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宏森源土特产品 哈尔滨土特产哪里有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3 18:51:18

一.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呼兰 呼兰大葱

呼兰大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呼兰农业发展的历史悠久。呼兰大葱生产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特别是1958年后,一直种鸡腿葱,垧产2-3万公斤,1974年后,引进海洋葱,经本地改造、选种,成为高产品种。特点是白高叶嫩,粗茎味纯,垧产高达7-10万公斤,因独特的黑粘土赋予了它“辣味浓,葱杆粗、不怕冻”等众多优点,取名呼兰大葱,有:“呼兰葱、阿城蒜、双城菇娘不用看”之誉,成为呼兰蔬菜的主打产品之一。

地域范围

呼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地处东经126°11′-127°19′,北纬45°49′-46°25′,辖境南濒松花江,东临巴彦,西毗肇东、兰西,北接绥化。呼兰大葱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呼兰区内包括双井镇、孟家乡、长岭镇、腰堡街道、利民街道、呼兰街道、兰河街道等7个乡镇(街道)所辖48个村,地域保护范围面积11896公顷,目前生产面积956公顷,年总产量42675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呼兰区地处松嫩平原中部,地势平坦,东北略高,西南略低。“一江四河”形成呼兰肥沃的堆积和冲积平原。各类地貌相对比差在20-30米之间,为波状平原。无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整个地貌类型较为单一,海拔最低点113米,最高点团山子为189.5米,一般在115-150米,东部为170米。松花江、呼兰河流经呼兰区西部、中部和南部。

呼兰区地域辽阔、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有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8种土壤。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量达3%左右,速效N、P、K含量分别为100-140㎎/㎏、10-20㎎/㎏、140-200㎎/㎏。适于旱田、水田作物生长。

(2)水文情况:呼兰区境内江河纵横,湖泡沟渠密布。境内有“一江四河”同属松花江水系,绕境或穿境巡回流过,流经境内总长226公里。河流水域面积35.1万亩。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GB3838的一级标准和生活饮用水GB5749的标准.呼兰区现有泥河、腰堡、少陵、团山4座水库灌区,提水工程7座,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喷灌面积1.3万亩,蓄水容量4.5亿立方米。全区现有防洪堤防92公里,松花江堤防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呼兰河堤防达到30年一遇防御标准。

(3)气候情况:呼兰处在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明显,春季多风多雨,温暖舒适;夏季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秋季温凉,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全年平均气温3.6℃。年最高平均气温23℃,最低平均气温为-19.1℃;年平均降水量为500-550毫米,但四季降水量分布差异较大,6-8月为集中降雨时间,降水量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69%;全年平均日照2732.2小时,5-9月日照集中,强度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无霜期短,初霜在9月25日,终霜在5月4日,约143天左右。年平均风速3.5米/秒,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西北风。虽然处在全国纬度高、气候寒冷的地带,但夏季气温高,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较为湿润,为种植生产提供了特有的自然条件,气象设施建设上,全区在三条雹线上建有10座炮站,11门高炮,一部增雨火箭车,年保护农田达150万亩。

(4)人文历史情况:呼兰农业发展的历史悠久。呼兰大葱生产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特别是1958年后,一直种鸡腿葱,垧产2-3万公斤,1974年后,引进海洋葱,经本地改造、选种,成为高产品种。特点是白高叶嫩,粗茎味纯,垧产高达7-10万公斤,取名呼兰大葱,有:“呼兰葱、阿城蒜、双城菇娘不用看”之誉,成为呼兰蔬菜的主打产品之一。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呼兰大葱产地选择远离污染源,自然环境未受到破坏,产地要具有可持续生产的能力,即空气、水(水源、水质)、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的土壤,多选用黑土、黑钙土地块种植。

(2)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优质品种:章丘大葱、黑牛腿、海洋葱等。播种前要进行精选,种子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3)生产过程管理:

a、选茬整地

每667m212000株-22000株,行株距60cm-80cm×5cm-7cm。葱苗要分级,按大、中、小苗分开定植。干插法。在开好的葱沟内,将葱苗插入沟底,深度以不埋住五杈股为宜,两边压实后再浇水。也可采用湿插法,即先浇水,后插葱。定植缓苗后,天气逐渐进入炎热夏季,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一般不浇水,中耕保墒,清除杂草,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b、施肥

