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真特产包邮 北京特产价格排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6 04:55:04

一. 北京市 海淀区 北京桂花陈酒

桂花陈酒,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酿造历史。清朝初期潘荣陛所撰《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曾记载,其酒“于八月桂花飘香时节,精选待放之朵,酿成酒,入坛密封三年,始成佳酿,酒味香甜醇厚,有开胃、怡神之功……”。

北京葡萄酒厂酿制的桂花陈酒,以多年陈酿的上等白葡萄酒为基酒,配以桂花为香料,是一种高级无药料的滋补饮料酒。色泽金黄,晶莹明澈,有鲜美的桂花清香和葡萄酒的醇香,香气协调馥郁,酒味芳香醇厚,微酸微甜,酸甜适口,满口生香,回味绵长,饮后幽雅宜人,有舒筋活血、增加热量、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解除疲劳之功效。

桂花陈酒,原名“桂花东酒”,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酿造历史。但这种酒一直“栖身”于深宫禁苑,后来,酿制此酒的技艺失传。清朝初期潘荣陛所撰《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曾记载,其酒“于八月桂花飘香时节,精选待放之朵,酿成酒,入坛密封三年,始成佳酿,酒味香甜醇厚,有开胃、怡神之功……”。

1956年,北京葡萄酒厂喜获“桂花陈酒”的酿制秘方,根据秘方要求,选用了一种含糖度达十八度以上的名贵葡萄品种为原料,配以江苏省吴县的桂花为香料,同时加入被乾隆皇帝称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的泉水。经过反复酿制试验,终于使这一昔日为王侯独享的美酒进入寻常百姓之口。取毛泽东“吴刚捧出桂花酒”的名句,定名为“桂花陈酒”。爱新觉罗·溥杰品尝此酒时,当即挥毫赋诗云:“八月桂凝香,晶莹琥珀光,绍赓前代味,十亿共饮尝。”

北京葡萄酒厂酿制的桂花陈酒,品质优良,风格独特,是一种高级无药料的滋补饮料酒。色泽金黄,晶莹明澈,有鲜美的桂花清香和葡萄酒的醇香,香气协调馥郁,酒味芳香醇厚,微酸微甜,酸甜适口,满口生香,回味绵长,饮后幽雅宜人,有舒筋活血、增加热量、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解除疲劳之功效。

1961年,在全国葡萄酒、果酒协作区第六次会上,被评为名果酒;1963年、1979年和1983年,在全国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国家优质酒,1983年荣获国家优质食品银质奖章;1985年3月20日至1986年10月24日,分别在法国国际美食评奖会、西班牙第四届国际饮料酒评选会和法国巴黎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三块金牌。在美、英、法等国家的女士饮此酒后,称它为“妇女幸福酒”;日本、泰国和港澳地区的酒客,称它为“贵妃酒”。

二. 北京市 石景山区 老北京糊塌子

糊塌子是老北京的一种特色小吃。做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味道极为鲜美。吃的时候佐以醋、蒜、酱油、盐、糖、味精、香油等,那鲜美劲就别提有多好吃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做这道糊塌子吧。



制作方法:



1、把嫩绿的西葫芦擦成细丝,放进盐,鸡蛋(放几个自己定),鸡精,胡椒面,面粉做成稀面糊(面少时不用放水,因放盐后西葫芦就杀出水了)。



2、煎锅里放少量油,放进一勺面糊。



3、用铲把面糊摊平。



4、一面煎的焦黄后翻个面再接着煎。



5、煎好之后放入盘中。拍点蒜末放在小碗中,倒些醋和酱油(醋要多),香油,鸡精,这就是沾汁。用煎好的薄西葫芦饼沾汁吃,真香! 其实做这种摊饼,什么菜都可以,比如:菠菜,土豆,胡萝卜等,只要你爱吃!

