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特产荆州 荆州地区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3 15:28:53

一. 湖北省 荆州 石首 石首酥肉

采用去皮五花肉,经刀工切片切条。鸡蛋,淀粉、葱姜切丝、辛香料等搅拌均匀,下热油锅中,裹蛋糊,炸制金黄。放青红椒,醋,生抽等蒸制即可食用。此菜,温中,益气,补肾,润燥,护眼明目。色泽艳丽,香酥爽口,香气外溢。是桌席下酒,不二之选。

信息来源:石首市人民政府网

二. 湖北省 荆州 荆州区 纪山米

纪山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纪山米”产于古楚都所在地的荆州区川店、马山、纪南、八岭山、李埠等地,因其灌溉水源为纪山泉水而得名。据清乾隆《江陵县志》记载:“潭石车黯黑,一泓青碧,不涸不盈。”自古以来,当地农民用此水灌溉稻田,稻谷米质青润如玉、清香可口,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纤维素,并含有锡、钙、锰、铁、锌等丰富的微量元素。

“纪山米”产于古楚都所在地的荆州区川店、马山、纪南、八岭山、李埠等地,因其灌溉水源为纪山泉水而得名。据清乾隆《江陵县志》记载:“潭石车黯黑,一泓青碧,不涸不盈。”自古以来,当地农民用此水灌溉稻田,稻谷米质青润如玉、清香可口,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纤维素,并含有锡、钙、锰、铁、锌等丰富的微量元素。

2013年,湖北万福祥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纪山米”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地理标志产品,成为荆州区第一个获得地理标志的产品。湖北万福祥米业有限公司位于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集镇,是一家集稻谷种植、收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米业公司。

公司建立之初,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展订单经营。2012年,公司与15个村5000多农户建立合同购销关系,订单面积4万亩。为提高科技种植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提档升级,增加种植经济效益,公司引导农户提高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生产水平,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粮食上市后,公司严格按订单收购,切实让农户获得实惠。2012全年公司订单收购稻谷5000万公斤,直接为农民增收1500万元,带动农户5000多户,户平均增收3000多元。通过订单生产,公司调整了当地的粮食品种结构,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与农户实现“双赢”。 公司按合同收购基地生产的优质米后,加工成小包装“纪山米”,每袋15公斤,销往荆楚大地。

荆州市荆州区纪山米产销协会

11537756

三.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界牌黄豆

洪湖界牌黄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洪湖界牌黄豆”产区分布在长江沿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沙壤性土质,最适合豆科植物--黄豆生长,尤以沿长江的界牌区(现螺山镇)最为盛名。据界牌《王氏宗谱》载,明永乐年间,江西籍王氏一家迁徒今界牌王家堡落户开始种植黄豆。由于所选老籍色黄似金、粒大子实的黄豆种,加之当地丰富的温光土壤资源,种植的黄豆皮色嫩黄,颗粒晶莹。《洪湖市志》里记载,洪湖界牌黄豆种植历史已有600余年,在1983年界牌黄豆获得对外经贸部授予“中国传统出口农产品”荣誉证书;1988年—1993年期间,界牌黄豆是洪湖市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荆州名产风味大观》里也记载了。洪湖界牌黄豆农历三月未播种,农历六月中旬荚果爆裂成熟,故又名“六月爆”黄豆。近三十年来,“六月爆”一直为洪湖市黄豆种植的主导品种。产品远销港、澳、欧美,成为洪湖市传统出口产品。

呈椭圆形,皮薄色黄,种皮光滑,黑褐色种脐明显;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钙、铁、锌等矿物元素;所制豆浆浆色纯白、口感醇厚、浆香浓郁、质地鲜嫩。