整地施肥:地要深耕细耙,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667m2撒施优质有机肥4000kg(以优质腐熟猪厩肥为例),氮肥(N)3kg(折尿素6.5kg),磷肥(P2O5)5kg(折过磷酸钙42kg),钾肥(K2O)5kg(折硫酸钾10kg)。以含硫肥料为好。定植前按行距开沟,沟深30cm,沟内再集有中施用磷钾肥,刨松沟底,肥土混合均匀。浇水:进入8月份,大葱开始旺盛生长,要保持土壤湿润,逐渐增加浇水次数和加大水量,收获前7d-10d停止浇水。追肥:追肥品种以尿素,硫酸铵为主;结合浇水,分别于立秋、白露两个节气,每667m2追施氮肥(N)4kg(折尿素8.7kg)进行。生长中后期还可用0.5%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叶面追肥2-3次。

c、播种

每667m2用种3kg-4kg。种子处理:用55℃温水搅拌浸种20min-30min,或用0.2%1溶液浸种20min-30min,捞出洗净凉干后播种。育苗床准备: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肥沃,近三年未种过葱蒜类蔬菜的地块。结合整地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6000kg-8000kg,磷酸二铵20kg。浅耕细耙,整平作畦。播种期:秋播9月中旬-10月上旬,春播3月中旬-4月上旬。浇足底水,水渗后将种子无效撒播于床面,覆细土0.8cm-1.0cm。

d、田间管理

定植后立即浇水,3d-5d再浇1次缓苗水。冬前定植的,土壤封冻前浇1次封冻水,第二年返青时浇返青水。叶部生长盛期,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一般7d-lOd浇1次水。鳞茎膨大期增加浇水次数,一般6d-8d浇1次水。收获前8d-l0d停止浇水。

(4)产品收获:大葱的收获期,因地区气候差异有早晚,一般当外叶生长基本停止,叶色变黄绿,在土壤封冬前15d-20d为大葱收获适期。

(5)生产记录:对大葱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全面记载,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在我国众多的大葱栽培品种中,唯有“呼兰大葱”得天独厚,高树一帜,“名”、“特”、“优”三字兼备。

一般株高1.5米,白长0.6米,径粗0.03-0.04米。单株重0.5千克上下;丰产单株重的可达1.5千克,株高2米,白长0.8米,故而人们赞为“葱王”,葱叶色鲜绿,质地脆嫩,落地即断,甘甜多汁,嚼之无丝,品质极上。

(2)内在品质指标:呼兰大葱品质特点,用四个字概括,即:高、长、脆、甜。高:指的是呼兰大葱的植株高大魁伟,是当今国内外所有大葱品种的佼佼者,故有“葱王”之称号。长:指的是呼兰大葱的主要产品部分-葱白很长,很直。一般50-60厘米,最长80厘米左右,备受人们喜爱。脆:指的是呼兰大葱质地脆嫩,味美无比。甜:指的是呼兰大葱的葱白,甘芳可口,很少辛辣,最宜生食,熟食也佳。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①标志: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的标准编号、商标、生产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等级、规格、净含量和包装日期等,标志上的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

②包装: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无污染,应坚固,并能遮光、防潮。宜用塑料袋或复合薄膜袋、纸箱,箱处用封口纸或打包带。应按相同品种分

别包装。每件的净含量应一致,其误差应符合JJF1070的规定。

③运输:大葱收获后应就地修整,及时包装、运输。运输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二.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双城 双城甜瓜

双城甜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双城市水泉乡三邻村,这里是双城香瓜的主产地。双城市希英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所生产的瓜菜已申请注册“旺运”牌商标,现以注册了绿色食品认证。双城甜瓜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双城市老科协推广示范“春秋瓜”种植。无论是“春瓜”还是“秋瓜”,都得先在温室育苗,然后定植在大棚里。6月下旬以来,“春瓜”相继成熟陆续上市。而更欣喜的是,如今城里的老百姓不再是一季尝鲜了,在新科技的催化下,“十一”左右又可再闻秋瓜的香甜。

双城市希英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5月,由5户农户组成注册资金61万元,建5栋10亩地大棚,露地瓜菜150亩。从事瓜菜生产,2009年在经验不足情况下还取得了可观的收入,每亩大棚纯收入8000元,每亩露地瓜菜纯收入1400元。原有大棚农户决定继续扩大规模,很多农户也纷纷加入2010年大棚增加到78栋,露地瓜菜增加到2000亩。入合作社人数增加19户。在2010年与农科院达成院村共建,有农科院的科技支撑,2010年大棚纯收入78万元,露地瓜菜纯收入420万元。2011年发展到213栋,被列为国家农业部标准园,在2011年蔬菜市场严重下滑的情况下,三邻村棚室户按照农科院从品种选择到防病到随着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合作社自成立之初就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合作社一贯宗旨,着手生产绿色产品,打造绿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创造良好效益。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严格生产管理,同时,制定了《质量管理手册》,严格按照要求生产、运输和包装,确保产品质量。合作社所生产的瓜菜已申请注册“旺运”牌商标,现以注册了绿色食品认证。

