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特产公众号 大同特产哪里买比较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9 19:04:35

一. 山西省 大同 云冈区 大同烧麦

烧麦,宴席主食,有时称稍梅。因出笼时状为梅朵而得名。边口雪白,中间可透过皮看到里边的肉馅。吃一口一嘴油,细嚼一团肉。据说正德皇帝到大同看中饭铺的李凤姐,曾经在此过夜,一夜皇后""梅龙镇"等闹剧,据说不必考证,但大同烧麦闻名四海是当之无愧的。( 大同)

二.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浑源烧酒

酒是用高粱、大麦、豌豆、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因其酿造、勾兑程序不同,酒又分为三大类,即不蒸馏酒、蒸馏酒、配制酒,浑源烧酒属蒸馏酒类。所谓蒸馏酒,就是发酵的酒液经过蒸锅器蒸馏,贮存、稀释、勾兑等工序后配制而成的酒,亦称烧酒。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人群结构,再加上浑源盛产高粱、豌豆、麦类和米,因此浑源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末战国初(约公元前五世纪)李峪庙坡所遗存的价值连城的青铜器中,有不少是温酒器和饮酒器,可见二千五百年前当地人不但有饮酒的习俗,也有制酒的工艺,不过所饮之酒是原始的人工发酵酒。

到汉朝时,泱泱的大汉帝国酿酒业已相当发达,酿酒作坊遍布全国各地,作为一向以豪饮自居的浑源当然也应该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员,为统筹酒的销售,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汉武帝时对酒实行严格的专营政策。始元六年的盐铁会议上,王公大臣们经过激烈的辩论才对酒的专营解禁,为酿酒,售酒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浑源烧酒究竟始于何代,史料无有明确记载,但从人们的记忆和传闻中至少可以推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清乾隆版《浑源州志》将诗仙李白作为“寓贤”记载,说的是李白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同好友无演游完太原后,北出雁门尽兴游览恒山、悬空寺,被悬空寺的“惊险奇巧”所折服,于是醉书“壮观”两个大字,能将有齐眉之量的诗仙喝醉,可见当时浑源烧酒的品位。金初时状元刘撝,右丞相苏保衡曾攻读于翠屏山上的翠屏书院,每到冬季在严寒的环境中所研墨自动成冰,聪明的刘撝用烧酒研之,不但不结冰,而且墨汁香味四溢,所书之字倍增光彩。 到明朝时,浑源烧酒名气大震,已多见于史书,明正德元年(1506年)山西按察使郭显忠光顾很有名气的北岳甘泉,为这口酿酒的甘泉,挥毫题写了“甘泉诗”。诗曰:“鲰生坐井欲观天,谁传循良有孟坚。瘠土已看成乐土,苦泉宁不变甘泉。若教酿酒堪称圣,纵使箪瓢亦自贤。寄与观风行部者,民谣吏治一时传。”一句若教酿酒堪称圣,将浑源烧酒捧到神圣的地位。明代大旅行者徐霞客于崇祯六年(1633年)秋八月游览恒山,浑源后,不但写了极为精彩的《游恒山日记》,在品尝浑源烧酒后也留下了“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小蛇得味成龙”的名联。清乾隆年间浑源知州桂敬顺登岳顶而春望、把酒放歌,题书了“笑我登临成老大,尚待尊酒送斜阳”的诗句。精深的浑源酒文化早已同博大的诗词文化融汇于一起。

清朝时浑源的酒文化让国人魂牵梦绕,在华夏大地是广为流传开“吸水烟到兰州,唱烧酒浑源州”的趣话。当代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于1947年从延安出发去西柏坡途经浑源沽浑源烧酒,与战友们边走边饮,甚感香醇无比,四十三年后穆青再度来浑,未曾忘怀当年饮酒之趣,重温北岳美酒,不由得挥毫题词:“北岳佳酿,香飘万里”。香飘万里道出了浑源烧酒的真谛。不断传承不断创新的浑源烧酒让人称奇叫绝,让人垂涎欲滴。每当驮帮驮着一篓篓烧酒穿行在恒山磁峡时,高亢的喝唱声,飘逸的酒香味,给人一种如痴如醉步入仙境的感觉。

