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产好抽的烟 云南什么烟最好抽便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19 14:31:43

一. 云南省 玉溪 澄江县 云南红茶

云南省西南部,在澜沧江和怒江两大水系之间。这一带群山联叠,峰峦环峙,气候温和,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量充沛,每到雨季,睛雨无定,云雾朦胧;土质深厚湿润而肥沃,为“云南红茶”品质优异提供了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云南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采摘回的鲜茶要要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红毛茶,再经过定级分堆加工精制成各级成品茶。云南红茶以红碎茶为主,其次是工夫红茶。在红碎茶中,又以“花碎橙毫”最著名,其色泽乌红而光润,颗粒紧结重实,冲泡后汤色红亮,气味浓烈,富有刺激性,如加牛奶饮用最为适合。云南工夫红茶外形条索肥大,色泽乌润,冲泡后滋味浓厚,香气浓郁。

二. 云南省 普洱市 景东 云南景东彝族火烧猪

火烧猪是景东县彝族员拿手的一种地方民族名菜,据说这种烧烤烹调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火烧猪吃起来,具有酥脆、清香可口的特点而一直流传下来。其做法是,将一头80斤左右的细骨头猪宰杀洗净后,去掉头脚和内脏、再往猪身上擦上盐、酒、花椒、大蒜等调料,然后用特制的铁叉穿住猪身,在栗炭火上翻烤,边烤边涂卤水、麻油,待整个猪身烤黄,皮脆肉酥时即成。吃的时候将火烧猪肉切成块状,配以酱油、酸醋、辣椒、葱、芫荽等调料,火烧猪肉保持了它的原汁原味,新鲜而味纯正,是彝族人民在喜庆或宴请贵客时才出手的一道佳肴。

三.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骨头参

骨头参它是云南石林撒尼人一年四季天天食用的传统咸菜,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滋味鲜美,香、酸、甜、辣辣、咸俱备,是含钙质、脂肪、蛋白质等营养丰富的佳品。



每逢春节,撒尼山寨喜气洋洋,家家户户杀猪过春节。一头猪除板油炼成油,猪肉腌成腊肉以外,剩余的骨头、肚杂、油渣,用扎骨刀剁细成粉白色。适量加入姜、葱、蒜、辣椒粉、包谷酒、精盐等配料搅拌揉匀,装入陶瓷罐腌制。



骨头参蒸、煮、炒、炖、凉等食用皆宜,鲜香爽口,美味无穷。它含有钙和多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经常食用,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有治疗软骨病等作用。

四.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路南挑花

路南挑花是聚居路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挑花是刺绣的一种,以挑花装饰挎包、衣物、头巾等是大理白族和路南撒尼人的服饰特色,它具有民间产品的夸张的色彩美。路南挑花主要产品有背包、桌布、窗帘、服饰等。挑花手法多样,有单面挑、双面挑;有素色挑,有新色丝线挑花。有的产品有挑,有绣,有补,成品或精巧,或粗放,充分表现了撒尼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昆明)

五.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云县蕨菜

蕨菜,又名叫作龙爪菜和如意菜,长大后,人们地习俗称为蕨芨,属于凤尾蕨科,喜生于浅山区地块,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

蕨菜一般株高达10—100厘米左右,根状长而横走,有细黑褐色绒毛。早春新生叶拳卷,呈三叉壮。柄叶鲜嫩,上披白色绒毛,此时为最佳采集期。叶柄长30—100cm,叶片呈三角形,长60—150cm,宽30—60cm,2—3次羽状0,下部羽片对生,褐色孢子囊群连续着生于叶片边缘,有双重囊群盖。

蕨芨,在云县各个山区繁殖盛广,有各个生长时段不同的连快面积。由于垦植耕种,只有在山头才能看到连片丛生。蕨菜,最主要有普通蕨菜、甜蕨菜、大树蕨菜(水蕨菜)和小黄蕨菜(不习惯食用),民间对蕨菜的有:“什么有子不出树,什么无子串成林?算盘有子不出树,蕨芨无子串成林”的赞美歌调。

据专家科学研究得出结论,蕨菜,每100g鲜品含蛋白质0.43g、脂肪0.39g、糖类3.6g、有机酸0.45g,并含有多种维生素。蕨菜可制作饴糖、饼干、代藕粉和药品添加剂。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昏、子宫出血、关节炎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其性能为甘、寒涩、无毒。入大肠经、膀胱。

蕨菜的老根茎粗壮,富含淀粉,故名蕨芨粉或索粉,可做粉条、粉皮食用。其嫩苗似拳卷曲,故又称“拳头菜”。

蕨菜,是云县人民群众古今喜食的一种野生蔬菜。食用时,去掉老化的根部,在开水中焯1—2分钟,用清水浸泡十分钟,泡去涩味,切断加油盐调料回锅炒熟食。因其味带涩,故有收敛治脱肛的功能。

蕨菜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1.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之功效;2.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3.所含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4.蕨菜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5.蕨菜可制成粉皮代粮充饥,有补脾益气,强健机体,增强抗病能力;6.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蕨菜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

六.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云南斑铜

云南斑铜是我国独有的金属工艺品 ,至今上有近200年历史。斑铜工艺制作复杂而严格,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铸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复杂的后工艺处理制作和成它“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褐红色的表面呈现出离奇闪烁,砚丽斑驳,变化微妙的斑花而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冠。

