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特产辣豆豉 陕西特产豆豉怎么做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21 10:21:43

一.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银丝豆豉

豆豉,是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早在古代称豆豉为“幽菽”,也叫“嗜”。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一书中,誉豆豉为“五味调和,需之而成”。公元2至5世纪的《食经》一书中还有“作豉法”的记载。古人不但把豆豉用于调味,而且用于入药,对它极为看重。《汉书》、《史记》、《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都有此记载。据记载,豆豉的生产,最早是由江西泰和县流传开来的,后经不断发展和提高,使豆豉成为独具特色,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调味佳品,而且传到海外。我国台湾人称豆豉为“荫豉”,日本人称豆豉为“纳豉”,东南亚各国也普遍食用豆豉。

昭通的豆豉以黄褐色为主、鲜美可口、咸淡适中、回甜化渣、具豆豉特有豉香气。这两道小菜,若身在昭通,一定的尝尝,地道的原味。

二. 四川省 遂宁 船山区 酸辣血花

酸辣血花

酸辣血花由猪血旺所制,滑嫩爽口,香、辣、酸、麻、烫一口,女士尤喜。斗城各巷内常见一两个伙计,三五张桌子的小吃摊,便可一尝其美味。

三. 新疆 克孜勒苏 乌恰县 辣牛肉粉条汤

原料:牛里脊 300克 蕨菜一小把(约30克) 绿豆芽一小把(约30克) 粉条一小把约(50克) 大蒜3瓣 葱白2段 姜末10克 蒜末10克

调料:辣椒粉1汤匙(15克) 生抽2汤匙(30ml) 白胡椒粉1/2茶匙(约3克) 香油7茶匙(35ml) 盐1茶匙(5克)

做法:

1)牛肉清洗干净后,同葱白(1段),大蒜瓣一起放入锅中,倒入可以没过牛肉的清水,大火煮开后,将浮沫撇掉,盖上盖子用小火煮1个小时。

2)牛肉煮好后取出,汤过滤到另一个锅中备用。将牛肉撕成火柴棍粗细的丝,葱白(1段)斜切成2cm 宽的段,煮好的蕨菜切4cm长的段,绿豆芽掐掉尾部,粉条剪成20cm长的条备用。

3)锅中倒入水,加盐(2克左右)煮开后,先放入蕨菜煮2分钟,再放入绿豆芽焯烫30秒钟,两样一起捞出沥干。

4)将牛肉丝,焯好的蕨菜和豆芽放入碗中,加入生抽2茶匙(10ml),白胡椒粉,香油(5ml),姜末和蒜末拌匀。

5)锅中倒入香油(30ml),调成小火,将辣椒粉倒入,慢慢炒出香味后,放入拌好的牛肉丝,蕨菜,豆芽,调成小火翻炒2分钟。

6)将步骤(1)中煮好后滤出的牛肉高汤,倒回锅中,放入葱段,生抽(20ml),盐,和炒好的菜,最后放入粉条,用中小火煮15分钟即可。

超级啰嗦:

蕨菜有干的(需要提前浸泡),也有煮好后真空包装的,回家洗洗就可以炒,或者做汤用的。建议买那种回家洗洗就可以用的。因为干蕨菜要泡发很久,而且还要煮熟,比较费时间。北京望京的南湖市场就有卖的,或者大型的菜市场,和韩国超市。

要选择粉条而不是粉丝,粉丝不禁煮,粉条禁煮,而且口感好。市场或超市卖干货的摊位有卖。

牛肉就用里脊就可以,不要买牛腩,或者牛键子。因为煮好以后,要用手撕成丝。

用香油炒辣椒粉这步很重要,颜色和味道都是通过这步出来的,不要用普通油,不然,就出不来香浓的气味了。

这汤辣辣的,而且汤里的材料很丰富,只一碗汤,就可以搭配米饭,成为一顿饭了。

葱是汤里不可缺少的材料,不要吝惜葱,多放一点,味道绝佳。要记得用葱白哦。

四.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永平香菇豆豉

“阿邑寨牌香菇豆豉”是大理永平泰丰食品有限公司在百余年来民间传统制作加工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配料和生产工艺研制开发的品牌食品,以大豆、香菇为主要原料,佐以菜子油、辣椒、花椒、食盐等。具有色味俱佳、香气浓郁、价格适中等特点,是居家、旅行佐餐、调味的最佳选择,是馈赠亲友的首选礼品。产品在省内各大超市、商场均有销售,并远销到广州、成都、重庆等省外城市,年生产量约300吨左右。1998年“香菇豆豉”获大理州金花奖;1999年获“99”世博会云南省首届旅游产品优秀奖。

