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酱鸡丝拌面哪里的特产 麻酱鸡丝拌面是哪里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9-30 16:11:52

一.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沙县拌面

沙县拌面是沙县小吃的一种,一般与沙县扁肉搭配成餐,具有香味浓,色泽鲜,原料简单,烹饪方式易掌握的特点。口味咸甜,油而不腻。在普通的沙县小吃店中,其基本原料包括:面条500克左右,花生酱50克,时鲜青菜若干,酸菜,盐,味精(鸡精),香油,醋,蒜泥适量。

沙县小吃两大当家名角:扁肉和拌面。就像是鸳鸯配一样,被人戏称为情侣套餐。拌面用的面条最讲究原料,一定要选择高筋面粉或者优质中筋面粉,加适量的水和少量碱与盐发酵而成的。沙县小吃的花生酱是沙县人秘而不宣的偏方,首先是用中火烧热锅,然后下适量油和花生仁,翻炒至大部分花生仁变金黄色时即可起锅,摊凉花生仁,把花生仁和糖、芝麻放入搅拌机搅碎至细滑膏状即成。有了面条和花生酱,其余的原料厨房皆有,制手拌面也就手到擒来了。

做法

1、把面条下入开水锅内,煮熟,冷开水过凉,捞到碗里。

2、将青菜放在面条上。调好的花生酱放精盐,味精,香油,蒜泥,加入面条中搅拌,配上一碗清汤就可以享用了。

在沙县小吃店面中,经常可以听见:“师傅,扁肉拌面!”的声音。扁肉、拌面低廉的价格、清香不腻、凉爽可口、烹饪简易的特点特别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二. 山东省 济南 济阳县 高汤鸡丝馄饨

馄饨是济南传统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吃法多样,并根据配料的不同,叫法不一。有清汤、高汤、鸡丝、麻汁、三鲜馄饨等,南方也有将煮好的伊面放在汤碗内,上面放上馄饨,并点缀几根菜心,称之为“云吞面”的。馄饨全国各地均有制作,但以济南为上。旧时馄饨是济南夜宵的主要品种,近代经营馄饨的店铺较多,其中有名的有兴圣成号馄饨馆、庆云号馄饨馆,按察司街一带还有一家-炸馄饨出名的饭铺,把包好的生馄饨放入大油里炸成金黄色,外酥里嫩,味道甚美。麻汁馄饨和麻汁米粉制法相似,将煮好的馄饨晾凉或用凉开水汆一下,加入麻汁等调料,是济南旧时夏季应时的食品。

现今,专门制作馄饨的饭馆已不多见,早些年很有名气的“益发馄饨馆”已经倒闭,个体馄饨摊较多,但风味不佳。

原料:面粉1000克,瘦猪肉500克,熟鸡肉100克,干淀粉100克,鸡蛋50克,紫菜50克,香菜50克,葱末10克,酱油50克,清酱油50克,花生油30克,精盐10克,麻油20克,味精5克,姜末10克,鸡汤2000克,肘汤3000克。

制作方法:1把面粉倒入盆中,加380克清水合成面团,移至面案上揉光。用擀面杖擀成牛皮纸厚的大面片,要分多次擀薄,每擀一次拍一层干淀粉(绿豆粉最好),约拍粉五六次,擀好后用刀切成梯形,上宽5厘米,下宽8厘米,高8厘米。

2把猪肉剁成泥,加入酱油、精盐、葱姜末、花生油、芝麻油,顺时针搅拌成馅。

3把香菜洗干净,切成末,紫菜泡好后撕成小片,将熟鸡肉和吊制的蛋皮切成细丝代用。

4锅内烧沸水,将馄饨推下,待馄饨浮起后,煮3分钟,捞出后盛入20个碗内,撒上紫菜片,香菜末,鸡蛋皮丝,熟鸡丝,并浇上1/20的清酱油,再把烧沸的鸡、肘汤浇到馄饨碗内即成。

特点:汤清味醇,馅满鲜嫩,皮薄滑润。与油酥烧饼、油漩同食味道更佳。

三.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四. 辽宁省 鞍山 千山区 麻酱紫鲍

麻酱紫鲍

主料:水发鲍鱼250克。

辅料:麻酱25克。精盐、绍酒、味精、油、鸡汤。

制作过程

1、把水发鲍鱼洗净,切成蓑衣形的花刀块。

2、勺内放入猪清油约30克、35克,把麻酱放入勺内煸炒片刻,再将鲍鱼放入勺内炒至麻酱起泡时,加精盐、绍酒、味精、鸡汤再炒片刻,用水淀粉勾少许芡出勺即成。

特点:做法简单,口味鲜香。

五.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六.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金灿灿的小麦

固原小麦胚乳丰盛,麦粒皮厚、籽重、质量好,用它磨制的面粉粉质柔韧,尤其适合精制各种糕点和面条。固原人做面条的技术超群,擀、揪、拉、削、扯,样样在行。用小麦面粉炸制的馓子、油香等食品,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深得回族群众喜爱,是欢度“古尔邦节”、 “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食品。汉族群众在定亲、送礼时也用小麦面粉蒸成大馒头,大馒头的顶端涂上红点,作为吉庆、祝福的象( 固原)

七. 福建省 福州 鼓楼区 尚干依心拌面扁肉

  “福州传统小吃店”。东西是“正宗的福州口味”,“和一般的沙县小吃不太一样”。拌面“配料放得足”,“加了猪油,很香”,面条也“比较Q”;扁肉“新鲜”,汤是“用骨头熬的”,“值得一试”。价钱“实惠”,人气“非常旺”,“每次去不是得排队就是要大着嗓门喊服务员”。地址: 鼓楼区达明路中段。

