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特产大蒜 安徽野生蒜视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27 08:43:30

一.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芜湖馄饨

馄饨在芜湖有自己的特色,馅大皮薄,个大。大多都是用鲜猪肉加葱姜调料拌馅,鸡汤或排骨汤加味精,煮出来异常鲜美。爱吃酸的,加点醋;爱吃麻辣的,加点胡椒面,更加开胃,增加食欲。天津不少饭馆都出售馄饨,较为有名的有致美斋,周家食堂,吉美林,登瀛楼等,其中有的是南方风味,有的是北方风味,品尝起来风味各不相同,各有特色,讲究一些的,汤里放些鸡丝,皮蛋,有的放上点虾干、冬菜、紫菜,次点的放些香菜,都能提味增鲜。

二.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南陵大米

南陵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陵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南陵县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的美称,被誉为“江南鱼米之乡”“江南粮仓”。是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芜湖米市”的主要产粮区。南陵县民风朴实,农民勤劳,双季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70%以上。自1985年始,该县先后被确认为“国家优质米基地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并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据考证,南陵大米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9-8世纪的西周晚期,贾岛、梅尧臣等唐宋诗人均为其留下过名篇佳作。据2010年统计,南陵拥有20万亩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无公害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年产稻谷35万吨。南陵大米已注册集体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拥有以“吴祥”大米为代表的“安徽省名牌产品”、“云谷贡”为代表的一批“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和“安徽省著名商标”。南陵大米,以“外观品质好,光泽度佳,胶稠底轻,气味清香”等特点闻名。南陵大米拥有粳稻、籼稻、糯稻等多个品种,其中优质稻马坝小粘更是畅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特色品种。南陵大米米粒透明有光泽,没有或很少有垩白。南陵大米吸水不多,膨胀度适中,胶稠度高于80mm、70mm、60mm,延伸性较强,米饭光泽度好,白而晶莹,黏弹性较强、软硬度适中,热饭喷香,口感好,冷饭仍然具有柔韧性、不回生、色泽如常。南陵大米营养丰富,含有适量的淀粉(直链淀粉16%左右)、脂肪、蛋白质(≥7%)、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其糙率分别达83%、80%、78%以上,精米率分别达76%、74%、72%以上,整精米率分别达68%、66%、64%以上,均优于国标2个百分点,更优于周边地区,广受消费者喜爱。

南陵大米种植区域地理位置:东与芜湖县和宣城市宣州区交界,南与泾县接壤,西与青阳县、铜陵县毗邻,北与芜湖市、繁昌县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7′00″~118°30′00″,北纬30°38′00″~31°10′00″。南北宽约54.3公里,东西长约56.3公里。总面积为1263.7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籍山、弋江、许镇、家发、工山、何湾、烟墩、三里。

三. 安徽省 芜湖 镜湖区 煮干丝

煮干丝是芜湖著名的传统早茶菜点,也是有80多年历史的淮扬风味老店“耿福兴菜馆”的看家名馔。煮干丝,在清乾隆时称“九丝汤”。清《调鼎集》说,当时煮干丝用料十分考究,常用原料有火腿丝、笋丝、银鱼丝、木耳丝、口蘑丝、千张丝、腐干丝、蛏干丝、燕窝丝等,为名贵肴馔,四季均宜入席,而以夏季最相宜。
20年代,芜湖开设的“四五六菜馆”制作煮干丝,以掌勺大师车元清手艺为最佳。1956年公私合营后,耿福兴菜馆接过这一品种,经营至今。该店虽几经沧桑,但这一品种开始保持传统特色,而赢得人们的赞赏。其制法,经过多年的改进,比起清代的“九干汤”已有较大的变化。
煮干丝是以豆腐干500克、鸡丝50克、火腿丝10克、肉丝50克、干贝丝10克、笋丝30克、开洋50克、黑木耳20克、姜丝10克、酱油15毫升、细盐25克、猪油150克、膏汤(鸡汤、肉汤或骨头汤)500毫升等为原料,选用洁白精致的素豆腐干,平放在砧板上,先用刀片成1.5毫米厚的薄片,再切成粗细均匀、不碎不烂,形如牙签状的干丝、后放入沸水锅中加少许盐浸泡2、3次(每次2分钟),使干丝增加强度,清爽利落;用筷子拨散,不使结块而松软,捞出沥去水分,除去豆腥气味;原锅洗净置火上,以热猪油滑锅,投入浆好的肉丝煸至半熟,放入干丝、鸡丝、火腿丝、干贝丝、笋丝、开洋,加膏汤,不可用水或淡汤、猪油,先以旺火烧开,再以小火焖煮15分钟,注意火候,做到不结块,味入丝,待汤汁渐浓。呈乳白色时,加精盐和味精,再焖煮5分钟,让干丝吸足汤汁,膨胀入味。起锅时,将干丝、鸡丝、肉丝、火腿丝、干贝丝、笋丝放在汤盆中,上盖开洋、黑木耳和葱末,色彩搭配要均匀绚丽,配以姜丝、香醋食用。其特点是干丝绵软肥鲜,配料色彩鲜明,汤汁乳白而浓,入口解美异常,清爽开胃。

