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昌县有什么特产 湖北孝感孝昌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1 04:12:06

一. 福建省 南平 顺昌县 乌饭

乌饭就是五色糯米饭,每年“三月三”歌节、清明节、四月八等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他们选好优质糯米,将糯米洗干净,然后染以从红蓝草、黄饭花、枫树叶、紫番藤提取的彩色汁液,再放入蒸笼中蒸熟,做成红、蓝、黄、紫四色,加上糯米的白色合成五色,艳丽多彩、清香四溢并有益于人体健康。杜甫曾为之写下“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之佳句。

四月初八,早稻已插完返青,人们用五色糯米饭揉成小团团,粘附在竹枝上,插于0神龛,又从田中取回一蔸生长旺盛的禾苗,以南瓜叶包根,放在碗里,一并祭祀0,祈求0保佑五谷丰登。这种风味食品与祭祖娱神活动融在一起,充满着民族、地方情趣。

二. 四川省 巴中 平昌县 江口青鳙

江口青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昌江口青鳙是平昌县著名,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平昌江口青鳙营养丰富,肉质坚实脆嫩、十分鲜美,鱼肉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较高的粗蛋白,比普通鱼高3.07%,被视为珍贵食品。近年来,平昌县通过“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结合平昌县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水产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平昌江口青鳙市场竞争力,平昌县严格按标准、按要求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生产、养殖,其品质、价格、声誉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先后获得“上海世博会四川省名优特新产品”、“西部农交会‘最畅销产品’”、 第十届“四川名牌”、“巴中市第一届名牌产品”、首届“市长质量奖”等各类荣誉,平昌江口青鳙品牌已成为宣传巴山老区的绿色名片。截止2015年10月,平昌县水产养殖面积达11余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3万余吨,渔业总产值4亿余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200余元,有力的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江口青鳙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平昌县澌岸乡、兰草镇、坦溪镇、驷马镇、土兴乡、元石镇、涵水镇、岳家镇、响滩镇、白衣镇、江口镇、澌滩乡、云台镇共1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刺龙芽

刺龙芽其嫩茎叶作蔬菜食用,不仅风味清香独特,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其富含人体需要的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多种氨基酸,16种以上无机营养元素,在日本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珍”。野生刺龙芽在长期的自然进化中形成了高抗病虫害及耐瘠薄的生存能力,可以不用化肥农药进行人工栽培,是现代餐桌上难得的天然绿色食品,其嫩茎叶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及日本、韩国被视为高档蔬菜,市场前景看好。刺龙芽茎叶的药用及营养价值很高,植株总甙含量是人参的2.5倍,中医学研究认为,楤木对人体具有兴奋和强壮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各种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消炎、镇静、利尿、强心、活血止痛、怯风除湿、补气安神,强精滋肾之功效,进行楤木蔬菜栽

刺嫩芽也就是龙芽葱木,是一种珍贵的山野菜,是出口创汇的AA级森林绿色食品。

宕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物产众多,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宝地。

刺嫩芽也就是龙芽葱木,是一种珍贵的山野菜,是出口创汇的AA级森林绿色食品,在宕昌县的各个乡镇均有大量的刺嫩芽。

龙牙楤木是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1.5~6m。树皮灰色,密生坚刺,老时渐脱落,仅留刺基;小枝淡黄色,有针状刺。叶互生,有柄;二至三回单数羽状复叶,连叶柄长可达1m,叶柄、叶轴和小叶轴通常有刺,最终小叶5~10对,基部外侧另有单生小叶1片,卵形或椭圆卵形,长5~15cm,宽2.5~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边缘有疏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灰绿色。秋季开黄白色花,伞形花序聚生为顶生伞房状圆锥花序,浆果状核果,球形,熟时黑色,具5棱。

四. 江西省 南昌 南昌县 趸糖

选用芝麻、精面粉、麦芽饴糖、白糖等原料,将芝麻除去杂质,用水洗净炒熟,碾成粉,除去麻壳,再将生面粉炒到一定温度,白砂糖磨成细粉、糖粉、麻雪(即去壳芝麻粉)拌合在一起,捣舂细腻过筛,然后用锅将麦芽饴糖炒热甩白,炖化为老糖。将半成品摊上台板,防上老糖,摊薄,经过翻、折、捏长、滚压、刀切成形、包装,即为成品。