至道光后浑源的酿酒业步入极盛时期,道光初年重修北岳恒山布施碑中上布施的制酒作坊就有近七十多处,这些缸房分别是:三泉益、永合盛、合成羡、仪盛鸣、光全仪、东盛明、德盛云、南双德、山永裕、恒荣功、和仪明、元成美、永成信、元恒盛、永功焕、永泉焕、万福昌、山玉美、乐盛荣、元成隽、三泰和、北三和、三义和、南三和、同新美、毓元缸房、永恒缸房、永盛缸房、永兴缸房、天元缸房、万和缸房、天德缸房、万恒缸房、万成缸房、永和缸房、中和缸房、永世缸房、永盛缸房、万元缸房、万通缸房、万顺缸房、万亿缸房、西兴缸房、正元缸房、万德缸房、万成缸房、醇美缸房、兴盛缸房、合顺缸房、泉成缸房、永泰缸房、恒茂缸房、万盛缸房、大德缸房、运成缸房、兴盛号、顾关缸房、毓和缸房、三义恒、裕丰恒、恒聚源、余缸房……

据晋政揖要记载:浑源酿酒缸房到光绪年间己发展到103家。规模较大的有冯缸坊、复隆缸坊、吕东缸坊、隆盛缸坊、集成缸坊、永金缸坊、永和缸坊、天元缸坊、天顺缸房、纯德缸房、泉溢缸坊、广泉缸坊、集义缸坊,泉盛缸坊、永世缸坊、永隆缸坊、天德缸坊、王成缸房等18家,从业人员近二千人,年产烧酒40万公斤,东销于京津,南销于石家庄、阜平、灵丘、邢唐,西销于西安、兰州,北销于绥远、包头、外蒙和乌兰巴托。清末明初酿酒业日渐萎缩,全县酿酒作坊只剩下四十五家,日寇占领浑源后酿酒业更加萧条,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全县酿酒缸坊只剩下八家,年产白酒不足15万公斤。1948年春由政府主持将“楼子缸坊”、“庆成厚”、“三泰常”、“福盛魁”四家制酒作坊兼并为国营酒厂,1953年定名为山西浑源酒厂,1992年秋更名为恒山酒厂。

浑源酿酒业从1995年后跃入全国酿酒行业500之强,达到鼎盛时期,成为仅次于山西汾酒厂的酿酒骨干企业,特别老白干、北岳高粱酒、恒山春等系列产品荣获五项省优,三项部优和三项国际金奖。“八五”期间的五年中(1991——1995年)累计完成销售收入21845万元,上交利税4555万元,成为支撑浑源财政税收的顶梁柱,为浑源的经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现在的恒山酿酒厂厂长于梓又重新抗起了恒山酒旗,重振雄风,恒芪康白酒让浑源烧酒重新香飘万里。

三.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北芪

北芪是大同雁北一带的――黄芪,它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主根深长,药用其根,多在春秋两季采挖。恒山北芪条匀顺直、色泽黄亮、纤维细、粉性大,为中国黄芪正宗。畅销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北芪不仅具有药用功效,而且也是一种滋补保健食品。由于品质优,用途广、产量少,市场上始终供不应求。( 大同)

四.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浑源莲花豆

北岳恒山有三宝:黄芪、蚕豆、灵芝草。恒山蚕豆盛产于浑源东南山区一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VB1、VB2和尼克酸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莲花豆选用恒山蚕豆为原料,配以精炼植物油、多种调味料,采用科学配方和草药浸泡,口感更脆,色泽美,回味无穷,是老少喜爱的营养补品,送亲访友的馈赠礼品,旅游观光的必购食品。( 浑源)

五.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豌豆面

大同的风味小吃当然也离不开面食,豌豆面就是其中的一种。具体作法是将豌豆面与白面或莜面和在一起,然后或擀或压或切,品种有拔鱼儿、抿面、压饸烙等,下锅煮熟以后,浇上用鸡蛋、豆腐皮、金针、木耳调成的卤汁或肉末卤汁,即可食用。香味浓郁,十分适口。