2013年,双城市希英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申报的“双城甜瓜”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地域范围

双城甜瓜产区位于双城市西北部,地处松嫩平原南部,松花江上游,属北中温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质肥沃,适宜甜瓜种植。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25°41'-126°42',北纬45°08'-45°43'之间,共分布在24个乡镇,分别为:水泉乡、公正乡、 农丰镇、杏山镇、同心乡、临江乡、万隆乡、韩甸镇、金城乡、兰棱镇、朝阳乡、单城镇、联兴乡、青岭乡、东官镇、周家镇、新兴乡、五家镇、幸福乡、双城镇、希勤乡、团结乡、永胜乡、乐群乡,地域保护面积219333公顷,其中,甜瓜2700公顷,生产甜瓜81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双城甜瓜幼瓜翠绿色,条纹浅绿色。成熟果实卵圆型,单果重500克左右,呈亮白色,微泛黄晕,顶部纯黄白色,根部稍有绿色,深沟10条,果肉白色,厚2cm,香味浓郁,皮薄肉厚,甜脆可口,瓤干且小,不裂果,耐贮运。 2、内在品质指标。双城甜瓜的营养价值极高,每公斤甜瓜含维生素C含量﹥35mg,总含糖量﹥9.0%,比本地区阿城区的甜瓜总含糖量高1%,可溶固形物含量﹥15.0%,超过国家绿色西甜瓜生产标准NY/T 427-2007中的可溶固形物含量大于等于10%的品质指标。 3、安全要求:双城甜瓜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NY5109—2005无公害食品甜瓜类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标准,NY5110—2002无公害食品甜瓜产地环境等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

三. 黑龙江省 哈尔滨 五常 五常平贝

五常平贝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的干燥鳞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平贝母也称平贝、贝母,是药用贝母类药材的一种,贝母的应用早在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将其列入中品,"味辛,平","主伤寒烦热,喉痹,乳难……"。魏晋年间的《名医别录》载"疗腹中结实,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其后诸如《药性论》、《唐本草》、《本草纲目》及《植物名实图考》等医药著作对贝母的功效、采收及品种来源等均有记述。但非指本种而言。东北地区历来就有使用平贝母治疗疾病的习惯,19世纪中期咸丰年间东北的汉、朝、满、回等民族即有"贝母梨"治疗肺热咳喘等民间验方流传。本世纪初吉林市的"世一堂"等药店已有平贝母等药材经营,并由营口等地转销关内。于是平贝母开始进入国内药材市场,供应各地药用。(常用中药材)
产地分布:
我国野生平贝母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的长白山脉和小兴安岭南部山区。主产于黑龙江尚志、铁力、五尚、伊春、佳木斯、穆棱、阿城、宾县、方正、通河、延寿、东宁;吉林浑江、桦甸、集安、通化、柳河、梅河口、敦化、抚松、长白、靖宇、和龙、安图、汪清、辉南、永吉、蛟河、舒兰、东丰;辽宁开原、清源、新宾、抚顺、宽甸、东沟、桓仁、本溪。多为栽培,山西、陕西、河北亦有引种。(常用中药材)

四.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延寿 延寿大米

延寿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延寿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域范围

延寿大米生产地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西麓,松花江南岸的蚂蜒河中游。东经127°54′20″-129°04′30″,北纬45°10'10″-45°45'25″,西部、南部与尚志市为邻,东北与方正县接壤,西北与宾县毗连。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65公里,幅员面积3149.55平方公里。全县有5镇4乡10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61万亩。地理标志区域包括延寿镇(部分)、六团镇、中和镇、加信镇、安山乡、寿山乡(部分)、玉河乡、延河镇8个乡镇,70个行政村的水稻田。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延寿大米生产地域地势平坦,远离市中心,无工业“三废”污染,地净田洁,土质肥沃,为黑粘土、沙壤土质,地势低洼,土壤有机质含量3%-6%,自然肥力较高,特别适合水稻生长。

(2)水文情况: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境内蚂蜒河、亮珠河、部分地下水浇灌的水田,该基地位于灌溉区上游,无任何污染。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在46.9%。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25座,万亩以上灌区10处,提水灌溉站点617处,塘坝1600座。

(3)延寿县地处中纬度亚洲大陆东侧,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年平均气温为2.6℃。历年最低气温为-42.6℃,历年最高气温为35℃,多年