特点:营养丰富,味道清甜酥脆,并有润肺、健胃等功能。

五.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宕昌黄芪

宕昌黄芪是甘肃省陇南宕昌县的。宕昌县位于甘肃南部,陇南市西北部白龙江中游,岷江之滨,它东与礼县接壤,西与甘南州之舟曲、迭部相邻,南与武都毗邻,北与定西岷县相连,是产特有的黄芪之乡。 宕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观奇特。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们在岷江两岸繁衍,生息于此,早在商、西周时,宕昌为羌人居地(公元前11世纪)属陇西郡,后在东汉时期、光武帝初年羌道属武都郡,在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人始建宕昌国,为最早的行政建置,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以其他为宕州,设宕州总管府,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宕州为宕昌郡,遂有“宕昌”之名延称于今,1954年6月,经政务院批准将西固县治迁至宕昌,11月13日,西固县更名为宕昌县。 1935年至1936年,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哈达铺,并作出了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策,哈达铺被誉为红军长征“加油站”。2005年被国家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哈达铺长征纪念馆已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宕昌境内地形特殊,表现各异,既具有北国之雄奇,又有南国之秀丽,特别是国家AAAA级森林公园官鹅沟,景点繁多,风光奇特,被称为“小九寨沟”,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古老的宕昌国遗址、险峻的三国古栈道、闻名全国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风景如画的官鹅沟自然风光,加上独特的民俗风情、多彩的民间艺术,使人文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宕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交错地带,境内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属亚热带、温带、寒带三种气候过渡地带。由于境内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差异大,光照充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层次分明的气候特征,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为发展中药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宕昌县中药材资源丰富,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全县境内有中药材资源690多种,野生400多种,其中有收购量的就有142种,常年家种、面积比较大的药材有当归、大黄、党参、红芪、黄芪等10余种。可以说宕昌的确是天然中药材的宝库。在这天然宝库中有许多优质中药材其种群和性状当地特有,宕昌黄芪就在于其中之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时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南宋药物学家【弘景曰】:“黄芪第一出陇西洮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洮阳指岷州,宕昌大部分地方过去属岷州管辖。宕昌境内各个山上都产黄芪,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此有时也叫宕芪。《神农草木经》列为上品。 由于宕昌的气候阴凉湿润,光照充足,境内山高坡陡,地貌复杂,植被多样化且繁茂,除岷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以外全县其他地方均能种植黄芪。宕昌黄芪和宕昌红芪一样享誉中外,主要取决于质量特色,而质量的特色又取决于宕昌独特的地域环境。该环境下的自然气候,土壤和独特的栽培管理技术与宕昌黄芪质量特色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在民国时期,就已成为外销的商品药材之一。从1978年开始,由野药变为家种。全县年均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产量达1.8万吨。 宕昌县历届县委、政府领导都尤为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上级组织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2年宕昌中药材种植得到国家医药总公司帮扶,农业部药材司为此派梁金龙同志到宕昌挂职副县长,主抓宕昌优特品种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销售。并在多年的中药材种植加工过程中,各级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中药材种植的一系列经验,进一步扩大了优势品牌,推动了中药材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健全了服务体系。县上有专职负责中药材产业开发的规划指导、技术培训、信息交流、沟通协调的中药材开发服务中心。通过办示范点、选育引进新品种、进一步改进种植技术,推动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和配方施肥,从种植材料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严密把关,确保药材产量和质量,使黄芪种植得到了空前发展。 总之,宕昌黄芪从民国时,已列为外销的商品药材之一,1978年家种以来,已大量推广、发展并以享誉中外。在市场引导、政府鼓励和技术保证下,黄芪生产表现出群众积极性高、面积大、产量高,种植科学化、标准化等特点,产品品质好,药用成分含量高,初步呈现出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态势,黄芪产业已成为宕昌最有特色、最具有潜力的重点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宕昌县中药材开发服务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宕昌黄芪在宕昌县范围内的高半山区均能种植,界于东经104°01′-104°25′,北纬33°46′-34°03′的范围,海拔1900~2200米湿凉半干旱和温寒半湿润区。区内有阿坞乡、哈达铺镇、理川镇、八力乡、庞家乡、南河乡、何家堡乡、木耳乡、兴化乡、车拉乡、将台乡、贾河乡、城关镇、新城子乡、临江乡、甘江头乡、两河口乡、沙湾镇、官亭镇、新寨乡、狮子乡、南阳镇、好梯乡、竹院乡、韩院乡等25个乡镇,334个行政村,区域面积3333.1平方公里,黄芪种植面积4300公顷,年产量为3.6万吨。

