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蓬江特产批发 江门特产哪里买最便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24 23:50:23

一. 广东省 江门 蓬江区 杜阮大顶凉瓜

杜阮大顶凉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杜阮大顶凉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杜阮凉瓜,又名杜阮苦瓜。是江门市乃至省、港、澳地区无人不晓的特色知名农业品牌。其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别于其它凉瓜的标志迷人官特征,本地人称之为大顶瓜,将其形容为“柿饼蒂,老鼠尾”。据《新会县志》记载,早在明朝,当地就已经开始种植凉瓜,在民国时期,杜阮柿饼蒂(杜阮凉瓜)就已经比较著名。解放前,就有一首民谣唱出了江门当时的名蔬名果:“杜阮苦瓜柿饼蒂,莲塘菱角两头利,滘头大蔗真脆皮,江门白菜匙羹髀,荷塘芥兰几分地”。杜阮凉瓜获得了“江门市十佳农土特(初级类)产品”、“广东岭南特色食品”和 “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杜阮大顶凉瓜(又名苦瓜)始种于杜阮一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于杜阮一带多为沙质土壤,十分适宜种植凉瓜,且瓜型也有别于其他地方,当地人称之为大顶瓜或“柿饼蒂”。特点是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肉厚色绿,味微苦而甘,爽脆无渣,质优型美著称,是其他产地的凉瓜是无可比拟的。本地餐厅喜欢将凉瓜皮削出,制出如盐水凉瓜、凉瓜炒牛肉、豆豉凉瓜皮等菜式,有清热、祛火的功效。

杜阮凉瓜是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的。杜阮大顶凉瓜(又名苦瓜)特点是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肉厚色绿,味微苦而甘,爽脆无渣,质优型美著称,是其他产地的凉瓜是无可比拟的。杜阮凉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杜阮凉瓜(又名苦瓜),据传始种于杜阮一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产品驰名省港澳,远销东南亚,为杜阮出口量较大的农产品之一。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杜阮凉瓜的全盛时期,杜阮镇一年的种植面积高达4000多亩。然而,随着城市化发展,杜阮镇凉瓜的种植面积已锐减至800亩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杜阮镇近年来正通过积极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注册“杜阮苦瓜”商标,谋求在保护区域品牌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把杜阮凉瓜这个品牌做大做强。

虽然杜阮镇本地的凉瓜种植面积锐减,但是与杜阮镇相邻的鹤山市共和镇,因为“杜阮凉瓜”市道好,加上土地、环境也非常适应凉瓜种植,近年来大面积种植“杜阮凉瓜”,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

杜阮凉瓜的特点是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肉厚色绿,味微苦而甘,爽脆无渣皮,如果是瓜身比较长和表面比较光滑的,就不是正宗的杜阮凉瓜,而且正宗的杜阮凉瓜在市面上的售价比其他的苦瓜要贵。

杜阮凉瓜还分别获得了“江门市十佳农土特(初级类)产品”、“广东岭南特色食品”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同时杜阮镇龙眠、井根村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也成为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集众多荣誉于一身的杜阮凉瓜,有望在走上品牌发展之路后,迎来新一轮发展商机。

2013年,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农业服务中心申报的“杜阮凉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杜阮凉瓜产于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中和、龙溪、亭园、双楼、井根、子绵、松岭、龙眠、龙安、龙榜、杜阮、杜臂、上巷、松园、瑶村、北芦、南芦、长乔、木朗、贯溪20个村委会和中心、新河、金朗3个社区居委会。杜阮镇地处江门市蓬江区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 o54′55 ″~ 113o4′1″,北纬22 o33′7 ″~ 22o39′6″,杜阮镇东面的贯溪村与江门市环市街道办接壤,西面的子绵、井根、中和、龙溪、亭园村与鹤山市的共和镇毗邻,南面是新会区的圭峰山脉,北面与棠下镇相连。全镇凉瓜生产面积8000亩,年产量9500吨。

二. 广东省 江门 蓬江区 潮连白王鸽

潮连白王鸽--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

白王鸽亦称“白羽王鸽”。食用鸽的一种。美国用伦替鸽、白马尔鸽、白荷兰鸽与白贺姆鸽杂交,经过50年培育,于1890年成功。分为展览型和商品型两种类型。前者体形较大,头圆,背宽,尾短而翘,但生产恨不能较差。后者体型较小,身体较长,尾较平,生产性能好。乳鸽净重可达450克。全身羽毛为白色,乳鸽屠体色泽净白。

