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土特产三角糖 上海特产三角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9-02 12:48:33

一. 云南省 怒江 泸水市 瑶族三角帽

瑶族妇女戴的帽子都是三角形的。三角帽用竹片扎成架子,然后用一幅白布将架子四周扎起,用绳子扎牢,再用一幅绣有花纹图案的青蓝色方帕从后边向前边履盖而成。

戴帽子前,头发用猪油和蜜蜡梳顺,戴上帽后,将头发和帽子牢固地粘在一起,以保刮风或是躬身劳作时,帽子不掉下来,帽子戴上头后,不轻易脱下,因为猪油和蜜腊都来之不易,所以有的人一辈子都不洗头。生活好,有条件的妇女,一个月脱两次帽,拆下帽后,将长长的头发向后拨,背脊后烧盆火,将发腊慢慢烤溶,然后将头发梳顺。没条件的人家,几年都不脱一次帽。

戴上这种高而重的帽子,上山砍木钻筋蓬,下田插秧劳作,都很不方便,且很不卫生。解放后,载三角高帽的习俗已基本改变,只有一些偏僻的地方,在年长的妇女头上,仍可见此帽。现在瑶族妇女大都喜欢用四方花巾或花毛巾覆盖头顶。

二. 广东省 韶关 乳源 三角鲂鱼

乳源南水水库是广东第二大水库,占地15公顷,湖面35000多平方米,水清碧绿、风景秀丽,湖光山色无一污染,水库育大的三角舫鱼,鲜甜嫩滑,称之为粤北仅有的美味佳肴。

三. 安徽省 蚌埠 固镇县 固镇三角蚌

固镇三角蚌

四. 北京市 东城区 糖耳朵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前人有诗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并注说:“糖耳朵蜜麻花,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面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称之稀也。”

蜜麻花用的面要用和好的发酵面对上碱,另用一块面和上红糖,做时将发酵面分两块,一块擀开后,将红糖和的面铺是上,再擀另一块发酵面,铺在红糖面上面,这样成了二层酵面,一层糖面。用刀切下5厘米左右的长条,将长条一边摁薄,成坡形,把薄边和厚边合到一起,再切成重40克左右的小块。自小块中间开一刀口,然后打开,将薄的一面往里翻过去,厚的一边一折,就成了耳朵形的坯子了。花生油烧五成热,分批将坯子入油里炸过,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尽油,趁热放入温热的饴糖中泡一分钟,称过蜜,浸透后,捞在盘里晾凉就成了。要注意必须炸透,否则就会因炸不透,蜜也浸不透的质量不佳现象。

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南城的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由于常年制作。质量稳定,主要是放碱合适,没有酸口,炸得透,吃蜜均匀,达到了松软绵润的质量要求,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与蜜麻花相似的还有蜜篦子,原料配制与蜜麻花完全一样,唯形状不同,它是三层擀平,中间竖划几刀,油炸后过蜜而成。此外还有干糖麻花、芙蓉干糖。干糖麻花不过蜜,芙蓉干糖也不过蜜,而是滚上一层用熟面和白糖混合的糖粉,也都有甜、酥、脆的特点。

五. 江西省 上饶 广丰区 廿四都糖糕

廿四都糕(米糕、糖糕)是江南神密古镇廿四都的传统糕点,相传为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为慰问抗金宋兵而作,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南宋抗金名将辛弃疾,游览到廿四都时尝此糕点,惊叹为“人间极品”。

廿四都米糕具有滑嫩可口、百味调和、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的特点,在赣浙闽边界地区被奉为《糕中之王》。本品采用多种天然配料,经传统的工艺和配方,再加以现代科学的生产流程精心加工而成,保持了产品特有的原味,使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带有山村田园气息的香味。

食用方法:一、开袋即食,二、蒸食,三、用油煎食。

配料:糯米、大米、庶糖、荼油、芝麻、红枣。(胀袋勿食)

六. 陕西省 咸阳 秦都区 咸阳琥珀糖

咸阳琥珀糖是关中四糖之一(咸阳琥珀糖、三原蓼花糖、耀县雪花糖、富平琼锅糖),其渊源追溯于秦时,传承发展两千余年,是咸阳地域独有的地方名优特色食品,由于时代的原因,在市场上消失近40年。

咸阳琥珀糖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显著。2009年6月,咸阳琥珀糖被陕西省文化厅授予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琥珀糖,因与虎皮同色,原名虎皮糖,皮糖因其中掺有中药,亦称加料皮糖。

相传秦时,秦始皇之母因患气管炎,久咳不止。御医熬制中药,味苦难咽,秦母久病不愈。吕不韦遂令御医,将中药混合碾制成粉,交给糖坊,掺入饴糖之中。由于药物和谷物熬制的饴糖同属温热,互促疗效,且口感好,容易下咽,秦母食后很快病愈。之后,此方流传民间。几千年来,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虎皮糖作为一种功能食品,造福民间,蕙荫广众。入冬后,几乎户户储备,以防老幼越冬不测。虎皮糖,也就形成了在咸阳地区一种独有的具有药疗的食品。

唐宋时期,虎皮糖作为养生保健、馈赠亲友的佳品。并在咸阳及长安与各地的交往贸易中,占比倚重。当时,咸阳北关骆驼场内,虎皮糖一直是众商通往西域必不可少的重要商品,沿着丝绸之路,远销北方各省及俄国、中东、欧洲等地。

