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武汉土特产两个亿 武汉土特产直播间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1 08:45:11

一.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泥蒿

泥蒿,又名芦蒿、是生长在长江边沙滩上的一种外形似茼蒿的野菜,有独特的清香,因为它的味道有一点类似泥土的清香,所以被称为泥蒿,因为味道独特,却又入口清爽脆嫩,很受湖北人喜爱。

泥蒿每年在冬末初春时由农民们去江边采摘了上市,它虽然外型与茼蒿相似,但吃法却不同,泥蒿必须去掉叶子,只留嫩杆和中心的嫩芽来炒食或凉拌。记得小时候,泥蒿这样的野菜,价格便宜得惊人,只卖2分钱一斤,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爱上了这种清香怡人的野菜。泥蒿的身价直线上升,最贵的时候卖到10元一斤,吃的人多了,野生的泥蒿也越来越少,目前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多是人工培植的泥蒿。虽然野生泥蒿吃起来更香,但热爱泥蒿的湖北人一到了吃泥蒿的季节,即使只能买到人工培育的也一样忍不住要狠狠的吃上几回。

泥蒿可以和腊肉配合齐炒,也可以辣炒或者凉拌,但最能吃出泥蒿清香的当然还是清炒这个做法。

二. 湖北省 武汉 汉南区 建新鲜食玉米

近年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邓南街建新村已发展成以鲜食玉米种植为主导产业的专业村。建全村耕地面积2196亩,全部种植鲜食玉米,村里现有2个玉米农业合作社,全村336户农户均都从事玉米生产,玉米销售市场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此外,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开展保健玉米、观赏玉米、加工玉米等不同风味品种的研发,形成了甜、糯、彩丰富多彩的系列化产品。建新村已成为汉南“中国甜玉米之乡”的种植核心区。建新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该村的甜玉米均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并多次获得武汉国际食品博览会、中百超市最畅销农产品等奖项,已进入武汉各大超市及农贸批发大市场,同时远销湖南、上海、北京、广东、甘肃、沈阳,以及韩国、香港等,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三. 湖北省 武汉 硚口区 煎虾饼

湖北传统名菜。湖北素称“千湖之省”,盛产湖虾,颜色青中带白,壳薄而肉质丰腴饱满,鲜嫩细腻,烹制菜肴则味道香醇,鲜美可口。虾饼煎制是用去壳的虾肉剁成茸泥,加配料打匀,煎成圆形小饼。肉色雪白,外衣金黄,味道异常鲜美。

原料:净虾仁50克,熟猪肥膘肉、净荸荠、豆苗各50克,葱末10克,姜汁水少许,鸡蛋清1个,精盐2克,味精1.5克,绍酒15克,醋5克,水淀粉25克,猪油400克(耗约50克)。

做法:

1、将虾仁剁成绿豆粒大小状,肥膘剁末,荸荠拍碎剁末,一起放入碗内,加入蛋清,姜汁水和精盐、绍酒(5克)、葱末、味精搅拌至有黏性时,再加入水淀粉搅匀。豆苗用沸水焯一下,加入少许精盐和味精拌匀待用。

2、炒锅放小火烧热后,用油滑锅,下入猪油,将虾料用手挤成直径2.4厘米的丸子,整齐地排入锅内,随即用手勺轻轻压成圆饼形,晃动炒锅,约煎15分钟左右,将虾饼整个翻过来,用手勺再压一下,加入猪油,继续煎约15分钟,再加入猪油,煎约1分钟左右,使虾饼熟透(煎时要不断转动炒锅,以防粘结煎焦),倒入漏勺内,沥去油,再将虾饼倒回锅里,烹入绍酒、醋,即可出锅装盘,周围放入焯熟调味的豆苗,即成。

特点:制品色泽金黄,口感松软,油润鲜美。

四. 湖北省 武汉 汉南区 汉南甜玉米

汉南甜玉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汉南甜玉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湖北的甜玉米,起源于武汉,而武汉的甜玉米起源于汉南,汉南是全国最早种植超甜玉米的地区之一。

汉南甜玉米有“水果型玉米”之称,既可生食,又可熟食,是玉米家族中的“娇宝宝”。其甜玉米因种子干瘪,在生产管理上比其他玉米难度更大。在种植上,其它地方大多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才可保全苗,而汉南的土质以沙壤性质为主,非常适宜甜玉米种植,因此才会口感纯正香甜、柔嫩皮薄、风味独特。此外,当地“标准化、品牌化、工厂化”的生产,也保障了其全国一流的品质。

目前,汉南甜玉米已从2005年的几千亩,增加到现在的10万亩,其品种由8个增加到近百多个。现在国内最新开发和引进的“水果型”玉米和“彩色”玉米,也在汉南得到大面积种植。

武汉市汉南区邓南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中国的鲜食甜玉米起源于湖北,湖北的鲜食甜玉米起源于汉南。汉南的鲜食甜玉米堪称‘中国一绝’,富含维生素A、B1、B2、C、矿物质及游离氨基酸等,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含糖量高达20%,是常规品种玉米的1倍左右,比西瓜还要甜。”