三. 广东省 江门 恩平 炆猪脚

炆猪脚( 恩平)

四. 广东省 江门 开平 开平灵芝

开平灵芝--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

灵芝又称林中灵、琼珍(学名:Ganoderma Lucidum Karst),以林中生长的灵芝最佳。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为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喘,延年益寿。

灵芝在中国有上千年的药用历史,药王孙思邈从35岁开始一生长服灵芝,101岁无疾而终,用自己的一生见证灵芝的长寿之道。最早记载宣皇帝《游七山寺赋》中说:“山多寳玩,地出琼珍”这里的琼珍就是指灵芝,寓意“珍宝”。药王孙思邈把在林中寻得的灵芝也称为“琼珍”,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山林中的灵芝称为琼珍灵芝。

五.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台山紫菜

台山人逢年过节或有喜庆,肴菜中多有紫菜一味。紫菜加瘦肉、虾米,滚以上汤,很是可口。紫菜,是台山著名的土之一。据《新宁县志》物产篇中记载:“紫菜,生大海中礁石,正青色,取而干之,则紫色,产铜鼓者尤佳。”铜鼓紫菜,并非产自铜鼓村,而是铜鼓一带的居民到附近海面的大礁石上采集回来的,以地名大排出产的品质最好。铜鼓紫菜大片而且厚身,嘴嚼起来,味鲜美又脆口。铜鼓紫菜有这样好的特色,同附近的自然环境很有关系。紫菜这种海生植物,属红藻类,依附在礁石中生长。它有一种很怪的脾性,风浪越大的地方,长得越多越茂盛,而铜鼓附近海面,风浪特大,为这里紫菜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市出产紫菜的地区还有上川岛。川岛居民称东面海为上海,这边风浪较大,出产的紫菜又多又好,桅夹、鸟猪岛附近石排上生长的紫菜,质地并不比铜鼓紫菜逊色多少。 

六. 重庆市 城口 蓬江牛肉脯

蓬江牌”牛肉脯是选用武陵山区天然草资源放养的优质黄牛,经严格的宰前宰后检疫,精选其后腿瘦肉为原料,运用传统工艺与现代高科技技术相结合精制而成的优质产品。

2000年重庆市政府命名为“消费者最喜爱产品”称号;

2001年入选为地方“旅游指定商品”、“消费者信得过商品”和“质量信得过产品”。

配料:精选黄牛肉,植物油,白砂糖,食盐,花椒,辣椒,味精

产品工艺极为精湛,片薄透明,口味独特,营养十分丰富,广味牛肉脯甜而不腻;麻辣牛肉脯麻辣适度,酥松香脆,回味悠长、口感极佳。是餐桌佐酒的佳肴,旅游携带、馈赠亲友的珍品。开包即食,极为方便。“蓬江牌”牛肉脯产品以过硬的质量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优质产品称号;

七. 广东省 江门 蓬江区 江门蛹虫草

江门蛹虫草==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

蛹虫草又命名为北冬虫夏草北虫草、黄金草,是虫草属的一种,冬季幼虫垫居土里,菌类寄生其中,吸取营养,幼虫体内充满菌丝而死。到了夏季,自幼虫尸体上生长出幼苗,形似草,夏至前后采集而得。全世界已知有350余种虫草,但在我国最昂贵的只有冬虫草和北虫草,北虫草即蛹虫草。

冬虫夏草自古以来有“仙草”的美称,但其来源主要靠野生资源,由于其生长环境不断受到破坏,虫源锐减,加上人为的采集过量过早,野生资源日益贫乏,虫草药源日趋紧张,难于满足市场需求,人们便将目光转向蛹虫草。蛹虫草不仅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有明显的药用价值。

八. 广东省 江门 蓬江区 凉瓜宴

凉瓜宴

杜阮凉瓜,碧绿皮厚、表纹玲珑,味独特而形美。大厨们自然不会放过这里的美味原料,炮制出自成一格的“凉瓜宴”。一席上来尽是养眼的翠绿。首先上的是蚝豉白豆凉瓜汤,汤中放进了酸菜和排骨一起煲。冰镇凉瓜是主打菜,入口冰凉透心,清爽多汁,充分突出了杜阮凉瓜的过人之处。接下来是清爽可口的清炒凉瓜丝、冶味汁浓的鱼骨焖凉瓜、传统家常的豉汁炒凉瓜和白灼凉瓜蘸白糖。苦中有甘,回味无穷——这便是杜阮凉瓜的妙处。

