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特产厂家电话 淄博特产专卖地址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0 09:02:53

一. 山东省 淄博 沂源县 沂源苹果

沂源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沂源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沂源苹果个头大、果型正、色泽艳丽、风味醇厚、含糖量高、硬度适中,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盛誉。几年来,共获得部优、省特优、省优果品称号34个。1997年红富士苹果直接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沂蒙山”牌商标,同年,“沂蒙山”牌红富士苹果获得了“-绿色食品”使用标志,第三届农业博览会金奖,并被定为名牌产品。主要分布在中庄、燕崖、张家坡、韩旺等乡镇。

近几年,沂源县注重无公害高档果品的开发和人工授粉、果实套袋、配方施肥、覆草盖膜等新技术的推广,使果品生产初具规模,销售渠道日益畅通,不但在广东、福建、上海、深圳等10几个省、市有销售网点,还出口到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1999年产量达1.6亿斤

地域范围

沂源苹果是山东名产之一,产地在山东淄博沂源,属于温带季风区域大陆性气候,是山东省海拔平均最高的县区,号称《山东屋脊》。

特定品质

沂源苹果以红富士为主,果实中大,果实长成圆形,果面片红或条红,皮薄,肉质细嫩,汁液丰富,偏甜微酸,清脆爽口,果肉黄白色,致密细脆,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8~15.4%,果面光滑,无锈,果粉多,蜡质层厚,果皮中厚而韧。

文化典故

苹果在我国务类水果中是产量第一大的品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近年来,我国苹果产量稳定增加,优质果率明显提高,各主产县(市)大力推进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我国果品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各地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按加权平均计分,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决定对排名前20位的县(市)授予“中国苹果20强县(市)”荣誉称号。

地域范围

沂源苹果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7°54′-118°31′,北纬35°55′-36°23′,东西长63.6公里,南北宽52.2公里。覆盖沂源县境内的南麻镇、土门镇、鲁村镇、徐家庄乡、大张庄镇、燕崖乡、中庄镇、西里镇、东里镇、张家坡镇、石桥乡、悦庄镇和三岔乡13个乡镇,生产面积17333公顷,年产量6亿公斤。沂源县海拔400-700米,是山东省海拔最高的地方,有“山东屋脊”之称。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沂源县属中低山丘陵区,地貌类型有中山、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地等。土壤沙质土壤,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心土通气排水良好,土壤pH值在5.5-7之间,有机含量在1%-2.2%之间。

(2)水文情况:沂源县地势高,无客水过境。沂河、弥河、汶河均发源于境内,形成3条水系,以沂河水系最大。境内有大小河流1530条,其中沂河流经山东、江苏8县市,沂源境内全长84.6公里。全县水资源总量8.1亿立方米,且水质好,pH在7.9-8.2之间。县域内工业企业废水均达标排放。

(3)气候情况:沂源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域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9℃,无霜期189天,平均日照时数2660.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720.8毫米。光能资源居全省之首,光照百分率为全国之冠。

(4)人文历史情况:沂源苹果有百余年的栽培历史,传统品种有茶果、平婆、歪把子、秋风蜜等,后来又引进了国光、金帅、红富士等品种,目前以红将军为当家品种;其中红将军苹果是中国第一个在沂源县选育、推广一个苹果新品种,由山东省果科所在沂源县三岔乡培育成功的,上市时间比红富士提早一个多月,填补了中晚熟苹果市场空白。沂源县委、县政府把打造“沂源苹果”品牌当做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目前,全县已建成绿色、有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48处,标准化果园达30余万亩,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绿色、有机苹果生产基地。沂源苹果以其优良的品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先后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连续4次在农博会、绿博会和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水果类最畅销产品称号。在北京奥运推荐果品评选展示会暨“2007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上,沂源苹果更是从全国970个参选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和“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金奖”,并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成为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农产品。

