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乡土人家土特产直播 德宏哪里卖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9 01:36:59

一.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筒帕

"简帕"一词为傣族语,意为挂包,通常称民族包。云南的傣、彝、哈尼、景颇、佤、傈僳等民族都有生产和使用筒帕的习惯和爱好。其中以傣族的筒帕历史最悠久,制作最精美为代表。

简帕既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又是精英的工艺美术品,对于傣族青年男女来说,更是相互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假如小伙子收到倾注了姑娘的心血、勤劳和镏慧的筒帕时,就是获得了爱的信息,需要把自己亲手制做的礼物回赠对方。从此两相欢悦,直到结成美满的姻缘。

简帕是傣族织锦的一种,从最初的麻、棉纺织发展到现在的丝、毛和棉混纺。它制作精致,式样美观,图案有彩蝶、孔雀、山茶花、小鹿、大象等,生动形象,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点,不仅为边疆各族群众所喜爱,也引起了国内外游客的浓厚兴趣,日益成为旅游纪念品中的抢手货。

二.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芒市石斛

芒市石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芒市石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芒市石斛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齿瓣石斛(D. devonianum Paxt.),兜唇石斛(D. aphyllum (Roxb.) C.E.Fisch.)。

二、栽培环境

产地范围内海拔900m至1900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年平均气温19.5℃,无霜期≥300天,年日照时数≥1900小时。

三、栽培管理

1.基质:基质成份为树皮、锯木屑等有机材质,pH值6.5至7.0,有机质含量≥10%,水分含量30%至40%,

2.育苗:采用扦插无性繁殖或采集石斛硕果经组培进行有性繁殖育苗。

3.移栽:3月下旬至6月下旬,温度≥12℃,进行组培苗或扦插苗移栽。种植为株距8cm至10cm、行距15cm至20cm。

4.田间管理:

(1)遮荫:荫蔽度65%至85%。

(2)施肥:每667m2(亩)施腐熟有机肥500kg至700kg。

(3)水分:生长期基质湿度在30%至40%、空气相对湿度在60%至80%,收获前15d停止喷水。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加工

1.采收:11月至翌年3月采收。采收分采摘当年生白条和全草采收两种。

2.加工:

(1)鲜品:白条采收后,除去杂质,减去须根。

(2)干品:白条或全草通过除杂、清洗后,切段,60℃以下低温烘干或采取传统方法加工成枫斗产品。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鲜品:

①铁皮石斛:节明显,有黑环。叶鞘包裹的鲜条多呈叶鞘的颜色,拨开叶鞘,茎多呈绿色或呈紫色,节间色较深。外表无气味或带青草气味。味道淡或微甜,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无渣。

②齿瓣石斛:表面黄绿色带紫斑点或条纹,老熟时叶鞘呈银灰色,节间裸露部分呈紫色,具有青草香气,味道淡或微甜,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嚼后有少量纤维。

③兜唇石斛:表面绿色或黄绿色,略具青草香气,味淡或微酸、苦,嚼之初有粘滑感,嚼后有纤维。

(2)干品:

①铁皮石斛:表面暗黄绿色或金黄绿色,有细纵皱纹,节明显。质坚实,略韧,不易折断。气微,味淡,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无渣或渣少。

②齿瓣石斛:表面有细纵皱纹,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嚼之初有黏滞感,无渣或渣少。

③兜唇石斛:绕紧密,颗粒均匀整齐,多数可见3至5个旋环。

2.理化指标:

(1)铁皮石斛:鲜品水分≤85%,干品水分≤12%。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含量≥25%(以葡萄糖计)。

(2)齿瓣石斛:鲜品水分≤85%,干品水分≤12%。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含量≥12%(以葡萄糖计)。

(3)兜唇石斛:鲜品水分≤88%,干品水分≤14%。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含量≥8%(以葡萄糖计)。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芒市石斛 云南省芒市现辖行政区域 《芒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芒市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批复》,芒政复〔2012〕52号 芒市林业局 芒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芒市石斛标准(试行草案)》

三.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梁河豌豆粉

豌豆粉是云南人十分喜爱的杂粮制品。豌豆性味甘,微寒。具有补中益气,解毒利用的功效。适用于小便不畅,下腹胀满,消渴,妇人乳闭等症。

豌豆粉是用干豌豆粒磨瓣去皮,用水泡发后,掺水磨成浆,经过滤、熬者成糊,冷却后凝固而成。质地细腻滑嫩,色泽姜黄,口感有豌豆的特殊芳香,经刀功成形后烹调可热吃或凉吃。

四.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陇川大芋

陇川时代有一样名气很大的东西,就是“陇川大芋”。不仅几涉及陇川的典籍都忘不了特书一笔大芋,还特意将它排在孔雀、大象等珍禽异兽,身价够大了。

见多不怪,知奇不奇,竟让中原仕人们叹为稀奇的陇川大芋,在当地人眼里则微不足道,真应了那句名言——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陇川大芋是芋艿家族中的“巨人”,景颇族叫“艿颇”“艿”是很面:“坡”为山坡。景颇同胞的旱地旁,园边地角常栽有这种“长三尺、三寸”叶大如伞的巨芋。坝子也有人栽,但味不如山种的美,还有点想麻舌头。

