婚茶”。病人出院答谢慰问的人,要请“过运茶”。同时,它还是沟通邻居同事感情的一种交际手段。故民谣云:“海丰妇女兴咸茶,牙钵擂起闹喳喳,敬老爱幼在此睇,不在炒米减与加”。

茶文化溯缘

中国产茶,并发展成茶道。茶可以治病,古称瑞草,作草药用。神农氏说:“苦茶久服,可以益思。”唐代陈藏器说“止渴除疫,贵哉茶也,茶为万病之药。” 明代李时珍说:“茶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以上历代医药学家对茶的论述、评说,都道明了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与功能。

到了宋代,由于徽宗皇帝嗜茶的影响,中国的士大夫们兴起“斗茶”,又叫“茗战”。“斗茶”,即比赛茶的质量,品评茶的优劣。“茗战”中,夺标的茶被定为“贡茶”。范仲庵的《斗茶歌》就描写了当时的盛事云:“北苑采期献天子,林下豪雄先斗美。”

擂咸茶

1988年6月22日《参考消息》译载一篇《日本新闻·日本的中国茶沙龙一岩茶房》云: “中国茶的又一次热潮:这一次再不是出于喝乌龙茶减肥,喝普洱茶去脂肪等动机,而就是为一种娱乐或者一种文化,也就是说要享受饮茶的乐趣。”日本早在唐代就把中国的茶经取去,慢慢地便被转化、发展成为一套日本独特的茶道。这不能不说是他们的长处。

茶道,在广东最风行的可说是广州(连香港、澳门)的“饮茶”和潮汕的“功夫茶”。广州很早就是商业发达的商埠,商家、工人生活节拍紧张,为了赶时间上班,早起便到街边的粥摊、茶档吃点东西、喝杯茶果腹并驱睡意。精灵的商业行家,看准了这个商机,便逐渐广设茶楼,并且建起画梁雕栋、流金溢彩、富有南方特色的大“茶居”。这样一来,连居民也风行饮早茶了。老年人早起散散步,买份报纸便到茶楼“叹世界”。家庭主妇们也习惯早起提个菜篮子先到公园做做晨运,然后上茶楼来个“一蛊两件”,饱了肚子才去市场买鱼菜。

饮早茶

海陆丰地区饮早茶,最先是汕尾;汕尾是通往广州、香港的贸易港口,受商旅生活习惯的影响,自然也兴饮早茶,但起初并不像广州、香港那么早,大概是上午 9时左右开始营业(至中午),叫“早茶晏”。当年的得云、乐天、云泉及有得栈、珍香等老字号茶楼的“走楼”,还是仿效省港茶楼用“白话”(粤语)叫卖包点的。海城、陆城茶楼的出现,迟于汕尾,而且只有午茶和夜茶,没有早茶。早茶是改革开放近20年才兴起的。

饮工夫茶

至于“功夫茶”,只有文人士子们才有闲情逸致去享用,时至今曰,都远不如潮汕地区的盛行与普及。海陆丰,唯有“咸茶”,才是为世所稀,它与民情风俗相结合,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活动。

饮咸茶

海陆丰咸茶的制作——擂咸茶,其工具,一是茶槌,二是牙钵。茶槌选用质坚的如拔仔树枝等做成;牙钵是内涩(起条状)外滑的阔咀陶器。擂茶时,把茶叶(实在没时间时,可选用隔夜茶叶。)——放进牙钵,称为稍润湿之后,便用茶槌把它擂成浆状,再加少许食盐,冲入开水即成,十分简单;但“食咸茶”的道道就可多了。

家庭妇女早起把咸茶制成后,放在用稻草编织的“草稳”,盖严保温,供家人无时无地白饮止渴,叫“熬茶”或“牙钵茶”。如果盛在碗里,撒上炒油麻或炒米(爆花米)或炒花生米,便成“油麻(芝麻)茶”、“炒米茶”、“地豆(花生)”茶。若再加上熟饭、熟豆,则叫“饭茶”,这主要流行于客家山区。

油麻茶有两种:一种炒熟;一种把生油麻混于茶叶在牙钵擂成。炒米茶也有几种:一种用上好的油尖米蒸熟晒干炒成;一种用赤谷煮熟晒干去壳椿白——脱皮炒成,叫“炒粟米”。这两种,一般人家(尤其是农家)收冬之后便要制成备用;另一种是临时把大米加盐浸湿之后捞干即炒即食,叫“炒烧米”或“炒米仔”,这是万不得已从主食粮俭出来过“茶瘾”的。陆丰一带擂咸茶还喜欢加进草药,海丰少有,唯有加“苦刺心”(长在山坡、坑旁的植物),叫“苦刺心茶”。

海陆丰咸茶,都由妇女操作,男人不插手,但也喜欢享用。平时食咸茶每天两次,分别在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左右。有竹枝词云:“辰时餐饭已餐茶,牙钵擂来响几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他多少下芝麻。”人们习惯称此时辰为“食茶晏”,常用来作约会亲朋的时间形象词。食咸茶,被妇女当为敬客的礼仪,客人一到,即捧上咸茶一碗、两碗、三碗、四碗……动手动脚,像打架一样,硬劝你放开肚子食,食得愈多,主人愈高兴。

