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特产面粉做的鱼饼 温州鱼饼用什么做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08 01:02:51

一.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白银豆

“白银豆”因豆粒洁白无暇,种皮薄,所含淀粉细腻,容易煮烂,营养丰富,清香可口,博得广大群众的喜爱,故被称为银豆。“白银豆”远产南美热带,喜阳光,但也很怕热,也耐荫,在20-26度的气温下植株生长发育最好,若在32度以上往往发生落花现象,并结荚短小。温州郊区农家多利用屋前屋后的半荫隙地,适量栽种,以增加收入。“白银豆”品质优良,豆粒呈肾脏形而美观,宴席上也常常少不了它,如制成豆羹,再撒上一李瑞环花和青果丝,则白、黄、青各色相间,色、香、味俱全,其经济价值远胜于其它豆类。现在已向远郊邻县瑞安市的马屿、荆谷、白门、梓岙、丽岙,永嘉县的江北、桥头、黄田、上塘等地发展。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面粉煎炸小河鲜鱼

面粉煎炸小河鲜鱼

乡间的河鲜鱼味道特别鲜美,小河鲜鱼其味更鲜,烧汤炖豆腐已是大家熟知的了。面粉煎炸小河鲜鱼,在祁门乡土菜中也是一种营养价值高而别有风味的佳肴。

做面粉煎炸小河鲜鱼,所选用的小河鲜鱼应在三寸左右,务必新鲜无异味。将鱼剖肚洗净,稍微晒(晾)干,去除表层水分后备用。取面粉若干放入一大碗中,将切好的大蒜、生姜细末、味精及细盐(宜淡)少许放入面粉中和匀,加适量凉水将面粉调成糊状。将晾干了的小鱼放在面粉糊中翻转,直至其通体沾满了糊,然后逐条放进油锅中煎炸(放在锅内的植物油不必太多,盖满鱼则可,每次可同时炸3-4条)。至每条鱼微黄熟透则可用筷子夹出放入盘中,注意切不可炸焦了。

面粉煎炸小河鲜鱼香脆可口,甚至鱼骨头都已松脆可食,其营养物质连同钙质都百分之百吸收。做这道菜几个关键务必注意:

一是鱼要新鲜,任何一点异味被面粉裹着后就挥发不掉;

二是宜淡不宜咸;

三是煎炸要熟透,不能焦,须用文火慢慢煎炸。

三.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均安鱼饼

均安乃著名塘鱼产区,用塘鱼制作各种风味食品已有数百年历史,均安鱼饼可算是该类食品之代表作。清代同治年间,均安仓门人欧阳礼志将其父欧阳华长的厨艺发扬光大,创制了煎鱼饼。欧阳礼志最初在均安圩中心街(今华安直街)设档,后来他的儿子寿钊继承父业,挂出了“寿钊鱼饼”的招牌。由于香气扑鼻,爽滑甘甜,这种鱼饼很受欢迎,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美食,并传至中山海洲、新会等地。

均安鱼饼是以鲮鱼的鱼肉为主料,通过顺德均安传统的烹饪工艺烹制而成的菜品。把鲮鱼肉制成鱼糜,通过手工或机械搅拌至起胶后压成饼状,再煎至两面金色。这种工艺制作的鱼饼保持了鲮鱼肉原有的鲜味和嫩滑,口感外脆里嫩、甘香可口。

信息来源:均安镇政务网

四. 江苏省 常州市 金坛 苏南面粉

“满天星“牌特制一等粉,选用优质小麦搭配,采用先进工艺和进口设备加工而成,具有质白细嫩、蛋白含量高的特点,精度、细度、面筋含量等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用该粉做面条,韧性好;用它做包子,洁白松软。该产品质量稳定,品位上乘,在苏南及浙江、江西、深圳、东北等地享有盛誉。

    苏南面粉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现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是集面粉、大米、挂面、饲料等综合性加工厂,目前公司拥有资产总额5500万元,拥有2条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其中一条是全套引进意大利的先进制粉设备和生产工艺,企业年生产系列面粉超过8万吨,规模名列省粮油加工企业的前茅,公司被江苏省、常州市人民0确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龙头企业。

五.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盘菜

盘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芜菁种的一个类型,系二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肉质根形扁贺如盘而得名。瑞安市梓岙在清代咸丰年间就种植盘菜,五十年代后期以梓岙为中心,北至丽岙、白门,南至凤山、南山一带,盛产盘菜,总面积数百亩,总产量百万公斤,销往永嘉、温州、瑞安一带,深得消费者嘉爱,且久负盛名。盘菜是秋冬季节和春节前后蔬菜市场上的一个重要品种,其肉质根色白、扁,组织细密,味甜稍带辣,不仅可炒食,而且可生食、腌制、酱制等,各具风味。盘菜的肉质根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及多种糖类、氨基酸、钙、铁、磷等矿物质,因此,是一种理想的营养食品。目前梓岙盘菜主要分布在莘民、汀田、大典下、上望、董田、阁巷等乡,平阳、苍南、乐清、瓯海等县也有种植。

六. 浙江省 温州 瓯海区 温州鱼丸

以新鲜鮸鱼肉,为主料,切成细条,用酒,味精,盐渍片刻,加白淀粉,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食时边原汤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葱花。温州大街小巷高有许多鱼丸店摊。1998年12月,温州酒家的鱼丸以其风味佳,有特色,同县前汤圆麻心汤圆一起被认定为“中华小吃”。

