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特产炒面 大同炒面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8 12:32:34

一.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山药熬粥

山药熬粥

山药熬粥是灵丘人各家早上常吃的家常便饭。

几个圆乎乎的大山药,一碗黄澄澄的小米,就是做山药熬粥的原料。先把山药削掉皮,切成若干个小块,放入水中煮,待煮至山药半熟时,把准备好的小米撒入锅中,赶快加火,常言道:“紧火粥,慢火肉,不紧不慢熬稀粥”。撒入米后,火侯一定得把握好,这样做出的粥味道才好。待小米被煮得爆开了,就赶快用笊篱把米汤和粥分离,直到锅中的汤剩少许,盖上锅盖再加火一两分钟,就让它焖着。焖一会儿后,当听到锅里发出轻轻的“圪啪、圪啪”连连的响声时,说明软硬程度正好了。这时就可以揭锅食用。揭开锅,一股白气冲上房顶后,就看到锅里的山药和小米温柔地靠在一起,用勺子“啪、啪、啪”一拍打,煮透的山药变成了山药泥,和小米混合在一起。再一起翻动几个来回,原先互不相容的山药和小米就粘到了一起,显得很劲道,同时,冒出一般诱人的芳香气味,令人馋涎欲滴。熬粥吃饱了,再加上一碗浓浓的米汤,把肚子撑得滚圆,让你吃得满意又回味。

山药熬粥,绝对是农家的珍馐美味。

二.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塞北莜面

塞北莜面

莜面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食品,其他地方的人不仅没有吃过、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一个南方人问,什么是莜面,莜面是不是用油和成的面,闹出笑话。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土地长什么庄稼。东北有大豆高粱、山东有谷子、中原有小麦、江南有稻子、青藏高原有青稞。在西北和华北生长着耐寒的莜麦,盛夏时节一片青绿,风吹之下此起彼伏、蔚为大观。

莜面,含蛋白质高、热量高,含糖份很低、降糖减压、补气健脾、深受人们喜爱,远道而来的客人也赞不绝口。1984年秋,-同志视察内蒙古途经河北张北,就曾品尝过莜面。

中国的饮食文化也真是丰富多彩,每一个地方有每一个地方的饮食。山东的煎饼、陕西的羊肉泡馍、四川的麻婆豆腐、内蒙古的手抓羊肉、新疆的馕、河北的驴肉火烧、东北的猪肉炖粉条子。每一种饮食都与当地的地理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山东过去很穷,只产小米,所以就只能吃用小米面做的煎饼。就连吕剧也这么唱,“听说包公要放粮,忙坏了娘娘和西宫。东宫娘娘摊煎饼,西宫娘娘卷大葱。”

莜面好吃,它的制作也很讲究,需要淘洗、阴干、焙炒、推碾子等,最好选择三九天加工。这样才可长久的存放,三年、两载不会霉变。

一种莜面可做多种饭样。推窝窝、搓条条、蒸饺子、做山药鱼子、打傀儡。仅傀儡就可以做好几种,如,锅打傀儡、油炒傀儡、山药傀儡、笼蒸傀儡。最有艺术品质的饭样应该是推窝窝。看姑娘和年轻的媳妇推窝窝,那真是一种享受。一点莜面掐在手上,在光滑的石板上一推就变成薄薄的一片,然后手指一动那么一卷就变成了一个小圆筒儿,不一会就摆满了一笼屉。蘸莜面吃的菜也很平常,有羊肉和蘑菇,白菜和山药,熬咸芥菜,熬酸菜,再配上辣椒、蒜、醋,那才叫好吃呢。

莜面不仅有营养,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听听那些苍凉的民歌吧——“半斤莜面摆三摆,挨打受气为谁挨;半斤莜面推窝窝,挨打受气为哥哥”,“坝上三件宝,山药、莜面、大皮袄”,“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十里的荞面饿断腰”。听了这些歌谣,吃过这些莜面做的面食,你会爱上这莜面,这生长莜面的土地,这些靠莜面为生的父老乡亲。

三. 山西省 大同 云州区 大同黄花

大同黄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花,学名萱草,俗称金针菜,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嵇康《养生论》神农经上,有“萱草忘忧,乐为食之”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也有专门论述,说它有利尿、健胃的功能。大同县是山西省黄花的主要产区之一,从明朝开始,就享有“黄花之乡”的盛名。大同的黄花有三大优点:一是颜色鲜黄,干净无霉,一色金光灿烂,绝少黑斑霉货;二是角长肉厚,线条粗壮,肥颀整齐;三是油性大,脆嫩清口,久煮不烂。因此,大同黄花为素食上品,受外商欢迎,成为山西省外贸骨干商品之一。( 大同)

