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农家土特产 榆次的特产方便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7 05:08:12

一.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榆次豆腐脑

榆次"三宝"之一的豆腐脑,历数百年而不衰,至今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榆次豆腐脑,奇特之处,在于"打卤"。

清朝年间,榆次小东关的白海马,以制作豆腐 脑而闻名远近。白海马的豆腐脑,由"三锅"组成。大铜锅里,是以上等的粉条、黄豆、淀粉及各种调料煮制而成的卤汁。售卖时将铜锅架在笼圈套盒里,下置木炭 盆以保温;火锅里,炖上丸子、猪肉片、油炸豆腐片等:直径尺余的砂锅(俗称皮锅)里,则盛着脑豆腐。食时,先将一勺脑豆腐盛入碗底,浇上铜锅里的粉条、黄 豆、卤汁,再放上火锅里的丸子、肉片、油炸豆腐片,再滴几滴香油。色泽微褐,香气四溢,尤适于冬季食用。

二.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德盛园“头脑”

德盛园“头脑”

“头脑”是一种时令性滋补营养小吃。榆次的“头脑”最早,相传是根据明末清初山西著名人士傅山先生“八珍汤”的配方和工艺制作的。榆次城内南马道街有座古庙,名为“大乘寺”寺内建有藏经楼。民间传说,藏经楼落成后,傅山先生和其母曾在此住过一段时间。居住期间,因母年高体弱,为孝敬高堂0,傅山研制了用四种原料配制而成的“四物汤”即“头脑”让母亲每日早晨服用,后增补改进,又增加四种原料,成为八种,俗称“八珍汤”。后传入民间,成了广大群众喜爱的滋补食品。在清代,榆次市面有数家店堂经营“头脑”,其中衙门街“德盛园”最为有名,堪与太原“清黄芪、黄酒糟、煨面、良姜为主体,腌韭菜为引,食用时佐以“销麦”“帽盒子”等面食,具有软、绵、香、甜热的特点,而且无腥味,食之可口,益气调元,活气健胃,滋补虚劳亏损,是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佳品。

三.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榆次刀削面

以刀工、削技绝妙而被人称为飞刀削面。所用之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尺余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条条宽厚长度一样。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吃起来内虚、外筋,柔软光滑,容易消化。

四.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农家菜豆腐

菜豆腐是凤凰县苗族和土家族常用的家菜和土菜。打豆腐之后,将剩下的较粗的豆汁留下,炒吃时一般拌白菜煮烹。菜豆腐煮好后,再在其上面放一上些火烧擂辣椒汁。吃时鲜嫩可口,对健身健胃,促进血液循环和加速消化极有好处。菜豆腐是苗家、土家常食用的一种名菜,也可算为美味佳肴。

五.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榆次油糕

油糕,是以黄米(即软黍米面)为皮,糖料或枣泥、豆沙等为馅,经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绵软香甜,美味可口。

晋中一带,油糕的种类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枣糕(亦称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称;因“糕”与“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人们往往在年节或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过生日、老人寿诞、起房盖屋时食之,故又称年糕、喜糕。多年来,油糕伴随着人们送旧迎新、庆贺道喜,成为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内衙门街的“中兴德”及祁县、太谷一些老字号的油糕最为有名。

六.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什贴毛谷小米

小米是食粮中的精品,在中国北方不论山区、丘陵、水地、旱地均可种植,榆次会贴所产生的毛谷小米别具特色。谷子的品种称:“毛谷”。这种谷子碾出的小米比一般小米颗粒小,色泽金灿灿。用其做成小米饭,金黄发亮,清香可口,越嚼越得,如果与南瓜、红薯同为同食,更是香甜可口,余味无穷。被称为小米“皇后”。

七.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榆次熏蛋

榆次熏蛋是山西晋中榆次的。

榆次“熏蛋”是民国年间,衙门街(现东大街)“同玉昌”熏肉铺的传统名产。“同玉昌”的老掌柜叫冀正安,人们只知道是多年的老字号,究竟最早起于何时,无据可考。据老人们传说:“同玉昌多年的老卤锅里的卤汤,从开张以来一直延用着,色重而味浓,人们叫‘老卤汤’”。

“熏蛋”:是选用鲜鸡蛋,先把蛋煮熟、去皮、放入卤锅浸泡,然后用柏木末熏制而成。其色质金黄,味道咸香可口,柏木的熏味更有特殊的香味,而且苍蝇不落,实为下酒、佐饭之佳肴。

八. 广东省 梅州 梅县 农家梅菜扣肉

农家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以肥而著名。如果你正在节食减肥,这个菜可不适合你。

一般第一次品尝

此菜的人,都会因为它的肥腻而止筷。然而当你大胆地咀嚼一块,满嘴流油的时候,你会感觉他绝对没有红烧肉那么的肥腻。梅菜吸油,五花肉又会带着梅菜的清香

,梅菜和肥五花肉的搭配真的可以说是合味(客家话)。

梅菜扣肉,有人把他归为客家菜,有人把他归为赣菜,但管他是什么菜系,它的确是南方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道家常菜。