平均积温蚂蜒河两岸为2493.5℃,山区与平原过渡地带丘陵漫岗区为2300℃左右。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22-129天。县境内年平均降水量为570.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90.1小时,延寿县的气候特点是典型的水旱兼作农业气候区。

(4)人文历史情况:延寿县种植水稻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据《延寿县志》记载,民国12年(1923年)入境的朝鲜族农民开始在洼地种植水稻,到民国16年(1927年),水稻面积已达8345亩。到1934年,全县水稻面积达到148380亩,出现了水稻发展的第一次高峰。到1989年,全县水田面积发展到29.7万亩。并从1989年开始试验示范并推广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逐步结束水稻满撒种的传统种植技术。实行扣塑料棚旱育稀植插秧栽培技术。水稻产量有原来的亩产100-150公斤,一跃提升到300-350公斤,实现翻番增产。在肥料使用上,结合有机肥逐步增施化肥用量,在除草方面结合人工中耕除草逐步推行化学除草,减轻农民劳动量。到1995年,由于高效经济作物的迅速发展,部分农民实行水改旱,水田面积下降到21.4万亩。水稻产量11.4万吨。亩产达到532公斤。到1999年,水稻面积发展到23.7万亩,水稻产量14.7万吨。从2002年开始水稻面积逐年增加,到2007年水稻面积发展到66.3万亩,产量33万吨。全面整合水稻品种,按区域布局和积温区划,全县主推五优稻3号、松粳10号、龙粳14、绥粳7号和垦稻12号等5个核心品种,良种化率达到98%以上。全面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大中棚育苗技术、机械插秧技术。自2005年开始试验示范研究推广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苗高产栽培技术并在全省示范推广。延寿县水稻栽培技术在全省占有领先地位,已成为全省优质水稻重点产区之一。2008年,延寿县被黑龙江省绿办批准为“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水稻生产基地县”。自2006年开始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打造“亮珠”品牌,使延寿大米走出省门打入南方市场,其品牌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五.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双城 双城菇娘

双城菇娘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双城市有满族、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锡伯等15个少数民族,其中以满族人口最多。双城自开垦以来,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有托云布、丰绅将军为清朝主要将领。科举时代有进士、举人共29人,秀才191人。人文景观有承旭门、魁星楼、观音寺、双城堡火车站、承旭公园、希望广场、民俗文化步行街。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设在双城,“四野”的将领们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新开岭、三下江南和四保临江战役。嘉庆士九年(1814年)清廷谕准富俊将军“预筹试垦,莫若先期屯田”的奏章。选定南北长70里,东西宽130里之沃野,建城设治。因有金代达禾、布达二古城(俗称双城子)遂定名双城堡菇娘原产地东北,我市五十年代初开始种植,经过六十多年的栽培,全市面积已发展到15000亩,年产量15000吨。菇娘现已成为双城乃至黑龙江省果蔬生产的代表品种。

黑龙江为菇娘果的主产区,菇娘果有清热解毒、镇咳润喉利尿的功能。

地域范围

双城菇娘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双城市境内,生产区域分布在24个乡镇,分别为:水泉乡、公正乡、农丰镇、杏山镇、同心乡、临江乡、万隆乡、韩甸镇、金城乡、兰棱镇、朝阳乡、单城镇、联兴乡、青岭乡、东官镇、周家镇、新兴乡、五家镇、幸福乡、双城镇、希勤乡、团结乡、永胜乡、乐群乡共计24个乡镇,地理坐标东经125°41'-126°42',北纬45°08'-45°43'之间,地域保护面积224996.4公顷,其中菇娘种植面积1000公顷,年生产菇娘1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双城菇娘果实卵圆型,单果重6克左右,果实金黄色,圆形,汁多,甜度高,口感好,品质佳,口感极佳,不裂果,耐贮耐运。 2、内在品质指标。双城菇娘的营养价值极高,蛋白质含量大于0.5%,可滴定酸小于1%,可溶性糖(以葡萄糖计)大于9%,可溶性固形物大于10%,维生素C大于500mg/kg,维生素E含量大于10mg/kg,锌含量大于3mg/kg 3、安全要求:双城菇娘产地符合NY 5010-2002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 4、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符合国家包装卫生标准,包装的材料要洁净、结实、无污染、无异味,并加注“双城菇娘”字样。 5、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地理标志。 6、运输装卸运输中应轻拿轻放、防止挤压。运输车辆、工具等应清洁、卫生、无污染,不得与其它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7、贮存场所:贮存场所应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存混放。应选择避光、清洁、阴凉、干燥、无异味的环境进行储藏,并注意防霉、防鼠。贮藏、运输执行《无公害农产品贮藏运输标准》。

