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特产零食有哪些品牌 开封特产排行榜前十名礼盒装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0-02 18:36:31

一.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二.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三. 河南省 开封市 杞县 杞县红薯泥

杞县红薯泥

说起红薯,实在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在生活困难时期,杞县人曾经视红薯为生命,有谚语为证: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然而,自古善烹调的杞县人却能将再普通不过的红薯做出百般花样来。其中红薯泥就是一例。

红薯泥是杞县的一道名菜。它的制作方法很讲究,需先把红薯煮熟,剥掉外皮,去其内丝,用干净的白布包裹起来轧压成泥。然后将白糖倒入锅内化成糖浆,再兑入香油、红薯泥不断搅拌,呈柿红泥状出锅。装盘时,分层放山檀丁、玫瑰片、青红丝、桂花糖。此菜味道甘甜,爽口开胃,色泽鲜艳,营养丰富。人称“三不沾”菜(即:一不沾盘子、二不沾筷子、三不沾嘴)。每当贵客临门,杞县人会热情地端出这道风味菜。在品尝红薯泥的同时,人们还会给你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

据说,创制红薯泥的清末厨师蒋思奇不仅手艺高超,还有刚直不阿的浩然正气。有一年,袁世凯的部下来到杞县,闻听红薯泥为此地名食,便点名要尝尝这风味佳看,不然便觉得枉活一世。这天,宴会在县衙举行。鸡鸭鱼肉上完后,最后才上红薯泥这道菜。大小1看此菜五光十色,如桃花盛开,似琥珀生辉。各个迫不及待狼吞虎咽起来。谁知,不大一会儿,有的张口流泪,有的伸脖子干呕。原来,蒋思奇不愿给袁世凯的部下做菜,但又不能推辞,便使了个花招。红薯泥本身质地细腻,热量大,密度小,散热很慢,蒋师傅又特意用滚油封顶,内中温度更不易散发。这些人迫不及待,故而被烫得丑态百出,狼狈不堪。

说到红薯泥的热量大、散热慢,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慈禧太后来到开封,听说杞县的红薯泥特别好吃,于是就吩咐开封府为她准备。而当时开封城里没有一个能做“红薯泥”的厨师,只好派人到杞县请人去做,做好之后再带回开封。办差的刚回来,早已等得不奈烦的西太后慈禧拿起筷子便吃,谁料却被烫得两眼流泪。开封距杞县50公里,当时的快马也得一个半小时才能跑一个单程,可见红薯泥的热量之大、散热之慢。

红薯泥不仅是杞县的名产,也是中原地区粗粮细作的典型。红薯从粗制到细作,从平常食物到宴席珍品,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也是我国食品制作技术的发挥和创造。

四. 河南省 开封市 金明区 河南斗鸡

【品种类型及原产地】

属观赏型鸡种。产于河南省开封、郑州、洛阳等县(市)。

1主要特性特征体型分为4种:粗糙疏松型、细致型、紧凑型、细致紧凑型。头半棱形,冠型以豆冠为主。喙短粗,呈半弓形。羽色以青、红、白三色为主色,三色羽之间相互0形成青、红、紫、皂、白、花等色。河南斗鸡骨骼比一般鸡种发达,最突出的是脑壳骨厚,是普通鸡的二倍厚。胸骨长,腿裆较宽。

2保种方式原产地建立保种场保护,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于2001年引种进行异地保护。

【生产性能】

1成年体重与产肉性能成年鸡体重:公鸡平均3500克,母鸡2000~3000克。180日龄半净膛屠宰率:公鸡为82.9%,母鸡为84.1%;全净膛屠宰率:公鸡为77.9%,母鸡为76.6%。

2繁殖性能平均开产日龄240天,年产蛋数82~121个,蛋重50~60克,蛋壳以褐色、浅褐色为多。当公、母鸡配种比例为1:6时,受精蛋孵化率为85%左右。

【开发利用情况】

河南斗鸡在我国斗鸡品种中数量最多,且体大肉多、肉质鲜美,是河南省的地方良种。利用斗鸡改良肉鸡在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特别是日本已有较多的报道。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河南省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利用河南斗鸡和艾维茵杂交,结果表明其杂交一代生长速度较快,饲料报酬高,产肉性能良,特别是胸腿肌率高,肉味鲜美,达到了我国优质肉鸡的各项指标要求。今后应进一步开展肉质改良方面的研究,以加强河南斗鸡的开发和利用,探索优质肉鸡育种的新方法。

