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特产发朋友圈 贺州特产有哪些值得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2 12:10:19

一.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辣炒鱿鱼圈

辣炒鱿鱼圈

做法:

一、鱿鱼去内脏、去墨囊、去皮洗净,横切成圈状

二、胡萝卜切细薄片,木耳、香菇温水泡发后切宽条,葱切段,姜蒜切片

三、坐水,将胡萝卜、木耳、香菇焯水取出备用

四、再将鱿鱼用开水迅速过水后捞出

五、锅内坐油,下姜蒜片爆香后,放入韩式辣酱炒香后倒入焯过水的全部食材,迅速翻炒并加入海鲜酱,少许盐(一定要少放或不放,因为两种酱已是有咸味的了)、鸡精,再加入葱段炒均起锅即可。

二.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茶

昭平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昭平植茶饮茶活动自古有之。据旧《昭平县志》记载:“象矶山面积极广,地产名茶,味颇佳。”“客之来访,奉之皋芦”。古人所谓“皋芦”即如今之“苦茶”。昭平名茶以象棋茶和藤宝茶的历史较悠久,两茶分别产自县内的象棋山和藤宝山。

旧版《昭平风物志》有这样一段颇为离奇的记载:传说,象棋山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古树参天。很久以前众仙遨游名山大川时,路经象矶山,被周围的山光水色迷住了,便在此憩息观光,并摆出棋盘对弈,仙童将仙丹用山泉化为仙茶,侍奉神仙,众仙一边品茗,一边下棋,好不快活。也许是这里的泉水泡出来的茶味出神入化,越品越感到这茶味非同一般,众仙在离去之际,觉得应该留迹人间,惠及百姓,便命仙童将携来的仙丹撒向山野,然后飘然离去。从此之后,象矶山上的悬崖怪石间,到处都长出了茶叶苗,人们为了纪念之,便将象矶山称为象棋山,山上的茶亦称象棋茶。

县境内的藤宝茶,产自距五将镇政府驻地6.5公里的藤宝山上。此山巅顶云雾缭绕,山间林密藤茂,有多种亚热带动植物,故尚有“万宝山”之称。山间所产藤宝茶,叶细长似竹针状,百姓称其为仙人茶。此茶色红味醇,素获茶客称道。

昭平象棋茶和藤宝茶具有清、甘、香、甜四大特点,开水泡后六、七天也不变质,饮用仍芳香宜人。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总要从几十里外到象棋山、藤宝山采茶,作为招待客人及逢年过节饮用。据民国23年付印的《昭平县志》载:“茶,此为我国出口大宗,如江南之碧螺春、浙江之龙井、福建之武彝、安徽之六保、云南之普耳皆久经驰名。昭平所种若雨水採者名雨前茶,清明前採者名未过清,气味清腴亦不让他。”

昭平处于西南地区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山峦起伏,河溪纵横,耕地面积仅占全县总面积的4.55%,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地形地貌呈北高南低趋势,气温的时差异十分明显,高寒山区与平坦洼地温度差达2℃至3℃,这种地形地貌与气温差异对茶叶的生长极为有利,尤其是藤宝山、象棋山、将军峰等高山生长的野生大茶极有开发价值。

宋淳熙年间,昭平境内先民已开始种植茶叶,但其规模很小。明代初期,明政府为加强南方的统治,再次整修桂江水路交通,使昭平镇、五将、马江等沿岸集市更加繁荣,市场上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五将藤宝山、文竹象棋山、庇江将军峰等周边村寨出现个体农户种植茶园,其生产规模是家庭手工作坊,种植的果种是当地野生绿茶,产品大多数是由商人收购外销。明成化年间,茶叶已成为昭平的传统出口土品,广东等地商人到采茶期都云集产茶地采购茶叶。其中,藤宝山、象棋山等产地生产的“未过清”茶深受客户青睐,远销海外,饮誉东南亚。明万历年间,昭平已有制茶技术和茶文化传统。仙回瑶族乡被誉为昭平的“茶调之乡”,木格乡至今还流行一种采茶戏,其舞蹈动作一般是以模拟采茶劳动中的动作为主。清朝初年,县内有村民从山上移植茶树到村前屋后,以方便日常采摘。此期间,境内桂江、思勤江两岸已开始小规模植茶。20世纪三十年代,昭平各地相继出现分散的小面积茶园,民间茶叶手工炒制作坊逐渐增加。在马江、砂子和昭平等集市有富商从云南引进大茶广为种植,使茶叶产量速增。据旧志载,三十年代全县年出口茶叶30.2吨。