五. 湖北省 仙桃 郑场豆豉

郑场豆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处江汉淤积地带的郑场镇,自古以来就有种植黄豆的历史。江汉平原在古代一直是十年淹九水的地方,每年水灾过后,由于蔬菜类作物来不及生长,老百姓的菜品供应成了问题,豆豉也就成了餐桌上的应急菜。郑场的黄豆生长环境有个特点,叫“油沙土,夜潮田”,意思是说,郑场的泥土是油沙混合的,特别肥沃;郑场的田地白天是干的,夜晚是湿的,便于黄豆的快速健康成长。在这样环境中长出来的黄豆最适合腌制豆豉,它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不是其他豆类可比拟的。

走进标准化的生产车间,就会看见腌着豆豉的大缸,每口缸里腌了约250公斤的豆豉。打开其中一口缸,可以见到仅封口就有四层,中间层铺着厚厚的一层盐,这是用于防止细菌、灰尘等进入的隔离层。

制作豆豉的秘籍有很多。仅黄豆的选择就是有讲究的。一般集中在每年的谷雨之后,收购的黄豆是农民没有种完的种黄豆。农谚说,“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谷雨后,农民就开始播种黄豆了。一般来说,农民替自己留种,都会留得多一些。留多了,种不完,只得拿出来卖。这个时候的黄豆,优点很多。一是经过挑选了的,品质很高;二是存放时间长,是经过了六月天的,更干爽;三是腌制时更容易入味。而新黄豆由于不够干,放置时间稍长一些,黄豆就糖心,也就是中心部分变质,影响豆豉的质量。豆豉的主要原料,还有辣椒。郑场豆豉使用的辣椒,都是从北方购买的。北方的辣椒,干、辣,比本地辣椒更适宜做腌豆豉的原料。此外,生产原料还包括生姜、大蒜、芝麻、香油等,也都是经过严格挑选才使用的。

郑场豆豉采用的制作工艺,是传统农户的酱制工艺。大体包括人工筛选、簸箕箩、精泡、蒸制、发酵、凉晒、腌制等多个环节。整个制作过程中,全部采用人工操作和自然发酵,不添加任何发酵粉、防腐剂,属于标准的绿色食品。“六月曝”、“襄江春”、“汉水源”等一系列豆豉品牌驰名中外。

如今,在郑场,“朋友来了有好酒”这句话,往往被改成“朋友来了有豆豉”。那一缕缕香辣的味道,蕴含着乡土气息,更彰显出郑场人热情豪迈的气质。

湖北

郑场豆豉

郑场豆豉协会

12379441

豆豉

六. 广西 南宁 宾阳县 古辣香米

古辣香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古辣香米

“古辣香米”产业是实现三产融合的“大农业”。一产方面香米种植覆盖1.1万户农户,产值达1.8亿元,同比增长约20%;二产方面加工企业两家,产值0.7亿元,同比增长13%;三产更加喜人,除运输、农资外,更与宜居乡村建设和旅游开发相结合,“稻花香里”“稻田艺术”等旅游品牌影响日盛。古辣香米产业示范区核心区内农户人均纯收入比所在乡镇平均数高出20.8%。今年1月,示范区被授予“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五星级)”称号。2016年4月,自治区在古辣镇举行的现场办公会上提出,将宾阳万顷香米产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广西最大的自治区级现代水稻产业示范基地、广西三产融合发展的标杆、国家级水稻高产稳产政策集成现代农业示范区。

走进南宁市宾阳县各大超市,粮米柜处的古辣香米吸引着顾客的目光,古辣香米早已成为了不少群众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主食。古辣香米逐渐打出了响亮的牌子,成为了古辣镇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古辣的土地因为地质的特殊性,土壤里含有的多种矿物质使得种植物具有差异性的口感,而更为重要的是整个村庄的农田灌溉全部有赖于山上的山泉水和地下活泉水,周边没有现代化的加工厂的污染,泉水干净得可以直接的饮用。村庄的四周都种植有各种果蔬,足见这里的水涵养了四面八方的农作物,也养育着这里世世代代的村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现辖行政区域。