信息来源: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五. 河南省 开封市 尉氏 尉氏烩面

开封尉氏县烩面是河南烩面(中原第一面)里面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尉氏烩面是在羊肉浓汤锅中下面并取汤,尉氏烩面是以独家祖传秘方调制的香料配上滚滚的羊汤而成。其味也鲜,其色也泽。正宗的尉氏烩面不放海带丝,不放千张丝,不放粉条,不放青菜,不放黄花菜,也不放鹌鹑蛋。仅仅放入羊肉丁、葱花、香菜(芫荽)或是荆芥(五香菜),芝麻酱,同时以个人口味放入用牛羊油沷的油辣椒,浓香味美回味无穷。一碗香汤入腹,激出汗滴如豆,酣畅淋漓、回味无穷。即使不吃面,单单喝上一碗这汤,就如入了仙境一般,满腹香浓了……最重要的是一般在烩面店周围都会有一个打烧饼的,烩面就着烧饼吃才算真正的吃上了尉氏的烩面,各位吃货一定要谨记!

六. 河南省 开封市 祥符区 邵家全锄

邵家全锄邵家全锄由名师邵兰生创制于民国年间,经过改进技术和提高质量,制成适宜于沙地使用的名产品邵家全锄。

该产品经下料(每个锄板下铁2.5市斤)、冲仓眼、黏钢(用钢0.25斤)、挂钢角、退火、冷工、蘸火、整直、刷面9道工序制成。锄板规格:板长250~255厘米,刃宽140~145厘米,后宽125~130厘米;锄仓长38~40厘米,眼深15~17厘米,挂钢角100~110厘米,钢宽80厘米左右。特点:锄板光滑,边厚身薄,钢角立角久用不葫芦头,锋利不卷刃、不掉豁、不粘土,抓地过茬,耐用好使。

该产品1956年前一直为邵家个体生产,后转入钢铁建筑器材生产合作社生产,销往开封、中牟等地。1958年至1961年停产,1961年后恢复,再于70年代停止生产。历史上最高年产量达2万张。

七. 河南省 开封 通许县 通许花生

通许花生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许花生个头大、籽粒饱满、果型长、纹路清晰、粒重好、形状整齐、色泽洁白、口感无渣滓、细腻香甜、味道纯正、无异味。

八. 河南省 开封市 吊卤面

“吊卤面”是开封的传统风味小吃,原以开封第一楼的吊卤面最为著名。

开封制作吊卤面的历史悠久,但是说到它的驰名,还得从开封名厨黄继善说起。黄继善因家境贫困,15岁逃到开封,在一家小饭馆当学徒,出师后,遇到来开封避兵乱的官宦人家的厨师周孝德,二人一见如故。当时周孝德在山货店街吴家一个小院里开饭馆,因黄继善为人正直,忠厚勤快,手脚利索,颇得周孝德赏识,对其十分信任,让他掌管门面,负责经营,技艺上也给以真传。周孝德技艺高超,黄继善勤奋好学,师徒配合默契,生意越做越红火,一天到晚,门庭若市。当时,达官贵人,乡名士绅也是桌上常客,但黄继善不管人再多,从不“萝卜快了不洗泥”,任你吃不到扫兴而归,也绝不让你吃不合格的食品。他在选料上十分严谨,芝麻油要新磨的,粉芡要绿豆的,面粉要麦穗牌的。

1979年,吊卤面被开封饮食业定为名产风味小吃。它继承了传统技艺,选用优质精粉面、粉芡、猪瘦肉、小磨油、鲜鸡蛋、玉兰片、南荠、水木耳、黄花菜、鲜蘑菇、大青豆以及味精、酱油、姜末、花椒油等十多种原料,经数道工序,按照严格的比例精制而成。制成的吊卤面具有透亮美观,色泽鲜艳,卤黏而不腻,用筷子将面条挑起,卤能附在面条上的特点。