梅菜扣肉,只是扣肉里面的一种,比如用普通的菜干、咸菜,甚至干豆角,再甚至可以不放这些配料

(比如:东坡肉),但是纵观这些扣肉的做法,各有各的风味、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在民间和饭店制作最多的还是梅菜扣肉。

很多人也许认为梅菜扣肉无非是咸菜扣肉,其实这没有错,但也没有完全对,梅菜扣肉中使用的梅菜是腌制和晒干后的梅菜干,所以梅菜干是咸菜大家族里的一种,而且是咸菜中的上品。上次有人问我梅菜

是客家名城梅州的吧,梅菜是惠州的,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话说中原人南迁从赣

南、闽西进入广东,客家人便开荒耕作,求得生存,当时生活十分贫寒。有个姓卢的娘子正在河边洗衣,孩儿们饥肠漉漉,哇哇地哭着要吃饭,娘子不禁心酸,凄楚泪珠滚落河中。这时

候有个仙女从天而降,安慰了娘子几句,并拿出一包菜种送予给她,然后抽身前行。卢娘子十分感动,并忙呼:“恩人姓甚名谁,日后好生报答。”仙女笑答:

“广济苍生,何劳报答,姓梅是也。”随即腾云而去。

卢娘子按照梅仙女的指示,回家把菜种种下,不几天菜种就发芽出叶,到了腊月菜长得又大又肥,采来煮食,鲜甜嫩滑,分外可口,孩子们饱食一顿,喜欢得直蹦跳。亲朋好友问及此乃何物,卢夫人道,是梅仙女送的菜种,就叫“梅菜”吧。此后经亲朋好友引种,很快在东江流域一带传开,广为种植,从此有了梅菜。这虽是个传说,但可以看出梅菜有着悠久的历史。

说了这么久的梅菜,我们来谈谈这扣肉吧,扣肉?难道是有东西扣在肉上面?哈哈,扣肉之所以叫扣肉这要从他的制作方法上领会,在制作扣肉的最后一道工序,也就是上盘,厨师们(比如我)会把扣肉从蒸笼里面取出,并另用一个大盘盖住,然后上下一颠倒,把碗一揭开,好了,具体的形状不用我说了吧,我想仅从外表看,那是非常煽动食欲的。别看上下一颠倒那个动作,不练个几年,很难成功,不成功还是幸运的,最惨就是烫伤手(我是“受害者”),所以在你扣肉的之前,还是先练习练习。

好了,最后,我把梅菜扣肉的制作方法介绍给大家,绝对正宗,是我0经验之谈

【主料】五花猪肉700克,梅菜100克。【调料】植物油600克(实耗约60克),大油120克,鸡汤100克,湿淀粉10克,白糖20克,酱油30克,蒜茸少量。【作法】(1)

将肉用汤煲在文火上煮到6~7成熟,取出来。用酱油涂抹上色。(2)

炒勺倒入植物油,烧到7~8成热,把煮好的肉放入,炸到大红色,捞出来以后,随即放进清水中漂透(用流动清水漂至没有浮油为准,这是本菜制作的关键环节)。(3)

将肉切成长10厘米、厚0.8厘米的大块薄片,皮向下逐块拚摆在碗里。(4)

将梅菜洗干净切碎。炒勺放旺火上倒入大油,爆香蒜茸,下入梅菜、白糖炸匀,取出来放在肉上面。(5)

用鸡汤、酱油调成汁,倒入肉碗内,上笼屉用旺火蒸40分钟。(6)

倒出原汁,将梅菜扣肉复扣于盘里。原汁加入湿淀粉勾芡,淋入肉面上即成。【特点】颜色酱红油亮,汤汁粘稠鲜美,扣肉整齐隆起,食之软烂醇香。

九.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榆次元宵

元 宵

“三件宝”之一的元宵,在榆次历史上负有盛名。民国初年,榆次街市,元宵经营者众多,唯有南门洞昌盛号韩正保的元宵,因其风味独特而最有名。

元宵制作采用的原料主要有软大米,白糖及辅料,均系上等原料,其做法是:先把馅子用香油火炒,冷却后剁成丸药大小。馅子由白糖、核桃、杏仁、花生等配制而成。滚法上,用面内粗外细、滚而不跃。煮出来看着膨头大,吃着软而香,馅子化不成水,嚼着有“噌噌”的冰糖声,并有桂花等辅料香味。

元宵在榆次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声誉,不论是喜庆节日,还是婚礼宴席,元宵常常是“席上客”,倍受群众的喜爱。

山西榆次特产前十名排行榜榆次十大必买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