明清时期,虎皮糖已成为宫廷贡品,也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民间的艺人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并向虎皮糖中加入了核桃仁等,其口感甘甜清爽,油润酥脆,甜中微苦,苦中含香。清高宗乾隆皇帝夜批奏折时,书案呈放的夜宵中就有虎皮糖。君常以虎皮糖赏赐宫娥嫔妃及朝班大臣。

据咸阳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至西安。一日,西太后法门寺降香祈福,回经咸阳,偶遇风寒,咳嗽不止。咸阳知县觐献虎皮糖,西太后吃后顿觉病情好转,细观此糖,颜色金黄,内含核桃仁色白如玉,酷似琥珀,遂说:“此糖可名琥珀糖”!。慈禧的命名,使咸阳这一特色食品名声大振,琥珀糖成为咸阳乃至陕西最具代表的特色食品。

解放前,咸阳城内北平街潘家巷(今咸阳法院街)有琥珀糖制作工坊20余家,城外大小40余家,其中以“和興全”字号尤为出名,其制作的琥珀糖工艺精湛、口味纯正,誉满三秦。

和兴全•咸阳琥珀糖8大优点

1、咸阳地方名产:咸阳人发明,唯咸阳独有。

2、历史悠久:传承发展两千余年,特色显著、文化底蕴深厚。

3、古丝绸之路重要商品:凝结着咸阳人对外贸易、交往的古老情怀。

4、古老字號:《和興全》字号传承于明清,为”咸陽琥珀糖”代表性品牌。

5、保健养生功能: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养血,润肺止咳,健脑补肾,温中散寒,延年益寿的食疗功能,尤其对一些慢性支气管病人有极佳的疗效。

6、王者贵气:从明清开始,一直是皇室貢品。慈禧太后赐名“琥珀糖”。

7、绿色环保:主料小米饴糖、核桃仁,辅料系千年传承中药配剂,无任何添加剂;纯手工炒制,无废水,无废气,天然环保。

8、陕西省政府授予“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七. 湖南省 常德市 桃源 桂花糖

产于桃源,深为人民所喜爱。它原名陬市“洋糖”,起源于明末清初,它的前身为桃源乡下的管子糖。管子糖外沾芝麻,内为实心,过去送县令和抚军,并作为贡品转呈宫内,被列为“佳品”,受到嘉奖,从此名声大哗,并随商人飘洋过海,远销国外,“洋糖”也因此得名。而今,桃源桂花糖以其“片薄酥脆、清香爽口”深受游人欢迎。它不仅食之美味,留齿芬芳,且有补脾理肺,帮助消化,化痰养神等作用。

八. 云南省 普洱市 孟连县 三角尖粑粑


三尖角粑粑是普洱市的景东、镇沅、景谷、墨江、思茅、孟连一带烩炙人口的食品,是民间待客的佳品,其特点是状如菱角,薄如蝉翼,口感柔和,糯而不腻。

做法

选优质糯米和饭米以三比一的比例混合磨成吊浆,取少量吊浆做成熟浆疙瘩后搓调入吊浆内始成可塑性筋面。若吃咸味的,就用火腿、鲜肉、韭菜末等做成咸馅。要吃甜的,就用白糖、蜂蜜、核桃、花生、芝麻、鸡冠油做成甜馅,然后用筋面包裹,并用三指挤捏成三角状,形如菱角,再用芭蕉叶做垫,放在甑子内蒸熟后即可食用。

九. 江西省 景德镇 乐平 乐平香烟糖

乐平香烟糖因其形似香烟而得名。乐平香烟糖有着近千年历史,也是乐平的最负盛名的地方之一。历史上,每年腊月里,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要做一点香烟糖,因是为过年而特制,又叫“年糖”。做香烟糖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从熬糖、搭糖、打包、灌馅、抽糖至剪糖整个过程必须一气呵成,看起来简单而做起来却是很要“功夫”的。它以饴糖做皮,黑芝麻、桂花汁、白砂糖等做馅,从外表看,白白的糖皮裹着黑芝麻,面上再配上一两条细细的彩丝,看起来就像一根根香烟,咬在口里甜脆脆、香酥酥的,吃后余味无穷。正月里,乐平人走访亲友,招待宾朋都离不开它。

十. 江西省 景德镇 乐平 名口红糖

名口红糖,主要出产于名口镇上四村、流芳村及兰坑村等地。生产加工红糖原料是茅蔗(糖蔗)。该品种最适宜在肥沃的沙质土壤耕种,且产量高、品质好、效益佳(一般亩产糖量在900市斤左右)。由于当地拥有大面积分布在乐安河两岸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地,故当地农户具有常年种植茅蔗(糖蔗)加工红糖的习惯,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红糖加工的工艺是:霜降前后将茅蔗(糖蔗)砍下,去除毛叶,用榨蔗机将其榨干成蔗水(汁),经过过滤后,将蔗水(汁)放入地灶大铁锅里,用火煎制成紫红色糊状而成。煎制红糖要有一定的技术,否则就会影响红糖的质量。

红糖呈紫红色,味道甘甜。具有清热解毒、除寒降暑、活血养血的功效,是妇女“坐月子”、“月经期”的必需品,也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绿色保健品。目前,该产品畅销省内外。

四川各地特产蒲江米花糖四川眉山特产苕丝糖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