斑铜制品分为“生斑”和“熟斑”两种。

生斑:即采取天然铜矿石加工而成,斑矿罕得,原料不易,产品甚少,被称之为稀世珍品。

熟斑:通过独特的冶炼熔铸加工而成,工艺虽复杂,但不愁原料,产品较为丰富。

云南斑铜工艺品在造型上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特色,还吸取了云南青铜和中原青铜文化的艺术营养,并结合现代雕塑手法和先进工艺,在充分显示斑花特点的前提下辅以简洁洗炼的装饰图案,使其达到艺术的完美和统一。目前已形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瓶罐、炉尊、壁饰、器皿等六大类的斑铜系列产品。

云南斑铜浑厚古朴,典雅富丽,熠熠生辉的艺术效果,令人爱人释手,实为中、高档陈设玩赏之工艺佳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里斑铜作为主要陈列品展示了它隽永的艺术魅力。云南斑铜工艺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并定为同外国元首馈赠的国家级礼品,孔雀瓶、大犀牛、仿古牛、五型炉、孔雀明王、如来佛祖等被国家有关部门定为永久珍品收藏。

七. 云南省 楚雄 禄丰 禄丰萝卜

禄丰萝卜是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的。禄丰县种植萝卜有悠久的历史,全县年种植萝卜4.76万亩。

萝卜是禄丰县的传统农产品,近年来,为把萝卜产业做大做强,禄丰县抓住被列为全省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的机遇,围绕“调结构、定产业、建基地、扶龙头”的思路,依托罗次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大力推进萝卜种植基地建设。同时,从科技支撑上寻求突破,加大萝卜新品种的选育和试验示范,并对萝卜种植和生产实行统一标准,以此提高产量和质量。采用萝卜与烤烟套种的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挖掘增收潜力。此外,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人才培养,提升产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营销水平。通过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推进萝卜产业从种植、管理到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规模化经营和产业链延伸。

目前,禄丰县共种植萝卜4.76万亩,鲜萝卜年产量达16.6万吨,加工萝卜丝(条)1.4万吨,实现产值1亿多元,带动3万农户增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

八.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云南过桥米线

凡是来云南的游客,都不会忘记品尝过桥米线。过桥米线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鸡汤一碗,每碗不少于600克。二是切成片类的食品,其中包括生的薄肉片、腰片、鸡片、鱼片各一盘,加上处理过的豆腐皮、韭菜、绿豆芽、豌豆尖、香菜和葱各一盘。三是米线。除了最为著名的过桥米线,米线还有很多种吃法,有机会的话,不妨都尝一尝。

九.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云南鸡枞

鸡棕,又名鸡枞,是云南省的一种名贵食用菌,雨过天晴,鸡棕破土而出,形如钝锥,一两天后形体陡长,形如伞盖,呈棕灰色,即时采而烹食,其味最佳。其味鲜、甜、嫩、香直可与鸡肉媲美。相传明熹宗朱由校最喜欢吃云南鸡棕,清代乾隆时的大学问家赵翼随军入滇,吃了鸡棕后大为赞叹,记之曰:“老饕惊叹得未有,异哉此鸡是何族?无骨乃有皮,无血乃有肉,鲜于锦雉膏,腴于锦雀腹。”鸡棕之名,由此而传。

十. 云南省 曲靖 沾益 胡辣鱼

曲靖虽然早在4亿2千万年前就已经有了鱼类生存的历史,但鱼作为一道特色菜肴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大约是从1994年开始,一股“胡辣鱼风”从沾益一家名为龙华鲜鱼店的小馆子里刮出,并迅速席卷了曲靖城,一时间很多饮食服务业主争相效仿,都纷纷打出“胡辣鱼”的招牌,赶时髦般招徕着新潮的食客。和其他一些“短命”的时尚菜不同,这胡辣鱼自推出之日起,就始终牢牢占有自己的消费群体。

大凡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在经营管理上必有其过得硬的招数,而胡辣鱼在曲靖的长盛不衰一方面说明这种吃法很适合当地人的口味,某种程度上恐怕也正是契合了滇东高原人豪爽质朴的性格气质。

怎样契合?且看看它的制作程序。

做胡竦鱼的原料首选鲫鱼,以每条二三两重的为最佳,这样不但肉质细嫩,且可免去鱼刺细多之苦。若鱼肚内能留有鱼子,吃起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一边把鲜活的小鲫鱼迅速拾掇干净,加盐稍作腌渍,一边热锅上放入猪油,七八成熟时加干竦椒段炸炒,出味后再放生姜,加开水,将鱼投入熬煮数分钟,起锅时加胡椒粉和味精,碧绿的芫荽整根浮在面上,色泽红绿夺目,煞是好看。

这时还不算完,须将胡辣鱼置于文火上缓缓地煮,边煮边吃。如此胡椒和辣椒的味道慢慢渗入鱼肉内,香、辣、鲜诸味混合,妙不可言。鱼一条条吃完后就汤煮上各种时鲜小菜,直让食客吃得酣畅淋漓。

胡辣鱼的精髓就在这“胡辣”二字,其他的佐料不必讲究,胡椒粉和干辣椒的量却一定要放足,并且猪油的用量也不能少。据说,沾益龙华鲜鱼店的主人邓乔开为了开创这种吃法,是自已先做了百十斤鱼来吃,反复比较,才得出最后的配方。而龙华鲜鱼店也从最初的鸡毛小店发展成初具规模、连销经营的龙头餐馆,食客如云。

  

云南特产烟排名前十名云南特产烟及报价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