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雪之佳特产店 值得推荐的西藏特产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0 08:16:29

一. 西藏 山南 措美县 狐皮帽

狐皮帽

藏族同胞戴狐皮帽由来已久。据传,古代藏胞戴狐皮帽与今日的观念截然不同。古代曾有过一条法律,谁在战争中临阵脱逃而被抓获者,令其戴上拖着尾巴的狐皮帽,让他在大庭广众下亮相出丑,并接受同伴们的斥责。无疑,谁戴上狐皮帽,将是一种耻辱。17世纪左右,藏王废除了这一条法律。

然而戴狐皮帽防寒却流传下来了。如今,狐皮帽依然用整只狐皮加工制作,其头尾、四脚均完整保留,并改进了做帽的工艺技术。几乎每个藏胞都有一顶心爱的狐皮帽,他们头戴狐皮帽,身骑高头大马,肩背五响叉子枪,腰携金边三龙碗,这是西藏山区藏胞一生不离的四件护身宝。狐皮帽不仅用于防寒,而且是藏胞头上的一件美丽的装饰品。藏胞戴上一顶狐皮帽,给人以粗犷英俊、威武雄壮之感。

二. 西藏 拉萨 达孜区 酥油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而来。传统的做法是:将奶汁倒入叫做"雪董"的特制大桶里,用力上下搅拌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表面便浮出一层淡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冷却后便成酥油。酥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特别是牧区群众)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从酥油中摄取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逢年过节,人们炸果子"卡赛"也用酥油。酥油在藏民来说是用处繁多的,它既是砌茶做饭用的主要材料,即使入庙拜神,给神坛油灯添的香油,也是流质的酥油。

三.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西藏酥油

在西藏,在每个藏胞家庭,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酥油。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以前,牧民提炼酥油的方法比较特殊。



先将奶计加热,然后倒入一种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径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现在,许多地方逐渐使用奶油分离机提炼酥油。一般来说,一头母牛每天可产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炸果子,也用酥油。  藏族群众平日喜欢喝酥油条。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什,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洛”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藏族常用酥油茶待客,他们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当客人被让坐到藏式方桌边时,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接着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现在常用热水瓶代替),摇晃几下,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刚倒下的酥油荣,客人不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



等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时,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



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日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你就摆着; 客人准备告辞时,可以连着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点漂油花的茶底。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貌。

四. 西藏 林芝 墨脱县 木碗

为日常生活重要用品之一。它是用硬木树根或树瘤加工制成,木质细密坚硬,天然花纹古朴美观,具有一定收藏、观赏、实用价值。

五. 西藏 昌都 丁青县 西藏山羊

西藏山羊

西藏山羊外貌特征:西藏山羊公母羊均有角,个体小,体质结实,前胸发达,肋骨拱张良好,母羊乳户不发达,0小。

西藏山羊每年可剪毛、抓绒各一次,成年公羊剪毛418.3克,抓绒211.8克,母羊剪毛339.0克,抓绒183.8克。由于体格小,产肉量很低,成年羯羊宰前体重25.5公斤,屠宰率48.3%。母羊有3个月的泌乳期,日均产奶0.2公斤,母羊性成熟晚,1.5岁初配,一年一胎,一胎一羔,产羔率约110.0。

六. 西藏 林芝 朗县 朗县核桃

朗县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朗县,神奇美丽,人杰地灵。是十三世0喇嘛土登嘉措和九世班禅曲吉尼玛的出生地。“核桃”藏语“达嘎”,据传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时随陪嫁被带入西藏,后逐步在西藏广为栽种,民间有把核桃作为婚庆和爱情象征的习俗,被喻为“百年好合”。因核桃一次栽培,百年受益,故西-民又称其为“百年庄稼”。其品种主要有酥油核桃、鸡蛋核桃等优秀品种,是历代0和达官显贵的贡品。朗县核桃,虽其貌不扬,但品质极佳,核桃仁松脆味甘,肉质香醇甜润,香气逼人,无与伦比。在2008年全国首届核桃大会上,一举夺冠,赢得“酥油核桃”的美誉。

