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鲁史土特产 凤庆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0 07:49:06

一.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白花煮豆米

白花煮豆米

白花(又称紫荆花)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森林之中,树为乔木形状。每年冬末春初开花,花开时满树银白,白里透出一道一道的紫色丝线,既能观赏,又能食用。凤庆是白花的盛产地,也是原产地之一。白花属野生树花,生长在山林之中的树上,无任何污染,味鲜可口,加之和青豆米煮在一起,又有清甜润肺、除火祛燥之功能,既是清香的绿色食品,又是除热润肺的良药,在凤庆城乡普遍作为绿色优良菜肴之一。

二.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凤庆饵丝

凤庆饵丝,一般有煮吃和炒吃两种吃法。煮吃法是将饵甜切成细丝.用滚水烫熟,加上鲜肉丝或火腿丝、肉汤或鸡汤,佐以酱油、葱花、芫荽及少许酸菜即成。炒吃法是将饵块卷切成片,杂以鲜肉片、鸡蛋、香蕈、西红柿、豌豆尖或小白菜及其它调料、热油炒熟而成。这种炒吃法,叫做“炒饵块”,腾冲人又称之为“大救驾”。

三.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树头菜

树头菜

树头菜,又名刺龙芽、刺嫩芽、刺苞头、五龙头等,早在唐朝即药食两用,拥有“山菜之王”美誉。树头菜系五加科植物,春初萌发的嫩芽或芽苞,具有清火健胃,安神降压,壮肾利尿、解热驱虫等功效,可作为鲜药使用,它作食物,吃来爽口,是美味可口的蔬菜。在我县的十五个乡镇都在发展种植。

四.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凤庆滇红茶

凤庆滇红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凤庆是滇红茶的诞生地,滇红工夫茶于1939年在云南凤庆首先试制成功。据《顺宁县志》记载:“1938年,东南各省茶区接近战区,产制不易,中茶公司遵奉部命,积极开发西南茶区,以维持华茶在国际上现有市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八日正式成立顺宁茶厂(今凤庆茶厂),筹建与试制同时并进”。当年生产15吨销往英国,以后不断扩大生产,西双版纳勐海等地也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优异,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凤庆是大叶茶发源地,适合生产红茶和普洱茶。从上世纪40年代起当地生产的“滇红”就出口英美等国,产品包括滇红功夫茶、滇红碎茶等,曾先后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中国名茶、国家外事礼茶等荣誉称号,1986年集团生产的滇红茶被当作国礼赠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据说,英国女王将“滇红”置于透明器皿内作为观赏之物,视为珍品。凤庆也被称为“滇红茶乡”,每年“五一”劳动节也被定为“茶叶节”进行贸易交流。

五.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凤庆鸡枞

鸡枞被誉为“菌中之花”、“菌中之王”,该菌入口有香、甜、脆、嫩、鲜之感,鸡枞营养丰富,100克干品含蛋白质28.8克,碳水化合物42.7克,热量286千卡,钙23毫克,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是难得的奇珍异品,有益胃、清神、治痔等作用。

凤庆是鸡枞的主场地之一,是最地地道道的野生菌类,从白蚁巢穴里长出来,习惯将这种会长出美味佳肴的白蚁巢穴叫做“鸡枞土锅”。这鸡枞土锅在地下像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土锅,也像一个马蜂巢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能像白蚁一样能够培植出这美味的鸡枞菌。这鸡宗在农历火把节(农历6月24、25日)、月半节(农历7月14日)左右雷雨之后大出。鸡枞难以保存,又只产于雨季,所以做成油鸡枞保存,用来佐餐。把鸡枞洗净,放入油锅中,与辣椒、花椒等香料同炸,油鸡枞很难制作,鸡枞也不便宜,所以市场上卖的油鸡枞多是假的,那些说常年有鲜鸡枞的也是假的,慎!在适合的季节到产地才能吃到最正宗的。

六.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凤庆茶叶

“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这是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途经顺宁,宿于高井槽(现大寺马庄村境内)时所作的诗句,这“香泉”、“新茶”的产地就是有着四五百年种茶历史的凤庆县大寺乡。

凤庆县大寺乡位于县境西北、澜沧江南岸,距县城36公里,东与小湾镇接壤,西与勐佑镇毗邻,西北与保山市昌宁县相通。总面积223.557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2679.8米之间,立体气候明显,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16.7c,年平均降雨量1380.7毫米。全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235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乡总人口36735人,森林覆盖率达39.9%,经济总收入3737.26万元。是一个四季如春、云雾缭绕、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正在腾飞的绿色经济强乡。

大寺乡以突出发展绿色区域经济为主,经济发展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首先,它是世界闻名的绿茶原料基地和生产基地。大寺有四五百年的种茶历史,是凤庆滇红茶和精制绿茶原料主产区之一,尤其以绿茶生产而闻名,大寺的“尖山云雾”牌精制绿茶曾两度获世界食品博览会金奖。全乡茶园投产面积23158亩,总产量23158担,产值682万元,建成高优茶园6296亩,已投产1500亩,茶叶产量居全县第二。

