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特产家门饼 苏州特产什么饼最出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9-02 11:24:24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州金丝蜜枣

选用果大核小、肉质肥厚而疏松的吴县洞庭东山鲜枣,经拣选、划纹、水洗、糖煮、冷却、干燥、整形二次干燥、蜜制等9道工序制成。所用鲜枣必须熟度一致(约八成熟),大小均匀;每只鲜枣上划纹50-70道,加糖煮60分钟后冷却,经24小时干燥,取出压扁、整形;第二次干燥12小时,待枣皮略微有糖霜析出即成。 特点:含糖量70%左右,外形扁圆,枣身干爽,遍布干丝,光泽油亮半透明,食之疏松,原果味浓郁。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苏州弹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弹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弹词是以说唱相间的方式用苏州方言表演的“小书”类曲艺说书形式,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由于和苏州评话同属说书行业,曾经拥有共同的行会组织,民间即习惯性地将其与苏州评话合称之为“苏州评弹”。

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唱时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演唱采用的音乐曲调为板腔体的说书调,即所谓“书调”。因流传中形成了诸多的音乐流派,故“书调”又被称之为“基本调”。早期演出多为一个男艺人弹拨三弦“单档”说唱,后来出现了两个人搭档的“双档”和三人搭档的“三个档”表演。

苏州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在审美追求上,苏州弹词讲求“理、味、趣、细、技”。“理者,贯通也。味者,耐思也。趣者,解颐也。细者,典雅也。技者,工夫也”。

苏州弹词的节目以长篇为主,传统的代表性节目有《三笑》、《倭袍传》、《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几十部。早期的著名艺人有清代的王周士、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姚豫章、马如飞、赵湘舟和王石泉等。清末民初出现了大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广播电台的兴起,苏州弹词进入鼎盛期,节目丰富,流派纷呈,以演唱的音乐风格区分,就有“沈(俭安)调”、“薛(筱卿)调”、“魏(钰卿)调”、“夏(荷生)调”、“周(玉泉)调”、“徐(云志)调”、“蒋(月泉)调”等十多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弹词艺术经过艺人们自觉的整旧创新,艺术上有了很大的飞跃。新节目不断涌现,长篇有《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李闯王》、《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的种子》、《江南红》、《夺印》、《李双双》等,中篇和常独立演出的“选回”有《老地保》、《厅堂夺子》、《玄都求雨》、《花厅评理》、《怒碰粮船》、《庵堂认母》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芦苇青青》、《新琵琶行》、《白衣血冤》、《大脚皇后》等。

然20世纪末期以来,苏州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

三. 江苏省 苏州市 张家港 苏州松鼠桂鱼

苏州不仅以古老的园林著称,而且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统佳肴,松鹤楼的松鼠桂鱼就是其中之一。松鼠桂鱼的扬名还得从乾隆皇帝大闹松鹤楼说起。

                  
乾隆一下江南时,有一天微服私访来到苏州。时值阳春三月,桃红柳绿,鸟语花香,人们纷纷到郊外踏青。城里城外,游人如织。乾隆随民众一道观赏了几处春景后,又累又饿,看见观前街上的松鹤楼饭馆,便踱进门去。恰好这天松鹤楼的老板给他母亲做寿,里里外外正忙个不停。乾隆坐下许久,方见一个伙计过来。这位伙计见他身着布衣布鞋,鞋面上还沾了不少泥土,以为是乡里的农民,便懒洋洋地问道:“客官,吃点什么?”乾隆大咧咧地吩咐:“只管拣那好吃的拿来。”伙计心想,瞧你那副打扮,还想吃好的,你给得起钱吗?心里这样想,手里便拣那最便宜的破菜送上去。乾隆一见饭菜清汤寡水,少盐无味,便问:“贵店没有再好一点的菜吗?”伙计不耐烦了,说:“没有。”这时,乾隆忽见一个伙计手拿一大盘喷香鲜艳的松鼠桂鱼从厨房里出来。乾隆手指桂鱼,要那伙计端过来。那伙计傲慢地说:“松鼠桂鱼,你吃得起吗?”乾隆听后一时性起,随手将那碗菜汤朝伙计脸上扔过去。

                  
随着“哗啦”一声响,门外又进来一位平常打扮的长者。他扶乾隆坐下,小声嘀咕了几句。响声惊动了店主。他急急忙忙来到桌边赔礼。这时那位长者从怀里掏出两锭银子,要店主迅速送好酒好菜来。店主看这两人虽然衣着平常,但气度不凡,出手也慷慨,料定小觑不得。于是,赶快将精心为他母亲做寿烹制的松鼠桂鱼、锅巴菜、巴肺汤等菜肴端来,摆了满满一桌,并不断给乾隆赔不是。乾隆见那松鼠桂鱼昂头翅尾、色泽鲜红光亮,入口鲜嫩酥香,并且微带甜酸,觉得昔日皇宫里也没这儿做得好吃,于是连声夸好。