三. 北京市 海淀区 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是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的名食,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

相传,烤鸭之美,系源于名贵品种的北京鸭,它是当今世界最优质的一种肉食鸭。据说,这一特种纯白京鸭的饲养,约起于千年前左右,是因辽金元之历代帝王游猎,偶获此纯白野鸭种,后为游猎而养,一直延续下来,才得此优良纯种,并培育成今之名贵的肉食鸭种。即用填喂方法育肥的一种白鸭,故名“填鸭”。不仅如此,北京鸭曾在百年以前传至欧美,经繁育一鸣惊人。因而,作为优质品种的北京鸭,成为世界名贵鸭种来源已久。

关于烤鸭的形成,早在公元400多年的南北朝,《食珍录》中即有“炙鸭”字样出现,南宋时,“炙鸭”已为临安(杭州 )“市食”中的名品。其时烤鸭不但已成为民间美味,同时也是士大夫家中的珍馐。但至后来,据《元史》记载,元破临安后,元将伯颜曾将临安城里的百工技艺徙至大都(北京),由此,烤鸭技术就这样传到北京,烤鸭并成为元宫御膳奇珍之一。继而,随着朝代的更替,烤鸭亦成为明、清宫廷的美味。明代时,烤鸭还是宫中元宵节必备的佳肴;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以及慈禧太后,都特别爱吃烤鸭。从此,便正式命为“北京烤鸭”。后来,北京烤鸭随着社会的发展,并逐步由皇宫传到民间。

新中国建立后,北京烤鸭的声誉与日俱增,更加闻名世界。据说周总理生前十分欣赏和关注这一名菜,他曾29次到北京“全聚德”烤鸭店视察工作,宴请外宾,品尝烤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今全聚德烤鸭店,烤制操作已逾加现代化,风味更加珍美。

北京烤鸭的烤制,分明炉(即挂炉)和焖炉两法。全聚德烤鸭店的特色,就是使用挂炉烤法烤制,它是从清宫廷御膳房烤制乳猪特制的挂炉方法移植过来的。所烤出的鸭子,表面色泽金黄油亮,外酥香而里肉嫩,别有一种特殊的鲜美味道。而烤鸭的吃法,是首先以利刀将其削为薄片,用烙制好的荷叶饼涂上甜面酱,然后放上香葱、蒜泥、烤鸭片等卷而食之,极为香美。

四. 北京市 西城区 老北京面茶

老北京面茶是北京市的特色小吃。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云:“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

面茶不是茶汤,是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状物,表面淋上芝麻酱,芝麻酱要提起来拉成丝状转着圈地浇在面茶上。味道另说,讲究的是喝它的方法。老北京讲究喝面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圈喝,面茶很烫,其实用吸溜更加恰当。碗里的面茶和麻酱一起流到碗边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酱又是面茶,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种味道。这绝对是门艺术,非老北京人不可了。我去喝过那么多次,没一次见到有这么喝的,全都是人手一勺。看来这门艺术,快要绝迹了。

过去的面茶,一般是下午卖下午吃的:“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如今不用受时间的限制,想什么时候吃,都能热热乎乎地来上一碗,我觉得,反而是早晨更适合吃。

五. 宁夏 吴忠 利通区 清真全羊席

发菜山

将上等的熟绵羯羊瘦肉切成厚约4分的大片,用食盐、味精、花椒水,胡椒粉抓煨好,发菜拣净泡软。摆盘时,把羊肉再切成一块块片状尖顶山石模样,把发菜铺入盘底,每一层片肉夹一撮发菜,发菜上又扦入尖头肉块,要让发菜大部分露有外面,尖头肉片象怪石一样悬插在发菜上。最后在发菜和羊肉片构成的发菜山上插现两根细长的香菜,山边饰以红萝卜雕花。

这道菜浇上清场可以热吃;浇三花油可凉吃。吃起来肉烂、味香,清爽可口

扣麒麟顶

扣麒麟顶为全羊席之首菜。将羊头烫毛刮净,下锅煮熟,捞出取骨取舌,使羊脸和下颠肉保持完整,不变形。将羊脸肉用酱油上色入味,炸成金黄色,放入碗内,将羊眼(挖去黑眼珠)放在眼窝内,将羊舌片按原形放在羊脸肉上面,再将下颏肉按原形压在羊嘴周围,仍是完整的羊头形状。然后加入食盐、酱油、花椒水、葱段、蒜片、姜末、八角一颗,上笼用旺火蒸烂取出,拣去调料,将羊头完整地翻扣在凹盘内,使羊脸压在下颏上,羊嘴衔一根香菜,梢部露在嘴外,盘的四周放一些发菜,萝个刻的红菊花和-花。这道菜,色泽金黄,五彩缤纷,头形完整,吃起来香烂适口。