陇川大芋是高淀粉植物,既可以充蔬,还可以工粮。烧烤熟食不仅香甜可口,还面得粘牙齿根。旧的医书称,“多食肥人”如太贪口,还能让人久久“腹满不思餐”。但食用这种这中“艿颇”大芋,还有一点点玉青微瑕的小麻烦,刮生芋时最好别沾上生浆汁,会麻手,但火上烘一烘可化解。需用涨水煮,中途别添汤。若不然一锅煮拢苦菜都甜美的大芋汤就会表现得不温柔,让你的口舌嗓子眼痒一痒。

陇川大芋这学远不止旧志记载的“长一尺、三寸”。二、三尺长都随处可见。

也有人说这中乱栽乱大的长芋头是现属缅甸的雷弄、拱恋等处引来种的,但明代和清代,这些地主原则上是陇川宣抚司的辖区,归根结蒂还是陇川大芋。

五.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油炸食品

少数民族的异域风情在傣家菜肴中有充分的体现,比如傣味蜂蛹就是云南昆虫席里的一道名吃,是把精心挑选的蜂蛹炸酥后加入木姜子、洋番茄汁、胡辣椒、柠檬水、茶树、香根等调料凉拌,不仅酸辣爽口,更兼平衡荷尔蒙之功效。而辣子牛皮则是一道下酒的好菜,制作时将小黄牛皮中间皮层切成条,在食用油中用小火焖煮,至牛皮呈透亮时捞出控油,晒干收存。食时再将其用油小火慢炸至雪白,看起来就像北京人吃的“炸虾片”,口感也是一样的酥脆,只是要蘸“喃咪”或椒盐吃,辛香回甜。

“豪甩”是云南德宏傣家的风味小吃,是当地人日常离不开的一道点心。用料为当地产的干豌豆粉和上等饵丝,制作时先把碗豆粉调制成稀豆粉,把饵丝烫好后放入葱姜末、精盐等调味,再佐以草果、辣椒酱、八角油、白兰花油,连稀带干吸流下去,浑身上下感觉很舒服。

六.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遮放米

遮放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德宏潞西县的“遮放米”,色泽白润如玉,煮饭香软适口,煮粥粘而不腻,营养价值极高,堪称色香味俱佳的米中珍品,远在清代就曾被列为向清朝廷进贡的“贡米”。

遮放米产于潞西市遮放镇遮放盆地,色泽白润如玉,米饭清香可口,软滑适中,粘而不稠,泠不回生,营养丰富。自元朝始,被历代王朝指定为潞西土司进贡之物,年有定量。一九五九年被国务院定为接待外宾宴会用米。本品采用传统稻种传统方式耕作,经最新加工设备和工艺精制而成,清洁卫生,是家居自用和馈赠亲友之佳品。遮放米是积传统稻谷的精华,取天地之灵气在特殊的气候生态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珍贵软香型食用米。遮放米的名称都以“毫”字开头,有毫安公、毫安秀等,均为晚熟高杆低产稻种,“毫”傣语为0流传下来的米饭。产区傣族以种传统水稻,吃传统米饭为荣,连耕作也保持了牛犁人薅的传统方式,即使在“大锅饭”追求高产量的年代,也从不间断种植。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物质短缺年代的结束,人们的生活追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吃“遮放米”成为时尚,随着需求的增加,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潞西市的传统品牌商品。具有遮放米品质特性的,仅为遮放盆地东南三台山峡谷、龙江峡谷、莫里峡谷“三峡”交汇的海拔840米处10万亩水田区域,最高年产量3000万公斤。这里,土层肥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流动快,有多处温泉、暗河出露,多股林泉流入,不施化肥农药,少有瘟、虫、病害,形成遮放米特性的气候生态环境。若干年来,有不少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后引种作异地试验种植,均不成功。

七.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陇把枇杷

针对当前枇杷园区水利设施薄弱、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等客观情况,陇把镇党委、政府把枇杷产业的培育壮大放到了“十一五”规划中来谋划,争取国家立项资金的投入,并很快得到上级各部门的支持,目前多个关于枇杷产业发展的项目都在申报实施中。

陇把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坝结合的农业镇,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绿色经济得天独厚的自然立体气候和土地资源。多年来,陇把镇都是以甘蔗、水稻等第一产业为支柱产业,由于结构单一、结构不合理,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十分缓慢。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陇把镇从2001年起开始引种枇杷。由于该镇种植的枇杷植物生长适应性和果品风味、品质均优于原产地,鲜果供应期为水果淡季,深受消费者好评,供不应求,已远销省内外。优质的果品使当地农民尝到甜头,枇杷开始成为当地人的“摇钱树”。目前,在陇把镇党委、政府大力倡导下,枇杷种植从户岛村委会已辐射到周边村社,5000多亩连片种植的枇杷基地已很快发展起来。为适应规模生产、市场经济的需要,陇把镇还成立了村级经济协会——枇杷协会,由村民依据经济协会章程入会直接选举出协会班子,全体会员共同参与管理。