地域范围

洪湖界牌黄豆产地范围:湖北省洪湖市螺山镇(原界牌区,1990年后改为现名)辖区16个行政村。常年种植面积2000公顷,年产洪湖界牌黄豆5700吨。其地理位置于:东经113°26′—113°36′,北纬北纬29°39′—29°46′之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洪湖界牌黄豆呈椭圆形,皮薄色黄,种皮光滑,黑褐色种脐明显;百粒重24g——25g,长0.65cm——0.73cm,宽0.4cm——0.5cm;所制豆浆浆色纯白、口感醇厚、浆香浓郁、质地鲜嫩。2、内在品质指标:洪湖界牌黄豆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蛋白质≥42%,脂肪≤18%,氨基酸≥33%。3、质量安全要求:洪湖界牌黄豆的生产严格执行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13《绿色食品化肥使用准则》、NY/T658-2002《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册》的规定。

四. 湖北省 荆州 江陵 江陵枇杷

枇杷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乔木,头年秋天开花结果,次年五月果实成熟,果实呈球形、金黄色,味甜而略带酸味,每果有一至三个核,叶和果都可入制中药,是江陵的之一。1986年定为江陵的城树,许多民居的前后院落,都栽种枇杷,故有“枇杷之乡”的美称。

五. 湖北省 荆州 石首 笔架鱼肚

笔架鱼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笔架鱼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长江它处水域既无此鱼,也无有“笔架鱼肚”。当地民间传说:笔架山下有座鱼宫,宫里住首一位鱼王,凡是到此朝拜过它的鱼,都会得到笔架山形的大鱼鳔。 鱼肚,又称“鱼胶”,是用鱼类的鳞、皮、骨、鳔作为原料制成的动物胶或明胶。大 黄鱼、等鳔胶是直接干燥制成的鱼胶,除用作工业原料外,供食用的叫“鱼肚”。 石首笔架鱼肚则是采用长江石首段水域0产的鱼鳔制成的一种珍贵食品。 鱼,即 “笔架鱼”,这种鱼体型较大,长达一米左右,一般重七、八斤,大者二十多斤。背部 呈灰白色,腹部白色。

鱼体无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肉细刺少,能烹制多种美味 鱼肴。鳔个大肥厚,营养丰富,鱼鳔的外形和镶嵌在鳔内的红色纹理,酷似屹立 在长江岸边的石首笔架山,故得名“笔架鱼肚”。 笔架鱼肚外形精美,色泽白中带绿,晶莹可爱。晒制好的鱼肚犹如玉雕。一般一个鱼 肚二两左右,大者可达半斤。烹调大师用笔架鱼肚可烹制出“鸡茸鱼肚”、“虾仁鱼肚”、 “海参鱼肚”、“红烧鱼肚”等多种佳肴,皆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价值甚高。

湖北省石首市新厂镇、横沟市镇、小河口镇、东升镇、调关镇、桃花山镇、高基庙镇、团山寺镇、高陵镇、南口镇、久合垸乡、天鹅洲经济开发区、绣林办事处、笔架山办事处14个乡镇办开发区现辖行政区域

六. 湖北省 荆州 松滋 松滋柑桔

松滋柑桔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松滋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土地总面积223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92.3万亩,共辖16个乡镇2个开发区,23.5万户,人口89万,农业人口68.4万。东临荆州,西连宜昌,南接武陵,北滨长江,华实蔽野,系焦柳铁路与长江的交汇处。 松滋市是以宽皮柑橘为主的柑橘产区,2003年被纳入中国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总体规划。松滋柑橘主要分布于13个丘陵山区乡镇,总面积已达25万亩,年产量达10万吨,主要品种为温州蜜柑,同时发展有部分优质脐橙、碰柑、柚、杂柑,松滋柑橘产业已具规模。 松滋柑桔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具有果大无核、皮薄、色鲜、肉脆汁多、香郁味甜的品质,纽荷尔脐橙具有果面光滑、皮泽橙红、皮薄易剥、味甜而浓、质脆化渣、富有香气的特点。

湖北

松滋市柑桔生产销售协会

松滋市所辖新江口镇、南海镇、老城镇、陈店镇、王家桥镇、斯家场镇、杨林市镇、纸厂河镇、街河市镇、洈水镇、刘家场镇、万家乡、卸甲坪乡共13个乡镇150个村(社区、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4′~112°03′,北纬29°53′~30°22′