              DYCMS_info_next    
正在这时,不知苏州知府从那儿听到消息,带着一队人马屏声静气地恭候在松鹤楼门口,准备迎驾归府。店里人这才知道是乾隆皇帝,真是又惊又怕。好在乾隆吃得很满意,早息了刚才火气,临走时还向店主人打听这松鼠桂鱼的做法,并赏了店主一些银子。店主高兴异常,从此便打出了“乾隆首创,苏菜独步”的牌子。后来乾隆第二次、第三次下江南时,总是光顾松鹤楼,并点名要吃松鼠桂鱼。松鹤楼的松鼠桂鱼从此就作为传统名菜流传至今。

                  

做法

                  
制作原料:鲜活桂鱼1尾(750克),虾仁30克,熟笋丁20克,香菇丁15克,青豌豆10克,绍酒20克,精盐8克,香油10克,猪油1000克(实用200克),排骨汤100克,干淀粉50克,湿淀粉300克,蒜2克,葱10克,香醋100克,番茄酱100克,白糖150克。

                  
制作方法:将桂鱼收拾干净,将鱼头切下剖开,并轻轻拍平,将鱼身部分片开,去脊骨、胸刺,在鱼身上用刀剞菱形刀纹。

                  
将绍酒、盐放入碗内调匀,均匀地抹在鱼身上,并将鱼身抹上干淀粉。

                  
将番茄酱、排骨汤、白糖、香醋、绍酒、水淀粉、盐一起放入盆内搅成调味汁。

                  
将锅中放入猪油烧至八成热,将两片鱼肉翻卷,使鱼尾呈鼠形,一手提着鱼尾放入油锅中,炸20分钟,接着放入鱼头炸至金黄色捞出盛入盘中,装上炸好的鱼头,拼成松鼠形状。

                  
将锅中猪油烧热,放入虾仁熘熟,捞起沥去油。

                  
在锅内留下少量熟猪油,放入葱白、蒜末、笋丁、香菇、青豌豆煸炒,加入排骨汤、调味汁拌匀,再加入热猪油、香油,搅匀,起锅浇在桂鱼上,最后撒上熟虾仁。

                  
特点:形似松鼠,色泽金黄,外脆里嫩,甜中带酸,鲜香可口。

四. 广西 来宾 象州 南瓜饼

南瓜饼制作方法:美食原料南瓜250克、糯米粉250克、奶粉25克、白砂糖40克、豆沙馅50g。



制作步骤:将南瓜去皮洗净切片,上笼蒸酥,乘热加糯米粉、奶粉、白砂糖、猪油、拌匀、揉和成南瓜饼皮坯。豆沙搓成圆的馅心。取南瓜饼坯搓包上馅,压成圆饼。锅内注入清油待油温升至120℃时,把南瓜饼放在漏勺内入油中用小火浸炸,至南瓜饼膨胀,捞出待油温再升至160℃时下饼炸至发脆时即好。

五. 江苏省 苏州 虎丘 苏州花茶

花茶又名“香片”、“熏花茶”、“窨花茶”、我国生产花茶历史悠久,早在七百多年前,南宋赵希鹄《调燮类篇》记载:“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伴……”。据苏州虎丘山麓古花神庙碑文记载:苏州生产花茶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苏州是全国香花四大产区之一,由于全年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加之暖房盆栽,故香气更浓郁,更纯正,用此香花窨制的花茶品位也更高。苏州是全国花茶主要产区之一,花茶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苏州茶厂生产的“虎丘牌”一级茉莉花茶还荣获“全国优质食品银质奖”,二级三级茉莉花茶获商业部和江苏省优质产品荣誉称号,茉莉花明豪被评为全国名茶,苏州茶厂的产品还有兰花茶、玳玳花茶。( 苏州)

六. 台湾省 台中 太阳饼

太阳饼是一种源起于台湾台中市的点心,又被称做酥饼,是一种甜馅薄饼,为台中的名产之一,通常是盒装作为礼物,消费者在知名的店家购买往往须先事先预订,并在现场大排长龙领取。但除了在这些知名店家购买外,在台中地区车站的店也可以买到太阳饼。

太阳饼的形状近似圆形,没有固定的大小,早期制作的比较大,人们食用前多会均分成四块,而近年来则有较小的太阳饼出现,以方便拿取食用。太阳饼的饼皮易碎,食用时容易掉落。其包装外盒也颇具特色,最早是由颜水龙先生所设计的向日葵图案构成。

