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出什么特产水果 陕西榆林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0 05:43:24

一. 陕西省 榆林 米脂县 米脂米酒

米脂米酒

米酒:每逢春节,陕北人家都自酿米酒,守岁“熬夜”时,家家滚米酒畅饮欢谈,但米酒始终隐在闺中人未知,直到贺敬之《回延安》中热情地赞道:“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米酒才芳容天下知,逐成为代表性的地方名食之一。

陕北酒曲道:“烧酒本是糜子水,先软胳膊后软腿”。米酒系采用去皮后的黍(俗称软糜子、软黄米),经加、发酵、封存等工序后酿制的民间酒类的总称。根据配料及酿制工艺不同,分为黄酒、糖酒、清酒、稠酒等多种。米酒具有黄米的米香味,色泽黄亮,酸甜适口,口味绵醇,曲香悠长,营养丰富,消腻暖胃,老少咸宜。多于冷天制作。可作药引及料酒。《吴旗县志》栽:“七月初七是农村采酒曲的日子,这日要将山上的艾篙和书贝贝草(贝母)等采集齐全,将麦子推成瓣,采成曲块任其自然发酵,用于冬季配制黄酒用”。因为家庭酿制,手法相殊,百户百味,故邻里亲朋,好以酒相赠,互品共享,富有乡村情趣,婚嫁宴席上米酒是不可缺的角色,习称家造酒,喝酒先上米酒,再上白酒(也叫烧酒)。“滚滚的米酒端上来,一样的朋友一样的待”,在陕北民歌的祝福声中酒香沁人心脾。米酒中又以黄酒为佳,以稠酒工艺简单,最为常见。

二.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洋蔓菁

洋蔓菁洋蔓菁株形如葵花,开黄色小花。食用部分是它的地下块茎。将洋蔓菁洗干净,加适量盐放入容器,压菜石半月后即可食用。也可以和烂腌菜放一起腌。酸甜脆嫩,独具风味。

三. 陕西省 榆林 横山区 羊汤炖豆腐

羊汤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不膻不腥,味道鲜美异常。羊汤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其中天花(羊脑)汤有健脑明目之功效,尤其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饮用。豆腐是我国炼丹家——淮南王刘安发明的绿色健康食品,高蛋白、低脂肪,有降血压、降胆固醇的功效,其生熟皆可食用,是老幼皆宜、益寿延年的美食佳品。此菜以羊汤为主料,炖以豆腐,有健胸作用。女性胸部平坦者多食此菜有益。

四. 陕西省 榆林 定边县 定边皮毛

定边皮毛

定边皮毛以其丝长洁白、弹性好、韧性强,二毛裘皮更以色泽洁白光滑、毛穗弯曲成花、轻柔保暖漂亮等特点而蜚声全国。清朝已是出口佳品,俗称"九道弯弯白二毛"。山羊板皮所制的褥子不仅美观,而且保温隔潮,出口供不应求。

五.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红枣

佳县红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佳县红枣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佳县的红枣因个大肉鲜,营养丰富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鲜枣有“活维生素丸”之称。佳县在2001年5月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中国红枣名乡”称号。

红枣生态气候适应性强,喜温暖,半湿润,阳光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的生态气候环境,尤其是在盛花期(6月中下旬)气温要求较高,进入成果期(8月中旬-9月)需要较好的光照条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佳县是陕西省最北端黄河边的一个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水偏少。各方面气候条件适宜优质红枣生长。

佳县是中国红枣起源地,有着悠久的红枣栽培历史。据史料记载,佳县从北魏起就栽植枣树,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佳县泥河沟村有一棵千年“枣树王”,经现代科学考证,它已有1300多年的树龄,至今仍果实累累。目前,全县红枣栽植面积达60万亩,正常年景年产红枣近1.5亿公斤,产值3亿元,无论面积、产量、产值都居全省首位,所以佳县被誉为“陕西红枣第一大县”。红枣是佳县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农民人均红枣收入1200余元,红枣收入已成为佳县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

近年来,佳县县委、县政府把种植有机红枣作为做大做强红枣产业的突破口。2005年,佳县有机红枣率先在全国取得国家有机红枣认证,2006年又通过了日本JAS机构的有机红枣认证,拿到了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成为中国有机红枣第一县。县上明确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县有机红枣面积达4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红枣种植县。如今,全县已种植有机红枣3万亩,年产2000万公斤。2006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红枣国家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2009年又获得国家农业部核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地域范围

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榆林市东南、黄河中游1峡谷中段西岸。地处东径110°01′-110°45′,北纬37°41′47″-37°23′34″之间,海拔675-1339.5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佳县红枣集中分布在黄河、秃尾河沿岸,相对集中分布在上高寨、刘国具、朱家、通镇、佳芦镇、峪口、木头峪、店镇、坑镇、螅镇、康家港等11个乡镇。生产面积35426公顷,年总产量10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土壤类型以黄绵土为主,土层深厚。北部丘陵沙区有风沙土,东部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有红胶土、硬黄以及风化的石渍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2%-0.6%,含氮量为0.039;碱解氮含量为34.73ppm,速效氮含量为3.77ppm,速效钾含量为98.9ppm,pH值在8.0-8.5之间,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为:铁2.67ppm、硼0.22ppm、锌0.34ppm、锰2.5ppm、铜0.48ppm。