六.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延寿 哈尔滨炒肉拉皮

哈尔滨的风味饮食远近闻名。独具黑龙江特色的熊掌,鼻子,飞龙鸟,猴头蘑野味山珍,氽白肉血肠,酸菜粉,炒肉拉皮,火锅等风味菜肴,深受美食家的喜爱。俄式大菜营养丰富,形色俱佳,鲜香酥脆。欧洲风味的大面包,形如锅盖,每个重达2.5公斤,是俄式面包。哈尔滨生产已有80多年历史,为哈尔滨特色食品之一。

此外还有传统小吃冻饺子,冻果,老鼎丰月饼等,值得一提的是鲜美的冻饺子,哈尔滨人素有吃冻饺子的习惯,尤其在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期间,饺子更是不可缺少的主食。

七.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双城 双城玉米

双城玉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双城市玉米栽培历史较久,据《双城县志》记载,可追溯到1815年。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清廷谕准吉林将军富俊屯垦,在双城子建城设治,其后两年移垦耕耘,就已有小面积玉米的种植。从民国、伪满直到新中国成立,双城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现在双城玉米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80万亩。双城玉米种植的历史较久,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民国之前(双城县志)。双城玉米的历史就是一部光荣的历史和双城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位“四野”时期的老兵郎重生回忆,双城玉米做出的干粮--大饼子曾经作为四野战士的口粮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功劳。在双城“红色旅游景点”--“四野前线指挥部”纪念馆有一张照片,伙食房的墙上挂着的就有一串老玉米吊子。由于玉米相较其它作物的高产性,建国后双城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现在已由最早的 万亩增加到 万亩。玉米生产对双城粮食生产和双城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域范围

双城玉米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北纬45°08 ′-45°43′,东经125°41′-126°42′之间之间,主要是双城境内双城镇、幸福乡、东官镇、周家镇、新兴乡、五家镇、公正乡、农丰镇、永胜乡、临江乡、水泉乡、杏山镇、团结乡、万隆乡、乐群乡、同心乡、希勤乡、韩甸镇、金城乡、兰棱镇、朝阳乡、单城镇、联兴乡、青岭乡等24个乡镇,地域保护范围面积为219333公顷,地域内玉米生产面积为186666公顷,总产量为168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特性:双城玉米品种多为高淀粉、高赖氨酸品种,品质优良,是优良的粮饲兼用玉米。可生产出来的玉米面、玉米碴子、玉米面条等产品,营养丰富口感好,让人回味难忘。 2、外在感官特征:以郑单958和澳玉1号为主栽的双城玉米果穗呈柱状或圆锥状,籽粒排列整齐,成熟度好,无秃尖、无虫蛀、无霉变、无损伤,籽粒为黄色,中齿、饱满,百粒重大、容重高,商品品质优良。 3、内在品质指标:双城玉米营养丰富,淀粉和赖氨酸含量高,品质优良,是优质的粮饲兼用型玉米,籽粒含粗蛋白﹥9.5%、粗淀粉﹥70.0%、粗脂肪﹥3.9%,赖氨酸﹥0.29%,氨基酸总含量﹥9.5%。粗蛋白含量比一般玉米平均值高1.34%。 4、安全要求:双城玉米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和管理,产地环境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条件,农药使用符合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符合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八.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香坊 草帽饼

草帽饼是一款东北的特色小吃,以其层次分明、柔软筋道、香酥可口、形如草帽而著称。

草帽饼是一款东北的特色小吃,以其层次分明、柔软筋道、香酥可口、形如草帽而著称。

原料:面粉1.1千克 豆油250克 精盐20克 花椒面少许

制作方法

1.将1千克面粉倒在案板上,加475克温水、10克盐和成比油饼稍硬一些的面团,饧15分钟。

2.将100克面放在碗内,加10克精盐、花椒面和150克豆油拌成软酥备用。

3.将饧好的面团,搓成条,揪成250克一个的面剂,稍按,用油杖子擀成长33厘米、13厘米宽的薄片,把软油酥均匀抹上。然后两手拿住上端横头,一反一正地反复折叠到头为止,抻长。从左向右翻过来面朝上,再从左向右盘起饼剂呈草帽状,饧10分钟。

4.把饼剂翻过来,稍按,用油擀面杖擀成直径约46厘米的圆饼即成。

5.把平锅烧七至八成热时,先刷一层油,把饼用油杖子托下平锅先“抢面”,后找火,可用两手掌推转,见饼两面出金黄色、呈丁字形花时即熟。用铲刀铲出,一切五半,上桌即可。