六.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苦荞面凉粉

苦荞面凉粉是灵丘独特的传统美味小吃,以它独特的地方风味久负盛名,誉满晋北。其制作方法并不难,一般农家都会制作,民间叫“出凉粉”。

苦荞面凉粉的制作过程是,先把面放在盆里,然后倒入水,边倒水边搅动,搅至半稠半稀的糊状为宜。第二步是,在锅里烧开水后(水的多少因面而定),将已搪好的面糊慢慢往开水锅里倒,边倒边搅,锅底的火不应停,但注意不能太大,以免焦糊,全部倒完,全部滚开成熟。然后用木勺或木拐踩搅,直至全部踩匀筋道。第三步是,用勺子舀到碗或盘子里晾冷后倒出来,成为一个个凉粉坨罗儿。另一种晾凉的办法是将滚熟的凉粉糊涂抹在盆帮上,待冷却后划成小块,一片儿一片儿地欠下来。食用时用刀切碎,浇上备好的佐料齐全的盐水,就可美美地入口了。

现在的苦荞凉粉,不仅限于家庭食用了,已经登入市场,街头摆摊设点的很多,走街串巷的流动叫卖声也不绝于耳。而且,大型的饭馆、招待所里都有苦荞凉粉上桌,以特色佳品招待贵客。

苦荞凉粉有降火清热的功效,民间每遇疲劳难受或感冒发烧时都习惯于吃些凉粉,人们称苦荞凉粉为“四环素”。经科学家研究,苦荞确实营养丰富,并有消炎败火的医药功效。

苦荞凉粉呈黄绿色,吃起来筋叨、滑润、爽口、略苦,别具风味,一年四季都可食之。

七. 山西省 大同 云州区 大同小米粥

小米又叫谷米。“谷”什么时候在大同地区开始种植,现在已无可查证。唐代诗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的句子,这里提到的“粟”就是谷子。谷子越成熟,头越倾向大地,不似高梁、玉米那么趾高气扬”.

小米饭是大同人们餐桌上的金子。改革开放前,大同县人早上吃的是小米稠粥,晚上喝的是小米稀粥,久吃不腻。小米粥的做法看似简单却也是一门学问。做粥讲究火候,火候把握不好,做出来便呈混沌状态,既非稠粥也非稀粥,吃起来没什么滋味。做稠粥时,将小米陶尽,撒进开水煮上一阵,发觉快要“练”了,抓紧撇米汤,然后用微火焖,火大了,粥即会焖焦。焖好后,用勺子在锅里搅动,这就是所谓的“搅粥”。而后将粥铲进一只瓦盆里,上下左右颠摇,变成了一个腥团,杉里人叫“圆圪蛋”。这是稠粥。稠粥讲究个老到,稀粥橱要煮“练”,若是米崴野家,上浦下淀,那就不涯想了。好的小米做成稠粥,不仅绵还带一点甜。大同县的主妇们做酌粥不软不硬,色泽金黄,火候掌握的好。有时,还将山药和小米放在一块焖,做出来的稠粥吃起来更有滋味。

吃粥可以不用烩菜,倒几滴素油,就上一点咸菜,吃起来蛮香的。如果佐以烧茄子,或者拌豆腐,那味道就更好了。到现在,不管城里人怎么油条花卷的吃,大同县人民的早饭仍然是小米粥。

小米粥也是最养人的食物。村子里哪位殄亲要是没了奶,而她的孩子又正嗷嗷待哺.小米饭就是最好的乳汁了。乡村的很多孩子就是用一勺勺黄灿灿的小米汤喂大的。

八.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北芪菇

北芪菇

“北芪菇”是根据传统中医药“药食同源”的理论,利用北岳恒山正宗黄芪(又称北芪)和多种中草药及农作物副产品作培养料,经科学配方和特殊工艺培育而成的新型菌类产品。故命名“北芪菇”。为药食同用的功能型产品。北芪菇有效成分为:氨基酸16.235%、其中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含量较高,仅赖氨酸一项达1.185%;多糖9.688%:硒0.239ppm:锌77.77ppm;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物质。