太阳饼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产品,更是台中市最闪亮的市饼,每年有六十亿商机,尤其在过年销售数字最亮眼,有十多年历史的台中咕咕霍夫,今年首度推出有胚芽、牛奶香气的太阳饼,希望和传统猪油香的太阳饼有所区隔,让大家尝尝不一样的口味。

咕咕霍夫研究团队发现,市面上的传统太阳饼大都以猪油做为原料,猪油呈现偏白的外观,且具有猪油特殊的口味;内馅部分则大多以麦芽为主要原料作成,在研究后,希望能做出较香、有丰富层次口感的太阳饼,而且内馅除了甜度外,也要有多些质感。

最后舍弃猪油采用奶油,采用胚芽口味制作太阳饼外皮,内馅则用牛奶口味;综合起来的口感,外皮细致度增加,奶油味道清香,胚芽更增加了产品口味的丰富性,再与奶味内馅搭配起来,上市不到一个月以来,根据顾客试吃调查显示,这样的产品顾客接受度颇高,俨然成为该店新明星商品。

咕咕霍夫表示,其实在测试阶段曾经试过柚子口味和杏仁口味的内馅,其实口味也很好,不过属于成人口味,担心小朋友不大能接受,所以暂时还没有上市,也许日后有机会再测试不同的口味,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七.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民族乐器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蜚声中外。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其代表作品有二胡、阮、古筝、琵琶与恢复失传的箜篌、编钟,还有冠以“苏”字的“苏笛”、“苏箫”“苏锣”、“苏鼓”等。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的渊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吴国的青铜冶炼技术十分发达,为青铜乐器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1964年江苏陆合程桥东周墓出土了“臧孙”编钟九枚。正面有铭文,其中有“攻吾欠”两字,据考证“攻吾欠”即“勾吴”。这组编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吴地乐器。

从1991年在苏州市吴县长桥镇长桥村的一处战国墓葬中首次出土的一件在国内也极为罕见的木漆古琴(七弦琴)来看,早在两千多年前生活在先秦时期的吴地先民,就有着自具特色的民族乐器。

苏州民族乐器造型优美、简练,结构合理、不繁琐,做工精巧、一丝不苟,格调典雅、不落俗套,音色甜美、纯净,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充分表现了苏州民族乐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而这种内涵和风格乃是中国民族乐器的精粹和灵魂。

八.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州茭白

茭白又名菰、茭瓜、茭笋,系多年水生植物,禾木科。食用部分是其肉质茎,又称茭肉。茭白洁白柔嫩,肉质糯软,甘美可口,风味甚佳,入口清而有韵,无腻滞浊之感。因此,苏州茭白被世人誉为“水生珍蔬”,在唐代以前就名闻全国。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六城门之一的“葑门”即由“菰”引伸而来。《吴郡志》载:“葑,菰根也,今江东有菰田。”“菰草从生,其根盘结,名曰葑。”可见,食用茭白已有三千四百余年的历史了。南宋石湖诗人范成大也说:“菰,即茭也,菰首,吴谓之茭白,甘美可羹。”明弘治十一年(1498)《常熟县志》有记:“栽水泽边,八月取台,其味甘美可食,又吕公茭台生于夏”,可见已有一年两熟之茭白。

茭白的产生系茭草感染黑粉菌发生作用的结果。古时茭草只会结籽不长茭白,结的籽称菰米或雕胡,为六谷之一,可作粮食。菰米煮成的饭,香脆异常,是招待宾客的珍品。李白诗云“跪进雕胡饭,香闻锦带羹”。到秦汉时,人们已懂得利用黑粉菌刺激培育茭草。又经历代年年选育移种,才有如今娇嫩质优茭白。

苏州茭白品种很多,据苏州市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鲍忠洲介绍,苏州葑门外的茭白名气最响,历史上葑门外的娄葑、斜塘、郭巷、车坊等地地势低洼,到处都是烂田,最适合茭白等水生作物的生长。这里的茭白,无论是品种还是收益,都是翘首全国的。以品种为例,葑门外的茭白立秋茭种,两熟茭就有大头青种、两头早、小腊台、中腊台、大腊台、中秋茭、杨梅茭、吴江茭;一熟茭则有青种、白种、群力茭(又名大荡茭)、寒头茭等品种,就种植收益而言,秋种两熟茭每年8月种植,10月份和次年5-6月就各收获一次,加起来亩产可达5500-8500公斤。苏州茭白品种早、中、晚兼备,合理搭配,供应期长,因此苏杭地区素有“杭州不断笋,苏州不断茭”之说。

