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香烟是哪里的特产 玉溪本地产的香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1 04:01:20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精致的银饰

精致的银饰——荔波境内的布依、水、瑶、苗等民族都十分看重银饰,尤其是水族,有“水家结婚定要银”之说。其生产的水族龙头手镯1985年获省部优称号;布依族四季手镯,1987年荣获省优称号;瑶族银鸟1989年获省优和设计二等奖;水族压领1991年被获省优称号,荔波银器厂199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定点单位之一。1993年荔波银器厂全部产品参加杜鹃花节展销,荣获产品信得过证书。

二. 云南省 玉溪 峨山县 峨山舂鸡

峨山舂鸡是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的。峨山舂鸡被称为一道彝族名菜,口味独特,麻辣鲜嫩,以小街舂鸡尤为有名。

舂鸡的发源地在云南峨山,民间广为流传的峨山舂鸡被称为一道彝族名菜,因加入当地产的大香椿籽面、花生,口味独特,麻辣鲜嫩,峨山县几乎很多大型餐馆都将此菜作为招牌菜推出。

舂鸡制作的全过程。首先把一只仔鸡用盐搓揉全身,静置半个小时后取出,放在阴凉地方悬挂,把皮晾干。然后把鸡放入砂锅中用清水煮,放入葱、姜片等,用小火煮2小时左右取出,去掉大骨,用刀斩成块,放入石臼内和小葱、春籽、姜丝、蒜茸、花椒、辣椒面、胡椒、盐等配料一起舂。麻、辣、香等味渐渐融入清甜鸡肉之中,吃起来麻辣爽口,就像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生活,酸甜苦辣咸尽在其中。

三. 云南省 玉溪 通海县 通海酱菜

通海酱菜是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的。通海酱菜有着悠久的历史,产品分为:小米辣、泡椒系列、冬菜、蕌头、野山椒、蒜苔、芥菜、姜块、洋姜、大头菜、酱油、花椒油等100多个品种。

云南省通海县酱菜厂位于通海县境内,始建于1956年。悠久的历史,使企业形成了精湛的酿造工程技术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工艺先进,产品独特。企业年产各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酱菜食品40000余吨,主导品牌有通海牌、品香斋牌、辣美仔牌;产品分泡椒系列、泡菜系列、豆制品系列、调味品系列、大头菜系列、礼品系列、脱水菜系列、净菜系列等,有100多个品种。

企业的产品经国家多次检验,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目前已远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覆盖全国95%的市场,年销售收入近亿元。

企业的生产经营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良好的声誉,于2010年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多个产品荣获省优、市优产品称号,大头菜还荣获国家八部委举办的《中国妇女儿童用品四十周年博览会》铜奖,企业连续十二年获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先进企业称号;并取得国家"酱腌菜"、"酱油"产品生产QS认证,获"云南省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 "云南省首批成长型企业""玉溪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2010年"通海牌"商标再次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玉溪市知名商标。

四. 云南省 玉溪 元江县 汽锅饭

元江因远白族煮饭用的锅是汽锅,锅底较平,锅正中留有一眼圆洞,洞的直径约五至七市寸左右。锅口和锅肚一样大,铸造时就是连在一起的。

汽锅饭的做法是:用这种汽锅做出的饭,因不用水煮,不除米汤吃起来特别香甜。

五. 云南省 玉溪 新平县 笋丝

竹笋为竹子下茎所生的嫩芽,因其营养非常丰富,故享有“素食第一名”的美称。新平是竹笋的故乡,产区主要分布在距县城70余公里的温带山区——老厂乡。新平笋丝其制作工艺是将鲜笋切头,去笋衣,洗净,切成细丝,放在沸水中漂煮后,晾干即成。