(2)水文情况:佳县红枣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佳县年平均降水量为386.6毫米,年际间差异大,年内季节分配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县境内有黄河、会河、乌龙河、佳芦河、枣坪河等几条大小河流,其中黄河流经73公里,利用黄河水灌溉的枣林地近1万亩。

(3)气候情况:佳县属典型的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

夏季短促温差较大。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多年平均辐射总量为14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710.7小时/年,气温大于零度时间的日照2046.8小时/年,占年总日照时数的74%,气温大于或等于10℃期间的1607.5小时,占年总日照时数的58%。年平均温度10.02℃,日温差较大。

(4)人文历史情况:中国大枣起源于我国黄河中上游流域,这是学者们多年研究的共识。佳县就是红枣的原产中心之一。佳县泥河沟村现存的千年枣树群落,说明枣树在佳县千年前已有大面积栽培。

据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曾诰令,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限三年种毕。不毕,夺其不毕之地。本县泥河沟树现保存有36亩成片的千年枣树群落,共生各龄枣树1100余株。其中干周在3米以上的有3株(最大周3.41米)、干周在2米以上的有30株、干周在1.5米以上的有106株。这些都是目前全国保存面积最大、树龄最高的千年枣树群落。被众多学者称之为活化石、枣树王。由此再次证明境内栽植红枣之悠久的历史。

清朝至民国初,境内红枣已闻名遐迩。但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天灾加战事,红枣栽植、生产无发展,反而有减少的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红枣产业逐渐被确认佳县主导产业1995年全县枣林面积达到26.68万亩,年产红枣2410万公斤,产值0.6亿元。2001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中国枣乡”。2006年,全县红枣面积已达53.14万亩,居陕西省之首,成为全国知名的产枣大县。2006年红枣产量首次达到1亿公斤,总产值超过2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枣乡。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园地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背风向阳的地方。沙土、壤土、粘土、沙质土壤均可。地下水位不超过2m,土壤pH值在6.2-7.8范围内,含盐量不超过0.3%。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5013-2006)要求。

(2)品种选择:应选择抗病力强、品质好、商品性好的油枣、母(木)枣、脆枣、方母(木)枣等。

(3)生产过程管理:红枣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全部采用人工操作,以使用农家肥为主,不施农药,少施化肥。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红枣采收时间应视红枣成熟度,一般在10月上旬前(寒露后)采收。要采用帐布收集,人工震落办法,可最大限度的保损和卫生。全面推广机械、人工相结合的分级方法。严格分出一、二、三级和次枣。执行国家(GB5835-86)标准。分级也是干制的重要前提条件。制干可分为自然干制和人工干制。佳县红枣以自然干制为主,晒干适用于含糖分较高色泽较深的品种(如油枣),阴干适用于含糖量较小色泽较浅的品种(如山地母枣等)

(5)生产记录:佳县红枣生产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佳县红枣果实中大,圆柱形,一般纵径3.7厘米,横径2.4厘米,果皮厚,色浓红,果点不明显,果面平整,顶端微凹,梗洼较深。果肉白色,肉厚,汁少,味甜,油分大,宜制干。

(2)内在品质指标:佳县红枣固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用途广泛。鲜枣含可溶性固形物26%,干枣含糖量74.93%,含酸量1.67%,Vc每100克果肉中含量400mg左右。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采用机械分级或人工分级,使枣鲜果分成1-3个等级,除去次枣和杂物。箱包装和盒包装,采用高强纸制成的纸箱或塑料泡沫制成的泡沫箱。要求设置有内外两层包装,外包装不得因堆放、运输而变形;内包装材料要求清洁、无毒、无污染、具有一定透气性。外包装标志应标明产品名称、等级、净重、产地、包装日期等其它商品要求标志;内包装应贴上产地、(县、村)枣农户的编号防伪标志。运输工具要求选用干燥低温、清洁卫生、运行良好的运输工具,严禁与有毒、有异味等有害物质混装混运。

六. 陕西省 榆林 定边县 炉馍

炉馍

“炉馍”起源于何时?远不可稽。相传元朝末年就有百姓在炉馍中夹纸条,“炉馍”是安边(今属定边县)的传统美食。由于选料精,做工细且极其考究,历经三百年,赢得了四海美誉,八方食客。人们都知“炉馍”好吃,但并不知道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1697年康熙帝率师西征葛尔丹,四月初二从榆林出发,“羽辔行边六日程”来到安边堡,遂命大军宿营,自己扮成“脚户”私访,与当地人高善仁谈得开心,屈将几位客人请回家,从里屋抱出一个罐子来,从罐子取出炉馍招待客人,客人品尝后,连声称好,并向屈了解了做炉馍的技术。告别时屈送了客人一罐炉馍。客人脱下马褂,赠于屈。后来屈发现褂内刺有龙图,方知万岁爷所赠。