地域范围

朗县位于朗县位于林芝地区西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北临林芝县、工布江达县,南抵印度,西与山南地区加查县相邻,东邻米林县。地理位置处于位于东经92.28°,北纬28.40°~29.29°之间。总面积为4200平方公里。朗县核桃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正是朗县辖区内,包括洞嘎镇、朗镇、仲达镇、拉多乡、金东乡、登木乡6个乡镇辖28个行政村,平均海拔3200米,干湿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无工业、环境无污染,特别适合朗县核桃生长。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坚果整齐端正,果面光或较麻;缝合线平或低。形状为圆形和卵圆形,平均单果重不小于9克。种仁为黄白色。 (2)内在品质:易取仁,口感好,含蛋白质17-19%,含油量66-70%,含钙750-850mg/kg、铁18-22mg/kg,风味香甜,品质上等。 (3)安全要求:核桃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坚果》的安全指标,在包装,标识上须符合农业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进入市场遵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七. 西藏 昌都 江达县 野牛

野牛

野牛体型巨大,体长200厘米左右,体重1500千克左右。两角粗大而尖锐呈弧形。头额上部有一块白色的斑。肩部到前背有一个像瘤子一样的隆起。体毛大都是棕褐色、黑色,四肢膝盖以下的毛白色,故又名“白袜子”。

野牛栖息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竹林或稀树草原,通常每群10余头。一般在晨昏活动,也有的在夜间活动。嗅觉灵敏,性情凶猛,遇见敌害时毫不畏惧。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等为食。4岁时性成熟,0期一般在9-10月份,孕期9个月左右,每胎1仔。

八. 西藏 拉萨 拉萨黄牛

拉萨黄牛

品种描述

产地及分布:拉萨市。

外貌特征:体型较小,结构紧凑而匀称,皮薄毛短,黑色占42%,黑白花占31%,其他为棕黄色、黄白花和褐色。头平长,大小适中,公牛头雄壮而略宽,母牛头清秀。角小,从角根至角尖向外向上、向前、向内弯曲。颈部长短适中,背腰平直,公牛肩峰稍隆起,胸部发育良好,体躯稍短,骨骼较细,后躯友育中等,四肢稍长,公牛四肢略粗壮,母牛则略细长,蹄面大而坚实有力。

品种性能:公牛体高为101.6厘米,体重为187.6干克;母牛分别为96.2厘米和170.9千克。平均泌乳天数267.8天,产奶为206.2千克。屠宰率为42.8%,净肉率为34%。2.5岁开始配种,一般3年2胎,成活率为90%以上。

九.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西藏贝母

生长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灌木丛和高山草地上。每年8、9月份采挖。贝母性微寒、味甘苦、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可同其它食物配合进补身体,属名贵中药材。



十. 西藏 山南 加查县 加查核桃

加查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查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查核桃

加查县盛产核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遍植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七、八人合抱之千年大树比比皆是,景观别致。品种主要有酥油核桃、麻雀核桃、铁核桃等10余种,以其皮薄、个大、肉嫩、肉满、肉质香醇甜润而誉满高原,是历代0-和达官显贵的贡品。目前我县共有核桃400余亩7000多株,年产核桃200余吨,年产值120万元。据测定加查核桃含油率64-80%,粗蛋白11.3-17.1%,既可食用,又可补脑健身,是优良干果和重要的中药材,同时核桃木材质细腻坚实,纹理美观,是军工和高级家具用材,根深叶茂寿命长,又是绿化山区、庭院和道路的好树种。

加查核桃主要分布在沿江四个乡(镇)63个村,海拔3100-3300米之间较集中,于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开花,九月中旬成熟。当地群众对每一种核桃都有独特的名字:按核桃仁质量高低,麻达嘎意为含油量高,吉达嘎意为皮薄、易碎,“多达嘎”指皮厚坚硬。按质量高低,外部形态又分为三个等级;其一、“歇达”(也称沙达、麻达、贡嘎)核果具有含油量高、味香、脆甜的特点。果实卵圆形成长圆形,可取余仁。此类型分布最广。其二、“曲达”核果皮厚,表皮较麻刻,有涩味,内隔膜较发达,可取丰仁。其三、个小皮厚,缝合线平或呈耳形,多有麻刻,果顶丰或长,内隔膜极发达,取仁困难,成熟晚。

加查水、土、光、热资源充足,发展核桃条件优越,具备发展潜力,市场广阔。加查核桃就其现有的规模和产量,供需矛盾突出,经常出现脱销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要,大规模发展核桃是产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客观要求。因此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县“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了栽培优质核桃5000亩的宏伟计划,着力发展核桃包装,加工等产业,增加附加值,按现在标准,该规划建设完成后,全县核桃将达到5400亩10.7万株,年产量达到8000吨,产值达到9600万元。加查人民将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诚招四方来客,共图开发,打出加查知名品牌。

西藏特产商城排行榜前十名西藏口碑最好的特产店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