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山土特产 佛山特产去哪里买较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1 19:37:51

一.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鱼皮角

鱼皮角

鱼皮角为顺德,皮薄馅多,口感爽滑为其特点。顺味黄金糕以外观黄金亮泽,味道香甜可口获得消费者的偏爱,它已经成为酒楼和茶馆的常备点心。

此鱼皮并非鱼外表的那一层皮,而是用鱼肉经加工制成比纸还薄的皮,包上馅料就是鱼皮角了。只要稍加想象,就知道制作工艺有多难。顺德这一在广州的知名度远远在佛山之上,这一也充分反映顺德人食不厌精的豹斑。

二. 广东省 佛山 高明 金皇芒果

金皇芒果是台湾于1984年培育而成的新品种,它比一般芒果大几倍,重则有2.5公斤,轻则有1.5市斤,具有核小、皮薄、肉厚、清甜、无渣等优点。

三.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顺德鱼生

顺德的传统小食:顺德鱼生一般以淡水鱼为主,品质好的顺德鱼生以约750克的“壮鱼”为食材,买回来后先放在山泉水饿养几天,以消耗体内脂肪,令鱼肉实甘爽。杀鱼时在鱼下颌处和尾部各割一刀,然后放回水中让鱼在游动放血,了无淤血的鱼片便洁白如雪,晶莹剔透,放血的程序若把握不好,鱼肉带红色水分也多。片好之后要再放进冷冻一会,鱼生才会爽滑和有甜味。进食时蘸以蒜片、姜丝、葱丝、洋葱丝、椒丝、酱油、花生碎、芝麻、指天椒、香芋丝、炸粉丝,再加上油、盐、糖混合成的调料。鱼皮则可凉拌。

四.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顶骨大鳝

顶骨大鳝

顶骨大鳝又名“褪骨大鳝”,以烹制时将鳝鱼(河鳗)的脊骨去除而得名。特点是纯肉无骨,原汁原味,软滑香浓,味鲜可口,造型别致。

用料:750克许鳝鱼1条,火腩、蒜子各75克,湿冬菇、火腿各50克,二汤250克,上汤500克,柚皮2块,陈皮短细丝、姜米、蒜茸、生粉、胡椒粉、老抽、味料各适量,芫荽叶2件。

制法:

1、把鳝鱼宰好洗净,用60℃热水烫过,去除粘液,横切成4厘米长的段,将火腿切成与鳝段等长的粗条,火腩切件,蒜子去头尾。

2、把柚皮烧去皮青,用水洗清涩味,再用上汤、猪油滚煨,如老抽调色。

3、烧镬下油,把蒜子炸过,捞起。下姜米、蒜茸爆香,注入二汤,下鳝段、火腩、冬菇、陈皮丝,溅酒,调味,用老抽调色,把鳝段滚至仅熟捞起,用拇指把鳝脊骨去除,将火腿条插入空腔处,然后逐一放在扣碗竖排整齐,以蒜子伴边,中央放大冬菇1只,入笼扣熟。

4、食前把柚皮回热放在鳝段上,扣在碟上,把原汁倒在镬中,加入湿生粉勾芡,淋在鳝上,撒上胡椒粉,放上芫荽叶设色。

五.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辣椒饼

均安人向有吃火锅的习俗,每到冬季,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发着个边炉餐,一家大小围炉就餐,夹一片鱼片,食几块鱼青,自有说不尽的写意和乐也融融。

均安人吃火锅时最特别的地方,是在酱油碟里加一点辣椒饼,那不但入口特别甘香,味道也迥然不同,如此加辣椒饼的食法,在珠三角地区是绝无仅有的。民间上因此流传着一首这样的打油诗:辣椒成饼味更优,边炉细0韵味稠。入口迥然香阵阵,齿颊留香乐悠悠。

辣椒饼是均安人的,在均安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做辣椒饼的程序是先把辣椒、蒜头、豆豉、香草等捣烂,然后把它弄成一个个饼状晒干,就成为人见人爱的辣椒饼了。

信息来源:均安镇政务网

六.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柱侯酱

佛山柱侯酱是广东省佛山市的。柱侯酱,色鲜味美、香甜适中,有芬芳的豉味,是别有风味的调味佳品。100多年来,柱侯食品成为佛山最有特色的食品配料之一,远近闻名,深受人们的称道。

