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大疙瘩村土特产 张北天路附近特产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0-02 13:45:19

一.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东漕汶村蔬菜

青岛市胶南市王台镇东漕汶村现有耕地面积1478亩。近年来,该村以“产业强村、产业富民”为突破口,集中优势资源发展蔬菜种植,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村93%的农户种植蔬菜,蔬菜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户均3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0元,其中80%来自蔬菜产业。该村2008年被评为青岛市“一村一品”蔬菜示范村;2011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东漕汶村历史上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为进一步做强做大蔬菜产业,该村挖掘现有优势资源,推动蔬菜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06年,全村建成蔬菜大拱棚860个,户均建棚2-3个。2008年,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406户。

该村先后引进推广了以色列考曼奇彩椒、韩国黑珊瑚紫茄等30多个名优蔬菜新品种和大棚滴灌、生物灭菌等30多项先进生产技术,蔬菜基地新品种覆盖率达到100%。聘请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农业专家和市、县两级农业技术员长驻村指导生产,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目前,番茄和彩椒被评为国家级绿色食品。

该村组建营销网络,搭建信息平台。建立信息中心,及时搜集和发布农产品营销信息,积极开展网上销售。目前,该村蔬菜畅销青岛各大超市、集贸市场,远销俄罗斯、东北三省。2010年,全村蔬菜年产量3800万公斤,产值达2000多万元。

二. 新疆 伊犁 霍城县 霍城大芸

霍城县拥有伊犁河谷唯一一块大面积的沙漠——图开沙漠。该县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通过栽植红柳,然后在红柳根部培育大芸,不仅有效改变了沙漠环境,而且还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位于图开沙漠边缘的霍城县三道河乡沙门子村,过去是满目荒凉且风沙严重的荒漠,如今已被成片的红柳林所覆盖,呈现出林木茂密、环境秀美的生态景观。

沙门子村农民库纳洪经过多年的研究摸索,认为图开沙漠的生态环境特别有利于种植大芸。几年前他栽植了10多亩红柳,并从南疆引进大芸在红柳根部进行培育。两年之后库纳洪种植的大芸获得了丰收,每亩产量达到200多公斤,收入达到5000元。

大芸号称“沙漠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学名肉苁蓉,是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沙漠地带,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一般需要寄生在红柳、梭梭和白梭等植物根部。大芸一次接种可以多次收获,随着红柳的逐年长大,大芸的年产量也会随之增长。一般来说大芸亩产量最高能达到500公斤,最少也能达到200公斤左右。

由于大芸必须寄生于红柳根部,所以种植大芸必须先行栽植红柳。红柳亦称柽柳,落叶小灌木,是改良沙漠盐碱地最为适宜的造林树种。栽植红柳可以很好的防风固沙,改善沙漠环境,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而种植大芸则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三道河乡党委政府围绕打造万亩大芸种植基地,加大投入力度,铺设引水管道和滴灌设备,解决灌溉难题,以提高红柳的成活率,也使寄生在红柳根部的大芸得到良好生长。该乡把环境治理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大芸产业,逐步向沙漠进军,努力使3万余亩沙漠变成聚宝盆。

作者:陈友铭

三.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谢村黄姜

在医药学上有行气、化瘀、止痛、通经的功效,根茎可入药,也可做调味料,是制作咖喱的主要原料。有“谢姜王”的美誉
( 番禺)

四. 河北省 张家口 张北 张北细毛羊

张北细毛羊

五. 黑龙江省 大庆 林甸县 长青村无公害蔬菜

林甸县长青村以温泉果菜基地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发地热生态农业项目,引进先进的设计、经营理念,逐步把长青林场打造成以休闲、养生、农业观光为主的特色生态旅游名村。

温泉果菜基地项目总投资61.3亿元,随着温泉果菜产业的发展,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也需要不断完善。按照规划,这里将被打造成一个"四季常青温泉涌,天然氧吧景色异"的养生宜居、休闲娱乐和旅游度假名村。