虎皮肉

将瘦熟羊肉切成大厚片,一半用酱油、糖色沾好,一半用蛋黄、食用黄色素抹匀拌好。油温七成热,将酱油拌好的肉放入油炸好(略泛黑色)捞出,油温五成热,将黄色肉片下锅炸好(金黄色)捞出。把肉片都切成1寸半、4分粗的肉条。将黑黄两色肉条间隔-在汤盘内,放花椒、八角、砂仁、桂应、葱、姜、蒜,上笼蒸后取下,拣去调料,控汤扣入盘中,再用炒锅加入清汤勾薄芡,淋明油,撒胡椒粉,浇肉上即可上席。这道菜色泽美观,肉质较烂味香,黑黄相间似虎皮。

肉菠萝

将羊腿肉修割整齐成长条形,在肉的表面按5分距离坡刀剞菱形花刀,剞入肉内4/5,不可切断,抹少许食用黄色素,放入八成热的油钢,炸至刀花突起上色即可扣人碗内。将调料包(白糖少许、食盐、八角、姜片、桂皮、苹果、丁香、砂仁、味精、花椒等)和葱段、蒜片放入肉碗内上笼蒸烂取下。装盘时,将肉的两头换入盘底,整理成菠萝状。浇原汤,在头都插上菠菜心成为代冠的菠萝形,就可上席。这道菜色亮、肉烂、味香,形如菠萝。

羊肉芸豆卷

将羊肉切成3分的肉丁,用食盐、花椒粉、味精、胡椒粉、姜粉入味。把其中一半用酱油抓匀,再用蛋清、水淀粉浆好另一半,玉兰片切成丁,分别下油锅温熟。再把白芸豆洗净做成豆沙。将白肉丁、玉兰片和仁肉丁、豆沙泥,用蛋皮卷成一边红一边白的豆沙肉卷,切成8分段,在盘内摆两层收尖顶即成。这道菜松软、肉嫩,豆香味浓,将原盘上笼蒸熟吃最佳。

羊肉枇杷

把羊肉去筋膜斩成茸泥放入碗内,加入打散的蛋黄两个,食用黄色素少许,以及食盐、味精、葱段、姜末、干淀粉,搅拌稠浓。再将拌好的肉泥做成直径约7分大、内包一粒花生米枇杷形的肉丸,在圆的一头塞入少许干木耳和8分粗的豆腐条一根,每盘22个,然后将"枇杷"逐个下油锅炸挺捞出,放入盘内摆成柄向里的圆形即可,吃起来外酥里嫩,佐以椒盐,味更浓。

肉菜花

把肥瘦相当的生羊肉、水发玉兰片剁成肉馅,拌入蛋黄及水淀粉、味精、花椒水、葱末、姜末等调料;豆腐干切成筷子粗的条,拌以作料;将一块两斤重的方块豆腐上笼蒸好放在盘内,在中间挖成不整齐如菜花状的缕空模型,在挖空处填入肉馅,用十根左右半截筷子插进肉馅约5分深处。上笼蒸熟拔掉筷子,插入豆腐于条,剥去外面的豆腐模子,把蛋糊抹在豆腐干条上,再上笼蒸3分钟,用铁丝将蛋糊点出麻点,清汤勾薄芡,浇盘中。盘内空隙处点缀少许菠菜,即可上菜。这道菜形似菜花,色白,吃起来嫩软、味香。

肉珊瑚

将羊肉切成8分见方的块,下开水锅汆去血水捞出。再放入开水锅内,水量以淹没肉块为度,放入调料包,用旺火烧开,撇去浮沫,放入葱段、食盐,移至文火上炖烂。把枸杞洗净,取掉两头,用细粉丝穿成长3寸的串,成为珊瑚串状,放入肉锅,水稻开即连肉带汤装入汤盘。这道菜营养丰富,色泽美观,红白相间。吃起来肉烂、味香、汤鲜。

黄袍羊尾

将去骨熟羊尾切成长1寸2分、宽3寸的条,用打散的鸡蛋加水淀粉、面粉、食用黄色素抓匀浆好。把羊尾放入六成热的油锅炸挺捞出,去掉残渣,再放入八成热的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装盘。撤适量白糖即成。吃起外酥里嫩,甜香适口,色黄亮。

