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特产红桃粿介绍词 潮汕红桃粿的历史典故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9 03:59:51

一. 贵州省 贵阳 南明区 永乐艳红桃

永乐艳红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据永乐乡水塘村村民樊俊国回忆,1986年秋,时任市委书记的李万禄到北京看望曾任贵州省省委书记的池必卿,池夫人许若冰见是贵州老熟人,就捧出一盘又红又大的桃子招待他。池老介绍说:“这叫燕红桃,是隔壁朱老总夫人康克清大姐送来的。康大姐家有个桃园,每年8月桃子熟了,康大姐都要摘一些送给邻居品尝。今天你有口福,正好碰上,快尝尝吧。”李万禄同志从没见过拳头大小的桃子,鲜红水灵,而且是朱老总园子里结的,又奇又羡。取来一个咬一口,又脆又甜又香。再一看,从皮到肉,通体鲜红。 赞赏之余,万禄同志脱口说:“要是贵阳能结出这样的桃子多美呀!”池老说:“也行!到冬天你们来,我带你们去康大姐家剪几个桃枝,你带回贵阳找人嫁接到本地桃树上,就能发芽开花结果,然后再培植推广,几年就成规模了。这样,既使农民增加收入,又让贵州人能吃到仙桃饱口福,岂不一举两得吗。”池老离开贵阳多年了,还如此关心贵州人民,使万禄同志十分感激。他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回到贵阳后,立刻把它当作富民强市的大事交给时任市委副书记的刘也强找人落实。 就这样,燕红桃走进了永乐乡。

地域范围

永乐艳红桃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永乐乡水塘村、石塘村、羊角村、柏杨村、罗吏村、永乐村、干井村等7个现辖行政村。地理坐标为:北纬26°32’至26°40’,东经106°45’至106°56’,海拔1100米。全乡东抵龙里县猫场镇,南赞靠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办事处和贵阳市花溪区小碧乡,西临贵阳市乌当区高新办事处阿粟村,北接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全乡东西轴长12公里,南北轴长8公里,总面积57.9平方公里。保护面积2千公顷,年产量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永乐艳红桃个大,呈粉红色,色泽鲜丽,果肉细嫩,果汁美味、汁多口感好,芳香诱人。单果平均重220克,特级果重300~350g,一级果重200~250g,二级果小于200g,三级果小于150g。永乐艳红桃主要为一级果和二级果。 (2)内在品质指标:永乐艳红桃以甜味适中,富含水分、糖分、维生素。根据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分析,总糖11.1%,还原糖10.3%,水分85.9%,总酸度0.22%,可溶性固形物为12.5%,抗坏血酸(mg/100g)12.8。 (3)永乐艳红桃生产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范和标准生产。产品安全质量应符合DB5201/T19—2006《桃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见附件)

二. 广东省 汕尾 城区 潮汕赤蟹

潮汕赤蟹

此蟹即潮汕膏蟹,学名叫锯缘青蟹,为广东潮汕的著名海产。膏蟹就是卵巢最丰满的雌蟹;已受精但卵巢不太饱满的雌蟹称“母”:略微饱满的叫“花蟹”;而雄蟹只供炒用,与未受精的母蟹统称“肉蟹”。捕自海中的雌蟹,卵巢饱满的不多,要进行人工育肥,使之成为“膏蟹”。养殖好的膏蟹,腿粗肉满,膏满脂丰,清蒸之后,鲜美异常,营养价值甚高。

三. 福建省 宁德 屏南 屏南渔婆粿

婆粿是用渔婆草的嫩叶和大米混合在一起磨成的米浆蒸出来的。渔婆草是屏南山区常见的一种野草,它既长在山上,也长在水边。它的叶片宽大,略呈橄榄形,果实呈穗状。立夏时节,渔婆草的嫩叶初长成,随风摇曳,碧绿可人。