时隔不久,朝廷命专人专程来安边请高善仁赶做炉馍。消息一下传开,各州府县官吏借机向朝廷敬贡,各路商客炉馍生意火爆,“销东晋,售南庆,能西凉,出北塞”。民间则“家皆以饼相馈”。从此以后,百姓称有关炉馍面叫上面(皇上用之“,麻油叫做清油(大清珍品),并称铁炉为“铙”(传说康熙帝看了铁炉后称铙),百姓吃炉馍用双手捧着,传说是对圣上的敬重。安边东滩现在还保存着写给康熙帝品尝炉馍的对联:“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照万岁灯。”

七.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糜子

佳县糜子

黍的一个变种。杆上有毛,穗散而聚,子实而不粘。在陕北“糜”念mi。糜子有软糜子与硬糜子之分。软糜子碾下的米称软米,著名的陕北米酒即用此米做成。软米压成面即可做糕,在陕北做炸糕、枣糕均用此面。硬糜子碾成米,称之为黄米。农民日常生活中,主要以食黄米为主,黄米馍馍也是此米做成。民谣中有“黄米干饭熬酸菜,人人见了人人爱”。

八. 陕西省 榆林 神木市 大红枣

大红枣是驰名中外的陕西传统名优之一。其特点是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泽鲜红,水分较少,贮藏期长...

九. 陕西省 榆林 清涧县 清涧粉条

清涧粉条

清涧粉条加工历史悠久,久负盛名。以口味地道,晶莹透亮,入口爽滑,吃法多样而出名,畅销西安、山西、宁夏、甘肃等十多个省市。粉条同清涧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粉条加工业已成为该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年加工粉条产品达3万砘,产值万元1.2亿元。粉条产业在促进该县经济快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该县人们亲切誉为"吉祥三宝"(红枣粉条石板)之一。

清涧粉条吃食文化丰富。每年的冬闲季节,清涧县大多数农户都会挑选最好的洋芋磨碎滤制成粉芡,加工成有圆有扁,有粗有细的粉条,村村落落一挂一挂银丝般的粉条晾晒织成一片雪白的世界,构成清涧农村冬天特有的一道风景。清涧家家有粉条,人人个个都爱吃,用粉条炒、炖、蒸、烩等吃法,是清涧人的拿手好戏,形成了以粉条为原料的众多的炒菜和小吃,诸如有肉炒粉、猪肉炖粉条、凉拌粉条等举不胜举,小吃有三鲜烩粉、油粉蒸饺、粉条韭盒等,都是谁听谁爱吃的美食。再加上清涧粉条耐贮易存、晶莹透亮、光滑爽口的优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这也是清涧粉条好、名气大的原因。为此,清涧粉条成为清涧人们逢年过节、酬宾待客的首选之物,也是人们访亲问友的好礼品,更是清涧人们迎送贵宾的"拿手货"。

粉条加工业作为清涧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清涧经济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清涧粉条加工业蓬勃发展,全县粉条加工企业有6户,加工作坊有3000多户,年加工马铃薯能力14万吨,产值达1.2亿元,该县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以贺家川为中心的7个行政村所形成的红旗沟粉条加工一条沟,构成了庞大的粉条加工基地,年产2万吨粉条、粉丝等。从事粉条加工、营销人员达万人以上。该县今年进一步加大扶持粉条加工业的力度,为粉条产业发展大开“绿灯”,将2400吨粉条系列产品生产线新建项目和年产1200吨精制粉条、粉丝生产线改造项目列入市南扶项目的重点工程,争取项目资金210万元。为粉条产业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 陕西省 榆林 神木市 神木煤炭

神木煤炭

陕西神木是神府侏罗纪煤田的聚煤中心。全县储煤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0%,探明储量500多亿吨。煤层地质结构简单,储存稳定,埋藏浅,易开采,煤质优良,属特低灰、特低磷、特低硫、高发热量、高挥发份弱粘或不粘长焰优质动力环保煤。煤的化学活性和热稳定性好,是动力、气化、液化、化工、建材、民用的理想用煤。主要指标为:灰分4—10%,含硫0.3—0.8%,含磷0.002—0.3%,水分5—11%,挥发分30—38%,发热量6000(低位)—7200大卡/kg。是很好的气化用煤、化工用煤和动力用煤,可制作活性炭、水煤浆等,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冶金,是高耗能工业(电石、碳化硅、铁合金等产品)的理想原料。同时也是炼钢工业高炉喷吹的理想原料。神木煤含硫量低,是减少大气污染的首选煤种,现在北京市、上海、天津等政府为减少用煤单位对城市的污染,极力提倡各用煤单位使用陕西神木煤,神木煤被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所青睐,全国更多的城市也在极力推广之中。

陕西榆林十大特产介绍陕西榆林土特产必买清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