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在哪买特产最便宜 桂林特产在哪里买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0 10:10:28

一.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雪梨

灌阳雪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灌阳雪梨为我国南方梨的优良品种,是广西灌阳县的名特优水果,其果大质优、外形美观、果皮薄、肉质细嫩、汁多风味浓、香甜可口、清脆化渣、果心小、可食率高,因其果肉雪白细嫩而得名。

灌阳雪梨三月上旬开花八月成熟。其果大质优,外形美观,果皮薄,肉质细嫩,汁多风味浓,香甜可口,清脆化渣,果心小,可食率高。经测定可溶性固形物达13.6%,无机盐,类有润肺心、化痰止咳和清热解毒等功效,深受人们的青眯,早在五、六十年代阳灌雪梨就畅销港澳及东南亚一带。八十年代经有关专家鉴定为全国最优质的砂梨之一,1991-1993年又经区水果办缓缓广西农大、农科院、农业厅、柑桔研究所的专家重新鉴定为广西最优质的砂梨品种。

灌阳雪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5万亩,年产量达1万吨以上。并且灌阳县通过技术改造,又选育出灌阳雪梨1号、2号、3号等优质良种,并且摸索出花芽嫁接矮化密植早结丰产栽培技术,计划到2005年发展到3万亩,年产3万吨以上。

灌阳雪梨的传说

灌阳雪梨是灌阳县传统果品之一,在灌阳民间已有三百多年栽培历史。传说是做知府的邑人夏加民从浙江宁波引进种植的,其名还是清朝乾隆皇帝给定的。雪梨因肉质雪白、外形美观、味美香甜而成为乾隆皇帝的贡品。据灌阳县志记载,传说是很久很久以前,灌阳长坪村的夏加民,在宁波当知府。他返回灌阳时,当地有一位好朋友,送给他两棵名叫杨孩子的树苗作为留念。夏加民回到家乡后,便叫人把树苗栽种在自己的花园里。这年深冬腊月,地冻天寒,有一棵树苗被冻死了,剩下的一棵树苗,夏加民不管寒天大雪,都亲自出门精心护理。春天来了,树苗慢慢地发出了翠绿的叶子来,夏加民高兴极了。有一天,夏加民从外面游玩回家,家里的两匹大白马突然死了,他叫人把死马埋在花园的那棵杨孩子树旁边。第二年春天,杨孩子树长得又高又茂盛,结出了果子。果子成熟后,他摘下一个尝了尝,可鲜甜啦。从此,夏加民便把这种果子作为珍品,每逢有贵客才摘下来招待。有一年,乾隆皇帝游江南来到广西,各地的官吏都把最好的贡品送给乾隆皇帝。夏加民想到自己曾在朝廷做过官吏,也特地选上了几个杨孩子果子送给乾隆皇帝,表示自己的心意。当乾隆看到这种果子时,心里感到很新奇。他走遍全国,却从未有看见过这种可爱的果子,便当即品尝,味道美极了,他问下官:“这果子是哪里来的”,下官答道:“是广西灌阳一名曾在朝廷当过官的夏加民送来的。”,乾隆皇帝又问:“这果子叫什么名字”,下官答道:“听说是叫杨孩子”。乾隆皇帝听了,皱起眉头说道:“杨孩子,这名字不好听,另给它起个名吧。”当下左右1纷纷交头接耳地商议起来,其中有一下官想了想,便连忙奏道:“皇上,这果子是从千里迢迢的广西灌阳送来的,表明那里的黎民百姓心向朝廷,黎和梨可以相通,就取名梨子吧。”乾隆听后,点点头,没有表示赞同与否,但仍然作沉思状。这时,另一个下官怯生生地走到皇帝跟前,奏道:“皇上,我见这果子肉嫩细滑白如雪,就叫雪梨吧。”乾隆皇帝听了大喜,“很好,这个名字很好,就叫灌阳雪梨吧。”从此以后,长坪一带的农民在屋前屋后和耕地都种上了许多雪梨树,天长日久,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至今,灌阳县的雪梨成了南方有名的水果,销往国内外。

1地域范围

地域范围包括灌阳县灌阳镇、黄关镇、新街乡、新圩乡、水车乡、文市镇、观音阁乡、洞井乡、西山乡等9个乡镇,其中主产地是灌阳镇、黄关镇、文市镇和新街乡。灌阳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东经110°43′16″-111°20′13″,北纬25°10′32″-25°45′37″,海拔180-2009米。接两省,连三县,东与湖南省道县,江永县交界,西与兴安县、灵川县毗邻,南与恭城县接壤,北与全州县相连,东有都庞岭,西有海洋山,呈柳叶形。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39公里,属喀斯特岩溶地貌,全县总面积1838平方公里(183799公顷)。

