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理特产有哪些 大理特产明细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08 06:53:22

一. 云南省 大理 鹤庆县 大理鹤庆瓦猫

第三次不厌其烦地粘那只泥瓦猫的尾巴,用的是水,预备再粘第四次。

回想寻访鹤庆瓦猫的道路,也真有一番坎坷。大雨、泥泞而百般扭捏的乡村土路,一辆雨刮扎扎乱叫、破败不堪还塞了六个人的北京吉普,如在乘风破浪。同行的女孩紧紧抱着我的手,回头问干嘛?答说:“怕车门不结实,你被甩出去了……”

师傅是把瓦猫从百姓屋脊上请下来变成艺术品送到国外去的高手,却看不出任何一点生意人的精明,不善言辞、咧嘴一笑的时候,仍然透出当地人醇厚温暖的土气。一团泥,一小盆水、一个小刀片、几个半径不一的圆筒,35分钟,活灵活现地就出来了一个瓦猫。双眼迷蒙,嘴巴大张,牙爪锋利,笑得开怀却还露出几分神秘。

据说,瓦猫的样子越狰狞越能镇住邪气,师傅的高明之处却在于出自他手的瓦猫,都随性而为,因此各具神态、充满灵气,没有任何一个会有所重复。

烧制过的瓦猫,脱下泥土厚重的黄色,变成瓦灰蓝色,要么蹲在屋脊上傲视四方、保佑家人安宁接受崇敬和供奉,要么成为人们书架上陈列和手中把玩的爱物。

返程时,不仅带走了三大箱形态各异的瓦猫,还爱不释手地带走了师傅现场制作的那只未烧的泥猫,用衣服包裹了无数层,小心翼翼地带着它翻山过水,结果尾巴还是断掉一截。

于是我每每告诫那些到房间来的人不许碰我的小猫,然后在告诫无效后再一次学着师傅用水粘猫尾巴,最后得意地看着它又神气活现地立在书架上……

贴士:

1.瓦猫是用来镇宅驱邪、免除灾害的瑞兽造型,常置于房屋的屋脊上。以昆明呈贡和大理鹤庆的瓦猫最有名。昆明呈贡的瓦猫造型和真猫比较相似,形貌灵活;鹤庆白族地区的瓦猫则造型夸张、大嘴、多为蹲姿,虎气十足。

2.鹤庆的瓦猫以赵屯出产为多,以郜师傅所制最具艺术价值和灵气,他的瓦猫每年有2~3万只出口。作为艺术品,郜师傅的瓦猫普通形状的售价在30元左右一个,较为复杂的则各有价格。在别处,有“鹤庆猫福”的印章,才是郜师傅的作品。

二. 云南省 大理 宾川县 大理冻鱼

“冻鱼”这个词很容易引起误解。比如,超市冷柜里瞪大眼珠子的那些商品。只有到了苍山洱海之间的大理坝子,两字一出,就会引起哈喇子的连锁反应,颇有谁与争锋的气概。

大理有句俗话,叫“吃冻鱼,晒肚皮”。冻鱼是道凉食,但是食用时间却是在秋后至次年三月之前,所以要边晒着暖暖的太阳边吃冻鱼。白族人都爱吃这道美食,到了秋后经常做了吃,更是待客的佳品。

光看冻鱼的闪光点,应该归入和咸菜一样的范畴,都是以前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人们利用低温创造性地赋予食物更多内涵的一项发明。严格来说,冻鱼并不是一道独立的菜,而是大理酸辣鱼的分支。冻鱼简单概括就是选用鲤鱼或是鲫鱼,做法可以按照酸辣鱼的方法做,做好放入大汤碗中,经过一个晚上的天然冷冻就完成新的蜕变。

但是比较好的方法是,不放豆腐等配料,因为冻鱼主要就是吃鱼和冻的美味,放了太多配料反画蛇添足,但是佐料要多放,这样才好吃。将鲤鱼(鲤鱼要砍成小块)或鲫鱼宰杀清洗干净,锅里放水,放入鱼,然后放入盐、醋(用酸木瓜煮的就不用放了)、酱油、辣椒粉、花椒粉、大蒜、姜,跟煮酸辣鱼一样,煮到汤水收浓时候,放入鸡精起锅盛入大汤碗中,放在凉处。

相比煮好酸辣鱼,做法上的稍微区别在于,传统的酸辣鱼讲究少汤、多盐和麻辣,冻鱼则需要在汤多上下工夫,“冰,水为之”,汤不多,冻鱼就成了空中楼阁。

这就是冻鱼的醉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鱼汤包围的作料。冻鱼之乐,得之冻而寓之鱼也。

