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七月七农产品特产 最新广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02 12:22:22

一. 浙江省 丽水 庆元 七月半馒头

七月半馒头: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庆元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做“七月半馒头”,礼拜香火,祀奉0。早在汉代,人们就把农历正月十五日定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定为“中元节”,八月十五日定为“下元节”。此三个节日总称为“三元节”。“中元节”也叫“地官节”,民间称为“鬼节。”《修行志》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日夜诵经”。佛教徒是日举行盂兰盆会。昔日,庆元各宗祠要请僧道来斋醮,并做馒头分发给族人祀奉祖先,民间亦称为“七月半馒头”。

“七月半馒头”选上等糯米经水浸透,细磨为浆糊状后再榨干,为包馅的皮。馒头的馅有多种:其一是将赤豆蒸熟后捣烂成泥,加入红糖搅拌均匀,捏成团状。另一种是糯米饭拌红糖。再一种是用红糖掺苦菜干。“七月半馒头”洁白晶莹,爽口柔软。老人小孩都喜欢吃。

二. 广西 桂林 平乐 广西名茶桂花干

桂林因桂花成林得名,桂花气味辛温、无毒,入药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外包装采用本地甜竹做成双木桶,美观大方又极具民族特色,是送礼和观赏的佳品。

三. 广西 梧州 岑溪 窝粉

窝粉似河粉,不同是窝粉必由酸笋豉“窝”煮而成,常拌各式辣椒蒜蓉等,比之河粉,香浓颇有不及但多一分津酸烈辣。市面经营窝粉口味大同小异。

四. 广西 来宾 象州 葛根

粉葛药名葛根,一年生藤本植物,味甘性凉,具有生津止渴,解饥退热的功效,对发热头痛、肢体麻木、糖尿病及咽喉肿痛等症有较好的疗效。

五. 新疆 伊犁 伊宁县 伊犁蜂产品

伊犁蜂产品

1、花粉:新疆伊犁唐布拉大草原是历史生态环境保存较完整的地区,纯净天然,无污染,所产的花粉具有丰富、全面、均衡的营养成分,因而被营养学家誉为“浓缩的微型营养库”和“可吃的美容品”之美名。

2、山花蜜:“塞外蜜库”伊犁,以盛产优质山花蜜而著称。“山花蜜”又称“百花蜜”,其气味清香怡人,芬芳幽神;口感绵甜,舒心润腹

3、蜂王浆:蜂王浆又名蜂乳,是工蜂的舌腺分泌物,具有明显的酸涩辛辣味,回味略甜,它含20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以及酶类、糖类矿物、磷酸等化合物。同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天然的高级营养品、滋补品、保健食品和贵重药品。

六. 安徽省 宣城市 宣州 农副产品

宣州──自古被誉为“江东活土”盛产粮、油、棉、蚕桑,名优品有亭绿雪茶、烟叶、水 东蜜枣、水阳大蒜、宣木瓜、太 子参;水产品尤以南漪湖银钽、 青虾、金宝圩大闸蟹闻名遐迩; 名牌产品精牌大米、康达乐牌色拉油、皖陵牌宣洒制贡等供不应求
( 宣州)

七.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陶器

县内水车乡是桂林地市陶器生产基地,被誉为“灌阳景德镇”。这里陶泥质量很好,从1762年开始生产第一件陶器起至1990年,已有228年历史。解放前,由于社会制度的限制,只停留在一家一户生产几种工艺简单的生活用具,如酒壶、沙罐、水缸等。解放后,除户办作坊生产外,还兴建了乡办陶器厂,逐渐由手工生产改为机械生产,除生产日常生活用具外,还生产质量很好的花盆、花盘、龙头壶和大酒海等。1978年后,全州湘山酒厂需要的大酒海,全部由水车乡陶器厂生产供应,1990年工业总产值达19万元。除乡办陶器厂生产外,还有很多农户从事个体生产,如山燕头和弯门口两个自然村,共296户、1180人,其中有70%的家庭生产陶器,30%的家庭从事为有关陶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制陶,不但养活了这里1000多人,而且使家家户户富裕起来。

