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的特产图片 保定满城必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1 03:05:15

一.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三. 天津市 东丽区 赛珍珠的小站稻

小站稻,以原产天津津南小站地区的优质粳米而名扬海内外。其米粒大而饱满,半透明没有粉白色的腹白。蒸干饭,无论软硬,不粘不连,犹如满碗珍珠,油江发亮。煮稀饭,无论稀稠,都是汤汁浓郁,散发着清香。吃在嘴里,细腻滑润,有咬劲。小站稻,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淀粉、脂肪等,容易使人吸收、消化,属于营养型的天然食品
( 天津)

四. 河北省 保定 满城区 烙饼卷腊肉

烙饼卷腊肉

在全国,特别是在北方,用大饼、烙饼卷东西吃,很普遍,山东的烙饼卷大葱,西安的大饼卷肉,冀中的口袋饼等都是此类东东,但保定人,特别是老保定人却更加喜欢吃烙饼卷腊肉。

一般认为腊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或日光下曝晒)的过程所制成的加工品。腊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并增添特有的风味,这是与咸肉的主要区别。过去腊肉都是在农历腊月(12月)加工,故称腊肉。

腊肉是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等中西部地区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宁王,兵败南下走巴中,途经汉中红庙塘时,汉中人用上等腊肉招待过他;又传,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吏曾进贡腊肉御用,慈禧食后,赞不绝口。

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七~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西部地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那上好的白条肉,或肥或瘦,买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

保定的腊肉与四川腊肉有很大不同,但却又在冬天制作,我想这是他们都被称为腊肉的缘故。保定的腊肉比较四川腊肉,工序简单一些,一般是把猪肉去骨后,连皮带肉打成10CM左右的方子,直接在冰天雪地里塞进粗瓷大缸中,每码一层都要抹放大量食盐,有的干脆放暴盐(粗粒海盐),之后封闭大缸,一般至少得得到出了正月才开始食用,所以省去了熏制的味道。

但保定腊肉食用起来有些费劲,一般把肉取出来后,洗净,这个时候的肉更加紧缩,

有的时间长的方子肉上的肉皮都开始变得亮晶晶了,用刀切成薄如纸沙的肉片,放入鸡蛋和面粉和成的糊糊里,为了好味道,糊糊里也放入各色调味品,淹泽几分钟后,放入油锅中慢火炸,直到炸脆炸透。此时勤劳的妇人已经在旁边的大锅里烙出来热气腾腾的死面千层饼,不用多说,烙饼卷起炸得外焦里脆的金黄腊肉!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六. 河北省 保定 满城区 满城磨盘柿

满城磨盘柿个大味甜,平均单果重250克,最大单果重610克。柿果色泽美丽、营养丰富、味甜多汁。果实可供鲜食、酿酒、做醋,还可制成柿干、柿汁等。柿果具有补脾、健胃、润肠、降血压、润便、止血、解酒毒等功效。柿蒂可治呃逆、夜尿;柿霜可治喉痛、口疮咽干等;柿叶茶可防治动脉硬化,治疗失眠。满城县是磨盘柿集中产区,栽培历史悠久,明朝万历年间就有记载。磨盘柿具有抗干旱、抗湿涝、耐脊薄、适应性强、容易管理、结果早、产量高、经济寿命长、高效益等特点,被群众称为“铁杆庄稼”。现存百年以上树龄的柿树3万余株,生长结果良好。

满城县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满城磨盘1992年获河北省优质果品奖,1994年获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银奖,1999-2003年连续5年被认定为北方农副产品暨农业技术交易会名优农产品,2004年被省评为“果王”,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磨盘柿之乡”。2000年承接国家林业局磨盘柿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在神星镇魏庄村建立国家级高标准磨盘柿示范基地3000亩。

凭借资源优势,开辟了中国第一条生态旅游柿子沟,自2002年开展始,每年10月10日举办“中国磨盘柿之乡――金秋红叶柿子节”。以磨盘柿为媒,旅游搭台,经济唱戏,举办了“柿子王”拍卖会、经贸洽谈会、农民诗会、柿子采摘等活动,在全县组织开展了“柿树王”、“柿子王”评比活动,评出已有千年树龄的“柿树王”,其干周2.87米,树高14.5米,树冠荫覆面积203平方米,依然枝繁叶茂,连年丰产。政府设立围栏加以保护,并立“千年柿树王”标牌以示于世。

七.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黄莲中的精品---鸡爪莲

质优名贵的利川黄莲。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

九. 河北省 保定 满城区 保定春不老

春不老,亦名雪里红,是保定三宝之一。腌制后,无论存放多久,即不生筋,也不长柴,无苦涩味道,颜色嫩绿新鲜,为冬春季节不可多得的蔬菜。用保定春不老做腌菜、生食和炒菜均宜,是城乡人民颇受欢迎的蔬菜。( 保定)

雪里红:一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变种,将芥叶连茎腌制,便是雪里红(又称雪里翁)。叶子深裂,边缘皱缩,花鲜黄色。茎和叶子是普通蔬菜,通常腌着吃。也叫雪里红。

【科属】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嫩茎叶。是芥菜类蔬菜中叶用芥菜的一个变种

【别名】雪菜、雪里红、春不老、霜不老。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辛;人肝、胃、肾经。