六. 四川省 甘孜州 得荣 面疙瘩

面疙瘩是独有风味食品用荞面或麦面做成圆型小疙瘩面在水中煮熟后,放人碾细的核桃米和酥油、鲜奶饼,它是饭菜合一的美食佳肴。

七.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谢村黄酒

谢村黄酒产于陕西汉中市洋县谢村镇。据旧县志说:“洋民好饮食,平坝民多用糯米酿制黄酒,小村店必开酒馆或挑至村中卖之,男女沽之”。这表明,洋县人自古以来便喜爱喝黄酒。早在3000年前,这里已经能够生产和饮用类似黄酒的东西。

谢村黄酒与绍兴酒齐名。人称“南有绍兴加饭,北有谢村黄酒”。这是因为在上海举办的中国首届黄酒节评比会上,谢村黄酒与绍兴酒双双登上金榜而获得的美誉。不同节日有不同黄酒。新年迎春酒驱寒,端午苦艾酒避暑,中秋桂花酒暖身,重阳菊花酒醇厚,还有冬青黄酒因须用经霜冬青子为药合曲,色紫蓝,味郁香,曾为贡品。不少人家有祖传酿酒秘方,所酿黄酒各领1。“无酒不为节”,是谢村镇人对自己的黄酒的夸耀;“不喝谢村酒,空往洋州走”,是外地人对谢村黄酒的赞美。

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沉积的国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远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王朝时就已开始酿造了,唐朝时驰名京都长安,列为“贡酒”。历代文人墨客常以诗赞誉谢村黄酒:“此酒只应皇家有,瑶池天宫量也无。”(唐德宗李适);“闻道池亭胜两川,应须烂醉答云烟,劝君多拣长腰米,消破亭中万斛泉。”(宋代苏轼)。据传,唐建中年间,德宗皇帝李适逃难时,途经洋州谢村,浅酌此酒,化凶为吉。清“庚子之变”,慈禧太后携子逃到西安,洋县地方官和谢村富豪刘氏曾贡“谢村黄酒”,备受慈禧青睐。此外,还有宋代大画家文可与大词人苏轼、苏辙兄弟,也曾客宿酒乡洋州,醉中弄笔,留下千古文章。纵观历史,实可谓:“谢村黄酒,千古风流。”

文同出任洋州知府那天,衙门前挤满了人。父老乡亲们想看看文大人坐堂的气派,文人雅士们想看看他画们‘的技艺。这时,前任州官趁机讨好,大摆筵席为文同接风,还特地从南郑请来一家汉剧班子。可是文同无心做官,有戏不看,逢宴不吃,常常漫步在汉江河畔,欣赏茂林修竹,清波激浪,寄情于山水之间。

文同的墨竹画早有盛名,他到洋州任职后,常有富户豪绅持绢索画,但他总是拒之门外。这天,他出外查访,途经谢村镇一家黄酒作坊门前,一位鬓发皆白的老人朝他点头微笑,热情的请他到屋里饮酒。闲聊中才知老人靠酿酒谋生,只因他的作坊地处偏僻小巷,销路一直不好,生活非常艰难。

文同饮罢一杯黄酒之后,顿觉心清神爽,于是,命随从取出文房四宝,一阵淡泼浓抹,便画成了一幅墨竹图。

说来巧得很,正在文同往画上落款之际,他表兄苏东坡也赶到谢村黄酒作坊来了。苏东坡一边喝酒,一边赞叹:佳作,佳作!说罢,操笔在墨竹图的右下方画了一头黄牛,并写了七绝一首:

汉水修竹贱如蓬,

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谗太守,

渭滨千亩在胸中。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洋州三县远近都知道文同和苏东坡为谢村黄酒题诗赐画了。人民纷纷前往观赏。真是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谢村黄酒很快就在东川

