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油酥无锡特产 无锡惠山油酥饼哪家最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1 15:53:15

一. 江苏省 无锡市 惠山 梅花糕

梅花糕是无锡独有的。它选用上等面粉、酵粉和水拌成浆状,注入烤热的梅花模具,放入豆沙、鲜肉、菜猪油、玫瑰等各种馅心,再注上面浆,撒上白糖、红绿瓜丝,用灼热的铁板盖在糕模上烤熟即成。此糕呈金黄色,形如梅花,松软可口,老少皆宜。

二. 江苏省 无锡市 惠山 油酥

惠山最著名的小吃莫过于油酥,惠山油酥有个别致而有趣 的名称:“金刚肚脐”。 选用上等白面粉加豆油拌和再酿进椒盐馅心,撒上芝麻制成, 特点是素、香、肥、酥、甜感适中。“腊烧片”则用饴糖、上等白面粉拌匀,做成一圈圈、一片片,再烘焙而成。

三. 江苏省 无锡市 宜兴 湖父杨梅

湖父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湖父杨梅是江苏无锡宜兴湖父镇的。

湖父镇有杨梅种植面积1.2万余亩,其中投产面积超8000多亩,年产量约8000吨,是苏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杨梅产区。近年来,随着杨梅产业的不断发展,该镇已形成了以东兴村、洑西村、竹海村为首的多个杨梅特色村,以及驮龙湾杨梅园、云峰杨梅园、羊山肚生态杨梅园、大东杨梅园、黄墓山杨梅园等规模杨梅园。并且,在优良的生态环境下,该镇杨梅全面实现无公害基地生产。日前,“湖父杨梅”已通过国家商标局的申报,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四.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蒙城油酥烧饼

油酥烧饼是蒙城一种颇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口感酥松香脆、入口即化。它与其它地方的烧饼最大的区别在制作工艺上,一个油酥烧饼需要20多道工艺方能完成,因此无法机器量产,十分难得,曾荣登CCTV-2《美食走四方》栏目专题报道。

油酥烧饼是蒙城颇具特色的风味食品,据说,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有一个姓宋的孤身老人,在文庙大门西侧,以卖油酥烧饼为生。后来,老人收山东人薛延年为徒。薛延年手艺学成之后,传子传女收学徒,以后更是代代相传,于是会做油酥烧饼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名气。蒙城油酥烧饼选料非常精良,制作非常考究。面粉要上等精白面粉,猪油要上等猪板膘油。食盐、大葱、麻油、芝麻等佐料也要最好的。面要和得不软不硬。佐料的用量和搭配都有严格的标准(当然也得要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适当调整)。制作时,饼坯要拉得长,擀得薄,馅要抹得均匀、适度。炉火、炉壁的温度要控制好,炉壁太热或太凉,生烧饼都贴不上,会“落炉”。烤的时候,更要控制好火候,火候不到,烧饼不熟不酥;火候过了,又会焦糊。往炉壁上贴生烧饼或铲子和火剪从炉壁上铲下已烤好的烧饼看似简单,其实不易。特别是烤好的烧饼用火剪从中一挑,力度大小有讲究,力度小了挑不开,烧饼会酥得不够;力度大了,就有可能把整个烧饼挑碎。小小的油酥烧饼,其中所包含的技艺和艰辛,恐怕不是局外人所能完全领会的。

一个行家里手做出来的油酥烧饼绝对是色香味俱佳。出炉后是桔黄色,用火剪一挑,层层迭迭,薄如竹纸,汪着油,透着香,看一眼就让人口水直流。吃起来焦酥酥、香喷喷,吃了这个想那个,吃了这回想下回。油酥烧饼最好是现烤现吃,吃的时候要用两手捧着,不然咬一口,焦酥的饼渣就会有不少掉落下来,实在可惜。放久了也会变软,再烤一下还会焦酥如初,但味道则比现烤出来的逊色多了。

