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传统特产有什么 庐山最值得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8 07:45:56

一. 河南省 商丘 永城 毛家传统卤菜

原来的永城县始建于公元610年(隋朝),在那时,永城县城就出现了毛氏卤鸡和卤牛肉。

宋太祖赵匡胤一次命太师来永城察民情。县太爷用心招待———将本地名吃毛家卤鸡和卤牛肉摆上了宴席。太师食后认为其风味独特,便赞赏一番。县太爷以毛氏卤鸡、卤牛肉为礼送给了太师大人。

太师把从永城带来的礼品供到皇宫。待皇帝和娘娘用膳时,看到卤鸡、卤牛肉,顿感香味扑鼻,一吃又是烂而不腻,于是赞不绝口。太师在一旁解释:“这是永城县人毛氏卤制的。”皇上大喜,当即就把这毛氏卤鸡、卤牛肉列入永城供皇上的贡品。毛家卤鸡、卤牛肉,由此名声大振。

毛家卤菜,其卤鸡,精选嫩而健的农家散养的鲜活小公鸡,通过杀、烫、褪毛、取内脏、净洗、腌、整形、炸煮、卤等工序,再用百年老汤、祖传配方,所用辅料作料均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而作添加。其卤牛肉,精选嫩而健的农家养的一至两年的黄牛,通过杀、剥皮、取内脏、打块、腌、煮、卤等工序,用百年老汤、祖传配方,精制独特,口感纯正,味美爽口,由于含有多种中药作料,久食具有温脾和胃、祛风散寒、活血利脉、通络理气之功效。

二. 江西省 宜春 袁州区 宜春传统粉蒸肉

文化背景

有一对恩爱夫妻,生活清贫安逸。丈夫立志发奋、寒窗苦读,妻子勤劳善良、温柔体贴。几年后,丈夫进京赶考,临行前,妻子连续三天三夜纺线织布,然后卖布买肉,当夜炒米磨粉,制做家乡米粉肉,送夫上路。谁知丈夫赴京科考,金榜题名,在外为官,数年不归。妻子思念丈夫,多次托人捎信要官人回家看看,当每次捎信都未能触动官人回乡之心。后来,妻子常常想起丈夫临行前的一幕,于是,不再托人捎信,而是请人送去一碗家乡米粉肉。

特点

色泽红亮、肉质酥烂、米粉糯软、辣香适口、味道鲜美。

三. 湖北省 潜江 潜江传统制酱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潜江传统制酱

潜江制酱的发端,尚无法确考,仅在1990年出版的《潜江县志》(卷十六)记载:“清道光末年潜江城关关厢门有吴长茂酱园以老子号面市,以酱芥菜、酱火腿、酱牛肉、花椒腐乳远近闻名”。历经一百多年沧桑,成就了今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

尝香思酱品分为发酵性和非发酵性两大系列,共有38个品种,以香辣牛肉酱为代表,集中反映了其酱品生产的工艺特征:一是原料选自于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和优质畜牧品养殖基地;二是采用优秀的传统酿造方法生产出既是独立的产品,又是配方辅料的发酵性品种,以秘制工艺合成“酱母”,繁衍出风味别致的非发酵性酱品;三是以熬制、泡制、腌制多种方式,经30多道工序制成色、香、味、型俱全的系列产品。

尝香思酱品工艺秉承了中国制酱工艺的优秀传统和历史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酱文化的历史演变、传统制酱的科学价值,以及丰富现代的美食文化,助推农业经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如意石耳

利用庐山石耳制作而成,此菜形似如意,整齐美观,黑白分明,鲜嫩清爽。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有清热凉血、滋阴补血之功效。咯血、衄血、病后体虚者宜用,曾得到烹调老前辈及中外来宾一致好评。

五.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马吉乡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

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古当行政村共有农户306户,1142人,其中村办事处周边5个自然村共178户,646人。人均收入580元(2004年)。古当村是著名的傈僳族服饰和歌舞之乡,素有“美女村”的称誉。