娄葑镇种植茭白主要分布在葑红、葑塘、群力、友谊、团结、金厍、星红、金湖、二一四等村。娄葑农民每年在同一块烂田里往往要种早晚两季茭白,还在莲藕收获后套种秋茭,提高产出率。娄葑1993年全乡种植茭白面积11122亩,总产14014吨,畅销苏州、常州、上海、苏北、安徽等地,加工的茭白运销港澳地区。

茭白是夏秋蔬菜珍品,可蒸、炒、炖、烹,亦可搭荤烹调食用,均具嫩、糯、香特色。茭白在秋后“清塘”时,剥取嫩茭芯的“茭儿菜”(又名茭白脑子)煮食更是鲜美无比。选购茭白时,以茭白皮色微黄,肉质白净细结为佳,肉质呈黄糯心者更是上品。如果发现茭肉如灰或黑斑属于病茭,系黑粉菌侵入过多,其茭肉不可食用。茭白带壳储存,茭肉可保鲜数日。

茭白营养绝佳,含有抗坏血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蛋白质、脂肪、钙、磷、铁。茭白亦能治病,因其性味甘、冷、滑,能止消渴,解酒毒,压丹石毒,降高血压等功能。茭白籽能调肠胃,解燥热。有中医私方称:茭白能治酒皶鼻赤,用生茭白捣烂,每晚敷于患部,翌日洗去;另每日用茭白30-60克水煎服,连续一周至半月,有良好疗效。

九. 广西 梧州 龙圩区 梧州大福饼

大福饼是梧州市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点之一,相传大福饼最早见于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0年),原为从广东移居梧州城郊的一位老太太创制。故取名为“婆婆饼”。后来梧州城一位落第穷秀才为了生计,拜老太太为师学艺。老太太见穷秀才为人忠厚,又聪明勤学,便把“婆婆饼”的技艺传授给他。老太太谢世后,穷秀才觉得“婆婆饼”名不雅致,便易名为“大福饼”。此后一直沿用至今。到了民国时期,“大福饼”的制作技艺流传开来,当时梧州城已有四五家饼铺生产,影响也随之扩大,成为梧州人有口皆碑的著名糕点。到了40年代末50年代初,有的老师傅去世,有的退休或改业,“大福饼”的制作技艺濒临失传。1956年梧州市饼食社(现百乐食品厂的前身)为了抢救这一传统技艺,广泛收集了解放前各家饼铺“大福饼”的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艺,加以综合研究,取其精华,恢复了这一著名糕点的生产。目前,梧州市百乐食品厂生产的“大福饼”,由于配方合理,工艺精湛,产品松软细腻,营养丰富,老幼皆宜,1983年荣获广西优质食品奖,1985年荣获全国儿童生活用品金鹿奖。大福饼的制作工艺如下:
(原料)精面粉50公斤,优质白糖25公斤,鲜鸡蛋5公斤,发酵剂适量。
(工艺)先把面粉筛一两遍,使其松散并充分混入空气;把白糖加适量水熬煮成稀稠适度的嫩糖浆待用;将面粉、糖浆、蛋液等混合拌匀,调成软面团,再经推、揉、拉、磨等工艺处理,制作熟面团,然后分块提出,做成饼坯,成型后送入烤炉烘烤。炉温掌握在摄氏180~200度之间,成熟后取出,经冷却、包装即成。
(特色)饼形端圆,品质细腻,松软,富有弹性,香甜可口,无硬、干、实现象。

十.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瓤子饼

千层饼,又叫“瓤子饼”,是接山乡一带的名吃之一,历史上以鄣城村路边客栈制作的风味最美。

这种饼外边用一层面皮包起来,而内有十数层,层层相分,烙熟后,外黄里暄,酥软油润,热食不腻,凉吃不散口,且味道香美。

千层饼以优质小麦为面粉原料。用大盆和面时以老酵母头作面引子,待面团醒松,反复揉和,擀成一层层,然后层层相压,制成一体。各层之间,涂上一层豆油、撒上花椒粉、细盐。烙制时,使用平底铁锅,以庄稼秸杆为燃柴。烙至外黄内熟,香味溢出时,即可食用。

千层饼选料要求比较严格,使用的面粉是大汶河两岸所产小麦,用石磨磨成面,取其精白粉;使用的食油是本地汇河洼所产大豆制成的优质豆油,这种豆油清亮无杂质;选用的花椒面是本乡山神庙村所产的上等花椒,香味浓郁。

苏州特产相城麻饼在哪里买苏州特产什么饼最出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