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区悠品屋食品特产店 悠品屋食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1 03:57:06

一. 浙江省 杭州 余杭 萧山东坡肉

萧山东坡肉

“东坡肉”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宋元佑年间(约公元1090年),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出任杭州地方官,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发动数万民工疏浚西湖,把挖出来的泥筑成长堤后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苏东坡治理西湖的业绩深受老百姓赞颂。

苏东坡喜爱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曾以诗介绍其经验:“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百姓们知道苏东坡喜食肉,那一年的春节,大家不约而同给他送来猪肉、绍酒。苏东坡收到这么多肉和酒,觉得应该与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便吩咐家人烧好,连酒一起回赠民工。家人误以为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出的肉特别香醇味美,一时传为佳话。人们纷纷传颂苏东坡的为人,仿效他独特的烹调方法。从此以后,以这位大文学家命名的“东坡肉”,也就成为杭州的传统名菜。

二. 四川省 眉山 东坡区 东坡松花蛋

东坡松花蛋,是四川省眉山市的著名,东坡松花蛋因其色香味俱佳而长期独树一帜,它做工考究,采用传统方法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制作出来的皮蛋,蛋白晶莹,透过蛋白里面的蛋黄清晰可见。

东坡松花蛋,又称东坡皮蛋,东坡彩蛋,眉州皮蛋,眉州松花蛋,眉州彩蛋,源产于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四川眉山,是眉山市的之一。

东坡松花蛋因其色香味俱佳而长期独树一帜,它做工考究,采用传统方法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制作出来的皮蛋,蛋白晶莹,透过蛋白里面的蛋黄清晰可见。它味道鲜美,风味独特,食用后回味极佳,是不含铅的纯绿色食品。

松花蛋较鸭蛋含更多矿物质,它能刺激消化器官,增进食欲,促进营养的消化吸收,具有中和胃酸作用,兼具润肺、清凉、消暑、养阴止血、凉肠、止泻、降压之功效,此外,皮蛋还有保护血管、提高智商,保护大脑的功能。

东坡松花蛋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且携带方便、易于保存,深受海内外朋友青睐,是家庭宴请、旅游、馈赠亲友的佳品。

三. 江西省 九江 都昌县 东坡醉鱼

东坡醉鱼是鄱阳湖著名,因中国宋朝大诗人苏东坡携爱妾碧桃路过都昌时,教授渔夫在鱼干中拌以谷酒,辣酱,并与渔夫同舱醉饮而得名。至今已有九百余年历史。为了这道千古江南名菜得以承传,江西春天食品有限公司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设备技术实行标准化,工业化生产,保质期达二年而风味不变。

东坡醉鱼特点:原料鱼来自鄱阳湖天然渔场,15道天然香料调味,真空包装,高温杀菌。有香辣型、酒香型二种口味。低盐、低脂、低糖。开袋香味四溢,食后齿舌留香,下酒下饭下稀饭老少皆宜,饭店茶楼可做精美冷盘。东坡醉鱼连续三年被江西省政府评为江西精品,代表江西在北京农展馆参加第二、第三、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二00五年十二月六日中央电视台一台在《新闻联播》中对东坡醉鱼进行了专题报道。

四. 湖北省 鄂州市 华容区 东坡饼

东坡饼,是鄂州西山古灵泉寺接待贵宾游客的传统佳点。东坡饼之名的由来,要从苏轼游西山说起。北宋元丰三年(1081年),我国著名文学家苏轼(苏东坡)谪居黄州,常泛舟南渡游览西山,并与寺僧交往甚密。寺僧用菩萨泉水合面炸饼相待苏东坡后,顿觉香甜酥脆,喜曰:“尔后复来,仍以此饼饷吾为幸!”自此,寺僧与邑人便以“东坡饼”命名。雅人佳点,流传至今。清同治三年(1864年),两湖总督官文游西山品茗尝饼,笑问寺僧“此饼何名”?寺僧对曰“东坡饼”。官文即兴书联:“门泊战船忆公瑾,吾来茶话续东坡”。

西山古灵泉寺制作“东坡饼”,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寺有菩萨泉水,清流味甘,富含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用此泉水合面制饼可自然酥脆,不添香料而自有清香,再加上寺僧在制作过程中继承了传统技艺,使“东坡饼”至今仍保留了苏东坡时代的特色。党和国家领导人1、1、陈毅等曾先后在西山古灵泉寺品茗尝饼。二十世纪五年代初,古灵泉寺方丈融广法师请本寺素斋烹调高手融和法师亲制东坡饼一盒,奉献给毛泽东主席,时0中央办公厅曾来函致谢。