《宾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古辣香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通知》宾政发〔2016〕20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古辣香米》(草案)

七. 湖南省 怀化 芷江 酸辣红烧羊肉

主料辅料

鲜羊肉 .l000克 羊肉汤 .500克

酸泡菜 50克 青蒜 .25克

香莱 .50克 葱结 .15克

鲜红椒 25克 姜片 .15克

红干椒 5只 绍酒 .50克

酱油 .30克 精盐 .l克

湿淀粉 50克 芝麻油 .1.5克

味精 .1克 熟猪油 75克

烹制方法

1.鲜羊肉洗净,剔去粗骨,烙去绒毛,放入冷水中浸泡刮洗干净,再下冷水锅煮约20分钟,除去腥膻味,捞出剁成3厘米见方的块。酸泡菜和青蒜洗净,切成细末,鲜红椒洗净,去蒂去籽,切成细末。

2.炒锅置旺火,放入熟猪油50克,烧至八成热,下羊肉块煸炒,烹入绍酒,加酱油、精盐,再炒2分钟。

3.取大瓦钵1只,用竹子垫底,将煸炒过的羊肉块,皮朝下整齐排放在子上,再放入葱结、姜片、红干椒,加羊肉汤,大火烧开,改小火煨烂,离火后去掉葱结、姜片、红于椒,翻扣在瓷盘中。 4.炒锅置旺火,放入熟猪油25克,烧至八成热,放入酸泡菜、鲜红椒煸炒一下,再倒入大瓦钵里的原汤,烧开后,放入青蒜,用湿淀粉勾芡,加味精、芝麻油,浇在羊肉块上面,盘子周围饰以洗净的香菜即成。〔工艺关键〕锅中放油少许,加白糖炒红,注入清水稍煮即成糖色,以之烧羊肉,成菜色泽红润。

风味特点

酸辣红烧羊肉,以酸辣入味,是湖南菜的特色。成菜汤汁稠浓,肉质软烂,鲜香可口。

八. 江西省 九江 湖口县 湖口豆豉

地处鄱阳湖口长江南岸,并有“水绕三山同楚地,势连五老共洪都”之称的江西湖口县,盛产一种有名的--"豆豉",此豆豉色泽黑亮,颗粒均匀,香味浓郁,美味可口,用这种豆豉烹饪的"豆豉烧肉"、"辣味凤尾鱼"、"家乡豆腐"等菜肴,已成为湖口传统风味名菜,颇受中外客人的青睐,蜚声四海。

湖口气候温适,土壤肥沃,盛产粮棉,黑豆也是当地有名的经济作物。湖口黑豆个大粒圆,营养丰富,是加工豆豉的良好原料。据传,湖口豆豉最早始于清初,当时只是农家作为豆酱形式出现的,直到咸丰年间才作为单独商品正式上市。多年来随着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湖口豆豉质量也越发提高,并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传统风味。

说到湖口豆豉的创始,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那是在清朝咸丰年间,高安县有一个姓卢的小皮匠,专做祖传的木履(古时一种套在布鞋外面的雨鞋)。有一年高安遭受洪涝,庄稼欠收,人们连吃饭都困难,木履生意自然清淡。迫于生计,小皮匠带着妻子,离开高安,出外谋生。小俩口挑着皮担儿,几经辗转,到了湖口住了下来。灾年到处一般,小皮匠所做的木履在湖口同样难以卖出。好在湖口县是长江、鄱阳湖口重镇,交通便捷,来往客商较多。小皮匠手艺好,不做木履可修鞋、靴,因此,靠修鞋补靴总算能勉强糊口。有一天小皮匠逛街,发现当地不少农民挑着黑豆(即黑壳皮大豆)在市场上卖,上前一问价格也不贵。这聪明的小皮匠灵机一动,心想:"何不用这黑豆来做豆豉卖呢?"于是回家和妻子一商量,妻子觉得这主意不错,便买了十来斤黑豆子,找来木盆、坛子,细心选豆、漂洗、蒸煮、盖上稻草,让豆子发霉。约莫过了十来天,小皮匠扒开稻草一看,黑豆上竟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霉衣。小俩口满心欢喜,立即把霉豆抬到石钟山矶头上,让鄱阳湖清水慢慢冲洗干净。然后回家翻晒,装进木盆。过了些日子,盆中发出阵阵香味,妻子打开盖一看,嚯,绝了!这豆豉又黑又亮,香味浓郁,真是再好不过。