八. 广西 百色 田林 百色马

【主产区与分布】 中心产区位于广西百色地区的田林、隆林、那坡西林、凌云、乐业和百色等县。分布于广西河池地区的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南丹等县,以及云南省文山的广南、富宁、马关等县。

【形成历史】

百色养马的历史,在文献和出土文物、房屋装饰和壁画中均有反映。据《田林县志》记载:“迎娶时用轿马、鼓锣、灯笼火。”民间有饮酒及食牛、马、犬等肉的习惯。《凌云县志》记载:“行之一事,殊感两难,有余之家,常用轿马,畜马一匹。”1972年,百色地区西林县普合村出土的西汉文物鎏金铜骑俑,清康熙时修建的粤东会馆,屋脊上的雕塑壁画绘制有许多马俑和骑士。以上史实和文物艺术均说明百色地区养马历史悠久。百色山区牧地广阔,牧草丰富,全年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马匹在无棚舍条件下,放牧于高山峡谷之中,任其自由采食和繁殖,需要役用时,将马牵回圈养。使役时补饲玉米2-3kg,或糠麸4-5kg以及青草5-10kg。产区交通不便,历史上百色地至南宁和贵州兴义的往返货物均靠马匹运输。人民世世代代养马用马,对马的选育和饲养管理积累有丰富的经验。所以百色马是在产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下,经劳动人民精心培育而形成的。

九.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茶

岑溪种茶已有300多年历史。乾隆四年(1739)县志记载:“岑向无茶,止大峒山巅植之,其味甚佳,故有岗茶之名。迄今各乡近山处尽种,而谢孟堡山场所植尤夥,远近贩鬻,为利颇饶。”宣统二年(1910)梧州府出产商品调查统计岑溪茶叶2600石(约30万斤)。解放前茶叶盛产于清末民国时期;主产区是樟木山心,梨木乡的双元、里汉、泗祥,大乡的奕清,筋竹乡的横山,其他各乡也有种植。清末民初,茶商在县内樟木、筋竹、新圩、南渡、水汶等圩市,共有茶庄22间,经营茶叶收购、加工、外销,清末称茶叶为本县大宗农产品之一.民国22年(1933)出口茶叶4000担。民国26年统计,全县(不含解放后划归岑溪的三堡、糯垌地区)茶园面积1.038万亩。年产茶叶208.2吨。岑茶各具特色,如珠圆玉润的山心茶,色香味兼优的里汉茶,香味浓郁持久的三贯茶、三都茶、古浪茶,独具板粟香味的朝阳茶,在广东、梧州等地都享有盛誉,统称之为“岑茶”。

解放后的合作化时期,大力推广种茶,1956年,容县专区派专业技术人员在糯垌塘坡建立茶叶生产试验站,引进云南大茶叶、福建铁观音、水仙茶等良种。1958年国务院定岑溪县为茶叶生产重点县,同年广西省农业厅在梨木乡召开茶叶生产工作现场会,同年县委领导和梨木乡双元村茶叶专业队长出席全国茶叶生产先-表会议。茶叶出口最多是1962—1970年,平均每年出口茶叶272.34吨,其中1967年出口400吨。1976年推广良种茶及密植栽培等新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茶叶生产由原主产区发展到南渡、三堡、诚谏、归义等一批新产区。1982年岑溪县获得梧州地区推广茶园密植栽培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是全县茶园面积和产量最高的一年,茶园面积达到2.44万亩,年产茶叶700多吨。南渡镇是全县产茶最多的一个镇。

近年内销扩大,出口减少,但年产级内茶仍在200吨以上。1990年茶园面积7394亩,年产茶叶205吨。土产公司茶叶加工厂的红碎茶、青毛茶、炒绿茶,加工精细,香味清纯持久,大部分出口境外。

十. 新疆 塔城 裕民县 马鹿系列产品

马鹿系列产品

马鹿全身都是宝,鹿茸、鹿血、鹿肾、鹿鞭甚至鹿尾、鹿筋都是非常珍贵的药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广西十大特产名单出炉最新广西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