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谷有什么特产吗 武汉有什么特产是网上没有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6 10:29:36

一. 湖北省 武汉 洪山区 青菱莲藕

位于武昌南郊的青菱乡,河渠纵横,大、小湖泊密布,大江南水乡之特色。107国道两侧,荷塘一个接着一个,左侧有烟波浩瀚的黄家湖,右边有一望无垠的青菱湖,还有名不见经传的野湖、柴湖等。湖周围浅水的地方盛产莲藕,每到夏季,荷花盛开,其美景,其雅趣,令人难以忘怀。

青菱乡现有面积68平方公里,黄家湖为6000亩,青菱湖为9000亩,野湖3400亩。所产莲藕原系野生,上世纪70年代后实行人工栽植,产量迅速提高,成为武汉人民日常生活喜爱的佳品,并向国内外开拓市场。青菱莲藕为酿汤的上乘配料,煨出的肉汤颜色纯正,味道甜美,粉烂爽口,故有与月湖藕齐名之说。

二.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蔡甸豆丝

蔡甸豆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蔡甸豆丝

武汉市蔡甸区豆丝研究会

豆丝是用大米、绿豆按一定比例磨成浆,摊成饼状的食物。为便于储存,多切成丝状晒干,称之为干豆丝。

豆丝多在秋天才开始做,一是一年的农活已经忙完,有闲;二是豆丝的主要原料大米、绿豆已经收仓,有料;三做豆丝的主要燃料稻草等已经干燥可燃,有柴;四是天气干燥使豆丝易于晒干和储存,有天气;五嘛,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喜欢吃,有市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也!

豆丝的食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吃法有煮、炒、蒸、炸。

煮:先将水烧开,再放入豆丝(干湿均可)(也有冷水下锅的),中火煮熟即可加调料食用。

炒:一般用湿豆丝炒食,如果是干豆丝需要先用水发开。炒法同炒面类似,快炒透时,加入香蒜、佐料等,可晕可素。炒豆丝是我的最爱。

蒸:湖北人喜欢吃粉蒸肉,用干豆丝打底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干丝豆透气,蒸气易于上升力、肉容易熟,干豆丝又吸收蒸肉流出油而使豆丝更好吃。

炸:儿时的最爱。炸米炮的来了,一般用大米做原料,我喜欢用丝豆做原料,炸出来膨化得更充分,更有风味。

也许豆丝源于黄陂,因此,一提及豆丝,就想起黄陂,称之为黄陂豆丝。但豆丝并不只是黄陂才有,云梦、孝感、安陆、大悟、应城、京山等地均有做豆丝的习惯,是过年必办的年货之一。

三. 湖北省 武汉 洪山区 吉祥馄饨

他家的馄饨,个头是迄今见过最大的;品种丰富,馅儿实在,一碗下去顶很长时间;味道也对得起价格(只是皮有点小厚)。而且可以送外卖,挺方便。中午不想吃米饭时,这儿是个备选。

馄饨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源于中国北方。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

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在这时候,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

千百年来水饺并无明显改变,但馄饨却在南方发扬光大,有了独立的风格。至唐朝起,正式区分了馄饨与水饺的称呼。

四. 湖北省 武汉 新洲区 李集香葱

李集香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李集香葱是湖北武汉新洲区的。

“李集香葱”起源于明洪武年间,历史悠久。据1989年版《李集镇志》记载,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为了长治久安,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生产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移民,开垦荒地,进行蔬菜种植,而新洲李集一带的居民多是从江西的乐平、余干等地移民至此,居住在倒水河两岸,李集香葱也是那时期从江西引入;据1985年版《新洲县志》记载,文中将李集香葱称之为“久负盛名的”……在六百多年的历史沿袭中,李集香葱还形成了诸多民间文化与生活习性:小孩过周岁“抓周”时,若抓取到香葱,则寓意着聪慧;淋雨风寒高烧等症状,服用香葱等即可缓解;当地人们用香葱拌鲫鱼、香葱鸡蛋炒饭等佳肴来招待贵宾,以示衷心欢迎之意……悠久厚重的历史背景、丰富多彩的文化呈现,李集香葱于此烘托下更是韵味十足。

所在地域:

湖北

申请人:

武汉市新洲区李集香葱种植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李集香葱产于武汉市新洲区李集街道办事处河头村、李集村、大游村、李寨村、张集村、徐沟村、新河村蔬菜种植基地。李集街位于新洲区西部举、倒两大水系之间,距离新洲城区12.5公里,北部与革命老区红安县接壤,318国道横贯东西,南北有石长公路、凤长公路、李陈公路贯穿与新施公路相连,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辖43个行政村、2个社区和1个农科所,39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5492亩,总人口62642人。地域范围为东经114°40′—114°47′,北纬30°52′—30°58′之间,平均海拔27.5米。地域总面积86平方公里,李集香葱保护区面积1万亩,年产量为4500万千克。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李集香葱因独具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融合现代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生产的李集香葱,植株丛生直立,株高30-35厘米。葱叶为中空细管状,长23-26厘米,横径0.3-0.4厘米;葱白较短,长3-5厘米,近根部渐粗,鳞茎膨大不明显;根为白色须根,根系发达,长5-7厘米。香味浓郁,质地细嫩,品感绵柔,综合特性好,品质上乘。是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中不可缺少的浓香型小佐料,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2、内在品质指标:李集香葱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1.2%,可溶性糖≥1.5%,维生素C≥120mg/kg, 钾(K)≥1000mg/kg, 钙(Ca) ≥500mg/kg。 3、安全要求:李集香葱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标准,产品质量也必须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标准,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香葱质量安全。

五. 湖北省 武汉 江岸区 喜欢坨

武汉传统小吃“欢喜坨”,现在在三镇不少大中型酒店同样有售,不同的是,它有个更雅的名字“大麻元”。为啥改名?因为两年前,它就是以这个名称入选“中国名点”。

不过,除了饮食圈内人士,两年来,武汉市民并不知道欢喜坨走了“上层路线”。

欢喜坨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后外脆内软,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

虽然众多老武汉对欢喜坨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但随着人们饮食口味上对油重、量大食品的冷落,欢喜坨正在退出武汉“主流早点”行列。

改良后的欢喜坨,面粉和芝麻的选料更讲究,“个头”增加了一倍,且由实心变成了空心,看着大气,吃着精致,且酥糯爽口。2004年,武汉明星花园酒店就是以这种“大麻元”申报“中国名点”,获得成功。

如今,大麻元在江城大、中型酒店还很是得宠,其价格由过去早点摊上的每个5角,变成了每份(12个)14元左右。

精于面点制作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中国烹饪大师”方元法说,欢喜坨“老树发新枝”说明,只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文化积淀深厚的武汉小吃仍有自己的市场空间。比如,近日,在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上,武汉四季美的西红柿汤包、开洋烧麦也被中国饭店协会认定为“中国名点”。它们的经历,与欢喜坨一样。

六. 湖北省 武汉 江岸区 武汉面窝

武汉人"过早"常用品之一,是一种以米粉为原料,加上葱花的面窝。据说为清光绪年间汉正街烧饼小贩所创制。面窝油炸后两面金黄、外酥内软、窝中脆,深受武汉人喜爱。(武汉)

面窝是武汉的一种名小吃。其实用“面”来修饰“窝”并不贴切,因为它的成分中没有面粉,大部分是粳米磨成的米浆,还要加一定比例的黄豆浆,加葱花、细盐。炸时用的铁勺子,直径约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用另一勺将那种合浆舀入面窝勺,在中间一刮,然后下锅,下凹处因面浆多,所以肥厚,炸成后像个圆圈圈,吃在嘴里,酥、脆、软三种感觉混合。技术好的早点师傅可以将面窝炸成“匡匡”——没有中间的焦脆部分,主要供老人食用;或者将中间焦脆部分炸的比例比较大,供喜欢焦脆的人食用。

面窝的历史和其他武汉过早一样其实不可考。一说为,始于清光绪年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家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一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做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但实际上面窝的由来没有具体文字记载,传言而已。

目前的面窝主要分布于武汉和湖北其它城市大街小巷的摊点,尤为武汉汉口老城区口味地道。目前在武汉三镇都有一些特别的做法使得面窝别有风味。比如在武昌自由路的户部巷,谢荣德炸的面窝,配料讲究,用的是优质大米,掺一定比例的糯米,用香麻油,加葱花、芝麻、姜末作料。他不惜工本,做出的面窝自然与众不同,一投入油锅就香味四溢,吃起来更是焦脆适度、香酥并重,因而被人们誉为谢氏面窝。但这并不是传统的面窝了。面窝除了米面窝外,还有炸豌豆窝、“苕面窝”(红薯窝),中间是没有洞的形状,别有风味。