四.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浑源凉粉

浑源凉粉是山西浑源的汉族特色美食。在夏季,凉粉是老百姓喜欢吃的食品之一,而山西浑源人爱吃凉粉,不分春夏秋冬,街头上,一年四季都有那么几十家摆凉粉摊的。 山西浑源地处我国道教圣地北岳恒山脚下,以山美水美人美闻名于天下,而很多人了解浑源却是从一碗普通的凉粉开始的。

吃过浑源凉粉的人都忘不了它那独特的味道。在浑源的每一个凉粉摊,你都会看到那里除了碗坨状的凉粉外,还有十几个小盆,那里放着各种各样的调料,主要的有醋、蒜水、葱花、黄瓜、香菜,而使浑源凉粉之所以称为浑源凉粉的就是其特有的莲花豆、豆腐干和辣椒油。莲花豆香酥可口,豆腐干嚼得过瘾,而辣椒油则口感香辣,不同于其他辣椒的干辣。

浑源凉粉以土豆淀粉为原料,加入适量的明矾,搅成糊状,在火上滚熟,凉冷倒出即成,故又名粉砣。浑源凉粉又白又细又利口,象猪皮冻似的“筋颤”,拿在手中“滑溜溜”。

地道的浑源凉粉的辣椒油是按照独特的配方、加工、研制而成的。它以清而不腻、辣而不涩、朴而奇香、香而纯正的特点倍受消费者欢迎。

浑源县的凉粉出名,不仅在凉粉的质量上,更主要是好在调料上。从解放前,卖凉粉的有三调料罐子:醋罐子(有的加入姜丝)、生葱熟油盐水和辣椒油罐。在夏季还搭配点黄瓜丝、水萝卜片之类的佐料。

卖凉粉的除了三罐调料外,还必备些豆腐干和莲花豆作为辅佐品,这样吃起来味道格外香。

历史渊源编辑浑源凉粉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于立夏之日御驾北征至恒山脚下,饥渴难耐,乏困至极,随

从薛仁贵速命火头军将薛家府秘制的凉粉奉上。唐王李世民御享后,饥渴顿消,精神焕发,龙颜大悦,特赐封为浑源凉粉,由此得名。薛仁贵遂赋诗一首《护驾翠屏峡》,恒山风来立夏寒,斩尽胡鞑腹肌宽。幸有御膳粉宴餐,太宗将士皆得欢 。为报隆恩,薛家府作为立夏等节日、庆典、待客纪念佳肴并传统保留,传承至今,之后家家户户效仿,广为食用。宋太宗,明正徳,清康熙、乾隆等皇帝御巡浑州,州官以浑源凉粉为贡膳,受到封赏。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文人墨客游览恒山品尝浑源凉粉赋诗赞赏。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1、1、1、1等来浑视察,以浑源凉粉为恒山招待,受到高度赞扬。近年来,留美博士薛晓博等人用以馈赠美国师生好友和华人,他们赞口不绝,使浑源凉粉享誉海内外,成为传播中华饮食文化的桥梁,浑源凉粉采用传统配方、工序和现代科技、工艺,质量不断提升,香辣爽口,防暑驱寒,老少咸宜,备受青睐,供不应求!

五.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荞面

荞面是一种适宜在高寒气候生长的植物,只有在大同地区有种植。荞麦经过加工制成荞麦面,可以加工成面条,压饸饹,捍圪坨,碗坨等,可以热吃,也可以凉吃。因其是无糖食品,因而也是糖尿病患者的美味佳肴。( 大同)

六. 山西省 大同 左云县 莜豆面

豆面类

该县出产之扁豆特好。用淘净、蒸过的扁豆三分之二,莜面三分之一,混合磨成的面,叫做莜豆面,为该县之远近闻名。其食用方法主要有四种:

1、"抿面":用冷水将豆面搅和成软糕状的面丝,分成适当的块儿,放在"抿面床子上"(用铜或铁制成的床底,布满小孔的工具),将"面丝"抿于汤锅中成短粉丝状的一种面食。将其带适量汤捞于碗内,调以醋、酱、葱、咸菜等食之,香、软、滑、细,人曰"一轱辘而下",为该县一般居民日常待客之传统茶饭。亦为豆面之代表饭,通常人们所说的吃"豆面"即指"吃抿面"。