2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地形地貌:灌阳县地层最早起源于早寒武纪,以泥盆纪相沉积为主,燕山运动造就了都庞岭、海洋山,形成现在的灌阳地貌雏型和由花岗岩、砂页岩、砂岩、页岩、紫色砂(页)岩、石灰岩及洪积、第四纪红土等组成复杂的地质结构;以中山为主的山地丘陵河谷地貌。海拔最低点180米,最高点2009米,灌江由南向北纵贯全县。境内山清水秀,山峦叠嶂,地形地貌错综复杂,为喀期特岩溶地貌,大体分为“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

(2)土壤状况:雪梨产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有:洪积物、冲积物、石灰岩、砂页岩、紫色岩。pH值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2-3%之间,土层深厚,活土层在5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土壤质地以壤土和粘壤土为主,少量沙壤土。幼龄果园每年种植绿肥3000公斤/亩左右,因此果园土壤多为壤土,团粒结构好,深厚肥沃、有良好的通透性和蓄水性,保水保肥能力强,非常适合雪梨生长。

(3)水文情况:全县水资源丰富,呈羽状分布,灌江是唯一的主干河流,注入湘江,属长江水系。灌江在本县长119公里,它有观音阁乡、洞井乡、西山乡、黄关镇的广阔森林植被形成的“绿色水库”涵育水分。集雨面积1769.2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6.3%,年均经流总量246600万立方米,年均流量73.2立方米/秒。亩耕地有水805立方米。县内一级干流和二级支流共23条。全县年均降水总量31亿立方米,径流深1207.8立方米。外县客水流入面积为160.79平方公里占8%。地下水水质优良,没有人为及工业污染,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源。

(4)气候情况:灌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干湿季节明显。全年基本上无明显高温、严寒。年平均气温17.9℃,其中常年年平均最低温为-1.6℃,年平均极端高温39℃,极端低温-5.8℃,≥10℃的积温5384.5℃,年有效积温3031℃,无霜期平均286天。年平均降雨量1538.4毫米;年平均日照1416.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1%;年平均相对湿度78%,属湿润或半湿润地区。常年3月~6月相对湿度较高,一般在84%以上,10月相对湿度较低,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为76%。雪梨生长与光温同期,对产量、品质的形成极为有利。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灌阳雪梨的生长。

(5)人文历史情况:灌阳县地处广西东北部,属农业、商贸、旅游区。莽莽森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风景名胜甚多,有乌龙披雪、龙岗拥秀、柏亭别意、王楼晚渡、灵岩秋月、三峰烟雨、紫竹扫台等旅游胜地,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灌阳雪梨是灌阳县传统果品之一,据载在灌阳民间已有三百多年栽培历史。关于灌阳雪梨最早记载,是在旧《灌阳县志》(康熙四十七年版)物产栏中,称“梨有雪梨清水梨青皮梨早禾梨数种以雪梨为最上”,可见在康熙年间,灌阳已有雪梨栽培。《灌阳县志》(道光二十四年版)兴地风俗类摘出,物产栏果之属有雪梨记载,称“梨熟也可食”,至光绪丁未年灌阳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民国时期《广西年监》(第二回)称“灌阳雪梨质清脆,可与天津雪梨比美”。虽然早有雪梨的历史记载,直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才第一次出现雪梨产量的数据,全县产雪梨1200石(72吨),为当时桂林府属11个县唯一的雪梨出产县。民国22年产雪梨574吨,产值达84100元。由于品质优良,灌阳雪梨在民国初就畅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一带。《广西壮族自治区果树品种志》(1959年版)将其列为全区同类果树之首。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出版的《中国果树栽培学》第二卷、第二章介绍砂梨品种,称“广西灌阳雪梨是我国有名的砂梨系统的优良品种”。在由华南农业大学主编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果树栽培学各论》梨主要种类和品种一节中,介绍了灌阳雪梨,“原产广西灌阳,为广西优良品种,其中有小把子雪梨,大把子雪梨和假雪梨三个品种,原产地八月中旬成熟,可贮至次年二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有关专家鉴定为全国最优质的砂梨之一,堪称“梨中之王”。1988年至1992年,进行雪梨优良单株选育,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通过实施优果工程,大力推广拉枝促花、疏果套袋、频振式杀虫灯诱虫等一系列新技术后,雪梨的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由于雪梨的适应性强,丰产稳产,鲜果销售期长(每年的8月到10月),果品质量好,有独特的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湖南、湖北、广东等大中城市及加拿大、港澳、东南亚一带。2005年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通过无公害水果产地认定,2006年通过无公害水果产品认证。到2007年止,栽培面积达2000公顷,年产量达3.51万吨,是灌阳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灌阳雪梨最先在红旗乡(现在的灌阳镇)长坪村种植,而后,逐步推广到附近的大仁村、秀凤村和文市镇的达溪村、新街乡的江口村。现以大仁村的米珠山屯、朱安冲屯种植最多,果质最佳。在灌阳镇大仁村朱安冲屯的凤凰山,长坪村的易家屯,还保留有成活的约为120多年树龄的老雪梨树。由此可见,灌阳县栽培雪梨的历史是比较悠久的。