小俩口好不高兴,满心欢喜把豆豉拿到街上去卖。来往行人一看,这豆豉粒粒匀称,黑中见亮,其香无比,十来斤豆豉不一会抢购一空。从此,小皮匠做的豆豉一下轰动了湖口县双钟镇,生意红火得忙不过来,后来干脆皮匠活儿不干了,一心专做豆豉买卖,果然生意兴隆发了财。许多人都想学小皮匠做豆豉的手艺,纷纷上门求教,小皮匠也不保守,把自己做豆豉的方法和盘托出,并告诉大家,这里有个决窍,就是将发了霉的豆豉,一定要挑到石钟山矶头上去冲洗,因这儿是长江、鄱阳湖二水相汇之处,黄、绿两色清水从矶头缓缓而过,用这独特的水洗去豆豉上的霉衣,豆豉就越发芳香,味道越发鲜美。因此,湖口豆豉有别其它地方生产的豆豉。

自晚清以来,虽战乱不断,百业凋蔽,而湖口豆豉生产却一直未停止过。开始时是一家"卢泰生号",后来发展到六家生产作坊,年产豆豉一千余担。如今,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开发生产湖口豆豉,商业部门还专门设立了豆豉生产厂,组织青工学习老师傅技艺,使豆豉产量、质量大大提高。不仅供应本省,而且远销湖北、湖南十多个省市。湖口豆豉已成为名扬大江南北的土特名产。

湖口豆豉起源于战国时代。相传有一丐娘,携儿带女沿鄱阳湖口的湖滨村落乞讨,当地农民常以熟黑豆相济,丐娘儿女久食生厌,便瞒娘倒入篓中,并采路旁黄荆柴枝叶遮盖。若干天后,篓内溢出醇香气味,尝其已经发霉的黑豆,味道鲜甜酥香,口感甚佳。渐渐家喻户晓,成为烹饪调料。到晋代,经五柳乡莲花寺僧人指导,总结出熟黑豆发霉制作方法,并正式称其为豆豉。

湖口豆豉传统制作工艺极为讲究,原料是当地滨湖地带的黑豆,经过选粒、清洗、浸泡、滤干、蒸煮、冷却、接种、制曲、洗霉、拌料、发酵、晾晒、成品包装等一系列程序。明清时期,湖口豆豉只单一的淡豆豉,逐渐发展到淡豆豉、咸豆豉、甜豆豉、香辣豆豉和五香豆豉等多个品种,同时又按豆豉含水成份不同分为干豆豉和汁豆豉两大类。湖口豆豉不但是普通百姓家庭的菜肴佐料,也成为宾馆酒店宴席中的佳品。

湖口豆豉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鲜美可口。2008年6月,湖口豆豉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6月,湖口豆豉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商务部冠名湖口豆豉“中华老字号”。

九. 广西 崇左 扶绥县 龙头豆豉

龙头豆豉

龙头豆豉具有味道香浓、豆粒黑亮的优点。主要为龙头社区联街居民采用传统方法精致而成。用于配菜具有香而爽口、开胃的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十. 陕西省 西安 蓝田 蓝田油辣香椿

香椿属木本科落叶,每年春季发芽时多为棕红色、褐红色,枝叶长大后多为对称羽状其品种主要有红香椿、褐香椿、苔椿等。香椿不但色香浓郁,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A、蛋白质、脂肪及铁、磷、钙等。香椿不仅枝叶可实用,而且其树皮树根还可入药味苦涩具有清热、杀虫、去风湿等奇效。香椿维生素C位居群蔬之首,我国是唯一用香椿作为蔬菜的国家。野香椿系陕西蓝田。采集的香椿嫩芽来自无公害污染的秦巴深山经精心研制、加工而成;系天然野味食品,清香脆嫩,风味独特,且含多种营养成份,常以香味深长回味无穷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长期食用可增进食欲,是人们居家、旅游首选的佐餐食品。


陕西特产豆豉怎么做陕西紫阳特产豆豉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