解放后,茶叶加工由民间转为集体,茶业初成规模。六十年代,文竹公社的纸社,在县外贸局的支持下,开发象棋茶园,垦出梯地200余亩,扩大象棋茶树种植面积,使这一名贵得到发展,产量出口最多的年份达59.7吨。至1978年,全县茶园发展至7300亩,年产量150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全县的茶叶加工以茶厂为主。1983年县供销社在马江镇湾岛村建茶厂,并把当地茶场纳入厂辖,建成农、工、商联合经济实体。1987年,县扶贫办大力支持个体企业,使昭平第一个较有规模的茶叶加工个体企业——象棋茶厂在文竹街边顺利建成。该厂技术、种苗和设备均由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提供,始创初期年产茶2.5吨。1988年象棋茶厂生产的“绿茶2号”被誉为广西六大名茶之一。同年,又获得“陆羽杯”金奖,入选《中国茶经》等多种茶名录。九十年代末,昭平绿茶开始形成规模种植,逐渐成为地方特色产业。昭平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作为振兴昭平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培育,着力建设茶业工程,培植出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的将军峰茶厂、大脑山茶厂、凝香翠茶厂、文竹象棋茶厂、古袍茶厂、香茗茶厂等一大批龙头企业。九十年代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昭平县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茶农重茶质、企业重品牌的发展战略蔚然成风。从2004年至2007年本县先后举办了四届“茶王节”活动,茶王节逐渐成为广西著名的茶叶文化品牌和对外宣传窗口。昭平茶屡获殊荣,响誉全国。其中,“凝香翠茗”茶曾获1994年中国“陆羽杯”金奖和1995年全国新技术产品交易会金奖;“银杉”茶1997年和2001年两次获得“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二等奖;“云绿”茶荣获1997年“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名优茶称号;“大脑山毛尖”和“大脑山银毫”双双荣获1997年首届中国(国际)名茶博览会金奖;在首届“桂茶杯”名茶评比中,将军峰“浓香银杉”茶荣获特等奖,“碧翠香”茶获一等奖;“黄花针”茶在第四届“桂茶杯”名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象棋山高山石崖茶”1999年获亚洲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5月,昭平县将军峰“曲毫茶”、“毛尖茶”、“凝香翠茶”等品牌茶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授予绿色食品证书;2004年4月,昭平县茶叶生产基地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为无公害茶叶产地,颁发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书。昭平茶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有历史悠久早已蜚声国内外的昭平“象棋茶”、“将军峰银杉”、“凝香翠茗”、“桂江碧玉春”、“大脑山毛尖”等十多个茶系列产品在国内外茶叶博览会上多次荣获金奖。“将军峰”系列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将军峰茶厂成为国家农业部茶叶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定点企业。

三.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红

昭平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昭平红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成螺,颗粒匀整紧实,色泽乌润金灿,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温润顺滑,回味隽永。昭平红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昭平红”是象棋山茶叶公司利用“福云6号”绿茶品种茶青制作工夫红茶的新工艺,克服了绿茶品种制作红茶出现的发酵不匀、汤色欠红、香低味淡、苦涩味重的技术难题,研制出的红茶新产品“昭平红”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成螺,颗粒匀整紧实,色泽乌润金灿,汤色红艳明亮,杯沿金圈明艳;叶底红匀明亮,茶芽肥嫩匀整。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温润顺滑,回味隽永。

昭平红,源自中国著名的有机茶产区:广西昭平县。昭平古称南越地,据考证这里已经有1000多年产茶制茶的历史。象棋山生态有机茶园地处自然原始森林保护区,这里气候温润适宜,降雨量充沛,山脉连绵起伏,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山顶平均海拔均在800-1000米以上,终日云雾缭绕,土壤层深厚且呈弱酸性,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最适合茶叶生长的地方”!