柱侯酱,相传是由佛山厨师梁柱候创制,为佛山之一,用于烹饪鸡、牛、鸭、猪等畜禽肉类,香浓入味,肉质鲜嫩,不油腻。

相传100多年前的同治年间,祖庙附近的三品楼饭店,生意十分兴旺,饭店有个厨师,姓梁名柱侯,他对菜色很有研究,做出来的菜味道与众不同,尤其是肉类菜谱,更是色香味俱佳。原来,梁柱侯做菜,不是用集市卖的豆酱,而是自制一种酱料作为调料。他做出来的菜,人人吃过都赞不绝口,饭店的生意也蒸蒸日上。由于顾客喜爱,有些顾客便自带容器请店相让。起初每人买少许,后来买者日众,至日产50公斤仍未满足要求。另三品楼邻近祖庙,游客众多,很快名传省内外,于是产品便销向南海、广州及澳门、香港、新加坡等地。后来,梁柱侯自己开了间小食店兼营酱料,这酱叫什么好呢?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柱侯酱。以后,梁柱侯更用心制酱,选上好的黄豆,配上盐、白糖、芝麻、生抽,味道比以前更为芳香可口了。梁柱侯年老去世以后,人们将他的制酱方法继承下来并推而广之。柱侯酱便成为佛山,销行全国。

建国后,柱侯酱由海天酱油厂生产。1956年年产量为64吨,其中400公斤销往香港和澳门。1967年,海天酱油厂更名为珠江酱油厂,并以“珠江桥牌”为商标。1978年,柱侯酱的年产量为118吨,出口量为78吨;到1985年,产量已达385吨,出口量为106吨。1985年,柱侯酱获省"优质产品"称号。至今柱侯酱仍是海天企业名牌产品之一。

七. 广东省 佛山 三水区 乐平西瓜

乐平西瓜--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三水乐平的小宝西瓜,出了名个头小,皮薄瓤沙,连黑美人西瓜都比下去了,每年的5-10月的上市季节都会吸引来自清远、广州和珠三角等地的瓜贩来到乐平、南边等产区收购“小宝”。

作为三水区乐平的一个特色农产品,小宝西瓜体积娇小、皮薄爽脆,以中性土壤种植出来的西瓜,含糖量高!所以西瓜鲜甜多汁,人人都爱吃。

八.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炒牛奶

炒牛奶

此菜有70多年历史,风行港、澳及华南各地,是中国烹饪技术中软炒法的典型菜例。特点是光亮洁白,鲜嫩软滑,奶味浓郁。

用料:鲜水牛奶400克,鸡肝粒100克,鹰粟粉30克,生粉25克,鸡蛋清200克,蟹肉、虾仁各50克,榄仁、火腿茸、精盐、味精、白糖各适量。

制法:

1、把牛奶煮沸,倒入锅中备用。

2、鸡肝用沸水滚至八成熟,与虾仁一起拉油至熟,再用少量牛奶开鹰粟粉、生粉、精盐、味精、白糖,与200克鸡蛋清调匀,加入蟹肉、鸡肝粒、虾仁及牛奶。

3、旺火烧镬下猪油,倒入已拌料的牛奶,慢火顺方向翻炒,边炒边下少量油,然后下榄仁,炒熟上碟,堆成山形,撒上火腿茸便成。

1976年前后,又推出炒牛奶的姐妹菜式——炸牛奶,将原料蒸熟冷却后,切成骨牌大小,蘸粉浆放进油镬慢火炸至微黄捞起。外皮酥脆甘香,内里松化软滑,奶香宜人。

制法:是用鸡蛋清和牛奶混合,加入炸过的火腿、叉烧丝,用上等花生油炒制,上碟加油炸粉丝,颜色纯白,可用筷子或匙羹吃,香滑而有牛奶味,老少咸宜。“炸牛奶”,咸甜皆可,可佐酒,又可作点心送茶。

九.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石湾玉冰烧酒

石湾玉冰烧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石湾玉冰烧酒是广东佛山禅城区的。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由1830年创立的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陈太吉酒庄​第三代传人—清代道光翰林学士陈如岳辞官之后于1895年始创,其技艺一直口传手授传承,从未间断。2009年入选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所产石湾玉冰烧是中国白酒第六种香型——“豉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产品;国家优质酒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酒。