北芪菇不仅具有食用菌不含脂肪、胆固醇的特点,而且含有浑源黄芪(北芪)的药理成分,是一种美味营养食品。经山西省医药研究所化验,并请权威专家鉴定,认定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及矿物质,是一种富硒菌。长期食用可充分补充人体所需的部分营养,是人们健康实用的美味佳品。

北芪菇还有一种特殊用处,那就是能治疗牛皮癣和其它瘙痒性皮肤病,早在1992、1993年《光明日报》两次对此作了详细报道。如今,有很多皮肤病患者用以治疗各种皮肤病。

九. 陕西省 汉中 佛坪县 福兴老号核桃饼

王记福兴老号核桃饼开业于清乾隆年间,其技艺代代相传至今。 其特点是:色泽金黄,油酥可口,久贮不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核桃还具有壮腰补肾、润肠通便的食疗作用。

十. 山西省 大同 云州区 大同蛋雕

远在明清时期,大同地区民间在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为图吉祥如意,就有了赠送红鸡蛋的习俗。当时在京城一带更是流行此风,而且用量也相当可观。于是就有一部分人摆摊设铺,专门卖红色染过的鸡蛋,称其为“彩蛋”。后来,商贩们又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以图生意兴隆。经过多年演变,彩蛋工艺逐步提高,最后,终于形成了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在彩蛋工艺的基础上, 大同市物资回收公司的张建成独具匠心,另开思路,用刻刀在薄薄的蛋壳上刻出各类图案,人称“大同蛋雕”。为了掌握蛋内物质的处理技术,他多次到北京大木仓彩蛋美术厂拜师求教,终于学会了一套蛋清和蛋黄的处理工艺。利用红褐色的新鲜鸡蛋雕刻之后,图案清晰,线条分明,有着极强的立体感。然后用注射器抽出蛋清和蛋黄,再用清水、药水反复清洗,从原孔中打入一种自己配制的化学乳液,在旋转鸡蛋的同时,使得该乳液在蛋内凝固,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膜。针孔留在花边之中,不露丝毫痕迹,这就将普通的一枚鸡蛋,上升到很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了。

蛋雕作品种类繁多,有人物肖像、花鸟鱼虫、京剧脸谱、诗文字画,主辅相衬十分得当,惟妙惟肖斗艳争芳。例如“人物肖像”蛋雕,从古代帝王将相到现代名人,个个形象逼真,活龙活现;在“奔马图”蛋雕中,色调鲜明栩栩如生,酷似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画呈现在您的面前,使您如醉如痴;在“花鸟鱼虫”蛋雕中, 蝈蝈鼓翅飞鸣,花草迎风滴露,花香鸟语,金鱼戏水,定会使您心旷神怡;在“诗文字画”蛋雕中,正面刻有诗人肖像,背面刻有妙语诗文,又将书法融汇其中,可谓人物、诗文、书法融于一炉,如贮百宝,使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张建成早年曾经学过国画,篆刻,凭着深厚的功底,利用椭圆形的鸡蛋外壳进行巧妙设计,刻出的图象既形似又神似,立体效果很强。他的蛋雕作品是以刀代笔,既继承了中国国画的白描技法,又融汇了西洋油画的写实风格,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大同蛋雕,每套均配以红木底座和锦锻包装彩盒,越发显得雍容华贵,出类拔萃。它虽然是个刚刚出土的幼苗,但经过辛勤培育之后,很快就会茁壮成长,开花结果,使之呈现在雕刻艺苑的花丛之中,散发着国色天香,给人以美的享受。如今,大同的蛋雕艺术已经引起专家学者以及各界人士的重视,他们一致啧啧称赞为“大同的绝活,罕见的艺术”。( 大同)

大同特产送人排行榜前十名大同特产去哪里买便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