二. 山东省 淄博 沂源县 东里大饼

沂源县做大饼的很多,最出名的当属东里何家大饼。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何家的先辈就做大饼,世代相传,形成了现今独享盛誉的东里大饼。因此,深受人们的喜欢和赞誉。凡去东里出差的总不忘带几斤东里大饼回来,除自家吃外,还用来馈赠亲友。招待客人,东里大饼成为稀罕之物。

东里大饼为什么享此盛誉?其实很简单,但也不简单。说它简单,是因为它和别地的大饼在用料和制作过程方面,都是一样的。它既没有什么独特的秘密配方,也没有什么秘密不传人的工艺;说它不简单,是因为一种商品,在众多同类商品中,在一百几十年的时间里独领-,那是不易之事,必有独到之处,其独到之出是什么么呢?其一是,揉面时间长,不用揣揉而是用木杠子压,一个饼用五斤面,要保证反复揣压十五分钟以上。这样揣出来的面硬,有筋力,做出饼来甜、香、脆、格外好吃;其二是,他们始终保持一斤面只出一斤一两半饼,别地方的出一斤二两,有的出到一斤三两。别小看这一两半两,滴水穿石积少成多,一斤多出一两,一个大饼就多出五两,卖十个大饼就多出五斤,他们不图多赚钱,只求保持东里大饼的质量和信誉;其三是,善于掌握火候。火太旺则外糊里生,火太弱则烤的时间长,并不上色,里外都干,失掉外脆里嫩的特点。所以他们在掌握火候上,充分了运用了自己的经验,决不疏忽和大意;其四是,一百多年来,严格按照前辈传下来大饼制作工艺和方法操作,决不偷工减料,决不简单从事。在多挣钱和保证质量面前,他们首先从保证质量出发,对顾客负责。一百多前来,在众多的同行中始终保持着长盛不衰的榜首地位。

三. 山东省 淄博 淄川区 菜煎饼

煎饼过去为淄博南部淄川、博山等地人民的主食,菜煎饼是传统 吃法之一,堪为当地风味一绝。制作方法是先将豆腐、韭菜、粉条切碎,加虾皮、调味品,用花生油炒熟,拌匀成馅,然后将摊好的煎饼摊上馅,再折叠成 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在鏊子上煎烙至熟呈深黄色,即可食用。有《煎饼赋 》赞之曰:“三五重叠,炙烤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1978年以后博山城区有几家早点铺经营菜煎饼,许多人慕名前来品尝。

四.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王青苇席

王青苇席

王青一带编织苇席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王青村位于齐故城北郭,这一带水系众多,系水、渑水、画水、康浪河纵横交错,是盛产水稻、蒲草、芦苇的鱼米之乡。《晏子春秋》载:“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网,捆蒲苇,织履。”《管子·弟子职》曰:“后至就席,狭坐则起。”“敬奉枕席,问所何趾。”从这里可以知道,稷下学宫的学生听课时坐的是席,老师晚上睡觉枕头上有枕席。从古墓的考古来看,临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多是椁顶上铺盖苇席,再在苇席上刷漆密封。以上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人们不仅开始利用蒲草、芦苇编织苇席和草鞋,而且苇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自明朝弘治年间王青立庄后,百姓利用本地盛产优质芦苇的有利条件,继承了这一带的编制传统,开始以编织苇席谋生,并不断改进原来的编织工艺,提高了编织苇席中的技术含量。王青席不仅具有美观、耐用、舒适的特点,而且种类繁多。有床席、炕席、围席、凉席、枕席等十几种,编织苇席成为王青人谋生的主要手段。