2、"长豆面及豆面个塔":将豆面加少许蒿籽(面),用冷水揉和成硬,筋的面块,然后擀,切成长面条或斜方个塔、"柳叶儿"短条,煮熟带汤调食,光筋可口,味香有咬头。

3、豆面饸饹:把和硬再"扎"软,揉光的有蒿籽豆面,分成适量的长条面剂子,放入饸饹床子眼内,压入汤锅中,成粉丝状,熟后捞出,浇上"稍子"或用酱、醋等调食之,它是人们办喜事"铺床日"、过寿日、过会待客等的惯用饭食。

4、"拨姑子":将软面丝用竹筷拨成小鱼条状,直接入锅,熟后捞出,调食子。此饭多在人少、时间仓促或食"抿面"后,刮下"抿面床子",掺软面丝,就"炼汤"(化人面粉较多的汤)最后吃一点带汤的"拨姑子"为宜。

七.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龟龄集

开始叫“老君益寿散”,到了明代中叶,方土及一些著名医学家,将此处方加以增删,改名为“龟龄集”,献给正在普天下广集长生不老药的嘉靖皇帝。嘉靖服用后,果然身轻体健,并在50岁后又连生三子,从此,龟龄集被列为“御用圣药”。当年监制“龟龄集”的医药总管是山西太谷人。他偷偷将处方带回家,自家开炼服用,并作为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后来,此药方辗转传入山西中药厂的前身“广盛药店”,于是,便成了太谷县的独特方剂。“龟龄集”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血液循环,增进肌体免疫和心肌收缩力的功能。主要用于强身,健脑、益髓、行阳、滋肾、补气、增进食欲,调整神经,调节内分泌,消除心肌疲劳等。( 大同)

八.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灵丘熏鸡

灵丘熏鸡

灵丘的熏鸡很有名气,它被称为山西“四大名熏”(熏鸡、熏肉、熏醋、熏鸽)之一。据《名食掌故》、《特色菜肴》等书记载,清朝雍正年间,灵丘县衙厨李进才、李有才兄弟,研究制作出熏鸡。后来二人在城里开了一间饭馆,-熏鸡出售。子承父业,代代相传,到了清朝末年,李运继承这一传统技艺,又摸索出一套独特制作方法,达到了炉火纯清的地步。

李运(1900—1980),灵丘城内村人。他幼年时即随父(李玉成)从业,后成为灵丘的名厨。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他继承父亲的传统作料配方,但又不断改进,做出的熏鸡越来越好,他的总结是:“要想熏鸡香,作料加老汤”。

熏鸡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尽量挑选膘肥体壮的活鸡,宰杀后要用热水烫鸡将毛煺净。第二步是煮鸡,煮前要把鸡肉换水三四次洗净,然后放入陈年老汤里去煮。第三步是煮熟后再用配好作料的热汤浸泡十多个小时。其作料是豆蔻、北柏、砂仁、陈皮等十三种。第四步是熏制,将熟鸡用谷糠、柏木燃烧的烟火熏烤。

李运曾在城内、魁见、沙河槽开过个人熏鸡店,很有名气。

现在灵丘熏鸡的继承人是李运的儿子李如云夫妇(妻王贵叶),是灵丘独特一家。他家制做的熏鸡具有“香、烂、色、味”四大特点。他家熏做出的鸡因烹制加工时加入多种中药作料,具有益脾健胃、补虚理气、养精安神的效用。

灵丘的传统熏鸡很受当地百姓的欢迎,而且誉满晋北。

九.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煤雕

煤雕作品早在我国东汉时期即有记载。

一块块被丢弃的煤矸石,经山西大同民间艺人施玉平精雕细刻后,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云冈大佛、伟人、妈祖,一件件影雕作品,同黑白摄影作品一样逼真。

大同煤雕以大同煤层深处树化石为原料,精心磨制而成。作品纹理清晰,石质细腻,真正赋予了煤艺术生命。大同是闻名全国的煤乡,这里孕育着大量晶莹的煤炭。煤炭除了燃烧带给我们温暖之外,一种存在久远却鲜为人知的艺术形式又悄悄地绽现在了世人的眼前———“煤雕”,当煤炭被赋予千姿百态的形象时,这种超自然的艺术生命力也卓然显现。

十. 山西省 大同 云冈区 大同烤羊排

大同烤羊排是招待宾客的一道佳肴名菜。烤羊腿是从烤全羊演变而来。相传,生活在中国北方广阔大地上的狩猎和游牧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只猎物和整羊进食。人们逐渐发现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后腿,便经常割下羊后腿烘烤。单独烘烤羊后腿不但比烤整羊时间快,而且更加味道鲜美,食用方便,于是烤羊腿逐渐代替了烤整羊。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羊腿烘烤过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种配料和调味品,使其集形、色、味、鲜于一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
山西特产土炒面大同特产小吃介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