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产荔浦芋头送礼佳品 各个省的特产荔浦芋头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1 05:24:48

一. 江苏省 无锡市 滨湖区 马山芋头

马山芋头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于马山地区和太湖沿岸一带。以产量高、品质好、软糯细腻、香甜适口而享有盛名。马山芋头的维生素和矿物含量较高,具有清热化痰、消肿止痛、润肠通便等药用价值。中秋时分,家人团聚,亲友往还,品尝桂花糖芋头,是欢度佳节的传统习俗。( 无锡)

二. 江苏省 无锡市 宜兴 宜兴糖芋头

大浦的“香梗芋”,鲜藕,蜜桂花,红米血糯少许。实为时令佳味。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刘少奇主席到江南视察,宜兴特意送上了香梗芋,香梗糯,颇得好评。

三. 广西 桂林 荔浦 荔浦砂糖桔

荔浦砂糖桔--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作为中国砂糖桔第一县,荔浦县砂糖桔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量达100万吨,畅销海内外。砂糖桔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摇钱树”、“致富果”。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荔浦人大胆引进砂糖桔试种,当地政府大力实施“优果工程”,积极引导和扶持民众发展以砂糖桔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从几户辐射带动一个村屯,再从一个村屯向整个镇、整个县辐射覆盖,成为中国砂糖桔第一县。荔浦砂糖桔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荔浦砂糖桔凭着过硬的质量、响亮的品牌和荔浦人诚实守信的品格、互利共赢的理念,赢得了各地经销商和广大消费者的充分信赖,形成了商超、批发、专卖、代理、电商等多层面、立体式、全覆盖的营销网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

荔浦沙糖桔主要生产季节从开花至果实成熟采收期为春季3月至次年2月。至2013年底荔浦县种植沙糖桔面积15万亩,产量18万吨,主要分布在该县修仁、青山、杜莫、双江、新坪、马岭、茶城等13个乡镇。

荔浦沙糖桔于1993年从广东四会引进,种植时间20多年。该品种于2006年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目前,荔浦县已注册了 “荔洲农产”牌、“亮靓”牌、“爽欣”牌、“桂南荔农”牌等农产品商标,成为广西桂北地区最大的沙糖桔无公害示范基地。

四. 广西 桂林 荔浦 荔浦芋

荔浦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荔浦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荔浦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荔浦芋人称“芋中之王”,原属槟榔芋种,因盛产于荔浦而闻名,故称荔浦芋,是广西久负盛名的。荔浦县是荔浦芋栽培的起源地,种植的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始于清朝康熙四十八年,至今已有340多年的历史。民国3年《荔浦志》载:“旧志云:有大至十余斤者,今实无,但以城外关帝庙前所出者为佳。剖之,现槟榔纹,谓之槟榔芋。”“纹棕色致密,粉松而不粘,气香、他处有移种者、仅形似耳,无纹,谓之榔芋”。 在荔浦民间,有许多关于荔浦芋的美丽传说:在明代嘉靖年间,当时荔浦久旱无雨,农田龟裂,颗粒无收,农民无粮充饥,还要给官府上税,因此怨声栽道。怨声传到一位芋仙耳中,这芋仙居住在福建闽江中游的盘谷山里,鹤发童颜,仙风道骨,他闻讯后腾云驾雾来到荔浦,在县城官帝庙脚下(县荔城三小附近)的肥沃土中播下芋种,这一年芋头丰收,饥民以芋为粮,渡过荒年。此后,荔浦芋就慢慢的变成了荔浦人的。

荔浦芋属天南星科,又叫魁芋、槟榔芋,原为野生芋,是经过野生芋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一个优良品种,在荔浦县进行人工栽培已有400年的历史,据记载当年系福建人将芋头带入荔浦县,首先栽于县城城西关帝庙一带,并向周边辐射种植,在荔浦县特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下,受环境小气候的影响,逐渐形成集色、香、味于一体的地方名特优产品,品质远胜于其它地方所产芋头,很早在周边县对荔浦所产槟榔芋就有了“荔浦芋”一词的称谓,清朝康熙年间就被列为广西首选贡品,于每年岁末向朝廷进贡,深受皇亲国戚们的喜爱。