“昭平红”是象棋山茶叶公司利用“福云6号”绿茶品种茶青制作工夫红茶的新工艺,克服了绿茶品种制作红茶出现的发酵不匀、汤色欠红、香低味淡、苦涩味重的技术难题,研制出的红茶新产品“昭平红”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成螺,颗粒匀整紧实,色泽乌润金灿,汤色红艳明亮,杯沿金圈明艳;叶底红匀明亮,茶芽肥嫩匀整。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温润顺滑,回味隽永。

“昭平红”茶深受消费者喜爱,在2010上海国际茶博会迎世博“中国名茶”评选中荣获金奖。从2013年开始,成为缅甸领事馆的指定高端接待用茶、2013年第十届东盟博览会指定用茶。

2013年,昭平县茶叶协会申报的“昭平红”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124997。

昭平红

昭平县茶叶协会

12124997

四.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银杉茶

昭平银杉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于广西昭平县。银杉采用优质茶树的一芽一叶为原料。挖掘茗明、清炒茶秘诀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独特方法精制而成,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审评该茶叶外形微扁、披毫隐绿,汤色嫩绿明亮,清香浓郁,滋味纯爽,叶底绿亮、肥嫩露芽。银杉茶色、香、味、形具佳,具有名茶风格。 据了解,“昭平银杉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昭平县昭平镇、文竹镇、仙回乡、走马乡、五将镇、马江镇、木格乡、黄姚镇、富罗镇、北陀镇、樟木林乡和凤凰乡12个乡镇128个村,东到凤凰乡营盘村,南到木格乡鹿坡村,西到仙回乡茅坪村,北到文竹镇七冲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0′-111°19′,北纬23°39′-24°24′,总面积8000公顷。

昭平县地处广西东部、桂江中游,全县人口39.2万,辖7镇5乡,县域面积3273平方公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农业县。昭平县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林面积2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0.7%,绿化率98.2%。境内峰峦叠翠、甘泉潺潺、云雾缭绕,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8℃,年平均降雨量2046毫米,土壤肥沃,PH值4.5-6.5,主要盛产茶叶、黄姚豆豉、沙田柚、蚕茧、晒烟、八角、蜂蜜、茶油、松香、青梅、水产品等农产品,众多产品远销粤、港、澳和东南亚及欧美等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环境为昭平发展优质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年有8至10个月的采茶期,早春茶比长江流域茶区早采摘20至30天,比华东、华中主产区早一个月,特别具有早春名优茶和无公害茶、绿色、有机茶生产的明显优势,昭平县是全国茶叶生态最适宜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广西名优绿茶优势产区,广西无公害茶叶示范县。

昭平银杉茶产于广西昭平县。银杉采用优质茶树的一芽一叶为原料。挖掘茗明、清炒茶秘诀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独特方法精制而成,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审评该茶叶外形微扁、披毫隐绿,汤色嫩绿明亮,清香浓郁,滋味纯爽,叶底绿亮、肥嫩露芽。银杉茶色、香、味、形具佳,具有名茶风格。

地域范围

“昭平银杉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昭平县昭平镇、文竹镇、仙回乡、走马乡、五将镇、马江镇、木格乡、黄姚镇、富罗镇、北陀镇、樟木林乡和凤凰乡12个乡镇128个村,东到凤凰乡营盘村,南到木格乡楠鹿坡村,西到仙回乡茅坪村,北到文竹镇七冲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0′-111°19′,北纬23°39′-24°24′,茶园面积12万亩,2008年产量4980吨,茶园相对连片种植。

五. 河南省 开封市 祥符区 赵双圈瓦刀斧头

赵双圈瓦刀和斧头由名师赵洪藻创制,有40余年的生产历史,1961年曾被市政府定为手工业名产。

瓦刀用铁一斤二两,钢二两,经过五火热工打造,以及冷工和淬火等工序后,成为平整光滑、美观大方的建筑工具。该产品具有不夹灰、不卷刃、轻便利使、面平好用等优点,深受建筑工人欢迎。销售于开封、青海、西宁、兰州、西安等地。1961年生产瓦刀两万多把。80年代停止生产。

赵双圈斧头是经过评定的市手工业名产,具有不掉豁、不卷刃、不断钢、不掉角、顺手好用、锋利美观的特点。由于质量较高,不仅畅销省内外,还出口国外。该产品1957年生产量高达36000把,80年代仅生产出口斧头。

六. 广西 贺州 八步区 贺州菜酿

贺州的菜酿还具有地域特色,如大宁的豆腐酿,必须是用宁江水制作的豆腐才别具风味。传说中宁江上有一块巨大的四方豆腐石,祖传大宁豆腐的加工方法是:用宁江水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成生豆浆煮熟后,再用取自宁江的巨石重压。加工出来的白豆腐经野油茶油急煎成四方块的油豆腐,大大方方,色泽内白外黄,肉白嫩滑,人称“金包银”,据说是封建社会朝庭的贡品。每缝喜庆佳节,大锅大锅的大宁豆腐酿香飘十家,令人垂延欲滴。令人不解的是,同样的加工方法,在别的地方加工出来的豆腐就没有这种风味了。(八桂风情:电视解说词)