苏轼在宋神宗元丰年间,被贬黄州。在这里,他除“赤壁之游乐乎”外,也常去隔江相望的西山游览。一天,西山的灵泉寺和尚们为款待这位峨嵋名士,特地制作了一种油炸饼,请他吃。苏轼见此饼呈淡黄色,且玲珑剔透,简直如象牙雕成似的。观赏良久,然后才放进嘴里。香甜酥脆,口味极佳。连忙问和尚为何这般好吃?和尚答日:因寺内有四眼泉,泉水极佳,此饼是汲了四泉之水调制而成,所以好吃。东坡听罢,连连叫绝,并要和尚取来文房四宝,当场对饼挥毫,画了一饼,并写上“东坡居士”四字。画饼与真饼一模一样。从此,这饼便被叫作“东坡饼”了。由于苏东坡也常去黄州赤壁附近的承天寺、定惠院,东坡饼亦成为这一带和尚道士的斋品。到了明清时期,东坡饼便传到社会上,成为黄州府的地方名产,一直流传至今。东坡饼之名的由来,要从苏轼(苏东坡)谪居黄州,常泛舟南度游览西山,并寺僧交往甚密。寺僧用菩萨泉水合面炸饼相待苏东坡后,顿觉香甜酥脆,喜曰:“尔后复来,仍以此饼饷吾为幸!”自此,寺僧与邑人便以“东坡饼”命名。雅人佳点,流传至今。

清同治三年(1864年),两湖总督官文游西山品茗尝饼,笑问寺僧“此饼何名”?寺僧对曰“东坡饼”。官文即兴书联:“门泊战船忆公瑾,吾来茶话续东坡”。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春,着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谪居黄州时与安国寺长老参寥和尚结成莫逆之交。参寥和尚得悉苏轼喜吃油炙酥爽的食品制油酥饼以待。该饼的作法是:先将面粉和好,再团圈抹油饼牵成线绕成园饼形,放在香油锅中炸至枯萎。吃时洒上白糖,香甜可口。但此饼不能久存。后苏夫人设计的“千层饼”,酥脆香甜,食而不腻,味道极美,易于久存,由于人们对苏轼的怀念,就称此饼为“东坡饼”。西山古灵泉寺制做“东坡饼”,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寺有菩萨泉水,清流味甘,富含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用此泉水合面制饼可自然酥脆,不添香料而自有清香,再加上寺僧在制做过程中继承了传统技艺,使“东坡饼”至今仍保留了苏东坡时代的特色。党和国家领导人1、1、陈毅等曾先后到西山古灵泉寺品茗尝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古灵泉寺方丈融广法师请本寺素斋烹调高手融和法师亲制东坡饼一盒,奉献给毛主席,时0中央办公厅曾来函致谢。行销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黄石等全国各地。港、澳同胞和日本贵宾亲来品尝,赞不绝口。

悠悠900余年,这以诗人的名字命名的历史史点,成为中国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五. 广西 玉林 容县 竹筒东坡肉

“竹筒东坡肉”的制作颇为复杂,而且特别讲究火候。制作时首先将上等五花肉用明火烧制几分钟,再用清水煮制三五分钟,刮洗去掉猪肉上面的那层老皮,再放入由八角、大茴香、小茴香、桂皮、花椒等二十多种中药材,用慢火煨制,需三四小时,让肉变得酥烂,使药材味道慢慢渗入肉中。煨制之后再将五花肉放入竹筒,上蒸笼蒸约一小时左右,这时竹筒的清香也已进入肉中,大俗之中自有大雅,味觉也是豁然开朗。如此精心制作下来,一道菜上桌需要四五个小时。这道菜颜色红润,肉色微微透明,口感却是酥烂而不腻。

六. 四川省 眉山市 东坡区 东坡泡菜

东坡泡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坡泡菜,又叫泡酸菜,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四川泡菜的典型代表,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适宜,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是中国四川家喻户晓的一种佐餐菜肴。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是中国泡菜之乡,泡菜制作在东坡民间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东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地处岷江中游,古称眉州,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泡菜在东坡故里俗称酸菜,当年东坡不仅喜食泡菜,还亲手制作泡菜。古往今来,东坡故里的城乡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制作泡菜。因此,东坡区被称为“中国泡菜之乡”。.

地理环境

眉山市东坡区这里地处岷江中游、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宜种植无公害的根菜类、白菜类、芥菜类等蔬菜的种植,为泡菜加工提供了合适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制作原料。.