九.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巴彦 巴彦大豆

巴彦大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巴彦大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巴彦大豆籽粒饱满,呈黄色,粒圆型,直径为4-9mm之间,表无杂,表面光滑。巴彦大豆以高油、高蛋白享誉世界,品种以高油、高蛋白为主,以标准化生产保持其优良品质。巴彦大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巴彦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亚洲东北黑土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大豆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日照等优势,巴彦县的黑土地中所含有的大豆生长的元素比例均衡,天然降雨适中,促进了巴彦大豆独特品质的形成。

地域范围

产地范围:巴彦大豆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将巴彦县境内3135.2平方公里区域划定为巴彦大豆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保护范围。境内耕地22.67万公顷划定为巴彦大豆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范围。2007年种植12万公顷,年总产量25万吨。

产地位置: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地处松嫩平原、松花江中游北岸,具体范围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5′53″-127°42′16″,北纬45°54′28″-46°40′18″。南与宾县隔江相望,西濒漂河与呼兰为邻,北依泥河与绥化、庆安交界,东临黄泥河及骆驼砬子山与木兰毗连。县境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72.4公里,边界周长338公里,县城距哈市98公里。

产地地址:全县辖18个乡镇,巴彦大豆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在巴彦县内的18个行政乡镇,即巴彦镇、松花江乡、富江乡、巴彦港镇、西集镇、丰乐乡、兴隆镇、红光乡、万发镇、德祥乡、天增镇、山后乡、黑山镇、龙泉镇、华山乡、龙庙镇、洼兴镇、镇东乡。其中小城镇10个(两个建制镇)、116个村(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村)、1351个自然屯、4个国有林场,2个国有原种场、1个国有种畜场。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1、土地资源特征。土壤共有9个土类,19个亚类,32个土属,计62个土壤类型。9个土类是暗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泛滥土、沼泽土、泥炭土、水稻土和沙土。全县幅员面积3135.2平方公里,总土地面积31.33万公顷,耕地面积22.67万公顷,耕地中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肥力较高的土壤约占90%以上。腐殖质层厚度达20—7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3.72%,含氮0.168%,含磷0.99%,含钾1.80%,PH值6.7,呈中性。全县地势东高西低、北岗南平、中部多丘陵,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62%,地理形状为楔形,海拔最高为564.3米,最低海拔110米。

(2)水文情况:水资源。巴彦县有较大河流14条,河道总长475.7公里。全县地下水资源存储量6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供给量为3.97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为2.224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73亿立方米,人均水量为869立方米,亩均水量212立方米。包括水系、水源和水质情况及影响因子。

(3)气候情况:巴彦县地处中高纬度,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湿润多雨;冬季盛行西北风,干燥严寒。年平均气温为3.1℃,最高气温曾出现过37.9℃,最低气温达-42.5℃,年≥10℃活动积温为2658.4℃,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82.2毫米,年平均日照为2669.4小时。5—9月份作物生长期日照为1252小时,占全年总日照的46.9%,历年平均初霜期为9月21日,历年平均无霜期为131天。全年结冻期为145天左右。包括季风、温度、湿度、日照和降水等特殊气候因子。

(4)人文历史情况:巴彦县人类生活的历史。巴彦县自公元前211年秦朝时就是岁百之地,是由岁族与百族融合成的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以渔猎为主,辅以农业。巴彦县建治以前,森林茂密,水草丰盛,土质肥美,是一片待垦的处女地。因为封禁(清以东北为自己“龙兴”之脉封禁东北三省),只有少数旗兵屯田和少数汉人零散住在各地开荒种地,张网捕捞鱼,过着日出而起、日暮而归的农家生活。1859年,清咸丰九年东北开禁,土地放垦后,关内的大量汉民流入本地,人多之后,清同治元年(1862年)于呼兰城以东

建呼兰厅治理巴彦苏苏等地,管理赋课刑名及旗民交涉等事宜。光绪三十年(1904年)呼兰厅分两处,呼兰一处,升呼兰厅为呼兰府(移到呼兰城),原呼兰厅改巴彦州,民国2年(1913年),巴彦州改巴彦县。

巴彦大豆形成的历史。巴彦县农业生产的历史很久。据《巴彦土壤志》记载,“巴彦苏苏,周秦之际为肃慎居住的地方,以后为夫余、勿吉,辽金时代为女真部落居住,在少凌河出土的铧子证明金代已有农业种植。清朝放禁后,随着移民迁入,播种面积日益增加,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巴彦苏苏大面积开荒。”据《巴彦志》记载巴彦农作物以大豆、谷子、小麦、高梁、玉米、大麦等为主。