三.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大理酸辣鱼

鱼!有咸水鱼、淡水鱼之分。好吃的鱼呢,也有许许多多。但如今,生长在无污染、且又不吃饲料的淡水鱼已不多了。想吃味美鲜香的淡水鱼,那就到大理去吧。那里有一道传统的名菜———酸辣鱼。只要到过大理的人们,谁都会记忆犹新。

其实,酸辣鱼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在大理民间,几乎家家会做。而酸辣鱼之所以闻名,主要离不开大理洱海的鲫鱼、水、白木瓜。只有这“三项指标”绝对正宗,那这道菜的味道才可能绝对可口。

酸辣鱼,第一吃的是酸:白木瓜的酸夹着木瓜特有的果香与微甜、辣,使得酸辣鱼有无尽的悠长回味:要说第二,那当然吃的就是干辣椒面与糟辣椒搭配而成的辣和酸了。活水煮鲜鱼,吃起来绝对地爽口。

如今,要吃到真正的洱海鱼,你还得到大理的金海湾大酒店,因为该酒店坐落在洱海之畔,周围都是渔村,订购洱海鱼非常方便,你只要到金海湾大酒店,绝对可以一饱口福,吃到大理有名的酸辣鱼。

四. 云南省 大理 弥渡县 红粬米

红粬米是弥渡县果子园村独有的纯天然生物无公害食品防腐剂、染色剂、调味佳品。主要成分为红斑素、红粬红色素,因为其颜色呈玫瑰色,又像樱桃鲜红诱人,故称为“红粬米”,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红粬米采用72种天然中草药先配制成粬种,然后将煮熟的大米按一定的比例加上粬种,入-的粬仓中发酵,历经8天时间,经过多道工艺反复而成。红粬米在治疗、预防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方面有一定疗效,具有健胃消食之功效。年生产7—8吨,远销香港、新加坡,走俏东南亚国家,供不应求。上过央视《致富经》栏目。红粬米的工艺属口授相传,有传子不传婿,传媳不传女之规。

五. 云南省 大理 祥云县 大营土陶

祥云禾甸镇大营土陶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很有名气,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据调查统计,以大营村为中心的约1.5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分布着规模不等的古址20多座,均属“龙窑”,其中多数已废弃不用,现在还在使用的有5座。大营土陶以自己独特的造型和别具一格的凸线花纹饰缀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质朴地显示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明显的时代特征。大营土陶神气活现,造型奇特,“土”的可爱,“俗”的天真,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大营土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主要是民间使用,普通、纯洁,让人用着虽然没有那种奢华感,却很是亲近、踏实。由于大营陶器的气密性好,其使用价值更是独树一帜。做出的腌菜酸香可口,藏出的酒口感绵长、醇厚,蒸闷出的鸡肉香气四溢,烤出的茶芳香而纯,特别受人们欢迎。

六.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石雕

剑川石雕历史悠久,深受石钟山石窟影响,比较著名的石雕有元代“避邪”、“佛母”、明代“苏永安造像石龛”、“状元出巡图”及段高选、杨惠墓地的马、羊、虎、麒麟、人物等石雕。数量多且造型生动的要数于寺庙及坟墓等建筑装饰用的石狮子,仅中科山古墓地有就有明清以来雕刻的数以千计的石狮子,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有站狮、卧狮、俯狮、仰狮,有睡狮、醒狮、醉狮、有公狮、母狮、幼狮,有瘦狮、胖狮,有笑狮、怒狮、吼狮……民间石雕还用于房屋建筑墙基,阶台及花坛装饰用的花、鸟、虫、鱼等图形。

七. 云南省 大理 云龙县 米糕

米糕制作精细,分干糕和水糕两大类。制作干糕先将上等白米泡软后,压磨成粉,然后用薄荷、橙皮汁加红糖将粉碾细,用细筛筛入甑子内,再用薄刀小心划成2寸、高1.5寸,厚0.5寸的小块,用大火蒸熟。水糕,是高粉制成后,加百分之一的糯米面,蒸发亦如干糕,但不加糖,待糕蒸熟后在把红糖撒在上面,待糖蒸化后在撒上芝麻或苏子而成。干糕,又以喜庆干糕为上品,喜庆干糕又分夹层糕和色糕两种。夹层糕呈菱形,比普通干糕稍厚略大,中有红糖、薄荷、橙皮、枣泥、龙眼的混合夹层;色糕呈正方形,中间有红色腰线,表面为红色罩面,红白分明,质细而美观。蒸米糕若用于待客时,表面加红糖、玫瑰糖;用一祭祖供佛时,糕面须插鲜花。每年清明时节,青蚕豆成熟上市,在米面中渗进豆米粉,糕成绿黄色,食味更佳。这种青豆米糕,多用作上山扫墓和招待嘉宾贵客。

八. 云南省 大理 云龙县 云龙茶

云龙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理“云龙茶”的地域特色明显,产地环境优越,生产方式独特,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产品品质优良,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发展前景好.