面窝的食用既可以单独成为早餐主食,也可以成为热干面,清酒/蛋酒,米粉或者其他汤面的搭配食品,后一种吃法更为广泛。

七. 湖北省 武汉 江汉区 武汉豆皮

到武汉而不去“老通城”,就难算得是品尝过"汉味"美食。“老通城”之所以有名,一则为有独特的名吃--“三鲜豆皮”;二则因是“老字号”--68年沧桑;三则改革之最--全省餐饮业首家股份公司;四则布局巧妙--文化色彩浓郁。"老通城"几乎成为外地宾客对武汉市的别称了。

历史与名人曾是“老通城”的骄傲。1958年,毛泽东两次亲临“老通城”,在品尝了“三鲜豆皮”后说:“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你们为湖北创造了名小吃,人民感谢你们。”接着光临过“老通城”的名人是: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李先念及外国元首金日成、西哈努克……。

说起“三鲜豆皮”,它绝对不逊色于“汉堡包”和“披萨饼”。豆皮的“豆”必须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必须是精制米浆;豆皮的馅,必须是湘产糯米;豆皮的三鲜必须是鲜肉、鲜菇和鲜笋;豆皮的形,必须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须是金而黄;豆皮的味,必须是香而醉。难怪它一举夺得过中国饮食行业的最高荣誉“金鼎奖”。

豆皮小记:

原为民间小吃,老通城酒楼创建于1931年,其豆皮根据传统做法,博采众长,以豆、米、浆拌鸡蛋做皮,以糯米为馅,色泽金黄透亮,外脆内嫩,以其独特风味逼近闻名。因馅内包以猪腿肉、玉片等得名三鲜豆皮,后经改进形成多种口味的豆皮。

八. 湖北省 武汉 新洲区 徐古蘑菇

1997年,新洲人开始利用稻草、谷壳、棉籽壳、塘泥等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大力发展双孢蘑菇产业,历经十余年,现种植面积达640万平方米,鲜菇年产5.2万吨,年产值6亿元,参与农户9000户,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双孢蘑菇、白灵菇、香菇等多品种竞相发展,形成产、供、销、贸一体的产业链,蘑菇产业成为新洲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新洲蘑菇远销八方,出口欧美,新洲摘取了“全国双孢蘑菇之乡”、“全国双孢蘑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国食用菌行业标准化示范区”等众多桂冠。“徐古蘑菇”、“徐古”酱油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徐古蘑菇”系列7个品种被国家绿色食品管理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九. 湖北省 武汉 洪山区 蛋花米酒

米酒,又称伏汁酒,湖北农村妇女都会巧手制作。据说做得最好的要数孝感为先。孝感米酒在明代就特别有名,迄今已有5ic多年历史。它以优质糯米为原料,‘用传统“小他”做发酵剂,经适当温度发酵贮藏而成。早年只有清汤米酒和生米酒两项,现在品种越来越多。清代末年,“鲁派兴”在武汉开张大吉,专营糊汤米酒,名声较响。后来又加入一些小汤元,或者当场叩破鸡蛋,冲成蛋花米酒,黄白相同,甜润可口,再手置一个“欢喜蛇”(芝麻糯米圆球)配吃,其感觉也另有一番奇妙的滋味。

十.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绿松石雕

远在4000年前,我国妇女佩戴的装饰中,就有了用绿松石制成的坠子和耳环。在商代的铜器、漆器花纹中,发现嵌有绿松石。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随身携带去大量绿松石饰物,用以装饰西藏拉萨著名的大昭寺。

绿松石雕结合绿松石体态活泼,软硬度不同,颜色艳丽等特点,设计创造出多种人物名作。在造型结构上讲究饱满、完整,生动而新颖。在雕刻技法上结合了我国大江南北玉雕的风格,下刀干净利落,清晰简练,线条纤细入微。著名绿松石工艺雕刻师袁家琪的新作《楚天曲》,是用一块重达14.7公斤的原石雕刻而成的。整块石料质地细腻,料面纯净,色泽碧绿,鲜艳夺目,是湖北省开采绿松石以来,极为罕见之珍品。作者根据古代民间传说,结合绿松石雕刻玲珑剔透的特点,大胆运用玉雕镂空、透雕的技艺和湖北派传统仕女的写实手法,在这块多边形的绿松石上精心雕琢了一幅完美的立体图画。仙山琼阁上白云飘绕,仙鹤飞翔,晴日凌空。白鹤童子手擎文房四宝、画卷,白鹤仙子形象端庄丰满,秀丽洒脱,衣饰灿烂绚丽,在悠然自怡的神态中,透露出怀念远人的无限深情。整个作品采用了概括的手法,线条洗练流畅,巧妙地显示了空间感和立体感。

武汉光谷值得买的特产武汉正宗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