六. 北京市 石景山区 北京漆器、花丝镶嵌

北京的漆器也有大小之分,大的成了装点环境的家具,小的则具有实用的性质,如碗、盘等,但两者都是纯粹北京味儿的工艺精品。北京漆器主要有两种,一是雕漆,这种工艺成熟于公元14世纪,历史相当悠久。雕漆也以铜为胎并烧衬珐琅里,口边还要镀金,胎上需用红、绿、黄等色漆敷涂,有的要涂数百层,等漆阴干后才能进行雕刻。雕刻的方式又有浮雕和镂雕等。另一种是金漆镶嵌,这也是北京的。金漆镶嵌分为彩漆勾金、螺细镶嵌、金银平脱以及刻灰和磨漆画等。两种漆器都有珠光宝气,古朴沉稳的特色,不失皇家的大气。( 北京)

七. 甘肃省 天水 秦州区 清真碎面

 清真碎面的做法与其它面条的做法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把面擀开后,不立即切,要晾成柔干再切成菱形。面要擀得又薄又匀,切得又细又匀,切成的菱形小片长约 1厘米左右,形如雀舌,码在盘中。也有人不称碎面,而形象地称为“雀(秦州人读雀为qiao)舌头”。

    清真碎面的臊子非常讲究,先把炒好的半生羊肉丁放进饭水中,用文火慢煮,等煮出香味来,再配入切成丁、粒与细条形的海带、榨菜、鸡蛋饼和虾皮等,烩煮成香味浓郁的臊子。食时,在煮好的碎面上浇淋上臊子,放上一撮香莱,调上醋、盐、油泼辣子,味精等,香气透鼻,令人食欲大增。吃清真碎面时,因面切得非常碎细小,配菜也随其形以细为佳,故多不用筷子,而用汤匙。
 

八. 北京市 西城区 老北京茶汤

茶汤是京津地区常食的一种甜食。将盛有冲熟的茶汤的碗翻扣过来而不洒,因此有"扣碗茶汤"之称。所谓"八宝茶汤"就是再加上八种不同的果料。茶汤用大铜壶沸水冲开,大铜壶俗称茶汤壶,是茶汤业的幌子。壶高60厘米,直径50厘米,壶嘴细长。壶内四周贮水,中间空如炉膛,用以燃煤烧水。壶顶可装个铜汽笛,水沸汽笛就响。被擦得耀眼生辉的大铜壶加上那奇妙的铜笛声,颇有乡土情趣,十分诱人食欲。

北京茶汤因用龙头嘴的壶冲治,又叫龙茶。北京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过去北京街头卖茶汤的小贩,他们用大铜壶现场冲出的各种味道的茶汤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是休闲小食,也可做早餐之用。老天桥附近的“茶汤李”较为著称。

——茶汤的历史典故——

要说,茶汤究竟属于哪朝哪代的发明,这大概谁也难说清,不过,多少年来,甭管是哪朝哪代,逢年过节,这茶汤便总是在庙会上一显身手,惹得一群群大人孩子睁圆了一双惊奇的眼。您看,那卖茶汤的桌子上,放着把锃光瓦亮的大号铜壶,壶嘴、壶把、上口、底足都镶着用黄铜雕刻的花纹,壶体两侧各镶着一条金鱼在小草中游动……等到炉火烧旺的时候,只见壶中开水翻滚,热气腾腾。更有意思的是,您再看眼前这卖茶汤的大师傅,两脚分开,双臂摆平架势,一手拿碗,另一只手搬壶倒水,碗口距壶嘴儿足有一二尺远,眼见那冒着热气的开水由壶嘴儿喷射而出,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碗中,且点滴不漏,动作准确优美。其实,要冲好它,真得需要很高的技巧,首先,得一次完成,绝不能拖泥带水滴滴答答地往碗里对,否则茶汤准是生的,那卖主可就亏了本了。再有,出水虽猛,但绝不能浇在手上,要不,手也烫了,碗也砸了,赔本赚吆喝,那就更不合算了。所以,卖茶汤的老师傅都练有一手绝活,别瞧全部动作总共才有几秒钟的时间,可练好这一手,恐怕得花上几年的工夫。

北京天桥茶汤李历史悠久,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 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位于北京天桥的李记茶汤绵软细腻,香气夺人,他们的茶汤有十几个品种,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茶汤制作是将糜子面洗净,用凉水浸泡两小时,沥净水,碾成面,再过细箩,即成糜子面;茶汤壶内灌满凉水,烧沸,取碗一个,倒入开水和适量凉水搅和一下,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调成面糊,再用开水将面糊冲熟;在茶汤上面撒上红糖、白糖和糖桂花即可食用。现在茶汤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发展出了鲜菱角茶、珍珠奶茶、奶昔、圣代等;尤其是鲜菱角茶还具有清毒、利尿、解酒等保健功效。