七.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酱豆

酱豆

加米酒、糖水、盐、茴香、红辣椒、姜丝等腌制的黄豆,不同于豆豉,风味独特,佐餐之用。

八.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粑粑卷

粑粑卷

粑粑卷是凤庆著名的风味小吃之一。制作原料主要有豌豆粉、“锅粑”、饵块,其中以豌豆粉为主,配以辣椒、草果、茴香等佐料,掺水搅拌成糊状,当地人称为“豌豆粉”或“稀豆粉”。再将豌豆粉放在锅上烘烤成薄片,成为“锅粑”。

凤庆粑粑卷是凤庆厨师应市的佳作,是凤庆县一种极具特色的地方美食。粑粑卷是当地人最喜爱的一种美味,即是食物又是零食,成为了当地人的的一种饮食习惯,因而有很多人家在卖粑粑卷,生活在他乡的游子门,只要一回到凤庆,常常是先吃几个粑粑卷过过隐。传说在别的地方制作时,锅巴很难做成功,给此种风味小吃添加了一分神秘色彩。

凤庆粑粑卷,制作方法虽然简单,但在做工上却有很多的讲究。首先是制锅巴:将豌豆粉加水搅拌过滤除去渣,豌豆粉调成的浆,均匀地摊入热锅中煸制,要求摊制要薄如纸,煎呈黄色,用竹片刀在锅巴的边沿划一下,取出放在阴凉处备用,其味香脆可口。其次是制稀豆粉(也叫油粉):豌豆面加入小茴香粉、精盐、辣椒粉等调味料,再加上水调成糊状,锅上火,加入开水,慢慢地淋入豆糊,不停地搅拌锅底,煮沸至熟成浓糊状备用。再次是制粑粑,即用大米制作的粑粑,也叫饵块。最后将饵块切成薄片,放在炭火上烤熟,涂上“油粉”及佐料,用锅巴将饵块卷起成圆条即可。粑粑卷融合了锅巴的香脆,饵块的柔软,作料无污染味佳,口感软糯脆香脆,层次多样,味道鲜美可口,具有独特风味。

凤庆粑粑卷的吃法比较多,可以根据个人不同喜好选择,下面为大家推荐几种吃法:

(1)、烧吃,其味咸中回甜又香辣,宜于做早点、夜宵。 炭火上将粑粑烤熟,两片粑粑夹一片锅巴,面上的粑粑抹上一层稀豆粉、油辣椒、蒜油、桃仁、芝麻末,卷成卷而食。

(2)、油炸锅巴,形状似蝴蝶,酥脆味香,宜于佐酒、当零食。将锅巴一分为四,锅中加入熟菜籽油,将锅巴炸至红黄色取出而食。

(3)、锅巴八宝卷,其味皮香脆,馅香嫩,宜于便饭、筵席。将火腿、老蛋黄糕、冬菇,糯米饭、小茴香、鸡枞、桃仁、花生炒拌均匀成八宝馅,取锅巴一片包上八宝馅,厚约3厘米,卷成卷,锅入油,将八宝卷炸至红黄色,取出切成2厘米长的块而食。

凤庆粑粑卷,是凤庆人长久饮食文化中,探寻出的融豆类、大米,风味独特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美味小吃,已然发展为凤庆县为十分经典的特色小吃。

九.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临沧泡核桃

凤庆是临沧地区万亩高优泡核桃园建设基地之一。泡核桃在大寺适宜种植的范围较广,农民群众有种植泡核桃的习惯,全乡现已投产面积达4800多亩,产量200吨。2003年建成1万亩高优泡核桃园,现全乡泡核桃面积已达15000亩。第三,它是小湾库区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为支援好小湾电站建设,大寺乡近两年来认真实施好“青山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2001年至2003年,共完成耕地退耕13000亩,宜林荒山造林9000亩,沼气池建设1700口。目前森林覆盖率达39.9%,预计2010年前将达50%。第四,它属临沧地区纳入重点开发的八大片区之列。大寺乡是凤山片区开发所属乡镇之一,目前,在上级指导下,大寺正掀起“文明村、生态村、小康村”的“三村”建设高潮。

就招商引资而言,大寺乡具有潜在的优势。首先,农村小集镇建设前景一片大好。大寺民间贸易活跃,全乡有6大街场,街天都非常热闹,原先的街场已容纳不下越来越多前来赶集的人们,街场的改造势在必行。现在,大寺、平河、大河三大街场正在规划之中。其次,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及营销具有开发潜力。大寺有集体茶叶的初制点19个,个私加工30余家,点多而规模小,而泡核桃、蚕桑、草果等仅停留在原料生产阶段,因此,大寺农副产品的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第三,小湾库区的旅游开发潜在巨大商机。大寺属小湾库区淹没区,而凤小公路(凤庆一小湾)过境19公里,带来了巨大的人流、车流、物流,旅游开发潜在巨大商机。

凤庆必买的十大特产凤庆十大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