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能拿出手的特产 漯河特产可以带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0 13:26:52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黄莲中的精品---鸡爪莲

质优名贵的利川黄莲。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

二. 河南省 漯河市 舞阳县 舞阳杠子馍

舞阳杠子馍选用精细白面揉和上百遍,并用粗木杠子反复挤压面,使面更加精细,然后用铁锅以文火蒸制而成。馍底色泽金黄,厚达半寸;卷馍瓣洁白,层层相包。吃在口中,湿润柔筋,食之劲道,存数日之久,不霉不硬。

三.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四. 云南省 普洱市 西盟 佤族的每押

“民以食为天。”可为食者,如稻麦菽粟、鱼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品种之多,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品种均可烹调成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如果在烹调时加入不同而适量的中草药,并且采取合理的制作技术,则可制成药膳。药膳的特点是药借食味,食助药力,用者既可从中摄取营养,又能得到健身祛病的益处。

佤族人食用鸡肉也有几种制作方法,如烧、炒、煮、煮烂饭等。其中,以煮鸡肉烂饭吃最为普遍,也是佤族人招待宾客的一道上等佳品。佤族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大米饭,它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鸡肉烂饭比普通大米饭要软得多,而比稀粥要干一些。佤族的鸡肉烂饭,就其处理鸡肉的方式和制作程序,有两种做法:一种叫做手撕鸡肉烂饭,另一种叫做刀砍鸡肉烂饭。其中,手撕鸡肉烂饭被认为是最讲究的鸡肉烂饭,制作工序较另一种复杂.其味也更美。下面就这两种鸡肉烂饭的制作方法和佐料配制,作简单的介绍。

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通常是这样的:鸡杀好了以后,不砍不剁,整个地放进锅里用清水煮。鸡煮熟后捞出来,将淘洗好的大米放进鸡汤里煮,煮一阵后,抓一把酸笋放进去再煮,一直到大米煮烂为止,比大米饭要软一些,但不能太稀。若汤太多,可将它滗掉,或者多煮一阵,把米汤浓缩,然后把锅抬下来,盖好。煮熟了的鸡,不用刀砍,而用手撕。将鸡肉从骨头上撕下来,撕得越细越好。

撕碎的鸡肉集中在一只小盆里,把备好的佐科如薄荷叶、茴香、辣蓼等切细撒在鸡肉上,再把花椒面、盐和辣椒面撒在鸡肉上,然后仔细搅拌,搅拌好了,倒进烂饭里又搅拌,搅拌越透越均匀越好,这样,手撕鸡肉烂饭就制作出来了。其中,要掌握好各种配料的数量,要恰到好处。刀砍鸡肉烂饭。刀砍鸡肉烂饭较之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程序要简单一些。将鸡肉砍成小块,放进锅里用清水煮。先煮一阵鸡肉,快要煮熟时下大米,鸡肉和米一块煮。大米快煮熟时,放进一点酸笋,然后再煮,一直煮到大米烂熟为止。若米汤多了,就滗掉一些,或多煮一阵子,让米汤浓缩。

最后把锅抬上来,将备好的佐料(与上一种同),花椒面和盐巴辣子等放进锅里,仔细搅拌,直到均匀。这样,刀砍鸡肉烂饭就算制作好了。凡是鸡,都可以用来制作鸡肉烂饭。但佤族人认为,1公斤左右未下过蛋的小母鸡最佳。如果作为待客,还不能用白羽毛鸡。佤族人认为,用白羽毛鸡,是对客人的不礼貌,以后客人就不喜欢来。


五.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亚热带的党参

党参为植物党参和中药材的统称。党参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中国约有39种,药用有21种、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但气滞、肝火盛者禁用;邪盛而正不虚者不宜用。

六. 河南省 漯河市 舞阳县 漯河麻鸡

漯河麻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漯河麻鸡漯河麻鸡是以广东麻鸡和本地柴鸡为亲本,经过4年多的杂交选育培育而成的河南省优良肉蛋兼用型品种。分为青(铁)脚麻和黄脚麻两个品系,母鸡羽毛以褐麻色为主,公鸡羽毛主要为红羽黑尾;青(铁)脚麻的喙、胫、趾为铁青色,黄脚麻的喙、胫、趾为黄色。漯河麻鸡生产性能优良,商品肉鸡70日龄公鸡平均体重达2~2.4公斤,母鸡平均体重达1.5~2.1公斤,料肉比为2.3~2.5:1,肉质鲜美细嫩,具有“鲜、嫩、爽、滑、甜”特点;商品蛋鸡72周龄饲养日产蛋数186~195枚,料蛋比2.2~2.4:1,蛋呈灰褐色,个体小,蛋壳薄,蛋黄颜色深,味儿香可口。该品种鸡的肉、蛋品质好,产量高,适应性强,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好评,市场发展潜力大。