王青席兴盛于清朝和民国年间。当时王青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农户都从事编织苇席业,小孩到了七八岁,不论男女都要学习编席手艺。当地还有儿女结婚,新人床上必须要铺一对王青席的风俗。清朝宣统年间,青州的琼林寺曾邀请王青的编席能手为琼林寺的大殿编铺殿席。大殿面积有五间房屋大,编织的席子大小与大殿不差分毫,此席用绿席篾镶边,中间织有一个大大的“寿”字,“寿”字四边织有四只仙鹤,僧侣见了无不称奇,众多前来朝拜者更是赞口不绝。民国2年,王青村王体康(王士义的父亲)编织的凉席曾参加过当时省政府在济南举办的山东农产品展览会,并得到奖励。当地民间有“柴家的苇笠,王青的席,于家的草鞋真不离”的顺口溜。

王青苇席一般用四穿或五穿子劈篾子,花纹细。正面基本无苇节。递边绝无双拾双压。成席后刚柔并济,色形俱佳、坚实耐用。

苇席的编制工具有穿子、磙子、剥裤刀、板刀子、穿刀子等,穿子是劈分芦苇的工具。其工具按其劈分的数量,分为二穿子、三穿子、四穿子等多种。磙子是用青石做成的碾磙子,长约90厘米,直径约60厘米,中间略粗,用于将劈好的苇子压软。剥裤刀是用一镰头斜插在高粱杆上而成,用于将压好的苇篾子去掉外叶裤。棒捶子是用长约40厘米,粗约15厘米的园木制成。一头细为把,一头粗为捶头,用来将已剥掉叶裤的苇篾子砸软砸平,成板状。扳刀子是用于编席过程中将苇篾子紧靠。穿刀子是用于编席后期合边时穿插苇篾头。

原材料多为芦苇,主要有绵苇、大苇、小苇和锦丈子。绵苇质地软绵,不易折,色白。大苇细、硬、黄白色。小苇:细硬、黄白色。锦丈子是渑水河生产的一种优质芦苇,其个高,上下粗细均匀,杆为白中兼黄,无杂色,色皮光亮。产地为渑水河流域的王青、邵家、西石一带。“锦丈子”加工成的苇篾,具有薄、柔、韧等特点,摸上去有绸缎般的感觉。

苇席的制作工序分为准备和编织两大阶段,编织阶段的主要工序是选苇:将芦苇捆成一捆平摆在地上,先抽长的再抽次长的,依次选好分别放置,一般编一领双人床的席,选粗细均匀的较粗的高苇子100棵,加一部分矮苇子即可。劈苇篾:用穿子将苇子分劈为数瓣,这些被劈为数瓣的苇篾子叫生篾子。浸湿苇篾:将水喷洒在生篾子上。压苇篾:将浸湿变软的苇篾子,放在碾场上用碾磙子反复碾压,使其更加柔软。剥叶裤:将压好的苇篾子,用剥裤刀剥去苇节裤。捶苇篾:把剥去苇节裤的篾子,放在平板上用棒捶子将苇节部分砸平砸软。此时的苇篾子已经加工好了,叫熟篾子。编制阶段主要有踩底子:也称拉皮条,从席的一个角开始,此角为大角。续编:其口诀是:“压三拾二勤拿四,径角纹上拾六根”。并用调节苇篾子的方法尽量将苇节压在下面,边编边随时用板刀拔紧篾子。收边:根据所要求的尺寸,编至大小适宜时,拾边。收压:将编好的苇席用碾磙子略压一遍。

五. 山东省 淄博 博山区 淄博美术陶瓷

历史悠久的淄博陶瓷,在美术陶瓷的生产方面,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不论在造型和装饰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象他们生产的新石器末期的蛋壳陶、宋代问世的“雨点釉”和“茶叶米釉”,至今仍被各国视为珍品。

建国后,淄博美术陶瓷在我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造型古朴、装饰新颖,色彩绚丽的独特风格。在釉色的研究方面,成就尤为可观,不仅恢复了早已失传的“雨点釉”、“茶叶米釉”和“云霞釉”,还创造了新的“红金晶釉”、“鸡血红釉”、“金星釉”和几十种黑釉系窑变花釉。