四. 河南省 驻马店市 西平 西平咸豆腐脑

西平咸豆腐脑是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的特色小吃。西平咸豆腐脑,块儿不大不小、不嫩不老,咸淡可口,色香味美,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在西平县有一种小吃,备受市民喜爱,那就是至今仍风头不减的街头小吃“咸豆腐脑”。西平咸豆腐脑历史悠久,在清朝就已成为当地负有盛名的小吃,集市、庙会上均有销售。

制作西平豆腐脑儿的主料为黄豆、芝麻叶或干菜及豆浆,辅料有盐、辣椒、葱、姜、大茴、芝麻酱、芹菜、面粉等。制作流程是先把黄豆用温水浸泡松软,再磨浆过滤成豆浆。豆浆煮沸后,用醋来点即成,然后放芝麻叶,拌面糊后将部分辅料下锅,煮熟即可食用。西平咸豆腐脑,块儿不大不小、不嫩不老,咸淡可口,色香味美,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较有名气的是县城北街崔家西平咸豆腐脑。崔家自民国30年(1941)年开始制作传统的西平咸豆腐脑。经多年实践,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制作技术。他家的西平咸豆腐脑,块儿不大不小、不嫩不老,咸淡可口,色香味美。

据当地人讲,为了吃到地道、正宗的西平咸豆腐脑,经常有外地人早上开车到西平喝碗咸豆腐脑,再开车回去,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道出了人们对它的喜爱。

五. 江苏省 淮安市 清江浦区 奶汤鲫鱼

奶汤鲫鱼;原料: 鲫鱼 350克,白萝卜丝75克,水发香菇40克,姜丝7克,蒜片2克,葱段5克,盐4克,淡奶50克,味精1克,料酒8毫升,胡椒粉0.5克,香油5克,汤800克



制作过程:1、鲜鲫鱼洗净,用盐腌片刻控去水,在油锅中两面煎。香菇切丝,用开水氽一下。2、净锅加少量油上火煸葱姜末,再放汤、料酒,下入鱼与白萝卜丝、香菇丝,待开锅打去浮沫,调到中火煮约20分钟,再放调味料与淡奶,淋香油装汤池,撒上姜丝即成。风味特点: 鲫鱼汤肥,鱼肉鲜嫩。

六. 广西 桂林 临桂县 临桂咸粥

用猪骨头、猪尾巴、猪脚、猪内脏、芋苗干、海带、红枣、木耳等制作的“咸粥”,在六塘周边地区,人们有“一家杀猪,八家喝粥”的习俗。村民将肉猪养大之后,到宰杀上市出售之日,都要请近亲好友到家里吃一餐。在杀猪的当天,要用大锅煮上一锅“咸粥”,让客人和左邻右舍吃。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显示自己有能力养出了大猪,请得起亲朋好友吃肉“喝粥”;二是礼尚往来,因家家户户杀猪时都请吃送礼,自己也要争口气。

“咸粥”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猪骨头劈开,砍好猪脚、猪尾巴,切好猪内脏等备用。之后,用大锅烧开水,先放猪骨头、猪脚、猪尾巴、老姜煮开;再投入猪内脏和适量大米、切碎的海带、芋苗干、红枣、香菇、木耳、食盐等煮至粥状,吃的时候撒上葱花和胡椒粉。自古“宰头大猪喝咸粥”的习俗,一直在当地人的生活中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规模化走进了乡村。1996年各乡镇开始建立畜宰场,集中宰杀生猪之后,当地农民煮“咸粥”的条件受到限制,“宰头大猪喝咸粥”的习俗也随之消失了。

这“四小名吃”,除了“咸粥”,其它三样小吃在民间依旧流传着。现在,“猪肝夹肥肉”可以通过冷藏实现一年四季均可制作,让更多的人能不分季节地品尝到其独特的风味,“咸粥”也可到市场上买齐配料制作,只是缺少了过去那种与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齐聚一堂的热闹场面罢了。

七. 江苏省 宿迁市 沭阳县 桑墟鲫鱼

桑墟鲫鱼是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的。沭阳桑墟湖出产一种软骨软刺的鲫鱼,体大鳞细,脂肪多,肉味鲜美。该鱼吃起来骨刺都是软的,毫无鲠喉之虞,可与松江鲈鱼媲美。

沭阳河网密布,大量出产水产。据说两千多年前,曾发生过特大的地震,震后地面陷落,洪水潴留,形成了湖泊。沭阳县城区北部20公里处有个桑墟湖,当年的桑墟湖畔常有一些仙鹤、天鹅、野鸭、大鸨、鹭鸶等珍禽在此栖息。清晨和傍晚,野禽的嘎嘎声响彻云霄。这些珍禽或举翼齐飞,或结伴归巢,或相互吻颈,或悠闲嬉水,使大自然风光变得旖旎秀美,有"小西湖"之称。桑墟湖出产一种软骨软刺的鲫鱼,体大鳞细,脂肪多,肉味鲜美。该鱼吃起来骨刺都是软的,毫无鲠喉之虞,可与松江鲈鱼媲美。历代王朝把它列为贡品,倍受皇帝青睐,数百年来,美誉不衰。