产业发展

东坡泡菜从20世纪80年代起才开始由民间制作走向工厂化生产的东坡泡菜,发展很快,2005年,率先提出打造“中国泡菜之乡”,东坡泡菜首次以整体形象,参与全国市场的竞争;2006年,全市力推5个泡菜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实现“国”字号品牌的突破;200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泡菜产业发展目标。该区在省道103线沿线、在位于眉山经济开发区东区建起了中国四川泡菜产业园区。循着这样的赶超战略,眉山泡菜产业由21世纪初的年销售收入不到1亿元,突飞猛进到2010的年销售收入30多亿元,创造了10年30倍的“眉山速度”,使眉山跃升为四川泡菜的主产区、核心区、排头兵。.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9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地范围

东坡泡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所辖行政区域。.

七. 四川省 眉山市 东坡区 玉蟾茶叶

河坝子乡玉蟾茶,是因玉蟾寺而得名。自古有“先有玉蟾(寺),后有中岩(寺)”的说法。玉蟾茶又,玉蟾茶色香味俱全,泡于水中,粒粒向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只有零星栽种面积100多亩,而玉蟾茶发展基地趋势却有2000多亩,开发利用不到10%。茶叶产量可达50公斤/亩。据目前茶市价格成品蟾茶叶可销售到300~380元/公斤。

八. 重庆市 九龙坡区 蝴蝶米饺

蝴蝶米饺,蒸点,特点:形如彩蝶,皮软糯,馅香甜。烹制法:蒸。

瓜条、橘饼、蜜樱桃切成细丁,加白糖、炒面粉少许、猪板化油揉制成馅。hy8

大米加糯米泡后磨细、吊干水分,入笼煮熟,擂成团,做成剂子,擀成圆皮,包入馅心,对叠成半圆形,用面点梳挤压成蝴蝶形,用黑芝麻嵌眼睛,蛋皮做花纹,再加触须两根,入笼蒸熟即成。hy8

操作要领:米团不能煮得太肥,讲究造型。此点心既可热吃,又可冷食。

九.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赛罕区 传统食品手扒肉

手扒肉是红食中的一种。蒙古族人民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顾名思义,“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是牧民们的家常便饭。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带骨的羊肉按骨节拆开,放在大锅里不加盐和其他调料,用原汁煮熟。吃时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调好的佐料吃。根据牧民的习惯,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 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扒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的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

蒙古族的手把肉不同于一般的吃肉啃骨,不仅烹制上有许多独特技艺,而且在食用上也有许多特有的礼仪文化。“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肉方法之一。做“手扒肉”多选用草原牧场生长的两龄羊,采用传统的“掏心法”宰杀,因为这样宰杀的羊由于心脏骤然收缩,全身血管扩张,肉最鲜嫩。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蹄,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放入白水中清煮(不加任何调味佐料),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这种传统做法的特点是肉嫩,味鲜。现在一般的做法,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再加佐料烹调后食用。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

手扒羊肉质鲜嫩,味美可口,食用时常用蒙古刀切成小块,蘸上青蒜末、鲜酱油。当地蒙古族习惯吃法是一手拿肉骨头,一手拿蒙古刀,边剔边吃,技艺娴熟,常常可做到骨头上一丝肉渣都不剩。

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敬重和爱戴之情的传统方式。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这时,客人理应随即接住酒,然后能饮则饮,不能饮品尝少许,便可将酒归还主人。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等等。主人的满腔热情,常常使客人产生难别之情,眷恋之感。

十. 四川省 眉山市 东坡区 龙眼酥

龙眼酥:状似龙眼,底部圆实,表面千层重叠,造型美观精致,醇香可口,入口化渣,是眉山传统食品之一。

眉山龙眼酥是眉山之一,口感油润酥脆,入口即化,老少喜爱的一种地方食品,龙眼酥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故居地的眉山生产的一种传统名品。它以其色、香味、形俱付佳处领先地位,龙眼酥造型逼真、螺纹酥皮清晰,油润浓香,细腻爽口等特点.,赴马来西亚参加92亚洲食品展,连续三次荣获嘉州人民喜爱产品称号.

该产品采用精制面粉和剥皮芝麻酱、上等精炼油、优质白砂糖等精细材料,科学配方,人工包心成型,具有呈圆形,乳白色,无斑点,酥皮层次均匀,螺纺卷曲清晰,形似龙眼、入口化渣、甜淡适中,油而不腻等特点,是老年体弱、幼儿生长、探视病人、馈赠亲友、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

悠品屋特产店电话地址双塔区益品源土特产商贸中心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