近年来,漯河麻鸡市场发展迅速,河南兴农牧业有限公司为漯河麻鸡原种鸡选育场,在我市的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区、源汇区及其周围地区的10多个县、区推广,已累计中试推广父母代种鸡260多万套,向社会提供商品代肉雏鸡近3亿只,实现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漯河麻鸡饲养范围广泛,各地区饲养管理水平及生产效益良莠不齐,为充分发挥漯河麻鸡的优良生产性能,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经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漯河市畜牧局组织省、市养禽专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生产数据及GB/T1.1的要求,从产品生产性能到产地环境、引种、饲养管理、卫生消毒、疫病控制、废弃物处理、产品质量、生产记录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编制了漯河麻鸡系列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印发主产区畜牧部门、生产单位讨论、试行,反复修改,并多次邀请河南省畜牧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专家进行修改和讨论,收集了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按期完成了漯河麻鸡系列标准的编制和送审任务。

(1)土壤地貌情况: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地处淮河流域,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于东,自西向东缓斜,分岗地、平原和洼地,土壤共有砂质、壤质和胶质三种类型,以壤质土壤为主,肥力水平较高。全市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4公里,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实有耕地166千公顷,林地5083公顷,水域16.64千公顷,未利用土地2307公顷。

(2)水文情况:漯河市境内有大小河流81条,均属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沙河、澧河、颍河等。沙河自发源地-鲁山县伏牛山脉石人山下,东流经宝丰、平顶山、叶县至舞阳县彰化乡河湾村入境,在漯河市区小宋庄东澧河汇入,流至召陵区老窝乡大路李村出境,又东流经商水、周口、项城、沈丘、至安徽上沫河入淮河。全长106.6公里,流域面积19117平方公里。澧河发源于方城县四里店以北柳村沟。经叶县、至舞阳上澧河店入境,在市区与沙河交汇。境内长67公里。颖河从发源地登封县少室山,至临颍县经郾城东流,境内长45公里。三河横跨全境,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漯河市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年均天然径流量为3.7亿立方米,沙、澧河等过境水径流量为27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年均总补给为5.2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3.7亿立方米,单井涌水量每小时超过60吨。中深层地下水日开采量可达2.5万吨。漯河市水质中性,是良好的畜牧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

(3)气候情况:漯河属温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7℃,最冷的一月份平均0.7℃。最热的7月份平均27.4℃,平均降水量836.6毫米,平均日照2198小时,无霜期220天左右,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气候温暖,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烟叶等农作物,畜牧养殖发展迅速,特定的气候条件促进了该品种的培育和形成。

(4)人文历史:漯河是历史悠久而又比较年轻的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南北朝时在此筑城,城市启于北魏、盛于明清,曾以商贸和水陆运输发达而享誉中原,素有“陆陈集散地”、“水旱码头”之称。现已发现的古迹主要有:出土国宝七音骨笛和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和造酒史向前推进3000多年的贾湖遗址,中华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编者东汉许慎墓,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的隋代小商桥,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陵园等。漯河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4年9月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现辖临颍、舞阳两县,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54.25万人。

漯河市贾湖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禽腿骨制作的“七音骨笛”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比埃及出土的笛子早2000年。足以证明了该地区繁荣灿烂的文化艺术史和悠久的家禽业饲养史。

漯河麻鸡已经河南省养禽专家评定为河南省地方肉蛋兼用型优良品

种,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漯河麻鸡》(DB41/540-2008)品种标准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5)品种来源:漯河麻鸡是以广东麻鸡和本地土鸡为亲本,经过多个世代的杂交选育培育而成的河南优良肉蛋兼用型品种,在特定的漯河地区繁殖和生产性能优越,已经呈现漯繁南养的趋势,漯河麻鸡雏鸡和商品肉鸡享誉山东、湖北、重庆、广东、广西和香港、澳门等地区,已被认定为河南省无公害肉鸡产地,鲜鸡蛋已通过农业部“无公害鲜禽蛋”认证。

