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龙眼俗称什么名字 龙眼在广东本地叫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18 16:03:16

一.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黄花山龙眼

黄花山龙眼

龙眼俗称“桂圆”,是南亚热带名贵,历史上有南方“桂圆”北“人参”之称。龙眼果实富含营养,自古受人们喜爱,更视为珍贵补品,其滋补功能显而易见。

明李时珍曾有“资益以龙眼为良”的评价。据分析,果肉含全糖12.38--22.55%,还原糖3.85--10.16%,全酸0.096--0.109%,维生素C

43.12--163.7毫克/100克果肉,VK196.5毫克/100克果肉。龙眼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干、制罐、煎膏等。龙眼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现代医学实践证明

,它还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

龙眼对生产环境比较挑剔,世界上能种植龙眼的地方有限,适合在亚热带、偏温和气候无严重霜冻地区种植。

黄花山地理独特,北回归线从中穿过,属南亚热带气候,日照时间长,适合龙眼生长,这里出产的龙眼果大、肉厚、味美、清甜爽口,倍受赞誉。

二. 福建省 福州 福清 渔溪龙眼

渔溪龙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渔溪镇不仅有“鱼米之乡”之称,更有“龙眼之乡”美誉。相传,在清光绪十年至二十年之间(1884——1894年),渔溪人将兴化一带的良种与本地品种进行嫁接,遂繁衍出一代传一代的绝佳果实。当下正是龙眼的收获季节,渔溪镇漫山遍野、溪头圳边、房前屋后尽是龙眼,着实惹人喜爱。

渔溪龙眼以其皮薄、核小、肉脆、口感好而负有盛名,数百年来为玉融百姓津津乐道。经省农科院测定,渔溪龙眼的含糖量达20-21%,其中大鼻龙含糖量竟达23%,高出省内各地及广东龙眼的七个百分点。因而,渔溪龙眼几乎让所有品尝过的人念念不忘。

在渔溪镇,栽种龙眼树成活率高、结果快、产量高,长果期可达百年以上,因此成为农民的首选果树品种。据介绍,当地栽一棵龙眼树,3年后即可产果,第4年产10斤,第6年产30斤,第7年产80斤,第8年后稳产150—200斤,此后产量逐年增加。在双墩村垄底有棵老树单产1355斤的一级龙眼,堪称名副其实的“龙眼王”。而像这样的老树在渔溪镇还有许多。

渔溪的龙眼树为何能长出如此与众不同风味的果实呢?据了解,这要归功于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渔溪镇地下水位高、沙壤土,山地多是粗骨性红壤,保证了植物通风透气性和水分的充足供给,因而非常适宜龙眼果树的生长。同时,渔溪地处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交叉地带,空气中有效积温高,使得龙眼果的含糖量胜出一筹。

由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渔溪龙眼的收获期已由以往的一个月延长至两个月。为了错开销售高峰,让更多的民众在传统的非龙眼时令,甚至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品尝到龙眼,渔溪镇果农对龙眼树进行了品种改良,把过去传统的一季挂果,改造为早、中、晚三个季节。

现在,市面上见到的渔溪龙眼主要有“大鼻龙”、友谊“106”、“九月乌”、“顺丰本”、“东宝”、“红核”、“立冬本”等优良品种。按其品种生长特性,渔溪龙眼的上市时间大致顺序为:“大鼻龙”系早熟的品种,上市时间8月底——9月中旬,“白露”后一周结束;之后“顺丰本”、“东宝”、“ 红核”等接棒上市,形成第二次浪潮;第三次浪潮于10月初产生,友谊“106”(成熟期为10月6日),尔后是“九月乌”等品种接踵而至,上市时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晚熟的品种为“立冬本”,顾名思义,成熟期为11月初的“立冬”季节前后,上市时间11月下旬至冬至。

渔溪龙眼上市,前后持续两个半月之久,其生长期之长,是许多非长年生长果类所望尘莫及的。纵观渔溪龙眼,肉脆、味甜、汁多、甜而不腻、口感好是其最诱人的共性,此外不同品种还有各自的优点。

据当地果农介绍,“大鼻龙”特点是口感好、产量高,适应大众口味。其果肉呈淡白色,透明如凝脂,厚而嫩脆,甘甜清香。“大鼻龙·”是渔溪龙眼的主流及支柱品种,约占渔溪地区龙眼总量的一半。

“九月乌”具有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的特点。其果实大,扁圆形,黄褐色,大小均匀,单果重14—16.5克,最大19克以上,果肉厚而质脆,汁多,味甜,鲜食或制干均佳。

“红核龙眼”,该品种树高大。花穗大,果穗大,但挂果率低,遇雨水极易破裂,其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肉质嫩脆汁多,味蜜甜,风味浓,种子大而扁呈红色(故名红核)。

“立冬本”品种特点是耐寒,挂果率高,肉厚甜度高,果实大,其果肉晶莹剔透,厚而嫩脆,口感极佳。

在龙眼果丰收季节,整个渔溪镇为之沸腾。如果你来到渔溪,走进农家小院、果园底下,你就会切身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每天凌晨,当大地尚沉浸在黎明前的黑暗时,龙眼的交易市场早已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果农们摘下尚带着露珠的新鲜龙眼,肩挑车载,一担担、一车车赶往早市,热闹极了!