该村地处碧罗雪山腹地,依山而建,海拔1890米,森林覆盖率98%。4条小河在村尾汇合后冲出峡口,附近有两条瀑布、两个温泉,生态环境极佳。这里是通往维西县、贡山县的交通要道,翻越碧罗雪山走10小时就可到维西县。该村傈僳族在清末从维西县迁来,民居建筑与村落格局传统风貌保存较好,建房中择地、选材、建房、进房等过程一直延续传统方式,在各类傈僳族传统民居建筑中,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茅草顶房占62%,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石棉瓦顶房占22%,砖木结构房占16%。古当村现在仍然保留传统纺织和榨漆油工艺,是农耕、采集等生计方式的补充。

傈僳族服饰简朴大方,做工精细。女装以红、白色为主色调,上衣为无袖右衽衫,下穿手工纺织的麻布裙,裙边装饰蓝红线条或花边。左肩斜挎用贝壳串成的长链“拉奔”和红白相间的串珠,胸前配挂多根串珠为胸饰,在“拉奔”和串珠下方结数个毛线球,鲜艳美观。传统男装以黑、白为基调,穿及膝白色长衫,外罩黑褂子,型似喜鹊,称为“喜鹊服”。现在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襟等显眼处镶花边。成年男子普遍配“怒刀”、带弩弓、背兽皮箭包,英勇剽悍之气尽显。妇女头戴用红、白色串珠和贝壳制作的珠珠帽Zone“哦勒”,男子戴1尺高的布帽子,右边挂一块红布飘带作装饰。

民间文学在傈僳族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古当村流传着丰富的神话故事、儿歌、诗歌、谚语、传说等,如《孤儿找龙女》、《猴子搓麻线》、《兔子与狐狸的故事》、《刮木毕斗鬼的故事》、《狗食太阳》等。

傈僳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当地流传的民歌有情歌“优叶”、叙事歌“木刮”、儿歌“然尼斗石”、迎亲调“吃知斗俄”、哀歌“阿双吉俄”、挽歌“诗俄斗俄”等。民间乐器有弹拨乐器“其奔”、短笛“笛哩图”、竹笛、三片口弦、单片口弦、木叶等。傈僳族民间舞蹈称为“千俄千”,种类较多,有生产舞、丰收舞、婚礼舞、模拟动物动作舞、织布舞、洗麻舞等,多为集体舞,或成排,或围圈,脚步有进有退,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民族文娱体育活动丰富。除传统的射弩外,还有用于强身健体、节庆活动时比赛和表演的打球、爬竹竿、过溜索、射粑粑、射鸡蛋、摔跤、荡秋千、斗膝、压翘翘板等。

传统节日阔时节,即傈僳族的新年节,节期为每年12月20日。现在,阔时节已经成为怒江州的法定节日。每年阔时节时,全村人聚集在村公所进行各种活动,唱歌跳舞,吹奏乐器,欢庆节日。

傈僳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古当村多有保存。根据月亮圆缺推定节令,安排生产。有自己传统的民间医药。村里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

六.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庐山“三石”

即庐山石耳、石鱼、石鸡。石耳野生,附着在悬崖绝壁上,它的形状扁平如人耳,故称为“石耳”。石耳烹调佐餐,滑脆可口,鲜美甘香,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石鱼,是一种名贵的水产珍品,因生长在石涧和因瀑布造成的潭穴中,故名“石鱼”。石鸡,并非是“鸡”,属棘蛙类,因肉质细嫩,肥美如鸡而得名
( 九江)

七.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八.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庐山石鸡

庐山石鸡,蛙的一种,叫石蛙,是著名的庐山“三石”之一。庐山三石:石耳、石鸡、石鱼。

庐山石鸡是一种生长在阴涧岩壁洞穴中的蛙类。又名赤蛙、棘胸蛙,体呈赭色,前肢小,后肢强壮,表皮光滑细腻。肉质鲜美,因叫声像鸡鸣而叫石鸡。庐山石鸡昼藏石窟,夜出觅食。属蛙类的一种,体大,,一般体重三、四两,大的重约一斤左右。 庐山石鸡由于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系肴中佳品,庐山各大旅游馆店中以石鸡为原料的菜肴比比皆是,其中“黄焖石鸡”就是庐山名菜之一。 石鸡以庐山产的为最佳。

庐山石鸡以色泽酱红、浓香肉嫩、原汁原味的特色,广受游客喜爱。

十大赣菜之一--庐山石鸡

原 料

主料:庐山石鸡750克;