大理州云龙县充分利用良好的绿色茶叶生产条件,围绕“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精产品、做优品牌、做远市场、做活机制、做深文化”的茶叶产业发展思路,加快推动茶叶产业发展,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截至目前,全县已经种植优质生态茶叶3.3万亩,建成茶叶加工所12个,2014年产值达8700多万元,每年可解决800至20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地域范围

云龙茶产地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境内,涉及诺邓镇、功果桥镇、漕涧镇、白石镇、宝丰乡、苗尾乡、检槽乡、长新乡、关坪乡、团结乡、民建乡共11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52′~99°46′,北纬25°28′~26°23′之间,南北长109千米,东西宽91.8千米,种植面积4000公顷,年产量3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云龙茶汤色和叶底黄绿明亮,芽叶嫩匀完整,其形状为螺形和条形,螺形茶紧结重实,卷曲成螺显亮,光滑匀整,色泽绿润;条形茶紧实匀整,灰绿上霜。2、内在品质指标:云龙茶滋味浓醇鲜爽,熟板栗香浓郁,耐冲泡。其中:茶多酚≥25.0%,咖啡碱≥2.0%,水浸出物≥44.0%,游离氨基酸≥4.0%,茶氨酸≥1.9%。

九. 云南省 大理 宾川县 宾川核桃

拉乌彝族乡位于宾川县东部,乌乡山清水秀,资源富集,经济活跃,优势明显,开发前景广阔。乡政府所在地碧鸡庄距县城78公里,辖区东与楚雄州大姚县接壤,南与祥云县交界,西与本县州城、平川两镇相连,北与古底乡毗邻,是山区四乡镇通往大姚、祥云的门户,是拉乌乡加大对外开放、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条件。全乡国土面积241.5平方公里。拉地处两州三县五乡镇的区位优势,是拉乌乡加大对外开放、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条件;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为拉乌乡赢得了“核桃之乡”的美誉。

十.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凉豌豆粉

凉豌豆粉,是云南盛夏小吃,昆明的中老年人提起凉豌豆粉都会勾起青少年时代最温馨的回忆,至今仍是家庭自配口味的夏季凉食。其成品酸、甜、麻、辣,鲜香味浓,尤受青少年之独爱。在农村,每逢赶集,豌豆粉摊常摆在小溪岸边,一来取水方便,二采又添凉爽,情食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农民们当疲乏之时,买上一碗凉豌豆粉,吃到仅剩汤汁时,掏出随身所带冷饭、拌匀而食,又是一番风味。原料:

主料:上等菜于豌豆:

调料:香菜,姜、蒜、醋、甜酱油、咸酱油,芝麻油、花椒油、昧精、盐、胡椒面、红辣子油各自入器。(因食时调料按各人爱好现配,各有轻重,故不便列举重量)。

制法

(1)制粉:将干豌豆淘洗干净,晒干,磨成豆瓣,除去皮,再磨成粉,过箩筛筛出细面入盆兑入清水(2千毫升)搅成浆,加盐。锅上火,注入水,待水温至40摄氏度左右时,徐徐淋入豌豆浆,边淋边用铁铲铲动锅底,将锅巴(也受热凝固的片)翻出、防止糊底,直到稠浓。当锅已与糊浆各占一半时、盛入瓦盆冷却凝固后、翻扣在木板上,盖上湿纱布。

(2)兑调料:香菜洗净切细入碗。姜、蒜去皮剁成泥分别装碗兑上凉开水成为姜汁,蒜汁,其他调料分别各装1碗。

(3)装碗:将豌豆粉切成薄条入碗(传统做法是切一片放在左手掌内,右手拿餐刀把左手掌内的豌豆粉打成薄条,一面打一面入碗)。根据就餐者口味要求,用小木勺将各种调料舀入碗内,拌匀即可食用。

大理特产有哪些值得带走的大理特产一览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