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特产宽粉 红油宽粉陕西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0-12 03:19:18

一.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高桥蔬菜

高桥蔬菜

高桥乡地处长安区西北部,属咸、长、户县(市)的接壤地带。全乡总面积28平方公里,目前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其中日光温室大棚2088栋,中低拱棚7500多栋,形成了四个千亩设施栽培中心、两个示范基地和一个占地面积2800多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全乡蔬菜年总产量达到6.4万吨,总收入8675万元。2003年基地通过省农业厅检测认定,被命名为“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基地主栽品种西红柿、黄瓜、菠菜三个品种于04年通过国家农业部检测认证。09年又有生菜、油麦菜两个品种通过认证。为了创名牌,占领市场,乡上注册了“春桥”牌蔬菜商标,并成立西安春桥实业有限公司。“春桥”牌被评为“西安市09年度著名商标”。

信息来源:西安农业信息网

二. 陕西省 渭南 华阴 华阳糍粑

华阴市罗敷镇华阳便民服务中心(原华阳管区)位于秦岭东部腹地,山区温差较大,耕地以旱地为主,可耕种的农作物种类单一,土豆尤其适于在此生长。虽然农作物的种类并不丰富,但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多种美味可口的食物,华阳“土豆糍粑”就是其中最受大家喜爱的一种小吃。华阳人民依靠他们的智慧把普通的土豆创造性的做出了不同口味,逐渐成为人们酒足饭饱之后忆起的美食。

土豆糍粑,是一种以马铃薯(土豆)为主要原材料的汉族小吃,流行于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因其制作费时费力,所以在民间主要用来招待来自远方的贵宾和重大活动享用。华阳“土豆糍粑”更是别具一格,主要分布在华阴市华阳管区。

三.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城固茶食

城固县农村自古以来就有种茶饮茶的习惯和待客茶为先的习俗,还有以茶食品滋补保健、招待亲朋的传统。成为香飘农家的美味茶食,其主要有以下几种:

“鼎罐茶”。流行于该县南部山区二里镇一带。将鼎罐里的水烧沸后,放入适量茶叶,用文火熬煮,其茶汁味浓酽,多为夜间看守山林人饮用,能提神醒脑,随时防备野猪山猴糟蹋庄稼。

“筒筒茶”。流行于小河、双溪一带。将小铁皮圆筒煨在火塘中,烧至发红,把菜籽油或猪油倒入筒内,待油沸时将适量茶叶放入筒中,用筷子不停地翻炒,炒至茶香味浓时倒入清水,放一些白糖或食盐即可饮用。其甜茶味美,咸茶味鲜,消暑解渴,生津养胃,提神去腻。

“蒸油茶”。盛行于天明镇、小河镇一带。将猪油、桂圆、大枣、枸杞、核桃仁、冰糖等装入盆中,放在锅里蒸至猪油冰糖等融化后,添加适量泡好的茶水,放在柴火边煨沸即可饮食。其茶甜美醇香,有滋肺益脾壮阳之效。

“炒米茶”。流行于文川、上元观、原公镇一带。把大米和当年新产的青茶同时放在锅中炒至淡黄色,加入清水烧沸,再调进油盐姜葱和浆水菜即可食用,可除风寒治感冒。

四. 陕西省 西安 蓝田 西安凉皮

特点:味酸、辣、爽口、凉香,皮子具筋软的特点,宜于夏天吃用。 制作方法:擀面皮、蒸面皮。 主要原料:面粉、调料、菜籽油、辣子

简要介绍:凉皮又称“酿皮子”,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其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凉爽可口,宜于夏天食用。如今是关中西府的重要名吃。( 西安)

五. 陕西省 咸阳 杨凌 胡羊肉

胡羊肉是西北菜菜谱之一,以羊肉为制作主料,烹饪技巧以蒸菜为主,口味属于五香味。制作时非常注意刀工,羊肉条要长短一致,厚薄均匀,摆放整齐,不得松散。此菜用二流芡(稍稀的芡汁),要求芡汁既与主料交融,又呈流态,食之利口。

制作原料:

主料:羊肉(肥瘦);

辅料:木耳(水发)、黄花菜(干)、淀粉(蚕豆)、青蒜;

调料:盐、姜、小葱、香菜、花椒、茴香籽[小茴香籽]、沙姜、草果、香油、味精、酱油、花椒粉、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羊肉(羊胸脯肉)漂洗干净;

2.洗净的羊肉整块投入锅中,用旺火煮约半小时,打净血沫,然后改微火;

3.将花椒、小茴香、姜皮、沙姜、草果用纱布打包,用水冲去尘土;

4.将调料包投入锅内,视肉煮至九成熟,捞出晾凉;

5.将煮熟的羊肉切成7厘米长,0.3厘米厚的长条;

6.将羊肉条摆放在大汤碗内,再放上葱节、姜片,加入适量原汤,调上花椒粉、食盐、味精,上笼蒸约40~50分钟;

7.蒸至肉烂而调料入味,下笼翻扣在凹盘内;