六. 四川省 巴中 平昌县 平昌富硒茶

平昌富硒茶

巴中市是一个古老的茶区,自古巴国就开始种茶,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近年来,全市奋力实施茶叶"双百"工程,古老茶区焕新颜,以“平昌富硒茶”最具实例。平昌富硒茶主产区位于大巴山富硒地带中心区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没有工业和重金属污染,所以生产出的茶叶具有“高山、生态、富硒”的特点。近年来,平昌县茶叶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发展,茶叶基地已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15万亩,已建成12个茶叶生产核心示范点和3.6万亩富硒茶示范带。坚持从品种选择、栽植管护、生产加工、品牌创建及市场拓展等关键环节高端切入,重点建设云台—邱家—鹿鸣—笔山—镇龙环线高山富硒茶产业带。并且在鹿鸣镇建茶叶标准化高产示范区;在得胜、双鹿等乡镇重点发展有机茶;与中茶所开展技术合作,在云台镇龙尾村建设万亩茶叶产业示范带和国家级现代茶业科技示范园,市场前景良好。

七. 福建省 南平 顺昌县 顺昌竹荪

顺昌竹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顺昌县种植竹荪面积1.2万亩,产量近90万公斤,成为全国竹荪主产区、福建最大的菌草栽培基地县和示范县,竹荪亩产水平全省领先,竹荪产量占据全国总量的20%。顺昌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中国竹荪之乡”。

顺昌县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十分有利于竹荪的生长。顺昌是“中国毛竹之乡”,全县拥有竹林面积67万亩,以毛竹材为原料的竹制品企业56家,其生产的下脚料竹屑,为竹荪栽培提供源源不断的培养料。

近年来,全县每年竹荪种植面积稳定在一万亩,竹荪产量占全国总量的20%,顺昌县成为全国最大的竹荪栽培基地和示范县。全县现有竹荪合作社(协会)5家,注册“大历竹荪”商标,产品价高畅销,远销东南亚。2008年5月,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顺昌县“中国竹荪之乡”称号。顺昌竹荪的定价直接影响到全国竹荪市场价格,竹荪也成为了顺昌县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

顺昌竹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顺昌竹荪

福建省

顺昌县食用菌协会

顺昌竹荪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福建省顺昌县境内双溪街道、郑坊、元坑、大干、埔上、洋墩、仁寿、洋口、建西、大历、岚下、高阳等12个镇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0′-118°14′,北纬26°39′-27°12′。

八. 四川省 巴中 平昌县 巴中腊肉

巴中腊肉,是巴中人在每年小寒过后,家家户户都开始杀年猪,将所杀年猪加工成块,用盐浸泡一月左右,再吊在火塘上用柏桠枝烧火烟熏而成,这种腊肉香味可口,而且保存一两年不腐烂。民间还将杀年猪的鲜血与豆腐、糯米加工制成血丸,作待客的风味菜。

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宁王,兵败南下走巴中,途经汉中红庙塘时,汉中人用上等腊肉招待过他;又传,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吏曾进贡腊肉御用,慈禧食后,赞不绝口。qEa

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七到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西部地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那上好的白条肉,或肥或瘦,买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qEa

腊肉的制作全过程分备料、腌渍、熏制三步:qEa

1、备料:取皮薄肥瘦适度的鲜肉或冻肉刮去表皮肉垢污,切成0.8—1公斤、厚4—5厘米的标准带肋骨的肉条。如制作无骨腊肉,还要切除骨头。加工有骨腊肉用食盐7公斤、精硝0.2公斤、花椒0.4公斤。加工无骨腊肉用食盐2.5公斤、精硝0.2公斤、白糖5公斤、白酒及酱油备3.7公斤、蒸馏水3—4公斤。辅料配制前,将食盐和硝压碎,花椒、茴香、桂皮等香料晒干碾细。qEa

2、腌渍有三种方法:(l)干脆。切好的肉条与干腌料擦抹擦透,按肉面向—下顺序放入缸内,最上一层皮面向上。剩余干腌料敷在上层肉条上,腌渍3天翻缸;(2)湿腌。将腌渍无骨腊肉放入配制腌渍液中腌15一18小时,中间翻缸2次;(3)混合臆。将肉条用干脆料擦好放入缸内,倒入经灭过菌的陈腌渍液淹没肉条,混合腌渍中食盐用量不超过6%。qEa