AGI2017-02-2095

七. 湖北省 荆州 沙市 “三全”宴

 年三十的团圆饭,湖北人的“三全”宴可吃得相当讲究。年夜饭中,一般要用“三全”,即全鸡、全鱼、全鸭,还要有“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为了避免菜变凉,近年来湖北们习惯在年夜饭的桌上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有节日气氛。

    鸡在年夜饭中并不算什么新奇的菜式,不过湖北人有自己独特的习俗。比如他们习惯在过年的头一餐喝鸡汤,这象征着“清泰平安”之意。鸡的哪个部位归谁吃也十分讲究。据说家中主要的劳力则要吃鸡爪,意味着来年可以“抓财”,而年轻的学生则需要吃鸡翅膀,意指能展翅高飞,而剩下的人则要吃鸡骨头,表示“出人头地”。

    除此之外,在荆州、沙市一带,人们在新年的第一餐中必吃鸡蛋。这表示在新的一年中,人们能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寄予“吉祥如意”的希望。如果有客人登门拜访,则需要准备几个又嫩又滑的荷包蛋,这样他们便可以在来年中“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八. 湖北省 荆州 松滋 豆花鲜鱼

湖北省荆州松滋市十大地方名菜豆花鲜鱼特点:色泽分明,外酥肉软,豆花鱼香。

制作方法:取鲜鱼一条,宰杀洗净。鲜煎至金黄色,放入味料,豆花同煮。

九. 湖北省 荆州 江陵 花糕

花糕

花糕,以其色形而名之,实为鱼糜蒸制而成,故又名鱼糕。此肴在荆城一域为宴之必选,民称之头菜,宴中第一菜品,无其不成席焉。

相传,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无子而由其弟朱厚璁继位。时璁远在钟祥,亟待京城承嗣大统,恐一路迎送,耽误行程而滋生变故,故潜形而奔。奈金枝玉叶不堪劳顿、饮食之虞,遂将鲜鱼去刺成糜,和淀粉蒸成豆腐状而食之,既掩人耳目以彰忠孝之情,又便于携带以尽路途之速。后璁即位,号嘉靖,取此肴为“蟠龙菜”。

此法后传至民间,且荆城一域饭稻羹鱼,鱼贱而食方鲜。此法一成,即成宴之头品矣。

此肴以草鱼为主,配以少许肥肉成糜,加蛋清、淀粉和而上笼蒸之。初熟,将蛋黄汁敷面,点洒红汁,即成红黄花图。入碗前,刀成一指宽、三寸长之片,碗内衬以元宝(鸡蛋)、龙丝(粉丝)、玉条(山药),再堆成锥形,复入笼蒸。出笼再以黑木耳、黄花菜、青葱末、红辣椒、精瘦肉入芡爆炒,浇其上,五彩烂兮。

此肴晶莹细嫩,滑而不断,爽而不腻,食鱼肉而不见其形。每席每客二块。一席十六,分四面码放,以应八仙桌之东西南北矣。今吃法稍简,切片状码盘中成条即成,然其制法百多年弗变矣。

十. 湖北省 荆州 荆州区 早堂面

早堂面是荆州的著名的传统早点,有100多年的历史。

传说在清朝时,当地一面店老板根据这里的居民起床早,爱吃“调大”,喜欢去外面“过早”的特点,把卖面的时间定在凌晨而得名。

做早堂面,每晚半夜就开始用活鳝鱼、五花肉、猪大肉做成乳白色的汤,放入煮熟的面条中,并依次放入用肥猪肉制成小码,用鸡脯肉、瘦猪肉、酥鳝鱼等制成的小码及猪油、葱花等,其面条柔韧、爽滑,汤鲜而不腻。

早堂面的特点:味鲜,汤厚,油重,面条劲道。

早堂面的原料:

面条:碱水面。

汤:大筒子骨和鸡熬制的高汤。

配料:精瘦猪肉片(将大块肉用汤煮熟然后切成片)。

油汁(将肥肉和肉皮切成末炖制而成)。

早堂面好吃还不贵,一碗素的面只要1.5元,一个码子的2.0,依次类推,一般一个男生一个二两就够了,女生只需要一两就可以了!

湖北荆州特产荆州特产哪里买最好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