【功效主治】解毒消肿,开胃消食,温中利气。明目利膈。主治疮痈肿痛,胸隔满闷,咳嗽痰多,耳目失聪,牙龈肿烂,便秘等病症。 【营养成分】每100克含水分91.5克,蛋白质2.8克,脂肪0.6克,维生素1.6克,碳水化合物3.6克,钙23.9毫克,磷64毫克,铁3.4毫克,维生素B1 0.07毫克,核黄素0.06毫克,尼克酸0.7毫克,抗坏血酸83毫克。

食疗作用

1. 醒脑提神 雪里红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维生素C),是活性很强的还原物质,参与机体重要的氧化还原过程,能增加大脑中氧含量,激发大脑对氧的利用,有醒脑提神,解除疲劳的作用。

2.解毒消肿 雪里红有解毒之功,能抗染和预防疾病的发生,抑制细菌毒素的毒性,促进伤口愈合,可用来辅助治疗感染性疾病。

3.开胃消食 雪里红腌制后有一种特殊鲜味和香味,能促进胃、肠消化功能,增进食欲,可用来开胃,帮助消化。

4.明目利膈,宽肠通便 雪里红组织较粗硬,含有胡萝卜素和大量食用纤维素,故有明目与宽肠通便作用,可作为眼科患者的食疗佳品,还可防治便秘,尤宜于老年人及习惯性便秘者食用。

保健食谱

1.清炒雪里红 腌制后的雪里红500克,大蒜末30克。将雪里红洗净后拧干水,切细待用。锅烧热,加入适量菜油,至七分热时,入蒜末煸香,下雪里红煸炒,炒出香味后略加鲜汤,待汤干,盛盘中即可食用。此菜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具有宽肠开胃之功效,适宜于消化不良,纳呆食少,习惯性便秘等病症。

2.雪里红炒百合 雪里红腌菜300克,鲜百合200克。将雪里红洗净后拧干水,切极细,百合洗净待用。锅烧热,下麻油,待油烧至五成热时,放入雪里红煸炒,2~3分钟后,再加人百合同炒,略加水,下适量精盐调味,旺火烧至百合熟时,即可起锅装盘。此菜具有解毒消肿,清热除烦的功效。适用于感染性患者使用大量抗生素后致胃纳呆滞,口味不佳者食用。常人亦可食之。

3.肉丝炒雪里红 雪里红腌菜300克,肉、小冬笋各100克。雪里红洗净切丝,入锅中煸干水后,装盘待用;猪肉切细丝,冬笋切丁。锅烧热后,加入菜油,油烧至五分热时,下肉丝煸炒断生味再加入小笋丁,煸炒数通。下雪里红同炒,酌加鲜汤,中火煮3~4分钟,盛人盘中即可食用。此菜口味鲜美,具有明目除烦,解毒清热之功效,适应于眼睛红肿热痛者服食,习惯性便秘、食欲不佳、心清烦躁者尤宜食。

4.雪菜汤 雪里红300克,鲜香菇50克,肉末100克,水豆腐一碗。雪里红洗净,拧干水待用;油锅中入肉末、香菇丁煸炒,至五成熟时,下雪里红,煸炒2~3分钟后,倒入水豆腐,烧滚后,酌加精盐,煮3—4分钟后盛入汤碗中即可食用。此汤味鲜气香,色泽艳丽,具有开胃醒脾,利尿消肿之功效,适宜于体虚浮肿,四肢倦怠等病症,是水肿病人的食疗佳品。

【注意事项】雪里红含大量粗纤维,不易消化,小儿消化功能不全者不宜多食。

文献选录

《名医别录》:“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服温中。” 《素食说略》:“雪里红炒百合,成雪里凝,切极小丁,以香油炒之,再入择净百合同炒,略加水,使其软美可食,即起锅,此菜用盐,不用酱油。” 《随息居饮食谱》:“一名雪里红,晴日川之,晾至干瘪,洗净,每百斤以燥盐5斤,压实腌之。数日后,松缸一伏时,俾卤得浸渍,加卤少,泡盐汤候冷加入,仍压实。一月后开缸,分装坛瓮,逐坛均以卤灌满浸为法,设卤不敷,仍以冷盐加之,紧封坛口,久藏不坏,生熟皆宜,可为常撰。……陈久愈佳,香能开胃,最益病人。” 《本草经疏》:“其主利九窍,明耳目者,盖言辛散走窜,豁痰引涎,暂用一时,使邪去而正自复,非谓真能利窍明耳目,用者详之。”

文化欣赏

《广韵·一送》记载:“红,草菜心长。” 《广群芳谱·蔬谱五》:“四明有菜名雪里红。雪深请有冻损,此菜独青。” 清·陈确。《蒸菜歌》:“瓶菜询已美,蒸制美逾并。尤宜饭锅上,谷气相氤氲。一蒸颜色润,再蒸香味深,况乃蒸不止,妙美难具陈。贫士昧肉味,与菜多平生。因之定久要,白首情弥亲。十日菜一碗,一碗几十蒸,十蒸尽其性,齿莽安可云!当午饭两盏,薄暮酒半升,相得无间然,千秋流项声。非敢阿所私,良为惬公论。”

十.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保定满城十大特产河北满城特产大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