3、熏制有骨腌肉,熏前必须漂洗和晾干。通常每百公斤肉胚需用木炭8—9公斤、木屑12一14公斤。将晾好的肉胚挂在熏房内,引燃木屑,关闭熏房门,使熏烟均匀散布,熏房内初温70℃,3—4小时后逐步降低到50—56℃,保持28小

九. 江西省 赣州 会昌县 会昌酱干

会昌酱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酱干全称酱油豆干,江西会昌是有名的酱干之乡。会昌酱干富于悠远浓厚的文化底蕴,它在清代嘉庆年问,被官府指定为贡品,誉满京华。实际上,它的历史渊源还可上溯到“真龙天子”乾隆皇帝,盛世佳话,传为美谈。

历史上的乾隆皇帝曾经三下江南。一次他亲率几位近臣,微服私访,来到山城会昌,这位天子喜爱山水风光,也喜欢附庸风雅,随处赋诗填词。他看到会昌虽属僻地,却风光旖旎,野趣天然,于是游兴大发,一行人随意玩赏,竞走人驿道边上的一处深山。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但见山中一幢草屋,炊烟袅袅。此时众人肚中饥饿,便顾不得体面,闯入这户人家。这家主妇热情好客,虽不知来者身份,还是一边端水让众人洗脸,一边张罗做饭。近臣发话说:“我们饿了,快去办十二道菜来。”主妇含笑应允。转眼间,饭好菜香。桌上端放三大碗菜:一碗蒸蛋,一碗青菜拌豆腐,一碗酱干丝。乾隆皇帝一行人吃惯山珍海味,何曾见过这等山村小菜?皇帝指着蒸蛋问:“这道什么菜?”妇人回答:“滚冻。”滚烫而能“冻”结,有趣!天子颔首。妇人指着另两碗菜逐一介绍:这叫“白日青天”,那叫“龙须”。那位近臣却仍显摆,问:“妇人家,我吩咐你办十二道菜,为何才有三道,是不是怕我们没有银子?”主妇指着蒸蛋中的韭菜说:“韭菜加蛋,不就是十菜!”近臣哑然无对,天子龙心大悦,连称“甚妙”。饭毕,主妇不收银子,还特意送上一包酱干。乾隆皇帝龙颜一笑,吩咐近臣研墨铺纸,御笔挥写一首七绝回赠。

乾隆皇帝回京后,将酱干与太子和众妃分享。太子连称“佳品”,过口不忘。太子即皇位后,庙号嘉庆。嘉庆皇帝谈起会昌酱干,言辞中不乏赞语。抚台暗记心中,回赣后指令下属进贡。那时酱干尚无保鲜技术,抚台便沿江附设专递。可怜几多船夫日夜兼程,苦不堪言。由于山里人家不识字,终归把乾隆皇帝书写的墨宝弄丢了,所以成书稍后的《赣州府志》和《会昌县志》记载甚略。然而,民间传说却象酱干制作技艺一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近年来,会昌县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在产品的保鲜、营养方面不断创新,使这一当地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同时,该县在资金、销售方面对酱干产业给予扶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使酱油豆干的生产企业达到20多家,年生产酱干2000多吨,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北京等30多个省市。

十. 江西省 南昌 南昌县 三江口萝卜

三江镇地处江西省南昌、临川、丰城、进贤四县(区)管辖接壤地带,因位于抚河支流的箭江、隐溪、澎湾交汇之处,又称三江口,历史上曾隶属南昌府、抚州府管辖,故有两府四县的美誉,是南方各省通往长安(西安)、建业(南京)、幽燕(北京)等历朝古都的必经之路,也是水上运输的咽喉,南宋以来就是江南著名的农副土品集散地,尤其是农历三、六、九墟日,更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江西传统“三江口多味萝卜腌菜”源于宋代,久负盛名,素有“一斤腌菜一寸金”之誉。“三江口萝卜腌菜”是唐朝贡品,92年荣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特别奖,92年中国农业食品博览会银质奖。该产品选用特种小萝卜菜为主要原料,用优质麻油辅以多种配料,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烹调技术,精制加工而成。其特色是:色泽金黄,香气浓郁,鲜嫩清脆,滑润可口,风味独特,方便实惠,可直接食用,是居家旅游的小吃佳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产品远销香港、东南亚、深圳、上海、北京等各大中城市。

孝昌特产有哪些值得买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特产介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