八.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九. 新疆 巴音郭楞 博湖县 新疆拌面

拌面,新疆民间俗称拉条子,维吾尔语叫“兰格曼”,是新疆各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美食。其起源有众种 版本,一说来源于山西,是由当年山西骆驼客带到新疆的;一说是维吾尔族同胞发明的;一说是由回族同胞发明的。我们不必过分探究其来源,也不必拘泥于哪种叫法。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展,通过各民族相互接纳、相互学习和相互间的交融,拌面其实早已深深扎根于新疆这片沃土,成为了在国内名气很大的一种新疆特色美食。

说到新疆出名的特色拌面,最出名的当属奇台、托克逊、伊犁拌面。细心的朋友可以在街头发现,拌面馆大部分都是回族同胞开的,也有个别是维吾尔、哈萨克同胞开的,回族同胞在做拌面上肯下功夫、贡献最大,可以说是把这种普通的菜肴做到了极致,赋予了它丰富多样的内容,其配菜几乎涵盖了所有市场能见到的蔬菜:白菜、韭菜、辣椒、茄子、豆角、蘑菇、芹菜、蒜苔……并佐以牛、羊肉配炒。近年来,更有厨师推陈出新,又推出了阿魏菇、恰马菇、大盘*、豆腐等拌面系列…… 拌面看着简单好做,但要真正制作出一盘让人口齿生香的拌面,其工艺并不比制作一道上等菜品差到那去,从选面、和面、醒面、揉面、拉面、下面,到选肉、选菜、切肉切菜、拌肉腌肉、配菜配料都有一套严格的工序,面下出来要精细均匀、圆润滑爽,菜炒出要色香味俱佳,诱人食欲。特别是每个拌面馆必有的招牌菜---过油肉拌面, 则更需要厨师具有高超的功夫,炒出的过油肉应是肉片色泽金红鲜亮、浓汁透明、不走油、不散汤、入口嫩滑、香味浓郁。 点拌面时,根据个人喜好,点完配菜后,还要向店家专门交待是要冷水“激”过的过水面,还是要直接装盘的“然窝子”。拌面做好后,一般是炒菜和面分别装在盘或碗内上桌,而新疆的爷们一般喜欢将炒菜直接扣在面上,用筷子把面与菜搅拌均匀(知道为什么叫“拌”面了吧),谓之菜面合一;有的还要滴上少许醋、剥上几瓣生大蒜配着吃,谓之消毒杀菌;有的不唱馆子里的免费茶,而喜欢要一碗煮面的面汤,谓之原汤化原食。 外地游客或者女同胞们,不知是顾及形象还是什么,多是将配菜倒入面盘内一角,小范围的边拌边吃;或者不把配菜倒在面里,就是那么夹一口菜吃一口面,这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吃拌面,而是米饭菜的吃法了。 以前,在馆子吃拌面面不够了可以免费加白皮面,近年由于随着物价的上涨,许多拌面馆也改了规矩,对贵些的拌面加面时不加钱,对点其它便宜种类拌面或两个人吃一份的要加收面钱了。从科学道理来看,拌面属菜面合一性食品,以面为主、以菜为辅、且菜可荤可素,口味也可随顾客口味而定,但每道菜品中永远少不了的是红辣子、青辣子、西红柿、皮牙子(洋葱),我想这是因为除了它们本身具备的营养成分外,主要在功能是调色、调味。所以说来拌面感觉还是较适合北方、特别是西北人民的饮食习惯。 在新疆,拌面是各族人民非常喜爱的日常吃食,无论是自己家中做饭、街上就餐乃至设宴招待疆外来宾,都能见到拌面的身影。怪不得有笑话说,咱们新疆人出差回疆下飞机、火车,要紧的第一件事儿不是先回家,而是先找个正宗的拌面馆美美的吃顿拌面……

做法

制作食材

主料:北方白面,羊肉,皮芽子(洋葱),西红柿,时令蔬菜(一般是青辣椒还有豆角)

配料:葱,姜,蒜,盐,味精,色拉油,孜然,一盆凉水

制作流程

1.首先是和面,和面的水最好是加了盐的水,这样面要好吃点,而且吃起来很精,有筋道。做拉条子的面不能太硬,不然拉不开。而且合好的面上要抹一些油,然后盖上湿布醒一会。

2.开始炒菜拉,羊肉买回来切厚片,然后用盐和料酒喂着,备用。 时令蔬菜切丁,西红柿切开,皮牙子半个切丝,孜然备用。

锅里放油,烧至八成热,先把羊肉片下去划一下,然后捞出来。

将油再烧一下,下切好的西红柿翻炒,让油爆起来,放些料酒,皮牙子,放孜然,时令蔬菜。炒几下,放盐、味精调味。如果你觉得汤不够,可以加点水。倒入过了油的羊肉片。如果水多了可以考虑放些水淀粉。

3.开始拉面,将拉好的面条过水煮熟,然后捞到准备好的那盆凉水中过一下,装盘,往煮好的过了水的面上倒入做好的炒菜,OK,准备开饭吧!

制作关键

1.和面时盐要适量,盐少了容易断,多了拉不开;

2.面不能硬也不能太软;

3.面和好后要在表面摸上清油,盖上湿布或盖子至少放半小时以上,2-3小时更佳;

4.拌面菜一定要以青椒炒肉或芹菜炒肉或菠菜炒肉等,否则就不好吃。

东北特产麻酱拌面江华瑶族特产商品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