七.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黄栀子

产品名称:黄栀子

产品产地:温州苍南

产品特性:清热、泻火、凉血

产品简介:黄栀子是传统的中药材,果实味苦寒,用于清热、泻火、凉血,含有黄色素,可提炼天然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

产品历史:苍南县有黄栀子基地3000多亩,其中集中连片基地的有2000亩,年产黄栀子干果150多吨。

黄栀子,常绿灌木,株高1~2公尺,叶对生,长椭圆形。花顶生,六瓣,花径约5~6公分,裂片微後卷,初开白色,後渐变黄,具芳香,花期春末至夏季。花期5-6月,果期7-11月,果熟期11月,果长卵形,具六稜及六刀状宿存萼,熟果变黄再转桔红,可作染料或入药。适合庭园栽植或大型盆栽。

【产地分布】

原产于我过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主产于江西,抚州。

【生态习性】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黄栀子树高可达2米,茎多分枝,树冠圆球形,花大,白色,有香气,单生于枝端或叶腋,花冠开放后呈脚碟状,果实倒卵形,熟时橙黄色,种子多为鲜黄色,喜温暖湿润气候,又耐寒,较耐旱,耐肥,耐修剪,喜光照,适生于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忌积水,盐碱地。定植后2-3年结果,6-7年进入盛果期,挂果年限一般为25年左右。

八.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苍南夹缬

夹缬,是我国古代在织物上印花染色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主要采用一组纹样对称的花版,紧夹丝织物,浸于蓝靛青染液,取得染织物,故专家称其为“蓝夹缬”。起源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是我国雕版印染、印刷的源头,堪称我国印染技术之母,古代曾作国礼。其实物残片现被国外一些世界一流博物馆视为国宝级珍藏品。

夹缬技术在唐代就有彩色印染技术,其产品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十分盛行。在宋代却曾两度遭赵氏王朝政府的示禁,几近消亡,元明以后,夹缬由多色彩向单一蓝色转化,20世纪70年代之前,苍南境内乡村,夹缬印染作坊比比皆是,夹缬产品的“大花被”依然是本地民众婚嫁的必备之物。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人们思维观念的更新,生活需求的改变,更兼现代工业的繁荣,色彩斑斓的各类现代布制品的出现和兴起,传统夹缬印染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日渐萎缩,因滞销而停产。20世纪80年代开始,宜山八岱村印染作坊业主薛勋郎师傅对此进行抢救性的生产。薛勋郎的夹缬印染作坊便成为全国惟一完整地保存夹缬传统工艺,且尚在生产夹缬的作坊,堪称是中国古代印染业的活化石。

苍南夹缬印染生产技术性强,生产流程一环一节,环节相接,周密而考究,不仅完整地保存了中国古代夹缬印染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同时还保存了天然靛青的配方、配液和以天然靛青为染料的技术,可以说是我古代印染技术的活化石,抢救和保护夹缬技术,对于研究我国印染技术的原始风貌、传承方式和发展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苍南夹缬印染技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生产技术性强,伴随着人民的生活而代代传承。苍南夹缬印染以棉纺土坯布和天然染料靛青为主要原料,其生产的产品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生产成本低,价格低廉,印染过程不会造成有害性无污染,不存在当代印染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苍南夹缬以蓝、白两色构图,将温州地区的南戏故事、民间传说作为夹缬制品的主要图案。有取材于戏曲故事、民间传说的“百子图”,有取材于民间绘画的凤凰图、牡丹图、菊花傲霜图、灯笼双喜图等,明显有别于唐宋明时期的夹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代服装、装饰品、旅游产品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通过技术改进,可生产各种工艺装饰、被褥、时尚服装、门窗帘、等各类生活用品,特别是在服装和工艺装饰方面具有较大的发掘潜力和利用价值。抢救和保护苍南夹缬,对于研究和考证夹缬在苍南及至整个浙南地区的发展与变化,具有较大的意义。

苍南夹缬印染技术,是农耕社会的缩影,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民族民间工艺,流传千多年,对于研究我国农耕社会人民生活及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6年“苍南夹缬”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夹缬传承人薛勋郎于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九. 浙江省 温州 龙湾区 温州茭白

茭白,又名为茭笋,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种植的品种有双季茭和单季茭。双季茭俗称4•9茭,在每年的古历四月初和九月初开始采收,古历九月底采收完毕;单季茭在季节上可分为早熟、中熟、晚熟。经改良后,早熟茭一般在古历五月初(端午节前后)开始采收上市,采收期为三个月左右;中熟茭一般在古历八月初开始上市,国庆节前后上市量最多;迟熟茭(当地称为沙头茭),国庆节前后开始上市,采收时间为20-30天,加上储藏和加工,故有常年供应市场的能力。

温州茭白在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下生长,以其嫩、白、细、净、味好为特点,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信誉,在正常情况下特别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销售价格比一般产品价格要高,且好销,全市各县(市、区)年产茭白1800多吨。

现代医学认为,经常食用茭白可预防高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特别是对患有肝硬化,尿毒症,肾疑难病者均有一定的疗效,中医学认为有利尿、消渴、解毒之功效。日本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茭白具有增白、保湿等美容功效。

浙江温州特产鱼饼怎么吃浙江温州特产鱼饼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