巴彦县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誊,栽培大豆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及向外出口量,历来居全省前列。1957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国博览会上展出的巴彦县大豆,博得国际友人的称誊。

人文推动因素:巴彦县是国家野生大豆原始基因库。巴彦县是我国唯一一家野生大豆原产地保护地域,保护区面积为2000亩。同时也是非转基因大豆基地和绿色食品大豆原料基地。巴彦县通过法国基因时代认证非基因大豆10万吨,巴彦县是国家绿色食品大豆原料生产基地县,认证绿色食品大豆基地为50万亩(10万吨),巴彦县也是国家无公害大豆基地县,认证无公害大豆70万亩(14万吨)。

独特的文化底蕴:巴彦县是国家大豆生产示范县,每年示范60万亩。改革开放前期,我县大豆因其品质好、价格低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睐,1980年-1990年大量出口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量都在3万吨以上,1991年以后随着国内加工业的发展,我国由大豆出口国变为大豆进口国,大豆作为重要农业资源出口受到限制,但直到1995年,仍然有韩国客商在我县天增镇建立专供基地,基地面积3万亩产量5000吨。据国外客商说他们在对大豆进行质量检测时发现,巴彦县大豆的异黄铜比美国大豆高出2倍多,达到3%以上。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巴彦大豆产地选择在巴彦县境内是因为

巴彦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亚洲东北黑土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大豆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日照等优势,巴彦县的黑土地中所含有的大豆生长的元素比例均衡,天然降雨适中,促进了巴彦大豆独特品质的形成。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巴彦大豆以高油、高蛋白享誉世界,品种以高油、高蛋白为主,以标准化生产保持其优良品质。

(3)生产过程管理:巴彦大豆生产者执行《巴彦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生产中使用的农药、肥料进行严格质量规范,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及物品的使用,确保大豆生产安全,同时在生产中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对农户的农产品化学品使用进行规范。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我县对全县农业生产基地的环境、投入品使用、市场准入、质量科技服务等各项工作以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制定巴彦大豆产品检验标准,并严格执行。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巴彦大豆分品种进行单独收割,并分级分品种进行贮存、加工、销售。对销售的大豆进行备案,实行追溯制。

(5)生产记录要求:巴彦大豆在生产中进行投入品使用登记管理,对农户进行统一的编码,对其出售的大豆按编码进行质量追溯。加工企业收购实行登记式管理,按农户编码进行存贮加工。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巴彦大豆籽粒饱满,呈黄色,粒圆型,直径为4-9mm之间,表无杂,表面光滑。

(2)内在品质指标:巴彦大豆脂肪、蛋白含量高,非转基因产品;大豆营养物质丰富,氨基酸总量大于30%,其中谷氨酸含量大于7%,富含人体所

需的多种维生素、大豆功能因子等,还含有丰富的碘、硒、铁、钙、锌等对

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重要元素硒、锌含量更好,硒0.01Mg/kg、锌25Mg/kg以上。有害金属元素比无公害大豆标准限定值低得很多的,巴彦大豆按无公害检验,化学农药残留指标中四项有三项没检验出,说明东北的农产品由于化学投入品使用控制的好,化学品残留是极低的,农产品是安全的。

(3)安全要求:巴彦大豆实行无公害化生产,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巴彦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制定高于国家绿色食品大豆的质量标准,并强制执行。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包装:巴彦大豆分为1kg、2kg、5kg、250kg、90kg的塑袋等包装,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巴彦大豆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贮藏、运输:进行分级分品种单独仓储,专用工具运输。

十.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香坊 大列巴

大面包,又叫大列巴(列巴是俄语面包的音译),由俄罗斯传来。被称为哈尔滨一绝,这种大面包为圆形,有五斤重,是面包之冠。味道也别具芳香,具有传统的欧洲风味。出炉后的大面包,外皮焦脆,内瓤松软,香味独特,又宜存放,是老少皆宜的方便食品。秋林牌大面包沿用传统工艺,烘烤一小时左右外壳微焦而脆,内瓤松软可口;用酒花发酵,使面包具有诱人的酒花芳香;传统三次发酵工艺,使面团发酵充分,风味独特。

美食特色

大列巴是哈尔滨最有个性的,它被称为哈尔滨风味食品一绝。大列巴之名,鲜明地体现了中西文化之融合,“列巴”是俄罗斯语“面包”,因为个大,所以前面冠以中文的“大”字。初次见“大列巴”,你会被这硕大无比的面包所惊叹,作家秦牧当年来哈尔滨有句“面包像锅盖”的比喻,说的就是具有百年余韵的秋林大列巴。它的体积比半个篮球还大一圈,标准直径在23-26厘米之间,厚度也在16厘米以上,面包净重有2公斤,它的膨松程度比一般的面包要厚重些,拎在手里沉甸甸的,所以一般从哈尔滨带这礼物送人可是礼重情义更重的。