蒸渔婆粿的时候,先将适量的大米用水浸泡好,再采摘适量的渔婆草嫩叶,洗净切碎,然后将渔婆叶和大米混合在一起磨成米浆。将适量的葱花加油炒好,放入磨好的米浆里搅拌均匀,然后就可以把米浆舀在米面盆里放入大铁锅中蒸,等蒸熟之后,再加一层米浆,通常一共要加到七层,所以蒸出来的渔婆粿也叫七层粿。小时候我们吃渔婆粿喜欢一层一层剥着吃。蒸熟的渔婆粿呈绿色,香气扑鼻,秀色可餐,是当地人喜爱的一种食品。蒸好的渔婆粿通常用刀切成菱形块状,可趁热吃,待冷却后再吃口感亦佳。

在乡下,哪家要是蒸了渔婆粿,一定不会忘记送一些给亲朋好友或者街坊邻居品尝。当然,要是此时你来到屏南,热情好客的主人一定也会拿出渔婆粿来招待你。(江良热)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四.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莆田九层粿

敬祭妈祖九层粿

九层粿,是由九层不同颜色的米浆合成的一种地方小吃。它以米和糯米为料,磨成米浆,分成九个等量。每一等量加入适量的白糖及其食用色素(第一层为红色,第二层为淡黄,第三层为原白色,直至反复至九层)。因此粿共九层,故名之九层粿。其制是纱布垫蒸笼之底,上第一层料,待半熟之后,再上第二层,直至第九层为止。蒸熟之后凉开,切成菱形,不但外观奇特雅气,且口感滋润细腻,吃来松脆,淡甜,最宜小孩与老人,为莆地特有之小吃。

大概是制作的难度较大,所以时至今天,此种小吃并未成为商品投放市场,因而吃的人不多,知道它的来龙去脉的人则更少。地方风俗,此种九层粿特制于重阳节。而重阳节是我国自汉至今的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个节日的主要风内涵有二:一、是避难风俗;二、是升天成仙之俗。所谓避能,意在九月九日有灾难,世人须上山才可免。此故事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一书:“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见之曰:‘代之矣。’”

这段记载,若用我们现在人的理解分析,农历九月九日,正是时令大转变(阳消阴长)的时刻,容易造成气候反常,如果这时体弱多病的人,不及时避开这个时刻,那就容易得到瘟疫之类的疾病。所以,提倡人们要到户外,特别是山上,吸收亲鲜空气。这就是为什么重阳节要登山的原因。

所谓升天成仙,是出于两个九重阳的大吉日。因为这种重复,一年只有一次。而“九”在古先民观念中,是个神秘的数。东汉王逸《楚九辩》注云:“九者,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这说明九月九日是个非常难得的吉日。认为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聚集越多,人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

民间传说:太上老君生于九月九日(《岁时杂记》),而我国的各族始祖黄帝,也在九月九日登遐升天。无独有偶,莆地之湄洲妈祖,也是这一天升天。(《妈祖显圣录》)载:“太宗雍熙四年丁亥,天后年二十八,秋九月八日,后对家人说:‘我爱清静,尘世所不乐居,明天(九日)是重阳日,我有登高的意愿,预告别期。家人却以为重九登高是例行的事,而不知道她是将仙去的。翌晨……后白日飞升走了。’”

基于上述两大原因,莆地民众制作九层粿,一应重阳之数讨个吉利,二则敬祭妈祖升天,三则做为登高小吃,借此求得合家平安。所以九层粿的制作虽属简单,然其含义深远。

 

五. 黑龙江省 伊春 红星区 清明粿

主要原料是稻米和艾草。以往过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做。尤其清明,人们用竹篮提着清明粿去上坟,以寄哀思。故称作清明粿。

做法:浸泡过的稻米和经过烹煮的艾草磨成浆,混合均匀,倒入锅中,加大火煎煮,用锅铲不停搅拌。最后像和面一般黏稠即可出锅。然后包馅,或做成饺子状(夹子粿),或做成灯盏状(灯盏粿)。馅料有“萝卜丝、笋丝、肉丝、香菇、墨鱼丝、豆芽等。清明时,夹子粿多加笋丝。笋丝耗油,要加很多油炒好笋丝,包在粿里面,吃着吃着,油会滴漏出来。