配料:鲜红椒1个、大蒜头5个、生姜、葱

调料:封缸酒60克、熟猪油60克、酱油60克、麻油少许。

制作方法

1、将庐山石鸡宰杀,去掉爪、皮和头,用清水洗净,去掉内脏,生姜刮皮切成1厘米见方的指甲丁,葱白扎成把待用;

2、用刀把石鸡斩成4厘米长左右一字形长块,装入砂钵内,放葱、姜,下3杯调味品,加盖待用;

3、取泥炉一只,木炭点燃,将装石鸡的砂钵放在炉上,文火焖制,水干时,淋入麻油,稍焖至石鸡烂离火,以托盘上桌即可。

九.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如意三石

庐山石鸡是一种生活在庐山山涧岩壁洞穴中的麻皮青蛙,又名赤蛙,它前肢小后肢强壮,因其肉质鲜美如鸡故而得名。庐山石耳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含有高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滋补食品,是一种稀有的名贵山珍。石鱼生长在庐山的峡谷溪流中,体小,长而略扁,其肉细嫩鲜美,味道香醇,因而遐迩闻名。此菜突出庐山三石的珍贵,营养极佳。富含高蛋白,及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有清热解毒行水利尿、养胃益肺之效。

原料

主料:净石鸡茸300克,鲜石鱼茸20克,鲜石耳80克(庐山产);

辅料:肥膘茸100克、鸡蛋清10个、生粉20克、庐山白菜2斤;

调料:葱姜汁各5克、绍酒5克、精盐、味精各4克、文蛤精5克

制作方法

1、将石鸡茸、肥膘茸、石鱼茸调味上劲,加入蛋清1个,生粉5克调制成馅;将余下的蛋清用平锅烙成蛋皮;将石耳表面洗涮干净蒸好;在蛋皮上撒上少许干生粉,铺上石耳,再抹上馅心,从两边向中间卷成如意形,上笼蒸5分钟左右至熟出笼切成小段,均匀地摆放在扣碗中,上笼待用;

2、将白菜洗净修好,用大油盐水沸时下锅焯熟捞起,均匀地摆在大圆盘四周;将三石卷反扣于放了白菜的盘中,淋玻璃芡即可上席。

文化背景

如意三石是庐山历代厨师的经典之作,1959年和1970年,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的八届八中全会和九届二中全会,有幸被抽调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炒菜的九江名厨们为表达对领袖们的敬意,用心的做好了每一道菜品。此间有厨师把庐山的石鸡、石耳、石鱼制成如意形,寓意领袖们吉祥如意,国泰民安,周恩来总理食后赞不绝口,故此菜被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九江一道地方名菜,也备受游客赞赏,曾有多名烹饪大师凭此菜在省内外荣获大赛金奖。

十.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星子金星砚

星子县地处江西北部,北倚庐山,南濒鄱阳湖。五代十国设星子镇,北宋升县,明清设南康府,府治星子,民国废府,建国后属九江市,总面积894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4万,县城南康镇距九江市36公里.

星子金星砚,又名“金星宋砚”。金星石主产地星子县横塘镇驼岭山下有宋村,自古以采石制砚为业。民间相传第一方砚出自晋陶渊明之手,北宋米芾《砚史》有星子青石砚记载.县文物管理所收藏有宋砚,清砚若干。至明代,石砚制作一度中衰,清中叶又渐兴。星子城内有“砚池街”。民国时略有发展,县境内有制砚作坊百余家,当地艺人制作的金星砚两度参加国际性展览并获奖。

建国后,政府扶植金星砚生产,先后成立两家专业厂家,更新设计样式,引进先进设备,改造制砚工艺,金星砚生产得以高速发展,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频频在全国性展览、评比中获奖,众多现代书法、文化界名人为金星砚题词书额,其产品已远销日,韩、东南亚及欧美各国。九十年代末,国企改制,现有私企和个体户近百家。

金星砚因石质坚韧、细腻,温润莹洁,纹理缜密,故发墨快,储水不涸,久磨无粉,且“发墨有光”,其使用价值得到古今人士赏识。金星石本身色彩和纹理的变化就具有天然美和自然美。传统金星砚的造型与图饰因取材于当地物产、山水和人文传说而极具地域性,其风格古朴大方,简略写意,地方风貌浓郁,是中国民间艺术之瑰宝。
庐山特产有哪些可带回家庐山有什么特产值得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