(汉中地区古称)名声大震了。从此,作坊主把这幅文人画高悬中堂,供人观赏,招徕顾客。但是,不知到了什么时候,这幅画却不见了。

说来奇怪,1960年文物普查时,竞在谢村镇北十里的大爷山的第48座庙宇前墙壁上,发现了这幅墨竹黄牛图。洋县文化馆把这幅珍贵的画裱糊后,夹在画框里供人观赏。

八. 陕西省 咸阳 杨凌 官村西甜瓜

陕西省杨凌区大寨乡官村共512户、2119人。大寨乡官村因地制宜的发展西甜瓜和蔬菜产业,为了实现产业发展、优化管理,该村成立合作社,对西甜瓜、蔬菜实行全程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大寨乡官村建立了以二维码为载体安全查询体系,温室大棚内生产自动化操作。给每一个西瓜都建立了生产档案,可以对同一西瓜示范基地农户大棚基本信息包括产地环境、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进行查询,这相当于给西瓜贴上了“身份证”。有二维码溯源系统,就可以把西瓜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情况查询出来。目前全村基地面积达到420亩,下半年计划再建设800亩日光温室大棚,官村西瓜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011年,杨凌区大寨乡官村以标准化生产的西甜瓜为品牌,获得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称号。

九. 山东省 济南 平阴县 孔村大白菜

孔村镇的大白菜栽培历史悠久。根据记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特点是,色泽鲜嫩,口感好,汤为乳白色,风味独特,远销湖南、四川、广州、济南等地。2004年被认定为无公害产品。

十. 河北省 张家口 张北 张北马

产于河北张北。体型健美,结构匀称紧凑,体幅宽广适宜。毛色以栗、骝、黑为主。眼大有神,耳直立,颈较厚,蹄质坚实,性情温顺而有悍威,挽乘皆宜,力速兼优。两马拉车能挽重2吨,且耐力持久,步伐轻快,其经常挽力较蒙古马提高一倍。其食性广泛,适合粗放饲养。抗病、抗寒能力强,性能稳定。

张北马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的。张北马体型健美,结构匀称紧凑,体幅宽广适宜。毛色以栗、骝、黑为主。眼大有神,耳直立,颈较厚,蹄质坚实,性情温顺而有悍威,挽乘皆宜,力速兼优。

张北马

张北马的图片

张北马是一种杂交改良马。其毛色以粟、骝、黑色为主。体型健美,颈较厚,蹄质坚实,眼大有神,耳直立,结构匀称、紧凑,体幅宽度适宜,髻甲明显,性情温顺而有悍威,挽重能力强,故为中国良种马之一,驰名长城内外。

张北县地处坝上,拥有得天独厚的畜牧条件。这里不仅地势开阔平坦,而且草美水丰,自古被誉为“无闭刍牧之场”。清时,除内蒙古察哈尔八旗在此驻牧外,隶属于中央的太仆寺左右冀四牧群、礼部牧场,及上驷院御马场也间设此地。不少有功的亲王、宗室大臣也在此借地放牧。据《口北三厅志》载,今独石口北,红城子南,以及张北县北境,乾隆时就是以怡亲王为首的一伙王公大臣的租牧地。清诗人高士奇在诗中曾对坝上的刍牧业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云山绝好塞垣图,浓黛轻烟晓暮殊。野外八屯分畜牧,马牛千里富青刍”。

自1951年以来,张北县的农牧民为了改进当地蒙古马的体型、体力,提高生产性能,用高(纯)血公马对当地蒙古马进行杂交改良,到1958年全县母马改良配种率达到62%,受胎率达80%,成年高蒙杂交一代母马平均体高139.3厘米,体长139.6厘米,胸围195.9厘米,管围17.5厘米,比当地蒙古马增高11厘米,体长增加8.5厘米,胸围增大8.5厘米,管围减少0.1厘米。最大挽力410公斤,比蒙古马重30公斤,经常挽力比蒙古马提高了一倍。当时,河北省农业厅代表国家农林部将这种杂交改良马命名为张北马。

由于张北马外貌结构较好,生产性能强,故深受省内外用户的欢迎,销往全国19个省、市和自治区。

张北县城土特产张北坝上送礼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