六.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永安粿条

永安粿条是永安的特色小吃之一,其味道鲜美,口感润滑,是外地游客到永安的必尝之美味。

洗米、磨浆、蒸熟、冷却、切条……特殊的制作工艺造就了永安粿条独特的口感。永安粿条的吃法主要分为汤和拌,清汤粿条以大骨汤为底,辅之以吉山老酒、黄椒等配料,是永安本地人早餐的经典搭配。作为粿条的最佳“伴侣”,永安粿条还会主打活肉、鸭血、肠头、芋包等永安特色小吃。

七.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州韭菜粿

    韭菜粿是潮州的一种特色小食,美食。其风味独特,味道香美,叫人吃后口齿留香,难于忘怀。

    韭菜粿的制作方法比较讲究,分为粿皮制作、馅料配制及蒸熟粿品等三道主要工序。

    皮的制作有两种:一种是选用上等的白米碾成粉,再与水一起调和,或者是用粿条渗米粉,用力搅拌,揉搓,使米粉与水或粿条与米粉渗透均匀,便可作成雪白的粿皮料;另一种是用煮沸的开水同淀粉一起调和,反复搅拌,用力揉搓,使淀粉与开水渗透均衡,便可做成晶莹透亮的粿皮料。这两种粿皮料渗入的水或开水均要恰到好处,达到既不沾手又不松散,揉搓时有弹力的手感,方能做成皮薄馅厚的,蒸熟又不破裂的韭菜粿。

    馅料的配制,顾名思义,是以韭菜为重要原料。先将韭菜的枯黄叶子的茎衣剥去,洗净,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颗粒。再陪上虾仁(即去壳的虾肉)粒、香菇粒、猪的瘦肉丁等,一起放人铁鼎里,用食用油或猪油炒至半生半熟(一般是五六成熟为好)后,加入适量的精盐、味精和少量的辣椒酱等佐料搅拌均匀。这样,馅料便配制成了,可用来包做韭菜粿了。

    包制韭菜粿的方法,比包制其他粿品简单些,主要将制作好的粿皮料搓捏为柔块,做成薄饼型,圆而均匀的粿皮,包以用韭菜为主配制成的馅料;再将圆形的粿皮对折成一半圆形,并在半圆形的边缘上,抹上一成薄薄的水,用手指将半圆形的边缘上捏紧:使两层粿批粘贴牢固,边,便做成了如饺子状般的韭菜粿。在包制时应该注意的是。包入的馅料不可过多,又不要太少,应恰倒好处,使粿品即回饱满,又不至于破裂。包制好的韭菜粿,要放入蒸笼中蒸熟。蒸食熟的韭菜粿色泽十分诱人。用米粉做粿皮的,雪白而透出点青绿;用淀粉做粿皮的,则晶亮透绿。暂且不说口感如何之美,仅见起色泽就叫人食欲大振起来。

    蒸熟的韭菜粿香味浓馥,让人忍不住垂涎,恨不得马上吃上几个。请别急着吃,蒸熟的韭菜粿要趁其热气腾腾,刷撒谎能够或喷上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特别是用米粉做成粿皮的,吃起来会更加香甜润滑;吃时还可选择严格平底铁鼎,放如油(最好是猪油),置于火炉上,待油升高后,将蒸熟的韭菜粿放在鼎上煎烙,烙好了一面,在翻过来,烙另一面,这样,吃起来口感更佳,特别是用淀粉做成粿皮的,会感到香而爽口,回味无穷。