据村民王新延讲,他家2001年种植枇杷5亩,到2004年进入初挂果期,2005年亩纯收入达到1000元左右,2006年到4000元,今年到6000元。尝到了种植枇杷的甜头,2006年他又扩大种植规模,在原来5亩基础上又新种了10亩,照现在市场价计算,到2010年后他家光靠枇杷,一年的纯收入就可到6万元左右。如今的户岛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枇杷村。村民都靠种植枇杷来支付子女上学、修建新房、讨媳妇等的费用。每到枇杷成熟季节,通往村里的弹石路上购买枇杷的客商络绎不绝。在户岛村的带动下,陇川全县大力发展枇杷。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全县枇杷发展达4267亩,其中户岛村种植了1286亩。

针对当前枇杷园区水利设施薄弱、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等客观情况,陇把镇党委、政府把枇杷产业的培育壮大放到了“十一五”规划中来谋划,争取国家立项资金的投入,并很快得到上级各部门的支持,目前多个关于枇杷产业发展的项目都在申报实施中。陇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以陇把镇为中心,创建2万亩鲜食枇杷产业基地”的产业发展规划。这一发展规划的实施,将使陇把镇枇杷产业成为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县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八. 云南省 德宏州 盈江县 牛肚子果

瑞丽江位于北纬24度线上,与海南岛相差5个纬度线。但是,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关系,海南岛的许多热带植物也在这里安家落户。菠萝蜜树高大粗壮,它的结果方式与其它果树不一样,在树枝上、树身上结果,在树根上也可以结果。一棵树结果最多可达几百个,大的一个就有几十斤重。由于果皮和形状有点象牛肚子,所以当地人也叫它"牛肚子果"。( 德宏)

九. 云南省 德宏州 盈江县 毫甩

早点享用"毫甩"(饵丝)是瑞丽人每天必须做的第一件事。    

这东西味道鲜美,食而不腻,百吃不厌。"毫甩"是用当地上等软米作原料,其中以大白谷,"毫磨细"(当地上等软米)等品种的软米舂制出来的"毫甩"为最佳。软米经水泡后捞起,用木甑蒸后放入脚碓舂细,然后切制成丝晒干,这样"毫甩"就成了。它颜色雪白,泡开后质软丝长,不易拉断。    

吃时,先把制成的"毫甩"泡开放入漏勺,置于铝锅中让滚水稍烫变软,然后倒入碗中,加上肉汤以及葱花、芫荽、味精、酱油、草果面、蒜汁、芝麻油等多种配料即可食用,真可谓色香味俱全。(德宏)

十. 云南省 德宏州 盈江县 德宏傣味

德宏傣味自成体系,很早以来就是“滇菜”中最惹人注目的一支。傣族菜肴的原料丰富,尤其以大量使用丰富的香料为特色,“香茅草鸡”、“咖喱土豆”、“撒撇”(一道清热解暑的凉菜)是其中代表。傣族菜肴的烹饪方法多用煮、烤和凉拌。菜肴的口味有酸、辣、甜、苦、生五大特点,酸菜首推“酸扒菜”、“酸笋鱼”。傣家人因炎热气候下需要增加食欲而善烹调酸菜,多食酸菜既开胃,又助消化;辣菜主要是加入亚热带的其辣无比的“涮涮辣”、“小米辣”及优质胡椒而制,一般煮菜的蘸水和烤制的菜都是辣的,如酸笋的蘸水、“烤鱼”、“火烧干巴”等,可开胃排毒;甜菜如“炸香蕉”、“菠萝饭”等,主要是用热带水果烹制的水果菜,营养均衡又丰富;苦菜主要是凉菜和煮菜,食苦味是为解燥祛热,也是亚热带的特色;生菜主要是凉菜,依仗着丰富而新鲜的菜肴原料,傣族的生菜味鲜、卫生而口感好。

吃傣味的经历,会是一次全身感觉器官都可以参与享受的美妙过程。傣家餐馆一般都座落于婆娑的竹林中,或郁郁的榕树下,一座纤巧的竹亭只置一张餐桌,竹亭与竹亭之间有着足够的空间,向傣族女孩点菜,你会发现他并不用笔记录菜名,而是手执一个碟子,你点一个菜,她就把这个菜的原料各取一点,放在碟子一边,你点完菜,这个碟子也就密密的有了一小撮一小撮的生菜,上菜和结帐不会弄错。各色菜上桌后,你可闻到菜肴香气卷裹在淡淡竹叶香里随微风徐徐飘来,连身体里的每一个毛孔和舌尖上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够感觉到这清雅的音乐。

云南德宏瑞丽土特产山货直播云南德宏土特产直播间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