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当地特产 南平特产什么方便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9-02 11:10:46

一.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和平豆腐

勤劳的和平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耕作中还保留着稻田养鱼、田埂种豆的习俗,不但充分利用了土地,还产生了闻名遐迩的:和平豆腐。因为田埂种豆的传统,和平盛产优质黄豆,又因昔日繁华的集市,和平豆腐远近闻名。和平豆腐制作据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而独特的制作工艺却是世代相传,许多人以此为生。和平的游浆豆腐最具特色,其味自然纯正,鲜嫩可口,因而闻名遐迩。和平因豆腐也衍生出一系列的地方菜肴,如泥鳅豆腐汤、油豆腐、"烊豆腐"(方音)等。吃豆腐能养人,虽然现在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朴实的和平人还是天天要吃豆腐。但是现在镇上做豆腐的人却越来越少,更多爱打拼的和平人带上世代相传的手艺出外闯荡,开和平饭馆,做豆腐宴。据说和平豆腐的金字招牌一出,生意保证红火。( 邵武)

豆腐、碎铜茶和摆果台被称为福建 邵武和平的三绝,第一绝就是和平豆腐。和平人为充分利用土地,历来有稻田养鱼、田埂种豆的习惯,盛产优质黄豆,因而和平豆腐也有了悠久的制作史,远近闻 名。和平豆腐也被称为游浆豆腐,采用独特的酵母凝聚豆腐的制作工艺,世代相传。和平豆腐味极纯正,软嫩爽滑,鲜美可口,久负盛名。

二. 福建省 南平 光泽县 南平菊花鱼

菊花鱼是南平的一道传统风味造型热菜,成菜宛如朵朵盛开的菊花,造型逼真,色泽鲜艳,散发出阵阵诱人的芳香;吃起来口感外酥里嫩,酸甜爽口。多年来,此菜一直长兴不衰,深受各地食客的喜爱,尤其是妇女及儿童。其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将带皮鱼肉剞上菊花形花刀后,拍粉入油锅中炸制定型捞出装盘,锅中调汁浇在上面即成。但在技术上却具有很大的难度,它集原料选择、刀工处理、糊粉处理、火候掌握、油温控制、调味勾芡等技巧为一体,能够充分体现厨师的基本功。

菊花鱼的过油一般分为初炸和复炸两步完成,且两次过油火候、油温控制完全不同。初炸时油温控制在五成,使鱼丝表面的淀粉迅速糊化结壳,帮助菜肴定型。此时若油温偏高,原料中的水分则蒸发过快,极容易被炸至酥脆,使菜肴失去里嫩的口感要求;而偏低,原料下锅后,淀粉糊化较慢,又极容易出现脱粉的现象,使菊花难以定型。传统的原料下锅方法往往是将菊花鱼生坯直接放入油锅中,利用鱼皮的自然收缩使菊花定型,但笔者经多次实践比较发现,若先用手捏住鱼皮两边,沿鱼皮卷紧,边缘用水粘住(淀粉遇水产生黏性),再抖开鱼丝,使花瓣展开,用漏勺托住下油锅炸制定型,其成品则犹如绽放的菊花,效果极好。

三.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里外曹笋

里外曹笋,俗称小路笋。盛产于建阳市童游镇庵山下的里曹、外曹村一带,故名。竹笋按季节分为冬笋和春笋,里外曹笋一般是指春笋。据道光《建阳县志·物产志》载:“春笋所在多有,惟庵山下所产者最佳。”里外曹笋特点是个大、肉白、质嫩,略带清甜味,犹其是笋头,可食的成份多。吴向群有诗云:“白玉为肌金甲裙,里曹出阁献凡尘。登堂入席飘鲜味,诱唤神仙降小城。”里外曹笋与众不同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当地的土质和气候所致。因产地位于潭城东部庵山脚下,庵山海拔千余米,山腰山脚竹林土地为红壤土,土质松软水份饱满,面朝西南阳光充足,加上前人对毛竹品种进行优化,故形成了今天誉满潭城的独特竹笋。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四. 福建省 南平 顺昌县 南平香螺

南平吃螺的方法:要有一点技巧,并一点也不文雅,用食指和姆指把螺的尾部放进嘴边,先吸出其汁,顺带一吮,把螺尾肉用力一拉,这叫“欲擒故纵”,再把螺体转过来,把头部放入唇里用力一吸,整个螺肉便丢进口里,细细品味,味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那鲜美,那甘香,令人总有品不足、尝不够似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各人发出“滋滋”的响声,俗称“亲嘴”。如同奏起一首独特的交响曲,那种美妙的乐趣,令人回味无穷。

五.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枣泥山药糕

枣泥山药糕

枣泥山药糕做法:

1.山药切段,上锅蒸熟后去皮。趁热放入白糖,并碾成细泥。

2.红枣蒸熟,用搅拌机打成枣泥。

3.在正方形的保鲜膜上均匀的撒一些糯米粉,放一勺磨好的山药泥,压扁平后,放入枣泥,将保鲜膜四角合起,捏成圆形。

4.将3放入冰箱冷藏,食用时取出,轻轻撕开保鲜膜,将冰冻后的糕点放餐盘中蒸熟,撒上芝麻即可。

温馨提示:

黑芝麻可换成椰蓉,用泡好的枸杞作点缀,外观也很漂亮。

六.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小湖杨梅

小湖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小湖杨梅——龙睛乌果诱流涎

小湖杨梅,是亚热带常绿果树,属杨梅科,别名龙睛、珠红、树梅。成熟于初夏时节。小湖杨梅也称大种杨梅、大乌杨梅,或称“回瑶仔”杨梅,明清时期就已知名。产于建阳市小湖镇马坑村的回瑶、山后、井后、南山、岭头等地,水吉、漳墩、徐市镇部分山村和回龙乡半天霄村也有种植。据建阳地方史料以及刘建《大潭书》记载,小湖镇回瑶村的“回瑶仔”杨梅,以大种、大乌闻名,大个“回瑶仔”十五、六个就一斤,产量高者每株可达百余公斤。成熟季节,满山碧树点红,满树红中映绿,个个红里带黑,尉为奇观。粒大核小,肉厚汁多,味甜微酸。杨梅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酱、果汁、果干、果酒和糖水罐头等,是人们喜爱的名果产品。文化名人刘建诗云:“龙睛乌果诱流涎,入口甘甜齿不酸。假令贵妃知此味,不求鲜荔到长安。”建阳女词人高荣娇有《采杨梅》五律诗一首:“妍丹碧翠中,纤手点梅红。腰系藤条篓,头披荷叶篷。篷随倩影动,叶映娥眉彤。难得闲暇日,深山做小童。”清末民初,小湖杨梅产量已达数十吨。新中国1958年产量达100余吨。“文革”期间,农业“以粮为纲”,小湖杨梅几乎绝种。1980年后恢复大乌和大种“回瑶仔”品牌,还从浙江引进优良品种与当地品种进行嫁接,促使小湖杨梅高产高质量。1982年产量达150吨,1990年后上升至600吨以上。至2000年,小湖镇马坑村全国劳模徐承云带领村民大力开发优良品种,全市产量已过1000吨,质量不断提高。

小湖杨梅

建阳市小湖镇三农服务中心

11083255

杨梅

七.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蔡家肉饼

蔡家肉饼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市麻沙镇的。蔡家肉饼呈长圆形,又名“猪腰饼”,配料采用上等白糖、芝麻和新鲜板油,纯系精料精制,讲究色、香、味,香甜酥脆可口。

建阳市麻沙镇是文化古镇和商贾之地,饮食文化发达较早。在清光绪年间,麻沙蔡家肉饼,即已驰名省内外,后人简称为“麻沙饼”。来麻沙做生意和商业贸易的广东、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客人,有的在麻沙开设茶行、菇行、麻行等,一遇外客回家,必定带上“蔡家肉饼”作为礼品送人,当时外客流传着:“旅客到麻沙,带饼回老家,人人尝一口,都把拇指夸”。可见当时蔡家肉饼已是名不虚传了。蔡家肉饼其特点是:呈长圆形,又名“猪腰饼”,重约一两多,配料采用上等白糖、芝麻和新鲜板油,纯系精料精制,讲究色、香、味,传说“麻沙饼”可存一年之久,不会变质,食时只用文火一烤,即能恢复原味,香甜酥脆可口,还有人称赞道:吃了麻沙饼,思量半世人。这是食客给予麻沙饼的很高评价。

麻沙饼之所以出名,有传说云:古时有一神仙云游到此,化装一个疯颠乞丐,沿街讨饭,人见远而避之,是日傍晚他讨饭到蔡家饼店,店老板一瞧,怜其处境贫困,给他晚饭一餐,饭后又以茶水相待,这讨饭乞丐仍站着不走,要求周全借宿一夜次日就走。老板无奈,只好将做饼的案板,当着睡床给他睡觉,到了次日凌晨老板起来开店,发现后中门户仍是好好关着,可是人已不见,只见案板上有个“汗迹印”,还有留字,写着“李铁拐到此一游”,从此,这家店铺生意兴隆,蔡家肉饼也因此出了名。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八.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潭甜桔柚

潭甜桔柚为我市1984年从国外引进的桔柚品种,并经13年的试种选育而成。该品种12月份成熟,储藏至春节前后风味更佳
( 建阳)

九.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二色杨梅

二色杨梅又名二刺杨梅,小乌杨梅。树体高大,呈圆头状,生长旺盛,枝干灰褐色。果实肉质松软,味道甜,芳香爽口,含糖量极高。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糖9.45克,含酸0.16克。汁多且核小。可食部分占91.8%,是杨梅中的优质果种之一
( 建阳)

十.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纽荷尔脐橙

该品种11月份成熟,果皮橙红色,色泽鲜艳,果肉脆嫩,无核,风味浓甜,有香气,品质极佳。( 建阳)
南平市十大土特产南平特产必买清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