石湾玉冰烧酿制技艺,是在原来米酒酿造工艺上增加“缸埕陈酿、肥肉酝浸”图2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煮豆做酒饼图2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煮豆做酒饼,其作用:一是形成特别浓郁的豉香酒香、使酒味绵甜柔和、酒体甘冽丰满;二是酒液清澈,不再混浊。经过现代仪器分析和实验,证实了添加“肥肉”陈酿,能吸附杂质,能与酒液融合形成独特豉香酒香和醇化酒体,解决当时米酒酒液混浊且辛辣味重、刺喉等缺点,对提高米酒的酒香、酒味、酒液澄清度有很大作用,为米酒品质提升起到关键性贡献。1982年开始,由太吉酒厂联合多家科研机构成功发现石湾玉冰烧酒含有152种香气成分,并形成其完整的酿制工艺标准。1996年,以石湾玉冰烧酿制工艺标准为基础,由太吉酒厂主导起草的GB/T 16289——1996《豉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式颁布执行。从此,以石湾玉冰烧为代表的豉香型白酒成为继酱香、浓香、清香、凤香、米香之后的中国白酒第六大香型,为中国酿酒业作出了新贡献。

3相关传说编辑创建于1830年(清代道光十年)的“陈太吉酒庄”第三代传人陈如岳登甲第二,光绪皇帝钦点翰林,赐进士出身,官至贵州省正主考官。在1889年,陈如岳因不满清朝官场1和想回家乡照顾年迈母亲,毅然辞官返里。家族以经营酒庄为主,而此时主持酒庄经营是年迈的父亲,陈如岳回乡后,其父亲随即把酒庄交给陈如岳经营,这对于从小在酒坊内耳濡目染的陈如岳来说,继承酿酒祖业也是一件乐事。为求酒庄经营上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陈如岳发挥自己饱读群书优势,在继承家传的米酒酿制技艺基础上,不断研究新的酿酒手法。1895年,陈如岳受当地人喜欢使用药材、蛇等浸泡米酒以及自家用酒糟饲养猪的启发,尝试在米酒添加“肥肉”的陈酿工艺,结果发现浸泡肥肉和缸埕陈酿的米酒酒质特别不同,一是酒味绵甜柔和、酒香豉香浓郁、酒体丰满;二是酒液清澈,不再混浊(当时米酒工艺是蒸完酒后经过简单调兑即出售,酒液混浊呈乳白色);陈如岳经过反复试验和比较,确认了添加“肥肉”对提高米酒的酒香、酒味、酒液澄清度有很大作用,并以此创造了“陈太吉酒庄”独有的米酒酿酒技艺。米酒添加了“肥肉”,就像一块泡在酒中晶莹剔透的“冰块”,而蒸馏的米酒民间俗称“烧酒”,陈如岳创造性地把这种米酒取名为“肉冰烧”。又因“肉”字不雅,粤语上的“肉”字与“玉”同音,而且浸酒的猪肉呈白玉色,于是就把“肉”字改为粤语同音的“玉”,经过浸泡“肥肉”的米酒比不浸泡的米酒清澈透明,显得冰清玉洁,所以确定以“玉、冰、烧”三字为酒名,这就是“玉冰烧”名称的由来。从此民众都喜爱陈如岳这种陈酿手法,陈太吉酒庄的米酒大受当地民众欢迎,陈太吉酒庄也因玉冰烧酒名闻遐迩,其独特的酿制米酒技艺一直传承。