八.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潮汕粽子

用料挑剔做工考究,

糯馅光泽晶莹剔透,

蛋黄色彩金黄透亮,

入口润轶回味清爽。

潮汕的粽子别具特色,其中一种叫“双烹”的粽子,是潮汕地区久负盛名的传统名小食,潮汕“双烹”粽子其主要特色在馅料,一个粽子的馅,一半是咸,一半是甜。一口咬下去,即甜滋滋,又香喷喷,深受汕头人和海外潮人的喜爱。

许多海外华侨对家乡“双烹”的粽子念念不忘,回乡探亲时总不忘去著名的粽子专营店“老妈宫粽球”品尝一下“双烹”粽子的美味。

美籍华人汉娜·李小姐对记者说,她很高兴在汕头过端午节,她去过了世界很多地方,吃过各地的很多美食,可是她始终很怀念小时候吃过的潮汕“双烹”粽子。也许这是一种家乡的味道。

据汕头市龙湖市场卖潮汕“双烹”粽子摊担的黄老板介绍,潮汕“双烹”粽子的好味道主要在和馅,咸馅主要是咸蛋仁、虾米、香菇、腊肠、翅脯、莲子、栗子和南乳猪肉;甜馅主要是水晶馅、乌豆沙馅或红豆沙馅和甜糯米。一个粽子同时要显出咸、甜两味,就必须将咸、甜两种馅料和在一起,但切忌不能搅均。黄老板说,因为甜馅容易腻,要将三分之一的甜馅和三分子二的咸馅包于一个粽子内。

潮汕粽子的制作工艺要求严格,不仅“色、香、味”俱全,其形状也很讲究,要用竹叶、咸水草扎成四角形。煮熟的粽子外观棱角分明,晶莹的米粒清晰润滑,十分惹人喜爱。

潮汕粽子,个头最大的要属“宝塔粽”,它形似一个立体的金字塔;最匠心独具的则属“鸳鸯粽”,把两个同等大不的粽子用红线牵连起来,美其名曰“千里姻缘一线牵”,以示夫妻相爱相随,恩爱一生。最常见的粽子则有方粽、菱粽、子母粽等。

记者在走访时看到,个头小和包装精美的粽子今年最受青睐。一粽子专营店商家称,仅今天上午就销出了二十来对“鸳鸯粽”。其实个头小的粽子并不便宜,散装或简装每公斤售价七到二十元人民币不等,而采用了鲍鱼来做馅料的礼盒装粽子,每袋售价最高达八十八元人民币。

九.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汕橄榄

橄榄又名青果、忠果、谏果等,是一种硬质肉果。初尝橄榄味道酸涩,久嚼后方觉得满口清香,回味无穷。土耳其人将橄榄、石榴和无花果并称为“天堂之果”。

营养分析

1. 橄榄果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鲜食有益人体健康,特别是含钙较多,对儿童骨骼发育有帮助;

2. 新鲜橄榄可解煤气中毒、酒精中毒和鱼蟹之毒,食之能清热解毒、化痰、消积。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十.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潮汕大鱼丸

潮汕大鱼丸

用料:
    鱼肉400克,精盐10克,味精15克,胡椒粉1克,芝麻油1克,生菜50克,紫菜5克,鸡蛋2个,上汤500克。选料可取用淡水和咸水鱼,咸水鱼取“那哥”、“淡甲”鱼,淡水鱼用链鱼、鳞鱼。

制法:
    (1)把鱼肉放进绞肉机绞成鱼茸,盛入木盆中,加入鸡蛋白、精盐、味精、清水75克拌匀,用手搅约15分钟至鱼胶粘手不掉,再用手捏成鱼丸(约50粒),放于温水中浸,然后连水放入锅中,先以旺火煮至水温70至80度后转为小火,至水温将滚开时捞起。
    (2)将上汤下鼎煮沸,放下鱼丸,滚至浮起为度,然后盛入汤盅,加入紫菜、生菜、味精、胡椒粉、芝麻油调味即成。

特点:
    加工细致,色泽洁白,味道鲜美,清爽可口。

潮汕特产红桃粿怎么做的潮汕特产红桃粿图片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