渔溪龙眼

福清市渔溪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10461152

龙眼(鲜水果)

三. 广西 南宁 武鸣区 “灵水”牌龙眼

   武鸣“灵水”牌龙眼是武鸣县名优水果之一,目前全县龙眼种植面积1.2万公顷,年总产量5万吨以上,主要产品有石硖、储良、大乌圆等优良品种。上市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2001年8月22日经国家农业部亚热带果品蔬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其中果实、穗梗、果形、果筻穗、果肉、污染物与病虫害、成熟度等检验项目全部达到优等,包装及标志全部合格。2000年11月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灵水”牌龙眼,当年销售量2万吨,销售额达2.18亿元,比1995年增加2.01亿元.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灵水"牌龙眼将作为武鸣的拳头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竟争,成为创汇产品。 

四.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番梨朵龙眼

  龙湖的番梨朵龙眼,是当地历史上享有盛誉之珍品,居潮州市十大优稀名果树品之列,也是汕头市优稀名牌果树之一。

    该品种的特点是果大、肉厚、质脆、清甜。其果型偏圆,果周长6.7厘米,单亲重4.18克,果肉重2.2克,皮梳重19.8,可食部分占52.5%,含全糖量25.9%每市斤约52粒果。

    本品种于1954年一次风灾后,该村村民从韩江洪水中捞获一母株(只有二级分枝)植于伯公巷,经逐年圈枝繁殖并移植至他处。因其果眼明显,果皮花纹近似菠萝,故以潮州语音定名为“番梨朵”。

五. 浙江省 温州 龙湾区 龙眼马蹄

荸荠白煮熟漂凉,剜成凹形,镶入莲子泥,上嵌半颗红樱桃,盛于腰盘中,上蒸笼用旺火蒸5分钟取出,浇以白糖湿淀粉薄芡即成
( 温州)

六. 广西 玉林 容县 玉林龙眼

中国龙眼以福建、广东、广西栽培最多,其中广西玉林出产的龙眼最为著名。据说,中国龙眼正是由于广西出产的品种最优,才在种名前冠以广西简称“桂”字,称“桂圆”。据古书记载,桂圆树自西汉(前206年-公元8年)时就在中国南方种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玉林龙眼皮薄肉厚,果肉鲜嫩,色泽晶莹,浆汁饱满,甘甜如蜜。加工后的桂圆肉,色泽鲜丽,芬芳甜蜜,是色、香、味俱佳的名贵中药材和滋补珍品。

七. 广西 崇左 扶绥县 扶绥龙眼

扶绥龙眼是广西崇左市扶绥县的。扶绥县龙眼种植品种以石硖、储良为主。

扶绥县龙眼种植面积7.4万亩,其中投产面积3.2万亩,品种以石硖、储良为主。扶绥县享有“龙眼之乡”的盛誉。

八. 福建省 漳州 漳浦县 漳浦龙眼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南端,该县东临台湾海峡,南望东山、汕头,北接漳州、厦门,地处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内四季花果飘香,享有中国龙眼之乡的美誉。境全县海岸线长216公里,名列全省第二,是福建省的海洋大县,古雷半岛的下安是一处国家级优良的天然深水港址。全县现有20个乡镇和11个农林盐茶场,总人口80万人,土地总面积19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万亩,山地面积165万亩,浅海滩涂面积93万亩。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对外开放沿海县份,素有"金漳浦"之称。

主要品种有龙眼、荔枝、香蕉、菠萝、杨梅、枇杷、棕包梨、芒果、台湾草梅等,其中乌石荔枝、八卦芦柑、改良橙、东魁杨梅最负盛名。盛产鱼虾贝藻等近百种海鲜产品,主要有:对虾、青蟹、石斑鱼、鲻鱼、鳗鱼、鲍鱼、牡蛎、扇贝、花蛤、巴非蛤、泥蚶、翡翠贻贝、海带、紫菜等,其中前亭对虾、整美鱿鱼、六鳌紫菜、霞美牡蛎和泥蚶、沙西青蟹、古雷扇贝和鲍鱼等闻名海内外。