4技艺传承编辑1830年(清道光十年),南海莲塘村人陈屏贤创办“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挂酒饼酒庄”,1895年,辞官返乡的第三代传人翰林学士陈如岳创立“缸埕陈藏,肥肉酝浸”米酒酿制技艺,推出玉冰烧酒。1974年5月自行设计,部分零件配套加工,安装中南地区第一台卧式连续落米、煮饭、吹凉、拌酒饼的煮饭机,代替原来用大锅煮饭的原始生产手段,在不改变工艺特点和品质特点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规模。1979年自行设计第一套大池发酵设备,改革了历年来小瓦埕发酵的传统发酵工艺,温度自动控制、立体式充分发酵,在不改变传统发酵工艺特点的同时,实现更科学更稳定操作,打破生产效率低下的局限。1982年开始,由石湾酒厂出资联合多家科研机构进行玉冰烧酒香气研究,这是国内第一次系统地、科学地总结中国独特传统产品的特色及形成原因,研究结果发现石湾玉冰图5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藏酒图5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藏酒[6]烧含有152种香气成分,并形成完整工艺标准。1984年,石湾玉冰烧获得“国家优质酒”称号,是广东地产米酒唯一获得此奖的产品。1996年,以石湾玉冰烧工艺标准为基础,由太吉酒厂主导起草的GB/T 16289—1996《豉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式颁布执行。从此,以石湾玉冰烧为代表的豉香型白酒成为继酱香、浓香、清香、凤香、米香之后的中国白酒第六大香型。2002年成立米酒行业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和研究中心,以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工艺。2006年,经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公室、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认定,石湾玉冰烧被评为国家级米酒香型(豉香型)唯一代表产品,成为国家11种白酒香型代表酒中惟一一个产自广东的代表酒,与茅台、五粮液等一同成为国家名酒代表。200图6 石湾玉冰烧清朝的古埕酒窖图6 石湾玉冰烧清朝的古埕酒窖7年,石湾玉冰烧被评为国家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称号,“石湾”被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鉴赏级米酒——广东石湾酒上市,改变了广东无好酒的局面。2008年太吉酒厂受中国标准委员会委托担任豉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承担日后豉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修订和行业发展研究责任,带领行业加快豉香型白酒中高档产品纵深研究,提升行业赢利能力,实现行业转型。2009年3月,石湾玉冰烧酒酿造技艺入选佛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0月入选省“非遗”名单。

生产情况

石湾米酒有着170多年的悠久历史,其中玉冰烧是广东米酒最具盛名的历史名酒之一,曾是国家指定专供出口米酒品种,一直被称为广东地产米酒最好的产品,深受当地广大消费者喜爱。经历170多年的积累,石湾玉冰烧作为国家级豉香型米酒代表实至名归。石湾米酒是广东省唯一获得国家优质酒称号的米酒,也是广东省名牌产品。但是,以石湾米酒为代表的广东米酒行业却不得不面临低迷的市场状况。外地名酒抢滩广东,而作为广东当地的名酒,走出了国门,但是竟然无法走向全中国。1997年开始,外地曲酒纷纷瞄准了生活水准迅速提高的广东地区,凭借技术的优势,调整出适合广东低度特点的口感,抢滩当地白酒市场。外地名酒以近乎疯狂的广告和新颖多样的营销手段为攻占市场的利器,吸引了年轻消费者,并且也抢夺了传统米酒的市场。加上红酒、啤酒等的流行,保健酒、果酒等纷纷兴起,引发广东地区酒类消费的深刻变化。以往老广东餐餐不离左右的米酒并不是唯一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米酒消费市场也不断流失。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和迅速变化的市场情况,广东米酒却依然故我,表现相当保守,在内忧外患之下显得毫无反击之力。

2003年,石湾玉冰烧米酒推出,成为广东市场米酒中唯一可称为成功的产品。市场增长迅速,并且改变了年青一代不喝米酒的习惯,石湾玉冰烧“冰着喝”成为部分年轻人的时尚。

石湾玉冰烧酒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西江东平河畔部分区域,北纬22°58′47.652″至23°0′52.212″,东经113°4′10.092″至113°6′6.8″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石湾玉冰烧酒产地范围的请示》,佛禅府〔2014〕107号

广东省地方标准:《石湾玉冰烧酒》(草案)

十.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均安烧猪

“烧猪”,始于中原盛于粤。烧猪寄托着粤人慎终追远的情怀。清明节祭祖,广东人的习俗一定要用的就是拿“烧猪”供奉。“均安烧猪”历史悠久,民间有一种说法“烧猪红皮猛壮”,形似“全猪”,可寓意家族兴旺、鸿运当头、身体健康。每年的清明节,均安人以家族为单位,由孝子贤孙们杠着金猪,浩浩荡荡地上山扫墓祭祖,以金猪象征子孙后代繁衍旺盛,大展宏图,告慰先人在天之灵,以次向先祖表示孝心和敬意。如今,每当重大喜庆活动如公司开业庆典、店铺开张剪彩等仪式上也以金猪象征鸿运高照、生意兴隆、大吉大利等。

信息来源:均安镇政务网

佛山特产排名一览表佛山特产去哪里买较正宗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