九. 北京市 大兴区 群酥之冠——北京酥糖

北京酥糖是中国三大名糖(上海奶糖、广州水果糖和北京酥糖)之一,其中尤以红虾酥糖为上乘佳品。有外商称赞说:“红虾酥,不仅美国的王牌——金丝酥比不了,其他国家的酥糖也比不了。”红虾酥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酥、脆、香、甜”四个字。在制作上集中了传统工艺的精华,用料考究。一律选用优质榴花砂糖,高浓度葡萄糖浆和“二八麻酱”,经多次熬炼拔拉折包而成。这种糖皮薄酥脆、糖馅层次清晰,吃起来香甜可口,不粘牙不腻口,吃后不留残渣。因酥糖表面光亮、外形饱满,还镶有白褐相间的条纹,宛若一只虾的中断,故名“红虾”
( 北京)

十.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运河清真宴

临清回民现有1.6万人,大部分居城区,追溯其涵源,一是明初大将常遇春屯军临清,回兵营土兵爱这里民风淳朴定居于此,二是运河开通,回族同胞来临经商定居,三是部分汉族人皈依回教。数百年来,临清回汉两族团结友爱,相亲相助,共同创造了临清的繁荣。

伴随着临清繁荣,以“两把刀”闯天下的回族同胞,吸纳南北厨艺,形成高档宴席、特色小吃相结合、适合社会各阶层消费的饮食体系,成为临清运河餐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主菜十二道

1、醋溜肝尖:马本斋是近代著名的回民将领,曾在临清、莘县一带抗击日寇,使敌人闻风丧胆。平时,他喜爱吃的菜肴就是醋溜肝尖,意寓和朋友肝胆相照,抗日到底。

2、扒口条:扒口条是回民的特色菜,因为选料精致、烹饪考究,颇得许多帝王将相的喜爱,并在很多史料中频繁记载。因此,此菜能在全国各地流传,成为节日庆典、宴请宾朋的必备美味。

3、烤羊腿:烤羊腿是传统的清真名菜,从烤全羊演变而来。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被人们赞为“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明清时期,波斯商人往来于运河之上,犹喜食此种吃法,竟将此菜引至波斯国。

4、蒜爆肉:现代医学证明,“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临清的清真名菜蒜爆肉有力佐证了临清人讲究营养的生活方式。此菜的烹饪技艺在元代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和明代记载清真菜肴的书籍《事物绀珠》等书中均有详尽的记载。至明末清初,为社会广泛使用,流传至今。

5、芝麻羊肉:明代有一钦差大臣来临清视察钞关税银征收,在马祥兴洪兴楼预订了“八大八小”规格的筵席。后厨做到最后一个酥炸羊肉时,发现食油将尽,上街采购已来不及了,厨师情急生智,把羊肉粘上芝麻,用油少许,煎制后端上桌,不料非常受欢迎。后来,芝麻羊肉成了清真斋名菜。

6、炸素鹅脖: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时听说临清中和园的素鹅脖很有特色,便微服前往。当康熙皇帝品尝一口外酥里香的素鹅脖后说:“此鹅脖非彼鹅脖也,味道鲜美极了。”从此,临清素鹅脖名声大震。

7、炝羊蹄筋:此菜用临清山羊蹄筋,辅以济美酱园调料制成,晶莹剔透、脆嫩爽口、富含胶质、营养价值高,深受食客喜爱。

8、西芹拌虾仁:永乐园是临清的一家百年老字号饭店。第一任掌柜是个中规中矩的人,做人清白,做事本份,买卖公平。每逢家人喜庆或节日庆祝,他总是亲自到卫运河打捞青虾,到菜园采摘新鲜的芹菜,然后下厨烹饪。此菜入口清爽,营养价值高,深受回汉民众喜爱。