九. 四川省 凉山 德昌 德昌龙眼

德昌龙眼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以上大树年产量达1000多斤,近六年来,县委、政府将其 列入“154”发展战略规划,大量从广西、广东等地引进良种嫁接亩,在适宜区大量发展,进行规模栽培,到2002年,全县龙眼已发展50多万株万余亩,集中连片种植的面积近2000亩,最大片395亩,文是国已进入试挂果期,估计产量153斤。

其中,从广西、广东引进的良种品种如储良,在德昌表现极侄,其特点:肉原核小,易剥、肉爽脆,汁少,剥壳后果肉表面不流汁,用纸点不沾湿,含糖高,甜如蜜,香味浓,嚼之满口芳香,其鲜食风味之优美较原产地广西、广东有过之面无不及,另一特点烛:同广西、广东比较,德昌龙眼成熟期较晚,较之广西、广东估计要晚熟40天左右,因此,极具市场竟争力,近销西昌、攀枝花、远销成都、重庆、其新鲜度是外地龙眼永远无法相比的。

十. 福建省 福州 长乐 长乐青山龙眼

长乐青山龙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长乐青山龙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青山龙眼自宋代起就是“贡品”。然而,20多年前,这一“千年贡果”因让其“自生自灭”,品质大不如前而乏人问津。

2008年,青山村成立了龙眼协会。他们做了3件事:技术把关、打造品牌、统一销售。此后,青山龙眼身价一路飙升,如今1公斤卖到了30元。

黄发钳是青山村一位普通农民,种植了20亩、600多棵龙眼树。17日上午,他带着记者来到他的龙眼林,正值青山龙眼成熟的季节,一棵棵龙眼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他刚接到村里的龙眼协会的通知,又来了个500公斤的订单,他得赶紧招呼工人采摘。

“核小、质脆、单果大、味香。”黄发钳带着记者在果园里一边转悠,一边介绍说,青山龙眼自宋代起就赫赫有名,具有“放在纸上不沾湿,掸落地下不沾沙”的特点,堪称果中珍品。当年,朱熹女婿黄勉斋曾将它敬献给宋光宗,宋光宗尝后赞不绝口,钦定为贡品,并特赐“黄龙”匾额。

地域范围

青山龙眼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长乐市古槐镇、鹤上镇、潭头镇、江田镇等18个镇乡。长乐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南接福清市、西界闽侯县,与台湾一衣带水,与马尾区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4′-119°59′,北纬25°40′-26°04′,陆地总面积658平方公里。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长乐市地貌属福建省东部沿海花岗岩低山丘陵及冲积海积平原区,北部临江、东部和南部濒海,西面靠山,地势由南部与中部向北部及东部渐次下降。长乐主要有6种地貌类型:丘陵山地、平原、砂丘、河谷盆地、岛屿与滩涂、河心洲。土壤的pH值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5-2.5%之间,富含硼等多种微量元素。

(2)水文情况:长乐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年降雨量均在1200-150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58.7毫米,多年平均年降水9.052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年径流深647毫米,径流分布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沿海地区和海岛比较缺水,在北部的大埔尾年平均降雨量近1800毫米,沿海岛屿平均年降雨量为1100毫米。境内地区降雨量具有雨量多、强度大、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地域降雨量变化悬殊等特点。

(3)气候情况:长乐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降水量1358.7毫米,日照时数1665.1小时。主要自然灾害为风灾(台风)、水灾、旱灾。

(4)人文历史情况:长乐栽培龙眼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应始于唐宋时期。《福建通志》载:“长乐青山下村为宋大儒黄勉(朱熹的学生)的故居,旧传黄勉斋有手植一株龙眼品质绝佳。”宋朝时,青山龙眼就开始作为贡品进贡朝延,宋光宗皇帝曾赐匾青山龙眼为“黄龙”(因青山黄勉斋进贡的龙眼)。明弘治《刘志》物产篇有龙眼的记载,赋贡篇也记述长乐生产的龙眼和宝圆(龙眼干)曾定额进贡朝延,可见当时龙眼栽培之盛,据清同治用彭老藻、杨希润所修的《长乐县志》记载:“龙眼大寸许者为宝圆,树径三接者为顶圆,树未接者曰野老,核初种经十年始实,实甚小者俗呼“椒眼”。可见在明、清时期,长乐龙眼栽培已盛行高空压条方法,推广繁殖大量的优质良种。90年以后,我市大面积发展龙眼种植,现在龙眼已经成为我市最主要的果类,长乐市龙眼栽培面积3000公顷,其中采摘面积2900公顷,年产量28300吨,年收入16980万元。占全市果树栽培总面积的55%以上。成熟期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10月中旬。产品主要销往长乐当地及福州市场。

龙眼是哪里的特产最好龙眼是哪个地方最有名的特产之一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