九. 广东省 江门 蓬江区 江门鸵皇鸵鸟肉

江门市畜牧局于1992年11月成立亚洲第一家鸵鸟试验场,从美国首先引进种鸟,经一年多的试验饲养,获得成功。鸵鸟是草食动物,适应很强,几乎在全国各地均可饲养,且抗病力强,容易饲养。鸵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寿命较长的禽类(体重达100-150公斤,寿命有70多岁),现在上市的鸵鸟肉是1-1.5岁的嫩鸟;鸵鸟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美味食品,并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硒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肉质鲜、滑、补,适合火锅、串烧、铁板烧、肉扒、鲜炒等菜式,一年四季、老少皆宜。鸵鸟皮是目前世界止最名贵的皮革,以轻、柔、耐用和美观而还贵于鳄鱼皮。鸵鸟蛋壳、羽毛、骨骼又是制作工艺品的最好原材料。鸵鸟全身是宝。是目前前景最为广阔,经济价值高,最为诱人的新兴禽畜养殖品种。

十. 广东省 江门 蓬江区 良溪柑普茶

良溪柑普茶--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

我国用柑橘皮配茶已千年历史,“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提到过“加入橘皮煮茶”。而“普洱”和“陈皮”的正式邂逅,却是发生在江门市的良溪古村落。

柑普茶代表着良溪村的本土民俗文化,是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收集的项目之一。

柑普茶,俗称陈皮普洱茶,精选著名的新会陈柑皮同陈年云南普洱茶作为原料,将有着“千年人参,百年陈皮”之美誉的新会柑桔皮与被誉为茶中减肥之冠的陈年普洱经过特殊工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生产桔普茶时,从没有使用什么添加剂以增加茶叶的陈味,都是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下自然发酵,干茶叶与鲜桔皮相互吸取精华,让其在相互发酵中形成风味独特的柑普茶。柑普茶外观是干果形状,既美观又保健。陈年桔普茶味芳香独特,利咽止咳;茶汤为猪肝色,加上浓郁的陈香味,能提神醒脑、解酒利尿,对高胆固醇、高血脂有明显疗效;冲泡时加入果皮效果更佳。

罗天池始创柑普茶

柑普茶是以云南普洱茶和新会柑制作而成,具有化痰、止咳和消滞提神的功效。据说这种茶是良溪村道光进士罗天池始创的。

罗天池原名汝梅,字草绍,叫六湖,1805年生于新会棠下镇良溪村(今属蓬江区),道光六年进士,被誉为“粤东四大家”之一。道光廿七年(1847年),罗在池在云南因回人事件辞官回新会棠下良溪村,在云南任职期间罗天池很喜欢饮当地的普洱茶,辞官后他带了很多普洱茶回乡。

回乡的当年秋天,罗天池不慎得了感冒,就在书房内边看书边品茗。妻子忙用当年的陈年柑桔皮煮水给他服用,他以为是妻子煮水给他泡茶,于是把陈皮汤倒入茶壶里。这才发觉是镇咳、化痰的陈皮汤,倒了又觉可惜,就啜了一口,顿觉得淡淡的陈年桔子皮味和普洱茶混合的香味直透鼻孔,两颊生香。喝了几杯,便觉得咽喉舒畅,咳痰少了。第二天,罗天池又叫妻子煮陈皮水给他泡普洱茶。连服两天,咳也止了,痰也没了,觉得心中的郁闷仿佛被陈皮和普洱茶洗了去。至此,每喝普洱茶,他都喜欢加上一些陈皮一起泡着喝。

隔壁的族弟给罗天池送来一些自己种的柑桔,他拿起桔子看了看,心想:普洱茶放置的时间越长,越醇厚滑腻好喝,新会柑桔皮也是放置得时间越长久去痰镇咳疗效越好,如果将这两种结合起来存放,既方便冲泡饮用,也容易储存起来。他把柑桔皮撕开三瓣,然后将普洱茶叶包起来,这样虽然易装茶叶但也易散出来。

江门特产哪里买最便宜江门特产副食批发商城排行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