四. 安徽省 宿州 埇桥区 四里中大蒜

紧靠302省道的宿州市埇桥区顺河乡四里中村,依托优质的土壤和丰厚的双庆河水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从山东苍山引种大蒜,结合本地实际,摸索出了一套适宜本地的大蒜栽培生产方法。

大肥大水,地膜覆盖,苗前除草这一先进的栽培模式,四里中及周边村庄每年种植面积2000亩左右,亩可产商品蒜2500斤以上,所产的大蒜不仅个大、色白,而且匀整度均好于其它地区的大蒜,直径在5cm以上占90%左右,最大的直径达9cm,有皖北第一蒜之美誉。不仅在国内市场成为抢手货,而且每年都有部分出口到俄罗斯、新加坡、荷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外商的青睐。1999年,荷兰客商杰伯特先生就亲临该村收购大蒜,并对该村大蒜赞不绝口。

为提高大蒜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该村大蒜除按无公害农产品要求生产之外,每年都从山东苍山、全乡、莱芜等地引进优质大蒜种,用于品种更新和改良。每年4月28日左右,2000亩大蒜即可出苔,5月10日新蒜即可上市,5月28日,干蒜即可供应市场。

五. 安徽省 芜湖 繁昌县 砖雕

砖雕

安徽徽州(今安徽歙县)的砖雕,历史悠久,雕刻精致,独具一格,名闻中外。主要用在门楼、门罩、飞檐和柱础等上面。古代砖雕多以浮雕为主,少数也有线刻的。徽州建筑多用青灰色的屋脊和屋顶,雪白的粉墙,水磨青砖的门罩、门楼和飞檐等,门槛和屋脚(升高地面一、二尺)皆用青石或麻石,有的人们也用水磨青砖平铺,而后用圆头铆钉固定在木质门板的表面。象这样的整体建筑,砖雕装嵌其中,十分和谐协调。徽州砖雕的图案,有花鸟、人物、戏出、生活场景和吉祥纹饰等。工艺精细,雕刻工整,运线流畅,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安徽省博物馆藏有《郭子仪上寿》、《百子图》等,都是徽州砖雕的代表作,表现出高超的技艺。

六. 河北省 邯郸 永年 永年大蒜

永年大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永年大蒜是河北省的名之一,其生产历史悠久,产区集中旧称广府蒜。由于集中产在滏阳河沿岸,特别是南沿村一带,故永年大蒜一般称沿村大蒜, 永年大蒜的特点是蒜头大,皮薄、瓣肥、肉细、味美,辣中带甜,蒜泥汁多,且粘稠不干,历来被人们视为上乘调味品,生熟食用俱佳。在各种宴会和家庭便饭餐桌上,都能看到其踪迹。冀南城乡饭食业,蒜头是必备品。冀北一带有“吃面条不就蒜等于白吃”之说。

       大蒜是四辣蔬菜之一,原产于地势高爽、气候干燥的亚洲西部地区,汉代时传入我国,明朝时传入永年县,其时在西沿村到南沿村一带修建的“”西八闸”使滏阳河水可以引来自流进行灌溉,再加上“下坡地”土质肥沃,保肥保水能力强,给大蒜生产提供了优越而必要的条件。到现在种植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永年蔬菜之中一大。