据1914年(民国3年)《荔浦志》记载:“旧志云:有大至十余斤者,今实无。但以城外关帝庙前所出者为佳。剖之,现槟榔纹,谓之槟榔芋”。“纹棕色致密,粉松而不粘,气香。他处有移种者,仅形似耳,无纹,谓之榔芋”。

芋头里最好吃的数荔浦芋,它肉质细腻,具有特殊的风味。同时个头大,芋肉白色、质松软者品质上等。剖开芋头可见芋肉布满细小红筋,类似槟榔花纹,栽培学称之为槟榔芋。各地均有栽种。母芋椭圆形,子芋5个~8个。以产母芋为主,一般单个重1000~1500克,大的可达2500克。而且营养丰富,含有粗蛋白、淀粉、多种维生素、较高的钙和无机盐等多种成份,具有补气养肾、健脾胃、强身健体之功效,既是制作饮食点心、佳肴的上乘原料,又是滋补身体的营养佳品。

把它切成薄片,油炸后夹在猪肉里做成“红烧扣肉”,风味特殊,肉不腻口,是宴会上的一道美肴。将它煮熟剥皮,放在热锅中,加上猪油、白糖、少量奶粉,压成奶芋,味道甘香软甜;掺和鱼、肉、鸡、冬笋、香菇等,有油轻炸,香酥爽口。荔浦芋的香糯、松粉、口感略甜, 可与肉类煮或焖, 也可切片入火锅烫食, 以及做芋末丸子、香芋红烧肉、爆炒芋片、芋头排骨等,其中又以制成荔浦芋扣肉,芋、肉同时入口的吃法最具特色。

荔浦芋淀粉含量高,且有独特的芋香味,利用荔浦芋的香、酥、粉、粘、甜、可口,可加工成30余种菜谱和加工数十种食品,用荔浦芋与五花肉做成的“荔浦芋扣肉”酥香可口,素有“一家蒸扣,四邻皆香”之赞誉,是荔浦人宴席上招待宾客的必不可少的一道传统名菜。用荔浦芋制作加工的系列食品越来越多,主要产品品种有:荔浦芋扣肉罐头、荔浦芋糖、饼、酥、糕、点、片、粉等40多个品种,不仅在全国各地销售,而且还销到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年年都是产销兴旺,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地域范围

荔浦芋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东昌镇、新坪镇、杜莫镇、荔城镇、青山镇、修仁镇、大塘镇、花篢镇、双江镇、马岭镇、龙怀乡、茶城乡、蒲芦乡,辖10个镇3个乡141个村。东到思贡村、西到下龙村、北到龙坪村、南到榕洞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6′至110°41′,北纬24°18′至24°46′,荔浦芋种植面积3330公顷,年产量7万吨。

五. 浙江省 宁波 奉化 奉化芋头

奉化芋头

奉化芋头,个头如西瓜,味道甘美。奉化水蜜桃被称为瑶池珍品、奉化蚶子系朝廷贡品。奉化大白鹅,名扬国内。羊尾笋干、溪口千层饼驰名东南。

原料芋艿约650克水发海参25克水发香菇25克火腿25克熟鸡脯肉25克青豆25克胡萝卜5克

芋艿去皮,切花瓣形,上笼蒸至酥软装盘。

海参、香菇、火腿、鸡肉、胡萝卜切丁,加青豆下锅中加清汤烧开,调好味后勾芡淋在芋艿上即成。

六.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山楂

山楂,俗名“山梨子”,亦名“石梨子”。除平乐镇外,其余12个乡(镇)都有分布。尤以二塘、桥亭、附城、长滩、张家、大扒、源头等7个乡(镇)为多。全县有山楂树8万株以上,挂果树6万株。解放前,县内山楂树多为野生,少数为人工栽培。全县常年产鲜果约300吨,山楂干片约100吨。据中国植物研究所、广西茶叶研究所等有关部门测定,平乐山楂果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2%,铁和钙的含量也大,其中钙的含量在各种果品中占首位。既可鲜食,又可加工制成山楂片、山楂糕、山楂酱、山楂蜜饯等。还可制作果汁、果酒。解放以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山楂生产日益为人们重视。进入80年代,县内山区许多农民都把山楂视作致富门路而广为种植。1983年,县商业部门开始收购山楂干果。1984年共收购山楂果片2.57吨,产品销往八步、梧州、柳州等地。之后由于受市场逐步放开,商业部门停止收购。