刚烤好挑起的油酥烧饼拿上餐桌时,要一个一个地分开摆放,千万不能摞在一起。不然下面的就会被压碎,不仅外形不美,而且吃起来麻烦。

以前,蒙城做油酥烧饼的名家中,有一个叫刘杰民,他母亲是薛家的女儿,是做油酥烧饼的能手。刘杰民得其母的真传,学就了一套做油酥烧饼的好手艺。解放后,他在县城皖北饭店当厨师,主要是做油酥烧饼,在蒙城很有名气。后来他收了个徒弟叫刘志民,刘志民在刘杰民的言传身教之下,很快也成了油酥烧饼的名家。

万里到安徽任省委书记后,有一次来蒙城视察工作,住在县委招待所。县里领导请刘杰民、刘志民师徒俩精心地做了油酥烧饼招待万里同志。他吃了以后赞不绝口。没过多久,刘志民就被调到了合肥稻香楼宾馆,专门做油酥烧饼。这以后,下榻稻香楼宾馆的贵宾吃了刘志民做的油酥烧饼都说好。一时,油酥烧饼成了稻香楼宾馆的名吃,蒙城油酥烧饼蜚声海内外。为了满足供应,刘志民又教出了不少徒弟。后来,年龄大了,他也就改做管理工作,一般不再亲自做了。

听经常出差的同志说,在外地往往也能吃到油酥烧饼,问问卖者,有的说是蒙城人,有的说手艺是跟蒙城人学的,然而吃起来却觉得并不怎么地道。

不少外地来蒙的人,就餐时往往会点名要吃蒙城油酥烧饼。有的宾馆饭店可以自己做。有的自己不能做,就到市场上去买。

现在蒙城市场上卖油酥烧饼的不少。邮电局附近的一个叫薛素平(女),县行政服务中心东巷子里边的一个叫薛聚财。他们都是薛家的第三代。刘杰民按薛家算,也是第三代(已去世)。不少薛氏后人到外地经营去了。刘杰民的后人,已无人以此为业了。

衷心希望蒙城油酥烧饼能够永远保持独特风味,努力打造成更加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一流品牌。

五. 江苏省 无锡市 梁溪区 无锡油面筋

无锡油面筋的生产始于清乾隆时代(18世纪中叶),至今已有230多年历史。当初的制法是将筛过的麸皮加盐水用人力踏成生麸(又称面筋),再将生麸捏成块状,投入沸油锅内煎炸,成为球形中空的油面筋。清水油面筋的称呼在清代末年(19世纪中期)出现,第一家挂出“清水油面筋”招牌的是笆斗弄的马成茂面筋店。无锡油面筋色泽金黄,表面光滑,味香性脆,吃起来鲜美可口,含有很高的维生素与蛋白质,如塞进肉瓤烧煮,则别具风味。( 无锡)

六. 江苏省 无锡市 滨湖区 方糕

方糕,无锡名点。1943年由崇安寺"六芳斋"师傅王禹清引进湖州大方糕改制而成。方糕用特制的方型木质模板,筛入糕粉,显出凹型,分别放入鲜肉、豆沙、菜猪油等馅心,再筛上一层糕粉,刮平,用刀划成块线,上笼用旺火蒸熟即成。糕呈白色,粉质柔软,馅心丰满,具有浓郁的江南风味。( 无锡)

七. 江苏省 无锡市 江阴 烩鳝

烩鳝,是江阴历代名菜中的又一道以黄鳝为原料烹制也来的菜肴。其烹制成菜后,酥香松软,咸甜相隔,口味特别适应江阴人的爱好,且营养丰富,故受到历代江阴人的喜爱,能成为江阴的名菜。



烩鳝的烹制方法是:



取粗壮的活黄鳝两条,用开水烫死,抹去其身上的腻味,并去其头,尾,骨,划成鳝丝,粘上蛋清,待用。将炒锅置于灶上,加入油,用旺火烧热。待油温烧至六成热时,则将鳝丝投入,让其炸黄,然后,倒入漏勺,沥去油。



锅底留油后,复移灶上,将炸黄的鳝丝投入,加入黄酒,酱油,精盐,葱姜末和少许高汤,先用旺火煮之,待泡沫溢出,撇去,则加入白糖或冰糖用小火焖之。待糖化,即可起锅,装盆,食用。烩鳝与其他黄鳝菜相比,有不同的特点:既鲜又香,既酥又软,既咸又甜,口味,口感都比较好。



烩鳝,原本是江阴夏季的时令菜,以小暑前后食用的人为最多。其除了能独立地当作菜肴吃外,还能作为盖浇面的浇头使用。江阴历史上的名面――鳝浇面,用的浇头就是烩鳝,故鳝浇面也叫烩鳝面。

八. 江苏省 无锡市 宜兴 宜兴贡茶

宜兴古称阳羡,汉代就植茶饮茶,是我国享有盛名的古茶区之一。阳羡紫笋茶是始于唐代的贡茶。

宜兴的南部丘陵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0%,属天目山余脉。丘陵山区土壤以黄棕壤、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种植。宜兴的气候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适合于茶树的生长。

阳羡茶为历代名人所称颂、宫廷皇室所赏识。唐肃宗年间(公元757—761),“茶叶祖师”陆羽饮品“阳羡紫笋茶”后大为赞赏,认为阳羡紫笋茶“芳香冠世产”,可以贡给皇帝。唐武宗年间,阳羡贡茶数量达到一万八千四百斤,第一批紫笋茶限清明前运到长安。隐居宜兴茗岭的唐代诗人卢仝曾作诗道:“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曾在宜兴居住的著名诗人杜牧在《题茶山》诗中,也写下了“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泉嫩黄金涌,芽香紫壁裁”的名句。

如今,宜兴是江苏最大的产茶县(市)。现有茶园3500余公倾,年产茶叶近5000吨。宜兴茶叶生产,已是山区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茶叶是山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现在,全市由地方名茶四只: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宜兴有“茶的绿洲“之称,宜兴茶正以卓越的品质风格,享誉国内外。

九. 江苏省 无锡市 宜兴 渎上西瓜

渎上西瓜是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的。渎上西瓜的特点是:瓤红,子黑,汁多,味甜,个儿大,产量高,最大的西瓜可达三、四十斤。

太湖西岸的百里渎区,是宜兴西瓜的主要产地,这里盛产的晚熟西瓜,称"渎上西瓜"。立秋之后,当其它品种的西瓜均已落市时,渎上西瓜却大量上市,满足城乡群众的需要。上海益民食品厂早就和宜兴渎区一些供销社订立合同,用渎上西瓜制成西瓜罐头,远销海外。

渎上西瓜历来吃口好,和外地产的以及本地其它地方产的西瓜相比较,无论口感还是沙度,吃来吃去,都是渎上西瓜胜一筹。

十. 重庆市 武隆 油酥香辣牛肉

此小吃是通过创新味型的香辣味卤制成熟后,采用油酥后形成的,在细嚼慢咽时比“老牛肉”干口感好、味道鲜,咸鲜酥软,香辣可口。

油酥香辣牛肉的制作材料:

黄牛弹子肉800克,卤水、川盐、干七星辣椒、胡椒粒、生姜块、八角、色拉油、三奈各适量。

油酥香辣牛肉制作方法

特别注意

卤牛肉时将牛肉煮成耙而不烂;切牛肉时应横着筋纹切片

将干七星辣椒、卤水、黄牛肉等调料人锅煮至耙,捞起牛肉。净锅内放色拉油烧热,下牛肉炸成深褐色时捞起,切片装盘即成。

无锡好吃的特产玉兰饼惠山古镇小吃无锡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