永年大蒜除食用外,还有较高药用价值。所谓“蒜解五毒”,大蒜不但可以杀菌,且对急慢性肠炎有独特疗效。近年科研发现,适量服用大蒜,具有降低胆固 醇、防治高血压、肠炎、抑制癌细胞发生等有一定的作用。大蒜所富含的大蒜素、有机锗、硒、超氧化歧化酶(SOD)均较其它产地高。其蒜汁粘、味辛、郁香、 蒜泥隔夜不变味;虽蒜头小但粒大、匀实,是传统的“四、六、八”瓣白皮蒜,加工成的盐渍蒜米、脱水蒜片(粒)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深受客户喜爱。

        1982年,在县科委的大力支持下,项目主持人凌云昕、王凤春,对大蒜综合丰产技术进行了专题研究开发,对引进的大量外地优良品种进行了筛选,选定山东苍 山薄棵大蒜取代沿用了几百年的永年白蒜,同时试验成功了用地膜覆盖大蒜栽培技术。蒜薹亩产从400—600斤猛增到800—1000斤,以其细长、风味 好、耐贮且贮藏期间不发生水质化闻名全国;蒜头从800—1000斤提高到1400—1600斤。因而很快为农民所接受,不推自广,形成了以“下坡地” (南大堡一带)为中心的大蒜集中产区。大蒜又是永年蔬菜中的名品。长期以来,由于大蒜种植处于自发状态,管理粗放,导致品种退化,产量少,效益低。 1998年5月21日,永年大蒜被国家列为“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为做到旺菜淡销、升值增效和加工增值,大蒜集中产区,建有恒温库17座,总储量达8000多吨,同时,还办起蒜制品加工厂40多家,年加工蒜制品3000余吨。蒜制品种类很多,有蒜米、蒜片、蒜粉、蜜蒜、糖蒜、咸蒜等10多个品种,远销国内外。

永年大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河北省永年县现辖行政区域。

七.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酒酿水子

有人说芜湖最有名的小吃是小笼汤包,但是我在别的地方也见过,虽然味道不如芜湖,但是总归是有啊,而酒酿水子,在一些地方还真的是没有。外地朋友来,我总是要带他们去尝尝皖南医学院门口的那家酒酿水子,朋友们都说好吃。水子去除了酒味的冲气,保留了酒的香味,吃一口甘甜爽滑,夏天还有冰酒酿,来了芜湖,不吃芜湖的酒酿水子,那您可真的白来拉~

八. 安徽省 芜湖 镜湖区 芜湖烧卖

烧卖,是芜湖的传统名点之一。它创制于是1757年。该点心选用猪腿肉、猪板油、荠菜或青菜嫩叶,加调料拌成菜肉猪油馅心(也可以用肉汁糯米制成馅心)。用精白面粉加水揉合制成边皮薄,底层厚的皮张,再包入馅心,经蒸熟即成。具有滋味美,不粘牙等特点。

九. 安徽省 芜湖 芜湖县 马桥青虾

马桥村位于该长江支流青弋江南岸,全村430户,1458人。总面积4800亩,其中,耕地1600亩,低洼地2000亩,水产养殖2500亩;该村2007年被为芜湖县水产专业特色村,2008年被县农委确定为新型农民培训示范村,2009年省农委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青虾特色产业示范村”。

近年来,通过引导、示范、培训、带动等多措并举,目前全村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3560亩,形成了以青虾为主的双季养殖、稻虾种养、虾蟹混养、鱼虾混养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全村青虾年产量30万公斤,产值2723万元,青虾产业总收入占全村农业总收入比重达86.9%。仅此一项带动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村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22%。

十. 安徽省 芜湖 繁昌县 芜湖刀鱼

刀鱼,又称“刀鲚”、“毛鲚”,鳞细白如银光闪烁,一般长约30厘米左右,雌大雄小,体形狭长扁平似刀。据《辞海》记载:“春夏集群溯河,分别到河流上游或在河口产卵,形成渔汛,产卵后又返归海中。”长江下游从南京到南通的水道,通常是刀鱼鱼群出入的最佳地段。江阴地处长江河口入海处的南岸,是鱼群回游的“黄金水道”,拥有的河岸线长途上百里,又有相当规模的捕捞能力,所以,每年上市的刀鱼,其产量在长江下游各县市中雄居榜首。往往春节一过,渔船竞发,渔人的兜篓里就银白一片。旺季来临时,大街小巷,只要叫卖的人一招引,围者如堵,争相选购,称秤的、收钱的就会忙得不亦乐乎。

安徽安庆特产腌大蒜安徽特产干蒜头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