七. 广西 桂林 秀峰区 扒丝芋头

采用桂林的荔蒲芋头,削皮后用蛋青、淀粉裹入后油炸,待炸到色泽鲜黄时浇上糖汁,(糖汁用冰糖、醋、水调制而成)里香外脆、松酥爽口。菜的旁边摆放一小碗清水,作用于切断糖汁丝,也可起到降火作用。

八. 广西 百色 靖西 桂西鸭

桂西鸭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主产于广西靖西、德保和那坡一带,属大型肉蛋兼用型。

外貌特征:羽色有深麻、浅麻和黑背白腹3种。分别被当地人称作“马鸭”、“凤鸭”、“乌鸭”。

品种性能:成年体重2.4~2.7公斤,肉用仔鸭70日龄体重约2公斤。母鸭130~150天开产,年产蛋量140~150枚,蛋重80~85克,蛋壳多为白色。

九. 广西 桂林 荔浦 荔浦扣肉

荔浦扣肉是中国菜系粤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桂林特色名菜,以正宗桂林荔在司马迁的《史记·贷殖列传》中就有“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的记载。相传荔浦芋头从福建引种而来,个大饱满,头尾均匀,品质优良,堪称芋中之王。清代时已成为广西著名的。清嘉庆年间,广西桂北厨师取用荔浦芋与猪肉制成了荔浦扣肉,成为桂北一带居民婚嫁和节日席上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

前些年,随着《宰相刘罗锅》的热播,荔浦芋头也随之火了一把。

在荔浦,芋头的传统吃法是作成扣肉。这到菜的做法还是有些讲究,但是几乎家家都会做,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少不了这道菜。

扣肉者,首先自然要准备一块肉,放入适量的盐,糖,白酒腌制一两天,并在其周围抹上蜂蜜,再炖煮20分钟,待肉快熟之时拿出来后切成长方行块状。同时将芋头也切成和肉块同样的大小,然后放入油锅油榨十几分钟,待到芋头周围成黄色油榨状后捞出。

等到芋头和肉都冷却后,拿出一个大碗,把芋头和肉块互相镶嵌着立着排入碗内,这时碗内就是一块肉一块芋头排成,这些东西只能与碗口平齐。再将这碗扣肉放入高压锅蒸煮一刻钟,拿出来后,用一个比碗口大的盘子倒扣于碗上,最后将碗和盘子迅速翻转过来,将碗拿开,盘中就是一道做好的扣肉了。

上桌前,可在盘子周围用些西红柿片做点缀,或是在扣肉上撒些葱末,这样扣肉就做好了。

这道菜看上去精致美观,做得好自然是色香味具全,加上正宗的荔浦芋头,香疏松软。一般都是一次同时夹平行的肉和芋头,一口咬下去吃到嘴里有芋头的香味和肉的鲜美,两者融为一体极为可口。

没有荔浦芋头,用土豆代替来试试可能也会不错,品尝一下正宗的桂林名菜——荔浦扣肉。

十.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苎麻

苎麻,俗称青麻。种植历史悠久,据旧《灌阳县志》记载,1750年前已有苎麻种植。公元1800年前后从临桂县引进绿白麻种植,二十年后这个品种在县内成为主要苎麻品种。后又从平乐引进黑皮蔸种植,逐渐取代了绿白麻品种。民国时期苎麻种植较多,1949年全县达2710亩,总产量9.65万公斤。解放初期有所增加,1957年全县种植面积增至5966亩,总产16.43万公斤。60年代后,因扩种粮食作物,苎麻种植面积减少。80年代后逐渐恢复,因价格看涨,1987年种植面积达12317亩,总产88.84万公斤,为解放以来最多的一年。后因价格下跌,1990年仅有2355亩,总产为17.42万公斤。

县内种植的苎麻,纤维支数高,1986年经湖南株州绢麻厂化验,黑皮蔸苎麻的纤维支数达2200支以上,因而历来比较畅销。解放后,1953年由外贸部门收购出口苎麻10.83万公斤。

1960年出口75.15万公斤。县供销部门从1952年开始收购到1990年,共收购苎麻482.41万公斤,平均每年为12.37万公斤,其中1987年收购76.84万公斤,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广西荔浦特产新鲜大芋头我的家乡特产正宗荔浦芋头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