(6)社会发展环境:漯河市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且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显的城市。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培育出了世界第四、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还有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的南街村集团、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澳的利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漯河相继被确定为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市、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市和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并被国家标准委授予“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生产示范市”称号。有利的社会环境条件催生了漯河麻鸡的形成和迅速发展。

地域范围

漯河麻鸡主产区在漯河市的舞阳县、临颍县、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等,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7′-114°16′,北纬33°24′-33°59′。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境内河流为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明显。漯河市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7℃,日照时数平均为219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836.6毫米。

漯河麻鸡原产地中心产区为舞阳县。原种鸡选育场在河南兴农牧业有限公司种鸡场,位于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漯河麻鸡2007年出栏560万只,年底存栏300万只。

七. 宁夏 固原 泾源县 永宁的桃子

桃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我国桃子品种极为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约1000个品种以上,我国有800个品种,用于生产栽培的有30个左右。桃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每100克果肉含糖7--15克,有机酸0.2--0.9克,蛋白质0.--0.8克,脂肪0.1--0.5克,含维生素C3--5毫克,维生素B1 0.01--0.02毫克,维生素B2 0.2毫克,类胡萝卜素1180毫克。



桃树为中型乔木,树体不大,栽培管理容易,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无论南方、北方、山地、平原均可选择适宜的砧木、品种进行栽培。供观赏用的各种花色类型花桃、垂枝桃以及适应盆栽的寿星桃都为绿化城市,美化人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桃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桃子的口感良好,通体能散发出一股能够令人心情愉悦的香味儿,所含营养物质也相对丰富,吃了对身体有补益延年的作用。



桃子的枝、叶、果桃还具有药用价值。唐代药物学家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还说“肺病宜食之”。按,中医称肺为“娇脏”,喜湿润,恶干燥。桃子富含胶质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桃子的营养还善走皮表,《大明本草》中说,将桃晒成干(桃脯),经常服用,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只是桃干的含糖量过高,用开水与少量绿茶或花草茶冲服就好得多,还能提高风味。



值得注意的是,鲜桃下树后极其不耐储存,应趁鲜食用。食用前还要将桃毛洗净,以免刺入皮肤,引起皮疹;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痒等症状。

八. 黑龙江省 黑河 五大连池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新西兰独资黑龙江新鹤王乳业有限公司是由新西兰洪洋集团独资创建的外商独资企业,新西兰洪洋集团是一家以投资房地产、畜牧养殖(牧场)、皮革加工、国际贸易、乳品研发等多元化的投资集团,2003年底投资并购原五大连池鹤王乳业集团,进军中国乳品制造业。

鹤王品牌曾是中国乳品十大品牌,鹤王商标获得“黑龙江省著名商标”,曾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出口的乳品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在海内外获得过良好声誉,生产基地位于刚刚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连池市,该地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远离工业污染,水草肥美,矿物质丰富,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冷矿泉产地之一。该地区又地处北纬48度,是优良高产黑白花奶牛的理想饲养地带,由该地区饲养奶牛所生产的新鲜牛奶既无污染又富含丰富的天然矿物质元素。是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生产基地。

九.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十. 河南省 漯河市 源汇区 麻团糖

芝麻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相传早在唐代,当地人 就开始用饴糖、芝麻,制作生产一种形似麻团的芝麻糖,叫做麻团糖。至北宋末年,狼烟四起,金兵大举南侵。康王赵构从京师汴梁南逃,偏安江南,一味妥协求和,全不想收复北方失地。老百姓对此十分愤恨。当时曾作诗一首:“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以泄不满。他们将圆球形麻团糖改制成火铳样的圆柱形,送给康王,以激励其抗金复国的勇气.


芝麻糖选料精细,制作讲究。要求芝麻沾满不露皮,两端封口不漏馅,糖层起孔不僵硬,味香甜酥不粘齿,色泽白亮很均匀,粗细长短一般齐,一斤刚好廿支。确实是居家旅游、馈亲赠友的好礼品。

漯河必买的十大特产河南漯河特产送人必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