9、捶鸡面:为清真特色菜之一。用鸡脯肉斩茸捶打做成,制作精细,嫩滑可口,味道独特,营养价值高,有“吃鸡不见鸡”的说法。

10、炒鸡丝:1994年,我市回民厨师刘志广参加在沈阳举办的全国民族厨艺大赛,他按传统工艺制做的炒鸡丝和捶鸡面、炸素鹅脖、扒肉条获大奖。炒鸡丝称为临清保留菜肴。

11、醋椒鱼段:明洪武元年七月,明代开国元勋常遇春屯兵临清,偶感风寒,身体虚弱。回兵营为他做出醋椒鱼段这道菜,常遇春食用后,食欲大开,身体慢慢恢复过来。他称醋椒鱼段为开胃菜,能强身健体。于是,这道菜在临清及运河沿岸其他城市名扬数百年。

12、鸡蛋松:为一道甜菜。味道鲜美,口味独特,老少皆宜。

二、小吃

水爆肚:临清地方特色小吃。牛百叶洗净在滚水中氽熟,配以调料,鲜香脆嫩回味无穷。北京有名的“爆肚冯”即是临清后人,其七世孙面对国外快餐的进入,组织北京名吃传人建成北京“小吃一条街”,很是火爆。

炖全羊:临清地方特色小吃。回民小本经营者,用挑子一头挑热锅老汤,一头挑木柜盛放的熟羊下水,可供客人随意挑选入锅,热后食用。在河边、路口经营,常至深夜。冬夜寻着昏黄的灯光,迎着扑鼻的香气,喝上一碗滚烫的全羊汤,真有说不出的舒坦。北京炖羊杂即临清炖全羊,为临清人初始经营。

三、汤六道

1、羊肝名目羹

食羊肝可以名目,加上临清汤特有的风味,此汤既有营养又味道独特。

2、冬瓜四宝:用冬瓜、虾仁、海参和蟹肉切丁熬制,汤汁肥美,入口醇厚,富有营养。

3、香椿烩鸡丝

肉丝雪白、汤清沏见底,几片香椿叶漂在汤中,宛若春意,清香溢口。相传乾隆微服临清巡察,偶遇村姑孙碧玉,该女曾为其做此汤,后该女被钞关税监之子所害,乾隆为其报了仇,当地为避名讳建一“避雨亭”,后故宫仿样建此亭,御赐雅名,“天地一家春”。为纪念村姑特将此汤命名为“天地一家春汤”。

4、萝卜鱼汤

又称秀才双清汤,传说临清两个秀才,在“清和桥”上遇上一个挑着黄瓜、萝卜和鲜鱼和少妇。二人腹饥,欲讨吃,少妇道:三人各用清、和、桥为题作诗答对,一举人曰:有水也念清,无水也念青,去了清边水,添米便成精。另一举人曰:有口也念和,无口也念禾,去了和边口,添斗便成科。少妇曰:有木也念桥,无木也念乔,去了桥边木,添女便成娇。一厨师根据此传说偶生灵感,便用黄瓜、萝卜搭配鱼做成了两道味道各异的可口汤品,黄瓜、萝卜是青色,汤清亮,谓“秀才双清汤”流传至今。

5、酱闷豆腐

将闷制好的豆腐切成条状,加以佐料制成,营养丰富,味道独特。

6、黄瓜杏仁汤

黄瓜切丝,加入杏仁,绿白相间,汤清见底,清香满口,味美、清火、去油腻,为宴席上不可缺的清口汤。

三、主食

1、清真八大碗:包括烧肉、炖肉、圈巧阁、松花羊肉、清汆丸子、黄焖鸡、黄焖肉、肉杂拌,是回族同胞结合当地饮食习惯而形成的独具临清特色的清真饭菜,是临清回汉饮食文化融合的结晶。2007年5月被省烹饪协会评为山东名小吃。原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黑伯理先生犹爱食之。

2、窦家包:又称灯笼包,1866年由窦廷栋所创。窦家包选料考究,制作精细,个匀馅大,松嫩爽口易消化。张自忠将军在武训学堂举行宴席时指名吃窦家包,成为佳话。修建先锋桥时,徐学敏煎包传人曾煎制窦家包,吃得前苏联专家手舞足蹈,连声叫好。

3、烧饼夹肉:为临清特色清真小吃之一。在烤熟的烧饼内加上熟牛或羊肉即可食之,或者再回炉稍烤一会儿,味道更好。其特点是皮酥肉香,口味浓香。

4、锅贴:“锅贴”是临清清真宴中的风味名吃。锅贴的制作堪称一绝,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鲜香扑鼻,很是诱人。

北京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清真北京清真特产又好吃又便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