二. 广西 桂林 荔浦 荔浦米饼

荔浦米饼是荔浦地方.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本品选用荔浦名产-荔浦芋配以优质香米;黑芝麻;花生仁;蔗糖;植物油等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致而成,是纯天然健康食品。其味香甜酥脆,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家居休闲,旅游及馈赠亲友之佳品。

制作过程

(1)把碳烧旺,等待烘烤。

(2)把米炒好、把花生芝麻水晶肉等料准备好。

(3)煮红糖,把炒好的米磨成粉。

(4)把饼印涂上一层粉末,防止饼粘在上面。

(5)在部分粉末里加入煮好的糖,把之前准备好的芝麻花生等料也一起加入拌匀,浓度要适中。

(6)把拌好的料装入饼印盒,把印盒上多余的料弄掉。

(7)用汤勺把各个饼的表面磨平;用木棍敲击印盒,使饼松动,饼反扣倒到竹塞子上,待烘烤。

(8)把竹塞子架到炭火上烤;待一面颜色稍黄后翻一面继续烤。

(9)烤好后“出炉”。

三. 广西 桂林 阳朔 玉竹牛肉

传统家常菜。采用玉竹、牛肉、精盐、汤水作原料。将玉竹放入瓦罐中加汤煮出味, 再加牛肉及佐料煮至肉烩汤浓,即可装碗上席。

功效:

有养阴益血,润肤增白之功。适用于阴血不足所致面色萎黄,肌肤干燥,皮肤色素沉着者

原料:

牛肉700 g,玉竹60 g,桃仁6 g,生姜2片,盐,花椒适量。

制作方法:

将牛肉洗净,切成块,用开水烫去腥味;

玉竹洗净;桃仁去皮;

将牛肉、玉竹、桃仁、生姜,花椒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3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四. 广西 桂林 象山区 桂林田螺

原料是一种产于当地水稻田里的田螺,其特点是个大肉肥、味道鲜美。先放上桂林特制的酸辣椒和葱、姜、三花酒等调料爆炒,再放上辣椒猪骨和紫苏叶焖煮,味道酸辣鲜美,特别开胃。煮时须将螺尾敲掉,便于煮时进味,亦便于吸食螺肉。吃的时候要将汤和肉一并吸入,所以称为“喝螺”。( 桂林)

五.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板栗

平乐县板栗是广西桂林的。平乐盛产板栗。费县板栗,以栗果均匀整齐、皮薄易剥、色泽鲜艳、味道甘甜、糯性强等特点,国内外颇负盛名,是广西桂林的名贵土。板栗既可糖炒,又可生食或蒸煮食用,还可制作精美的糕点及加工成多样食品。三十年代问世的栗羊羹,是以干栗粉、红小豆为主要原料,外加蔗糖糊精和琼脂配制而成的高级小食品。

板栗是用途广泛的药用植物。据《本草纲目》、《千金方》等古药籍记载:栗味甘,性温,通脾胃肾经。栗果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之效。宋代文学家苏辙在总结自己高寿的秘诀时,作诗道:“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李时珍读此诗后深为叹服:“此得食栗之诀也。”可见板栗是老年人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栗扶(内果皮)、壳斗(外果皮)、树叶、树皮、栗花、根皆可药用。叶片又可作柞蚕的调料。栗房含有大量单宁及鞣酸,可制烤胶。栗树木质坚硬、丝细直、结构粗、抗湿耐腐,是制作地板、枕木、矿柱、桥梁、车船、船舵、家俱等的优良木材。

六. 广西 桂林 兴安 桂北冬笋

产于广西兴安。

桂北冬笋大部分作为干制,制作方法为先将其嫩笋洗净,削去根部,连壳放入木甑中蒸煮,熟后取出,剥弃外壳,沿纵向切为两半,然后用火烘烤,不断翻动,掌握火候,待颜色略微变深,则已烤干,称玉兰片。每50公斤鲜笋可得干笋5公斤,其含水量低,久贮不变质。用时经水浸泡,切为丝、片,烹制菜肴。