五.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芝麻糕

芝麻糕

六.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黄陂芦笋

黄陂芦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陂芦笋还原糖、可溶性糖、维生素C、微量元素含量等均高于普通芦笋,是武汉十大名菜之一;

七.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卷饼

卷饼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风俗的名点。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有包制。  

卷饼的制作材料:

主料:小麦面粉250克,猪肋条肉(五花肉)350克
调料:大葱80克,色拉油30克,白砂糖10克,盐3克,姜3克,酱油20克,料酒20克

卷饼的做法:

1. 五花肉洗净后放入冷水锅中大火烧开;
2. 烧沸后略煮一会儿(将血水浮沫去除干净)捞出,再用冷水洗净;
3. 把烫过且洗净的肉切成小块沥干;
4. 用大火将锅烧热入油,放入姜片爆香;
5. 放下肉块,煸炒肉块至出油;
6. 加入料酒翻炒;
7. 加酱油炒匀肉块;
8. 加水至肉块刚淹没;
9. 加锅盖,用大火将水煮沸;
10. 加糖,用勺炒匀;
11. 转小火锅盖焖烧;
12. 15分钟掀盖翻炒后,再焖烧;
13. 约15分钟左右肉已转色,再加糖炒匀后继续焖烧;
14. 约10分钟后肉汁呈粘稠状;
15. 转大火用勺不断翻炒至收汁至肉汁粘稠肉块红润即可;
16. 取面250克掺水和成面团;
17. 将面团裁成小圆团后擀成薄面皮待用;
18. 大葱洗净,净水浸泡后剖开切成丝备用;
19. 将面皮放入锅中蒸热取出,将红烧肉与葱段包入(也可放黄瓜段)即可。

神童过元宵:
据传清朝光绪年间,长汀有一位神童段林雪,他10岁能诗,13岁考取秀才。由于家贫,母亲为其做了一件既长又宽的蓝长衫,以供今后数年穿着。当他穿着这件新衣去拜谒考官谢恩时,考官看他衣不合身,便口出上联曰:“小童生蓝衣坠地”。段林雪仰望考官,见其头戴官帽,帽顶缀有红珠,即答曰:“大文宗红顶朝天”。考官点头称赞。段林雪童年时家贫交不起学费,只好由母亲胡氏亲授功课,他不出远门,也不知市面的繁荣景象。有一年元宵节,他上街看到油炸卷饼,香气扑鼻,回家问母亲那是什么菜。胡氏暗自伤心,便买了几张卷饼皮,以腌菜、葱蒜包卷,将就着给林雪解馋。林雪吃后又问:“这是什么菜?”胡氏随口回答:“手帕子包‘拉杂’。”后来,段林雪考中拔贡,家境已佳,想起往事,便赋诗道:“家家团聚过元宵,户户齐把春卷包,忆我龆龄穷苦日,笑问手帕何物包。”后来被人们用简介的话名概括为“卷饼”。

八. 湖北省 武汉 新洲区 张店鱼面

张店鱼面,制作工艺精巧,可用于煨汤、炒食,鲜香爽口,风味独特,称得上是荤素兼备的美味佳肴,广为人喜。近年来,李集街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农业要“做特色文章,出规模效应”的指导思想,坚持立足资源,做大做强做响张店鱼面品牌,注重发展鱼面加工产业,促进了李集及周边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

2007年,李集街依托武汉市新洲张店鱼面公司,成立了武汉市新民鱼面加工专业合作社,将全区鱼面加工业主紧密团结在一起,加强业主之间的联系、沟通、合作,实现了新洲鱼面加工业的强强联强。带动了李集及周边水面养殖3万余亩,同时带动了种植、运销等行业的发展,年转移劳动力900余人,加工鱼面150万公斤,实现总产值3000余万元。

张店鱼面,是菜中精品,在销售上实现了农超对接,畅销全国各地。2007年获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2008年被评为武汉市著名商标,并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武汉新民鱼面加工专业合作社,2007年被武汉市委办公厅授予“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同年被武汉市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九.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苕窝窝

面窝是武汉地方性小吃之一,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 其实用“面”来修饰“窝”并不贴切,因为它的成分中面粉只占少数,大部分是粳米磨成的米浆,还要加一定比例的黄豆浆,加葱花、细盐。炸时用的铁勺子,直径约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用另一勺将那种混合浆舀入面窝勺,在中间一刮,然后下锅,下凹处因面浆多,所以肥厚,炸成后像个圆圈圈,吃在嘴里,酥、脆、软三种感觉混合。 面窝除了米面窝外,还有炸豌豆窝、红薯窝(武汉人称“苕窝窝”)、虾子窝,别有风味。在武汉的大街小巷,面窝是人们喜爱的小吃之一,也是跟热干面一样有特色的早点之一。

十.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新农牛骨头

汉阳蔡甸新农牛骨头是武汉市创新名小吃,它是以水牛为主原料,经多种中草药及祖传配方秘制而成。

熟制方法:熬

特点:骨酥肉香、回味甘醇、牛味香浓、风味独特。

武汉特产哪里超市买最正宗便宜的武汉最大的特产专卖店在哪里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