名贵的雨点瓷,又名油滴瓷,在黑色的釉面上均匀地布满了银白色的小圆点。圆点小如米粒,盛茶时金光闪闪,盛酒则银光熠熠,映日视之,晶莹夺目,曾有“尺瓶寸盂视为无上之品,茗瓯酒盏叹为不世之珍”之说。雨点釉,在日本称“天目釉”。这种瓷的茶具,是日本茶道中无与伦比的上品。

另一种名贵釉——茶叶末釉,是一种含有结晶矿物的无光釉。古人称赞说:“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嫩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最养目。”用这种釉制作的各种文具、瓶、罐,釉色纯正,古朴典雅。

在彩陶绘画方面,近年来有独创性的发展,解决了自古以来乌金釉陶器不能配以彩绘的难题,特别是首创立粉装饰画法,为陶瓷装饰开拓了新的境界。其中,立粉彩陶挂盘最为突出。它是在施了乌金釉的陶坯上,以艺术釉为颜料,用木刻和国画写意相结合的手法进行绘画。在描绘最能传神的细部时,使用特制的工具涂以立粉,从而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各种色釉经过烧制“窑变”后,由于互相渗透、重叠、扩散,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瑰丽多彩的艺术效果。著名工艺师朱一圭所绘制的直径五十公分的竹鸡大挂盘,在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时,曾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众、参两院。他们生产的六寸花猫挂盘曾荣获1980年全国陶瓷新产品二等奖。他们还使用这种绘画技法制作出《百鸟之歌》、《春之歌》、《孔雀姑娘》等陶瓷壁画,色彩丰满、别具风格,深受美术界的好评。

淄博刻瓷更是驰名中外,特别是人物肖像刻瓷挂盘,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工艺师马林刻制的《周恩来总理和金日成主席》、《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和王后诗丽吉》挂盘,在邓颖超副委员长出国访问时,分别赠送给朝鲜和泰国领导人。还有他刻制的《东渡》、《周恩来总理》、《马克思》等人物挂盘,也被分别赠送给日本友人和西德马克思纪念馆。冯乃江创作的浮雕瓷挂盘《寒雀图》,荣获1981年轻工部二等奖。

淄博的陶瓷雕塑,在造型和釉色装饰上皆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工艺师陈贻谟的瓷雕《张衡》,被选为国家礼品,赠送外国友人。他用浮雕和堆雕相结合的方法,塑制的花釉挂盘《东方巨龙戏明珠》,荣获1980年全国新产品二等奖。此外,各种瓷雕人物、动物,也都是千姿百态,玲珑精巧,深受人们喜爱。

淄博的仿古陶瓷,工艺精湛,古朴逼真,令人称绝。淄博的园林陶瓷,设计新颖、新奇美观,为中国园林艺术添色不少。淄博陶瓷艺人每次应邀出国进行艺术表演,所到之处,观众无不叹为观止。1980年,淄博陶瓷在日本和大阪展出时,日本陶瓷专家称赞道:“从雨点瓷到现代陶瓷艺术,淄博可以说是巧匠辈出,佳作如林。”

六. 山东省 淄博 周村区 卤汁羊肉

自卤汁羊肉是周村地方名吃,迄今有近百年历史。



制作方法:将精瘦羊肉和生鸡切成块状,加入南酒(黄酒)、花椒、卤水、姜片、稍量酱油、食盐,用急火烧熟,冷冻后即成。远闻清香,近闻不膻,味美清口,咸淡适中,不仅是老少咸宜的肉食品,且营养丰富,同时也是风味独特的冬令上等酒肴。

七.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油粉

油粉

油粉其特点是酸滑、咸、香俱全,能增进食欲。

油粉是一种稀粥型的饮食,它的原料是制作粉皮、粉丝后的下脚料淀粉水(以绿豆制品为最好),和以米糊,加入粉条、豆腐条、豆芽等菜,烧煮而成,出锅时加葱、姜、香菜末等调味品即成。