大列巴是秋林食品厂专门打制的,它是秋林公司的创始人、俄罗斯商人伊万•亚阔洛维奇•秋林引进的前店后厂的模式生产的,这大面包一烤就烤了一百多年,在这食品内容丰富多彩的今天,秋林“大列巴”依然以每天160个的限量生产,但却一直还是供应不暇,可见它所受欢迎的程度,在哈尔滨经常见到排队购物就是“里道斯”红肠和这“大列巴”。很喜欢“大列巴”的包装,以前是白屉布的口袋,现在是无纺布上印着俄罗斯风情的花纹图案,简单朴素中透着别样的风情。近年又有了盒式精制包装,略显豪华却不敌布衣的纯正有味。

经常是来了朋友的时候,买了“大列巴”送其品尝这独道的特色一绝,偶然来了兴致也买回家来品尝,但这需要细细的体味才可吃出它的味道。这种经过三次发酵工艺生产、加之啤酒花、以特有的椴木、柞木等硬杂烘烤出来的外皮硬且艮,内芯软松的“大列巴”细品起来,面香、酒香、盐香、果木香、乳酸香,香气沁人,不过第一次吃你可能不太习惯它酸酸的味道,但几次下来也许就真的喜欢上了那独特的酸香。它有个很好的特点就是保鲜时间特别长,一般放置二十天左右不会坏。

在哈尔滨没有哪种食品像秋林的“大列巴”一样名扬中外,也没有哪种食品像“大列巴”一样能够历经百年仍旧满城飘香。“大列巴”对于哈尔滨这个城市来讲早已超越了食品的概念,它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更是这个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承载。

烹制方法

料:

白面粉 全麦粉 鲜酵母 精盐 植物油 鸡蛋

操作:

1、两种面粉加盐混拌均匀。

2、鲜酵母用温热水化开,掺入面粉充分揉匀成面团,用湿布盖住,置温暖处发酵1/2-1小时至体积增倍。

3、取出面团、置面板上,轻揉约5分钟,作面包生坯,摆于烤盘上(烤盘要涂油防粘或垫一层烤纸),再发酵约15分钟。

4、烤箱预热至200℃,面包坯表面刷鸡蛋浆,置于中层,烤15-20分钟即成。

美食吃法

大列巴个头很大,和半个篮球差不多大小,吃“大列巴”与吃一般的面包是不一样的,不要拿一块就吃,最好切成片,用徽波炉烘热后,抹上果酱,夹上奶酪,或者抹上黄油、鱼籽酱,夹上火腿、香肠片如三文治般地吃,如果做点苏泊汤与之相配,味道就纯正了。也可以把列巴撕碎放到汤和牛奶里吃,很容易消化,它独特的制作方法对胃肠非常好。

用哈尔滨红肠就着大列巴吃也别有一番风味,哈尔滨红肠原名苏联立陶宛灌肠,音译里道斯灌肠。这种灌肠传到哈尔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因为肠的外表呈枣红色,所以被哈尔滨人称之为红肠。生产红肠用的主要原料有肉、肠衣(动物肠衣,以猪或牛的小肠肠衣为最佳)、淀机(马铃薯淀粉最佳),大蒜,盐和硝等。其中有一半是瘦猪肉,大约三分之一的肥猪肉,有的也加瘦牛肉,其余为淀粉和调料。制作过程是,瘦肉肥肉分开,拌好盐和硝后在低温下(10摄氏度)腌三天,瘦肉切块腌,肥肉则用带皮的大块肥肉板,抹上盐一层层码起来腌。腌好后将瘦肉绞成肉糜,肥肉切成块,拌上调料和大蒜末,搅成馅。然后把肉馅灌到肠衣里。灌好后放在烤炉内,用木头或无烟煤烘烤,使红肠表面干燥柔韧,增加肠衣的坚固性,色泽变红,驱除肠衣异味,赋予灌肠特有的香气。烘烤大概一小时左右。然后放到热水中煮半小时。煮熟后的红肠,肠衣湿软,色淡无光,所以还要用烟熏。熏烤可使产品水分降低,肠衣变干,表面产生光泽,透出肉馅的鲜艳红色,增加美观,并获得熏前的香味和一定的防腐能力。不可用明火烤,熏12小时成为成品。

哈尔滨钢铁街老北森土特产怎么样哈尔滨北森土特产商店信誉怎么样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