8.炒勺置火上,将凹盘内的汤滗入炒勺内,投入木耳、黄花,调上酱油,用淀粉勾芡,淋香油,撒香菜、蒜苗丝,浇在羊肉上即可。

六. 陕西省 咸阳 渭城区 陕西萝卜饼

制作材料:精面粉650克,白糖350克,熟猪油250克,生猪板油丁50克,萝卜丝250克,红枣25克,芝麻15克。

特色:软嫩酥甜,是陕西大众化小吃食品。

制作方法:

1.红枣去核洗净,切成丝。盆内加芝麻(剁碎)、绵白糖、萝卜丝、生猪板油丁拌匀成馅。

2.盆内加300-325克面粉,倒入175克化开的熟猪油搓酥,分成5份,用湿布盖上静饧。

3.剩余的面粉倒入盆内,加熟猪油75克、适量温水和面搓硬,分成5份,用湿布盖上静饧。

4.两种面团分别搓成条,各摘成2块,水油面擀开,油酥面放在水油面内,反复纵横各叠3次,擀开将馅包在里边,拍成圆饼,上鏊烙烤即成。

制作要领:

1.两种面团要揉匀饧透;

2.烙制时火不宜太旺,以免焦煳。

七. 陕西省 汉中 镇巴县 陕西肉夹馍

陕西肉夹馍

得名古汉语"肉夹于馍",肉叫腊汁肉是一种用着锅占制的普什肉,但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有明显的特色,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法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

基本制作工艺是:将肥瘦适度的鲜猪肉,用凉水洗于净,切成1-2公斤的长条,放入陈年老汤锅内,加入适量的凉水、食盐、料洒、糖色,以及八角、桂皮、花椒、丁香等10余种调味品(用粗布袋装),压上铁算子,先用大火烧开,撤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炯煮,保持汤锅小开,煮约2小时后改用微火焖3-4小时,此时肉已完全酥烂,即可捞出拆去骨头,放在大瓷盘内。吃时切腊汁向少量,夹人刚出炉的白吉馍中,此时馍香肉酥,回味无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白剂馍一起食用还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八.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布贴绣

布贴绣是西安地区农村流行的儿童玩具和日用品,至20世纪80年代,布贴绣已发展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布贴绣品常见的有布老虎、布麒麟、布大象等摆饰和玩具,也有童鞋、童帽等实用品,多以动物为题材,通过捆扎、剪贴、刺绣等方法,制作成不同的图案形象,在造型上富于夸张变化,在色彩上明快强烈,绣工粗细兼具,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是广大旅游者理想的纪念品。

信息来源: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九.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陕西黑木耳

黑木耳,史称“上洛耳”,系天然的食用菌,历史悠久。《续修商志》载:“万山栎树繁多,土人伐木耳,近年收买成包,水陆发至襄汉,作郧耳出售,价倍川耳。”可见商洛木耳自古与郧耳齐名,久负盛誉,是请客酬宾、馈赠亲友之佳品。商洛黑木耳片大、肉厚,鲜而不腐,味道清香,有化毛之效。用木耳炒大肉,肥而不腻;与各种菜看均可配合,营养价值极高。每百克黑木耳中含蛋白质10.6克、脂肪质0.2克、碳水化合物65克、纤维素7克,还有多种维生素和肝糖等。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滋阴壮阳、清肺益气、补血和血,治疗妇女产后虚弱和手足抽筋麻木、分解纤维杂质、清涤肠胃等功效。对轻纺、矿业职工有保健特效。镇安县外贸公司生产的压缩木耳质优价廉,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黑木耳有十几个品种。棕树生耳,叫光耳子,品质最佳,属大宗收入。商洛黑木耳就是指的栋树耳。构树生耳,叫毛耳子,背面多毛,体重质差。桑耳、槐耳、榆耳、柳耳、杨耳、柿耳都可食用,但味均不及光耳。 商洛黑木耳全区各县、市都有,主要用栋树人工培育生产以丹风、商南为主产县,产量分别占全区30%、25%左右。1998年全区产木耳541吨成为全区着力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十. 陕西省 榆林 靖边县 陕西八宝饭

“八宝饭”是陕西筵席上的一道佳肴,以色、香、味、形俱佳而称著。八宝饭以糯米为主料,一般多配以营养丰富的红枣、莲籽、百合、薏米、白果、桂元肉、青红丝等蔬果。也可因时因地而异,配以核桃、山楂糕、葡萄干、花生米、蕨麻、樱桃等副料。

“八宝饭”来源于“周八士火化殷纣王”的故事。殷纣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残暴腐败的国王。其统治末期社会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曾被殷纣王关押过的周文王,为报仇雪恨,遍访贤达,起用了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等8位有才能的人,号称“八士”。周文王死后,“八士”成为周武王的谋臣,积极参与了推翻殷商的斗争。大约在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纣后,曾在西周国都丰镐举行了盛大的庆典,王室的“疱人”特用8种珍品蒸制成一种佳肴,上席时,以色红似火的山楂汁浇于其上,用来象征“周八士火化殷纣王”。从此八宝饭世代流传下来。

宽粉是哪里特产陕西特产干米粉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