八. 山东省 淄博 博山区 淄博陶瓷

淄博陶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位于鲁中部的新兴工业城市淄博,是古齐国的都城,是驰名世界的瓷都之一。这里生产的琉璃品和陶瓷制品不仅享誉国内外,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从发掘的北辛文化遗址看,早在公元前5100年,山东就有了制陶业。到公元前40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山东的制陶技艺已达较高水平。从出土的大汶口彩陶看,慢轮成型,能塑造鬻、鼎、觚、豆、钵、罐、盘、背壶等多种器形,能用土红、赭石、白垩士、碳黑等颜色在陶器上用直线、斜线、弧线精细地勾绘出各种规矩整齐的几何形纹、花瓣纹、八角星纹等图案。可以说,大汶口文化时期,这里已成为山东制陶的良好开端。而稍后的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2600年——前2000年),山东制陶业已可以生产黑色磨光、薄如蛋壳的黑陶,表明山东的制陶技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淄博陶瓷,据文献记载,盛于宋代(960年前后),“居人相袭善为陶”,遂有“瓷城”、“瓷都”的誉称。近几十年来,当地政府从继承祖国遗产和发展淄博经济出发,始终把陶瓷产业作为淄博的经济龙头来抓。近年来,“国际淄博陶瓷琉璃节”的连续成功地举办,使本已闻名于世的淄博陶瓷、琉璃成为海内外市场的-货。淄博的陶瓷、琉璃业在新科技的刺激下,在保存、继承传统工艺,不断挖掘恢复失传特色产品的基础上,大胆、成功地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新材质,开发新产品,使淄博陶瓷琉璃真正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一般说,淄博陶瓷是淄博陶瓷和琉璃的统称。如果按其工艺和产品,淄博陶瓷和琉璃又有不同的历史和特点。下面,我们分类简述。

淄博美术琉璃又称“料器”。它是以博山当地盛产的琉璃料条加工制作而成各种工艺美术晶的统称。史志和当地古代琉琉炉遗址发掘所得证实,博山美术琉璃的成批生产,至少已有600年的历史。明代万历年间,博山一带,料炉遍地,已是中国琉璃工艺晶的主要产区,清初,博山的琉璃制品“北至燕,南至百粤,东至高丽,西至河外,其行万里。”(清·孙廷铨《颜山杂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诏令内务府造办处设立玻璃厂后,每年召博山琉璃工匠赴京服役,博山琉璃技艺遂流传北京。当时博山西冶街的城门上有“珍珠玛瑙翠,琥珀琉璃街”十个大字,很能说明博山琉璃的特色和当时玻璃业的盛况。

博山美术琉璃种类很多,主要分为料兽、刻花、花球、珠帘等大类。博山料器以历来能逼真地仿制各种玉石、玛瑙、珊瑚等宝物的材质而闻名,主要品种有晶莹夺目、色彩艳丽的各种琉璃花球和古朴凝重的鸡肝石料制成的花瓶、文具,在国外颇受欢迎,另外。黄玉般的鸡油黄也是难得的珍品。其他如各种套料雕刻的花插、烟缸、灯具以及各种料珠、手镯、挂坠等,更具有浓郁的民族和民间色彩,现择其要者述之:

料珠是博山所产各种形式琉璃珠子的统称,因规格、制作工艺和价格档次不同分为三类:米珠类,又有圆珠、莲子珠、顼琏珠、瑶珠、佛珠等品种,而每个品种内又有多种形状和规格之分。如圆珠即有小米珠“二六”,“五钱”、豆型珠、帘子珠、建珠等10余种规格。擀珠类,形态和色泽都较特殊,工艺技术难度更大,以仿制各种名贵玉石为特色,有仿珊瑚珠、红玛瑙珠、松绿珠、猫眼珠、凤眼珠、猴珠、灯笼珠、料渣珠等等。管珠类,用拉制成细小的空心琉璃管切割而成,因管径的粗细、切割的长短、管料的色彩各异,也有多种规格和色泽。料珠是博山琉璃制品中历史久远,花式规格丰富、产量最大、最有特色的一个品类,长期以来一向是各民族各阶层人们所喜爱的装饰品。今已为国家规定应保证供应的民族必需品之一。