据说乾隆皇帝下扛南时,途经桑墟海州,海州知府令人连夜到桑墟捕得软骨鲫鱼,选名厨作肴,进奉皇上。乾隆皇帝品尝后,大加赞赏,夸赞这种鱼味美绝伦。从此桑墟的软骨鲫鱼身价倍增,一跃成为席上珍品。

据近来实地考证:桑墟现在还有软骨鲫鱼的品种存在,不过数量不多,在“小西湖”一带的野生水域中,还可以捕捞得到,但是很稀少了。

八. 安徽省 安庆 岳西 岳西萝卜

岳西萝卜

萝卜是我国最古老的蔬菜之一,在古代又称雹突、紫花菘、莱菔、罗服、萝菔等,其根称支罗服或萝菔根,其子称之为萝菔子。唐代丘光庭所著《兼明书》卷五中提到:“近读《齐民要术》,乃知蔓菁是萝菔苗,平生之疑涣然冰释,即医方所用蔓菁子、皆萝菔子也。汉桓帝时年饥,劝人种蔓菁以充饥;诸葛亮征汉,令军人种萝菔。则萝菔蔓菁为一物,无所疑也。”

九. 四川省 绵阳市 涪城区 龙眼咸烧白

原料:

带皮五花肉、芽菜、泡红辣椒、豆豉、盐、酱油、糖色、熟菜油。

制法:

1、带皮五花肉刮洗干净,放入沸水中煮至将熟,捞出抹上糖色。芽菜洗净、切碎。

2、锅中放油,放入猪肉炸至皮呈棕红色,捞入开水中浸泡,捞出切成片。

3、每节泡辣椒中放入豆豉,卷入肉片中,皮朝下放入蒸碗内,加盐、酱油调味,放入芽菜上笼蒸2小时后出笼,翻扣于盘内即成。

特色: 色泽棕红,软而不腻,鲜香味美。

十. 福建省 漳州 诏安县 诏安咸金枣

诏安咸金枣:色泽油墨光滑,质地松软,芳香扑鼻,咸、酸、甜适宜,滋味纯正,有健脾胃、助消化、除积食腹胀、祛风邪、润肺化痰、理气醒酒、防止晕车晕船、提神消怠之功效。

安咸金枣色泽油墨光滑,质地松软,芳香扑鼻,咸、酸、甜适宜,滋味纯正,入口即化,清香盈口,生津止渴,消食开脾,去痰下气,解酒去风,发散健胃,是一种名贵的保健食品,在东南亚一带久负盛名。咸金枣系祖传秘制,以金枣为主要原料,腌制后加上数十种中药经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传统以大竹叶、牛皮纸包装,贴上红色纸标,麻绳包扎,现在也制成袋装、盒装形式。

历史

据《漳州府志》和《诏安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地处闽粤交界处的福建诏安宫口港属民间往来于东南亚各国及台湾地区的口岸。清道光年间,“黄金兴”第一代传承人秀才黄烟支(1834-卒年不详),开始在家中腌制山间野果,悬壶济世。其子第二代传承人黄来于(1880-1946年)秉承祖训,早年因诊病、经商经常来往于中国大陆与南洋群岛之间,有感于人们饱受旅途辛劳及病疼、晕船晕车之苦,在其父已研制盐金枣泡水基础上,采用金枣、橄榄、青梅为原料,配以多种中药材,经反复试制终于制成咸金枣、宋陈咸橄榄、梅灵丹,经多年行销,成为南洋群岛一带华人华侨家庭必备物品而驰名中外。抗日战争前还与同乡江子民在新加坡的石叻门(注:当时地名)开设“黄金兴分号”。1946年初春,黄来于还曾赴台湾省高雄下榻当时的长春旅店,并创造下1小时内售出50多公斤“黄金兴咸金枣”的营销记录。

咸金枣民间传统产品历经百年盛销不衰,甚至有了“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黄金兴咸金枣、宋陈咸橄榄、梅灵丹”之说。

咸金枣民间传统制作工艺采用新鲜金枣、火烧浮山(注:植物产地地名)橄榄、青梅与甘草、川贝、丁香、肉桂、豆蔻、砂仁等十几味中药材,根据祖传验方精制而成。

黄金兴咸金枣:质地松软,芳香扑鼻,咸、酸、甜适宜,滋味纯正,有健脾胃、助消化、除积食腹胀、祛风邪、润肺化痰、理气醒酒、防止晕车晕船、提神消怠之功效。

1954年,“黄金兴咸金枣”曾入编《中国土品》一书。

大公鱼安庆特产小鱼干安徽安庆特产干鱼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