朋友,一年四季中,不论你什么时候来到贺州,都可以在贺州人的餐桌上品尝到别具一格的贺州风味菜——菜酿。贺州人逢菜必酿,豆制品类、果菜类、根茎菜类、叶菜类,甚至猪大肠、猪血、猪网油都可以做成菜酿,还有生葱大蒜照样酿!有人做过统计,贺州菜酿有108种之多。

粤楚文化的交汇使贺州菜酿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秦汉至唐宋的1000多年里,贺州是“粤楚通衢”的前沿阵地。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在贺江的中游设置了临贺县,临贺县驻地贺街镇作为贺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20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有姓有名的全国各地到贺州任职的状元、进士就有1000多名,这些一朝-的到来,也带来了一方的饮食文化,再加上潇贺古道上中原沟通岭南频繁的人流物流,也促进了贺州菜酿的繁荣。

作为多民族居住地的贺州,也使贺州菜酿充满了丰富的民族特色。南乡壮族的猪大肠酿,是用生糯米直接灌进猪大肠内制作的,猪血酿是用糯米粉拌猪血灌进猪小肠中制作的。瑶族的竹笋酿有酿糯米饭的,有酿糯米粉的,也有酿肉陷的。客家人的油豆腐酿,本地人的茄子酿、蒜酿、瓜类酿等都有各自的民族特色。

将菜酿融入爱情文化,也许是贺州人的独创。贺州客家人迎亲宴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豆腐酿,从他们的一句“豆腐酿——放心”歇后语上可以看出,男女婚庆已经宴请亲朋道贺,双方日后尽可以放心白头到老。瑶族姑娘为心上人特制的生葱酿,寓意是对有情人的一种情感祝福,希望心上人聪明伶俐。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贺州菜酿也是如此。大宁人酿的油豆腐酿,大大方方,外色金黄,肉白滑嫩,被誊为“金包银”,传说是朝庭的贡品。贺街人的瓜花酿,大锅煎煮,甜透心窝。桂岭人的灯笼椒酿和信都人的茄子酿,油泡煎炒,香飘三家。同样的陷料,同样的制作手艺,换了一个地方,就没有了原来正宗产地的味道,贺州菜酿就是离不了那一方神奇的土地。

贺州菜酿高就高在将儒家文化提倡的食不厌精和粗粮细做的文化精髓融进了菜酿的制作过程中,把菜酿做出品味来。如有一种叫做猪婆菜的青菜,不管你怎么用巧手来煮,它的味道都不好吃,平时农户们种这种菜主要是用来喂猪的。但是,南乡壮族的农妇们用猪婆菜叶来包糯米饭或糯米粉酿,它的味道就别具一格!还有肥肉切碎后加上其它调料制成菜酿,使人吃起来就不觉得肥腻了。甚至将猪下水做成各种精美的菜酿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文明。

贺州菜酿讲究传统制作,不需要太多的现代调料,也不钟情于先进的微波炉煎煮方法,农家的大锅煮豆腐酿、大锅的瓜花酿最纯正,宾馆里推出的豆腐、瓜花、葫芦瓜三酿一锅煮不知醉倒了多少外地游客。千百年来,贺州人的百菜酿酿着生活中的甜蜜,酿着一个民族不老的的歌谣,人们嘴里吃了一碗又一碗,尝着幸福和快乐。

七.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里松黄腊石

里松黄腊石,是贺州的一道特色工艺品。里松黄腊石是继南京雨花石、柳州红河石、云南大理石、长江三峡石、山东长岛石、青岛崂山石、兰州黄河石、安徽灵壁石、洛阳河洛石、之后的又一新品种,为岭南奇石之一。

特色简述

里松黄腊石表滋润细腻,触感柔和,质地似玉,温润而坚,色泽光彩耀人,形状怪异叠出,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让人浮想联翩,既淳朴又自然,既抽象又具体,一块石头就是一首交响音乐,一幅美。

产业阶段

黄腊石奇石产业正在上升阶段,在国内奇石界有很高的知名度。现在许多人正在把经营黄腊石奇石做为谋生职业,许多黄腊石奇石和雕件层出不穷。得到好腊石容易,雕成精品稀罕。不但要石质完整润腻如玉,还要色泽多彩绚丽,更要构思巧妙,雕刻技艺娴熟,缺一不可。