料兽是博山琉璃制传统小型儿童玩具之一。它以狮、虎、狗、马、牛、猴、羊等为题材,长不足寸,塑形古拙冼练,憨态可掬,头部特大,四足粗状,身背板平,艺人们戏称为“小板凳。”用色则大红大绿。也有一种体形较大,重达二三斤的,当地人称为“狮豹”。它色彩艳丽,形色生动,有民间狮舞之风貌,是传统料兽的代表作。博山传统料兽,民间文化特色浓郁,雅俗共赏,不仅在民间流传极广,而且也素为国内外美术界、民间艺术界和民俗学界人士所共珍。

料玉盆景是博山美术琉璃品种之一,用玻璃料制成仿玉石纹采下端带有小孔的花瓣、叶片和枝干,以细金属丝串缀成整枝花木,放入花盆而成,宛如名贵玉石雕刻的仿玛瑙、珊瑚、茶晶、紫晶、芙蓉石等的花朵,仿墨玉、岫玉、金星石等叶片,是观赏性的装饰工艺品。

堆花料器是博山美术琉璃传统品种之一。在刚成型的器物需要装饰花纹的部位,迅速粘上软化好的色料,并立即用钳、剪、铁片等小工具以拉、剪、搓、塑等方法塑出多浮雕似的花、叶或禽鸟等形像,稍加整形后放入退温箱内逐渐冷却即成。器形简洁流畅,花饰自然生动,可作为花瓶、花插、烟具、台灯座等,既可实用又有观赏价值,是一种普及性的琉璃工艺美术品。

套料刘花也称“套料雕刻”、“套色琉琉雕刻”。以两层以上彩色琉璃高温融套制成器皿的坯胎,经退温冷却后,再用传统的玉石雕刻技艺用器表按设计的图案逐层精心雕磨,刻掉图案以外的套料,保留最内层色料,衬托出已刻好的不同色料层的图案花纹,具有浮雕艺术效果。最后再经抛光,整个器身和不同色彩的花纹都晶莹滋润,宛若玉雕。器形虽多为壶、瓶、罐、坛、盘、盒等,但一般都不作实用,是一种较为贵重的陈设工艺品。“套料雕刻”是博山美术琉璃品中独具特色的雕刻品种。

鸡肝石是博山美术琉璃品中特有的一种著名色料,因其色如鸡肝、纹如佳石而得名,特点是在大片紫红色中隐有姿态万千的黑色斑纹,有的如重峦迭蟑,云影水痕,有的如古木奇石,繁花纤草,天趣盎然,令人遐想。它最适合制作格调高雅的器物,如成套文房用具,既是实用品,又是古朴凝重、典雅大方的案头陈设艺术品,历来受国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珍爱,并多次作为高层次工艺品参加全国和国际展览,广受赞誉。

鸡油黄博山美术玻璃中名贵色料之一。它光泽晶莹如玉,滋润欲滴,色黄似鸡脂,艳丽而不浮华,天然玉石中无此色,所以愈益显得珍奇。此料多用以制成造型古朴端庄的瓶、壶、罐、盒、盘等器皿,刻以浮雕花纹。含蓄蕴藉,格调高雅,是盛销的高档美术琉璃工艺品。