成品色泽金黄,保存期长,食用时用热水浸泡1—2小时待回软即可用于清炒、红烧等各种烹调,基味道清香,鲜嫩回甜,实在是佳肴精品。

六. 云南省 玉溪 华宁县 华宁柿子

华宁柿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华宁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抚仙湖东岸生息繁衍。华宁建置,有文字可考者,可上溯至战国时期。战国后期,人们把行将统一的中国划分为九州,华宁在梁州范围之内。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毋单县。于现在的盘溪。楚倾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左右,庄跻在滇称王后乃至秦代,华宁为滇国属地。晋成帝时(326~334)梁水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设黎州。天宝七年(748),梁水县地为南诏步雄部,称宁部。元宪宗五年(公元1255年)设宁州万户,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设宁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设县,改称宁县,因与甘肃省宁县同名,遂于次年10月改称黎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取华盖山、宁寿寺首字,始称华宁县。1950年1月解放,成立华宁县人政府至今。华宁县山青水秀,人才辈出,历史人物较为出名的有张西铭、王元翰、刘大绅、朱家宝。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也系华宁人。 华宁柿子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大部分地方气候条件完全符合柿子的种植条件,是柿子的理想生存环境。华宁的柿子具有浓郁历史、文化、发展民族特色,华宁县龙潭营的一个村寨“阿贝楚”在当地彝族语中即是“柿花干”的意思,另一村寨“阿白咪”是“柿花地”的意思,彝族是云南的土著民族,阿贝楚、阿白咪是华宁古老的彝族村寨,也有几百年的历史,说明我县有悠久的柿子栽种历史。光绪年间,华宁县已经规模化种植柿子。 华宁是有名的“中国泉乡”,有630个潭泉,优良的环境条件,规范的生产技术,生产出了早熟、质脆味甜的柿子,产品主销广东、福建、深圳、香港、江西、湖南、越南,形成了对外、开放型的市场,华宁的柿子在广东、福建、河口市场上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价格高于其他地方,且批发快。为促进柿子产业的发展,华宁县组建了华宁县阿贝楚公司,2004年,注册了“阿贝楚”柿子商标,认证了“阿贝楚”柿子绿色食品,是云南省第一个柿子绿色食品,柿子价格在全省也最高的,最高价格到5元/kg,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地域范围

华宁柿子产于华宁县境内,涉及盘溪镇、华溪镇、青龙镇、通红甸乡、宁州街道办事处,四个乡镇一街道办事处;东经102°49′~103°09′、北纬23°59′~24°34′之间,南北长64公里,东西宽34公里,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在海拔1100-2100米地区,种植面积3334公顷,年产量1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 华宁柿子“次郎”品种,果实扁方形,果顶微凹,纵沟清晰,果皮光滑、细腻有光泽,成熟时呈橙红色。 “阿贝楚”柿子品种,果实椭圆形,果顶凸出,纵沟不清晰,果顶突起,果皮光滑、细腻,色泽光洁,脱涩后呈橙红色。 2、内在的品质指标:华宁柿子果肉呈黄红色,果实肉质细腻、无核、质脆、甘甜,具有清香味,营养价值丰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总糖(以还原糖计)≥10%,硬度≥4kgf/平方厘米 。 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多种营物质。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华宁柿子产品质量安全执行《NY 5241-2004无公害食品 柿》质量安全标准,果实农药残留标准,符合中国水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进入市场遵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七.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依安 太东乡的干豆腐

太东乡的干豆腐

干豆腐知识介绍:

豆腐丝也叫云丝,豆腐丝是半脱水制品,属于豆腐的派生食品。

干豆腐营养分析:

1.

豆腐丝中含有丰富蛋白质,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

2.

豆腐丝含有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

3.

含有多种矿物质,补充钙质,防止因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促进骨骼发育,对小儿、老人的骨骼生长极为有利。

干豆腐适合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

1.

适宜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气血双亏,年老赢瘦之人食用;适宜高血脂症,高胆固醇,肥胖者及血管硬化者食用;适宜糖尿病人食用;适宜妇女产后乳汁不足之人食用;适宜青少年儿童食用;适宜痰火咳嗽哮喘(包括急性支气管炎咳喘)之人食用;适宜癌症患者食用;

2.

老人、缺铁性贫血患者尤其要少食。

干豆腐食疗作用:

适宜体虚,营养不良,气血双亏,年老赢瘦之人、适宜糖尿病人、高血脂症、高胆固醇、肥胖者、血管硬化者、妇女产后乳汁不足、痰火咳嗽哮喘、癌症患者食用。

八.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九.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云南特产烟玉溪玉溪的特产是什么烟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