雕刻技艺

雕刻师最擅长的娴熟技艺能与高品质的、色泽鲜明、设计独特体材的材石完美结合,那雕刻出来的东西就会是一件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这三件送展的黄腊石雕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石质润腻、色彩独特、完整刚好一掌在握,体现了八步黄腊石质地极玉、色彩丰富和雕刻师高超的技艺。

八. 广西 贺州 八步区 开山白毛茶

开山白毛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名称: 开山白毛茶 产地: 贺州

    开山白毛茶栽培历史悠久,是广西名茶之一,主产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生长在土质肥沃、雨量充沛、云雾缭绕的群山中。采制工艺以手工炒制为主,制成的茶品质特色为:汤青叶绿、回味甘甜;外形细圆光直、白毫显露;冲泡后芽嫩叶绿,始饮时微苦,随后转甜,清香馥郁,满口生津;其苹果香味独特。色、香、味具美。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称其为“一品开山茶,天下无佳茗”从此,开山白毛茶美名远扬。

开山白毛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生产的一种条形炒青。主销广西、北京等地。茶区该县桂岭,海拔 1000米以上,三面环山,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冬暖夏凉。茶树品种优良,叶形椭圆,叶质柔软。其品质特点条索紧细、匀整,呈螺形卷曲,银绿隐翠,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清澈,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爽回甘;叶底嫩黄匀整。

曾有史料记载: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桂林时,有-位老人请乾隆品茶。皇帝端起茶杯嗅了-下。忍不住赞叹一声“好茶”,并不住迫问“请问此茶出自何处”老人答道;“茶出贺县开山,开山茶也。此茶一道水,二道茗,三道四道味犹未穷。”接着皇帝冲上第二道水,轻呷一口, 不由自主地击掌叫道:“妙哉,真乃一品开山茶,天下无佳茗也。”从此,贺县开山白毛茶美名远扬至今。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地域范围

开山白毛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范围处于桂湘边界萌渚岭山脉的开山镇、桂岭镇、大宁镇和黄洞乡。开山白毛茶发源于萌渚岭山脉开山镇东南村的庙塘冲、高田冲、寨岩冲、公胆冲一带,原生态茶区海拔500米以上,三面环山,土质肥沃、雨量充沛,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冬暖夏凉。地域范围坐标为北纬24°46′24〞~24°28′54〞、东经111°41′12〞~111°47′41〞之间。地域保护范围的面积4000公顷,现种植面积 400公顷,年产量鲜茶500吨。地域范围属南岭山区丘陵区,桂岭河支流流经开山、桂岭、大宁、黄洞、贺街等镇,境内长100公里,出贺街镇流入贺江。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开山白毛茶(绿茶)外形紧细、匀整,有锋苗,白毫显露;香气清香、浓郁,苹果香突显;汤色清绿明亮;滋味醇厚甘爽。开山白毛茶属广西地方历史名茶,品质优异。 (2)内在品质指标:开山白毛茶(绿茶)主要品质指标:水分≤6.3%、总灰分≤4.92%、粗纤维≤11.4%,水浸出物≥56.4%、茶多酚≥23.6%、游离氨基酸≥2.5%。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须符合按照(GB/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卫生安全指标要求。

九.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富钟水牛

【种质原产地】 广西的富川和钟山

【主产区与分布】 广西的富川和钟山

【被毛颜色】 毛色有黑灰和石板青两种多数为灰黑色,。颈下胸前有条新月形的白带

【体型特征】 体型高大,粗糙紧凑,发育匀称,背腰宽且平直。

【头部特征】 头大小适中,公牛头粗糙雄健,母牛头清秀而略长。嘴筒粗,四方口,口叉大,,鼻镜宽大,色灰黑。眼圆有神,稍突。耳大而灵活,母牛颈宽平,公牛额稍突起。

【角型特征】 角根粗,呈四方形,向后弯曲成半月形,公牛角较粗,为龙门大角,母牛角较细长。

【胸部特征】 前躯宽大,胸深,肋骨张开

【腹部特征】 公牛腹部紧凑,如马腹形,母牛腹圆而大

【背腰特征】 背腰宽且平直

【尻部特征】 母牛后躯发达,尻略斜,0呈圆柱状

【四肢特征】 四肢粗壮,前肢正直,后肢微弯曲

【蹄部特征】 蹄圆结实,蹄圆大,黑色或灰黑色

【种质优缺点】 体型高大,匀称,结实紧凑,行动有力,性驯是良好的役用牛型。但公牛-较小而不显露。

贺州十大特产排行榜贺州必买的八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