笋肉色浅黄,节密而平,以笋重200-400克时质量最佳,此时冬笋肉厚鲜嫩,清香味美。

七. 广西 桂林 灌阳 桂林水糍粑

桂林水糍粑是将上好糯米蒸熟后杵打成团后入笼蒸熟而成,里面要包上豆蓉、莲蓉、芝麻桂花糖等馅料,出笼时还要裹上些许白糖或熟豆粉,色泽晶莹洁白,口感细滑沁甜。它是桂林名小吃之一,到处都能吃到。( 桂林)

八. 广西 桂林 临桂县 桂林腐竹

桂林腐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腐竹,又叫腐筋,远在唐代就在各种素菜中独占鳌头。其形似干竹枝而名.。“桂林腐竹”是广西桂林地区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种。桂林腐乳厂20多家企业生产,年产量1000多吨。选用优质大豆磨成豆浆, 放入锅加热。将凝结的豆浆薄膜用手扯起来搭在竹竿上晾干或烘干即成。

桂林腐竹大约盛行于唐代,那时候,桂林是北达中原,南连岭南的重镇,佛教在此盛传,寺庙林立,斋食盛行。腐竹作为素食也就随之兴起。唐代以来,人们世代相传,沿袭至今,腐竹成了桂林的传统食品。得益于漓江和桃花江水泡浸大豆以及传统的特别制作工艺。成品颜色淡黄、油面光亮、枝条肥胖、空心松脆、 品质优良。含蛋白质45%, 脂肪25%,胆固醇及饱和脂肪很低。
因其所含均为植物营养素,故被称为“素食之最”。腐竹的吃法很多, 炸炖炒焖皆可。无论作主菜或配菜, 都可熟饪出色泽鲜美、香味扑鼻、酥脆嫩滑、风韵别致的荤、素佳肴。销国内各地和出口东南亚、北美、澳大利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象山牌”腐竹1981年来3次获国家食品银质奖, 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0年获轻工部首届博览会金奖, 1991年获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漓-”腐竹1990年获广西优质产品奖。.

2010年12月,“桂林腐竹”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确定对“桂林腐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西省桂林市永福县、临桂县、阳朔县、龙胜县、灵川县、荔浦县、平乐县、恭城县、兴安县、全州县、资源县、灌阳县12个县所辖行政区域。

九. 广西 桂林 象山区 桂林桂花茶

桂林桂花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桂林桂花茶生产历史悠久, 加工工艺精细, 技术要求严格。选择气味清香的烘青茶坯和优质金桂花, 通过窨花拌、通花散热、复火、提花、夺堆成荫而成。形似绿叶缀金花, 汤色金黄明亮, 滋味甘和醇爽, 茶香花香并茂, 冷香清雅持久, 是桂花茶一大特色。长期饮用, 对口腔炎、牙周炎、皮肤干裂、声音沙哑有一定疗郊。本世纪70年代开始销往日本和香港等国和地区, 深受欢迎。

所在地域: 广西

申请人: 桂林市茶叶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桂林桂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包括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临桂六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一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6′~111°29′、北纬24°15′~26°23′之间。用于采集桂林桂花茶制作原料的桂花树生长面积1.5万公顷、鲜桂花产量1万吨,茶树生长面积1.5万公顷、茶叶产量1.8万吨。

十. 山东省 济南 市中区 便宜坊锅贴

锅贴,早在清朝初年已经成为济南人喜爱的一种传统食品。

便宜坊锅贴由天津人张月祥创办。张月祥自幼在天津便宜坊饭馆当伙计。1926年因天津发大水流落到济南,在纬四路云亭饭馆当伙计。1933年他联合戴长仁等6人,集资银元1200元,买下经营不善的治梅斋饭馆,在经三纬四路开设便宜坊饭馆。并选中锅贴作为饭馆的主要食品。锅贴,既可当主食、又可当菜吃,贫富皆宜;较大众化。

便宜坊的锅贴,制作讲究,皮薄、馅多,有:三鲜馅、猪肉馅、素馅三种馅料,都配有适合时令的应时蔬莱,春天配以韭菜、夏天配以蒲菜。制作时,按每市斤面出40个标准馅皮,包入馅料,左手托面皮,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捏起中间的面皮边缘,轻轻捏严,两端留口,微露馅料。包捏二三斤后,即向平鏊锅内摆放。摆锅贴前先在平鏊锅内淋一层花生油,再把锅贴紧紧摆放整齐,以便熟后锅贴之间相互粘连,再淋上清水(一斤锅贴二两水),然后盖上锅盖,焖煎约8分钟,揭开盖再淋一次花生油,再焖上山会,即可启锅。启锅时用长而平的锅铲顺底铲起,翻转锅贴,使其底面朝上装入盘内。这样制作的锅贴,底面深黄、酥脆,两端张口,馅料微露,色泽诱人,味美可口。

桂林市区买特产的地方不被坑桂林哪里买特产便宜又正宗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