九. 河南省 开封市 尉氏 牛家油炸包子

牛家油炸包子,由牛家三代相继在相国寺经营,是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地方风味品种,也是当时回族信得过的挂牌清真品种。1958年公私合营,后因牛文杰去世而失传,油炸包有荤素两种,荤的以羊肉为主,素的以鸡蛋和四季鲜菜为主。

十. 河南省 开封 禹王台 开封菊花

开封菊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开封菊花

申请登记人:开封市菊花协会

登记证书编号:AGI00164

开封菊花品种多样、造型丰富,株型丰满匀称,花头整齐、花朵均匀、叶子深绿肥厚、花色姹紫嫣红、花姿千姿百态。嫁接、盘压、激素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菊花整株生产健壮、高度一致、无病虫害。另外光控的应用更使得菊花打破了秋菊的命运,一年四季均可开放。开封菊花具有生产健壮无病虫害、株型均匀一致、花大色艳、品种丰富、耐运输、花期长、造型丰富逼真的显著品质特征。

地域范围

菊花作为开封的主要种植花卉,广泛种植于开封市四周,但布局比较分散,分别有开封市南郊乡魁庄村、西郊乡菜屯、龙亭区孙李唐庄及龙亭公园、铁塔公园、汴京公园的花圃,总占地面积2500亩。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7′-114°27′,北纬34°45′-34°48′。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开封市地处黄淮平原,地质结构为第四纪沉降地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80米以下。土质以两合土、沙壤土为主,约占75%,风沙土、盐碱土约占11%,西北部多沙丘。属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湿润系数0.7-1.0,年降水量634毫米,无霜期187天,夏秋以东南风为主,冬春以东北风为主。北临黄河,地下水资源丰富,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宜菊花生长。

(1)土壤地貌情况:菊花种植区地处黄淮平原,地质结构为第四纪沉降地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80米以下。土质以两合土、沙壤土为主,约占75%,风沙土、盐碱土约占11%,pH值在7-8之间,土壤肥沃,西北部多沙丘。

(2)文水情况:种植地区均含有丰富的地下水,且水位较浅。由于引黄灌溉渠从西郊乡经过,所以此处供排水比较方便。

(3)气候情况:开封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

气压:107.51Kpa;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3.24℃,元月份平均气温-0.5℃,7月份平均气温27.1℃;风向:NEN频率12.75%,N频率12.04%,SSW.S频率9.97%,C频率100.85%,平均风速4.5m/s,风压35kg/㎡;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634.9mm,最大降水量260mm,元月份降水量7.5mm,七月份降水量156.5mm;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1925.3mm,元月份平均蒸发量62.1mm,六月份平均蒸发量331.5mm;湿度:绝对湿度1.98mm,相对湿度79%;最大冻土层深度:29cm;最大积雪厚度:35cm,最大积雪压力:20㎏/㎡;沙暴日数(平均)9.3d,雷暴日数(平均)23d。

(4)人文历史:开封地处中原,气候和土壤条件都十分适宜菊花生长,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菊花种植,唐代随着开封的复兴,菊花已经被广泛种植和观赏。北宋时期,开封作为都城,菊花种植和观赏进入鼎盛时期,无论是品种和数量还是栽培技艺,都有了很大突破。菊花在开封经过千百年的栽培,特别是近数十年的飞速发展,开封菊花品种已达1500余种,栽培技艺水平日益提高,菊花文化丰富多彩,1983年5月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命名菊花为开封市花,并确定每年举办菊花花会。如今开封已经举办了25届菊花花会,菊会也又市级花会转向了省级花会,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来开封赏菊。开封种菊技艺也日趋精湛,曾多次在全国比赛中摘金夺银,特别是99昆明世博会中,开封菊花一举夺得大奖2个、金奖11个、银奖8个、铜奖2个,确立了开封菊花甲天下的美誉。

开封特产排行榜前十名图片开封特产排行榜前十名礼盒装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