淄博美术陶瓷淄博陶瓷与琉璃并称双珍,且历史比琉璃要早得多,称誉海内外的时间也长得多。在宋代,淄博被誉称“瓷都”,不仅因其遍地瓷炉,居人相袭善陶,陶瓷产品丰富,更重要的是研制生产出了“两点瓷”(也称“油点瓷”或“天目釉”)、“茶叶末釉”等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的稀有瓷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淄博人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除恢复了几种历史失传的名贵色釉,成功地仿制了“龙山文化”的蛋壳陶之外,还创造了“红金晶釉”、“鸡血红釉”、“金星釉”和几十种黑釉变化釉。在陶瓷彩绘基础上,解决了自古以来乌金釉上不能加彩绘的难题,种类不断丰富,各种浮雕、堆雕、圆雕题材广博,人物、动物、花卉、博古文物,式样俱全,园林陶瓷古朴而新颖。并首创粉装饰画挂盘和人物肖像刻瓷挂盘,多次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赠送外国国家元首的礼品。

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雨点釉陶”。“雨点釉陶”产于博山,始于宋代,因漆黑的釉色表面上星布着斑点而得名。如果用雨点釉陶器盛茶水,则斑点便象金星般熠熠发亮。雨点釉陶当时盛行于世,并流传东瀛,为日本人所珍爱。其后,全国兴起青花白釉瓷,油滴瓷制作技艺逐渐湮没失传,后人虽曾多次努力试验,但仍未恢复。本世纪20年代,著名博山陶瓷艺人侯相会经多年反复探索实验,直到1936年才取得成功,博山“雨点瓷”自此扬名海内外。其技艺特点是:在点亮似漆的底色上,疏密有致地遍布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的银白色圆点,以茶水入器,器内金光熠熠,如注入清水或白酒,则银星闪耀,映日视之,晶莹夺目,器形端庄凝重,古抽朴雅,有宋代遗韵。现在侯老艺人已谢世,幸喜绝技后继有人,博山美术陶瓷厂生产的雨点釉陶器有双龙瓶、天球瓶、柳叶瓶,以及盘、盏、茶具、文具、酒具等种,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九. 山东省 淄博 博山区 博山蓝莓

博山蓝莓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博山蓝莓在博山区鲁山已有悠久历史,《淄博市志》、《博山区志》、《博山年鉴》等文献资料都有博山蓝莓的记载。1999年,博山荒山绿化达标,建成“万亩博山蓝莓”种植基地。蓝莓主要产在南部山区,尤以博山蓝莓产量较多,主要品种是半高丛蓝莓。经过历年的栽培,产出的蓝莓具有酸甜可口、清香怡人的特点,近年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这充分说明博山蓝莓的种植历史悠久,栽植推广时间源远流长。

博山蓝莓果实呈蓝色,色泽美丽、悦目,外被1层白色果粉包裹,果肉细腻,种子极小。蓝莓果实平均重0.5~2.5g,最大重5g,可食率为100%,质地柔软,甜酸适口,且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气,为鲜食佳品。

博山蓝莓

博山区水果协会

10573757

蓝莓(新鲜水果)

十.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临淄砖雕

砖雕

临淄区的砖雕艺术,融合了古代齐国制陶、建筑、雕刻艺术的精华。

砖雕的材料,一般是经特殊技艺烧制、掷地有声、色泽纯清的青砖,先细磨成坯,在上面勾勒出画面,凿出深浅,确定远近层次,然后再根据轮廓精心刻划,局部“出细”,使事先设计好的图案逐渐凸现出来。从形式上讲,砖雕分两种,即坯雕和硬雕。从手法上讲,分为四种:即园雕、浮雕、平雕和镂雕。

临淄砖雕根据作品要求,先设计好小样,再根据小样放大图。工艺流程分为配料、细磨、炼泥、成型、设计、雕刻、磨光、烘干、装窑、烧成、出窑、分级、入库等。

临淄砖雕在制作工艺和艺术设计有显著特点:一是特殊的原料配方提高了材质的硬度,中间无气泡;二是烧成温度高,砖坯强度大;三是通过砖坯色彩丰富,增强了砖雕的表现力;四是因地制宜,配色与主体建筑协调一致。

临淄砖雕服务于建筑,又不拘泥于建筑,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装饰性很强。

淄博土特产哪里有批发淄博礼品特产专卖店地址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