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土特产礼品盒 广州地道陈皮礼品盒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4 15:51:11

一.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爬树鸡

爬树鸡

关于“鸡”的美食文章,讲得最多的是鸡种的问题,但当大家认准了像清远鸡、海南鸡、湛江鸡等几个鸡种以后;当食肆师傅们对鸡只的烹调方法精益求精以后,我们不禁要问:接下来食肆又会想些什么方法突围而出呢?

这不,善于创新的汇景酒家酒家老板就推出了在树上睡觉的爬树鸡,这可是麦总在云浮投资的养殖基地专门放养的鸡。你可别小看了这种鸡,这只鸡是在山清水秀的云浮山上长大的健康鸡,它们每天在没有污染的山上自由自在地生活,吃的是小虫子、粟米等等健康美食,经常飞上树枝和屋顶,而且还会在树枝上散步,散累了就在树上睡觉,多舒服的日子,这样没烦恼、没污染的鸡吃起来当然是不一样的哦。

鸡肉的吃法很多,蒸、焖、炖、烤均各具风味。其中粥水浸鸡非常不错。清甜中带有淡淡的米香,而且不含油脂和胆固醇,用它来代替做菜时要用到的上汤或肉汁,低油低脂,符合现代人的健康追求。这不仅完全保留粥底的绵滑糯香,又使得鸡肉更加的鲜美、爽滑和清香,完全能吸引食家的味蕾。据大厨介绍,鸡是用最传统的方法,即用清水蒸鸡的方法来做,这种清蒸鸡嫩滑爽口,味道纯正,在完全没有调味料的情况下,鸡本身的鸡味和鲜嫩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二.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酸梅鸭

酸梅鸭

酸梅鸭是一道好下饭、又易做的菜,是从化较有名的特色菜。吃起来酸酸的,味道很香。其做法如下:

材料:鸭半只、姜片3片、冰梅酱一瓶,白糖一小勺。

烹制:在市场买的鸭肉都会偏肥,可以先把锅烧红,把洗净晾干水分的鸭块放入锅内净炒一会,慢慢煎出部分鸭油,这样怕肥的人就不会觉得油腻了。

把鸭肉移到碟子里,在有鸭油的锅里放入姜片爆香,再把鸭肉放入锅内翻炒,放入适量的绍酒、豉油,盖上锅盖焖三分钟。接着翻炒鸭肉,放入适量的水文火慢焖。在剩下三成水的时候把冰梅酱倒入一半,并放入一小勺糖。再煮一会,一道酸梅鸭就大功告成。

三.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从化冬蜜

从化是全国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基地,养蜂历史悠久,从化现有蜂农1025户,规模较大的养殖户430户,养蜂群数5.8万群,常年蜂蜜产量1500吨左右,丰年产蜜2000多吨。蜂蜜从化的特色农产品,也是传统的旅游商品。从化是全国首个“生态荔枝蜜基地”,并已向国家申报“中国荔枝蜜之乡”的荣誉称号,2007年全市荔枝蜜产量达890吨,产值达1780万元;从化的荔枝种植面积达30万亩,每年荔枝开花期到从化放蜂的外地蜂农约有450户,外来的蜂群有3.1万群。

四. 广东省 广州 天河区 广州叉烧包

广州叉烧包是广东具代表性的点心之一,是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之一。以切成小块的叉烧,加入蚝油等调味成为馅料,外面以面粉包裹,放在蒸笼内蒸熟而成。叉烧包一般大小约为直径五公分左右,一笼通常为三或四个。好的叉烧包采用肥瘦适中的叉烧作馅,包皮蒸熟後软滑刚好,稍微裂开露出叉烧馅料,渗发出阵阵叉烧的香味。

又有一说传统叉烧包的标准要求是:「高身雀笼型,大肚收笃,爆口而仅微微露馅」。

做法

将面粉放台板上,放下发粉和少量清水,将面粉揉搓,搓至面粉柔软适中时,随用一条半湿的毛巾盖着,让它自行发酵约四、五小时。待面粉发酵至一定程度时,即将沙糖、碱水、猪油一同倒入,并再搓匀候用。肥、瘦叉烧切成小片,用干葱头起锅爆炒,然后加调味料会煮成叉烧包馅料。接着,将搓好的发面粉分成每个约两半重之粉团,放在掌心搓圆,并在中间捏成凹形,放入适量馅料,然后将开口处折叠捏合,务使馅料不致散出,包底用白纸垫着,放入蒸笼内,隔沸水用猛火蒸约30分钟左右即可。

味道美味可口。百吃不厌。

民间传说

叉烧包作为其中一种最常见和最受欢迎的饮茶点心,很受小孩子欢迎,亦成为不少坊间传说的主角。

香港流传的一些传说有:

一、叉烧包用的馅料来历不明。除了是卖剩的叉烧以外,还可能加入其他不明物料。最广为流传的是将叉烧包中的馅料换成人肉,这项传说後来更被拍成一部电影: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

二、蒸叉烧包时要洒上水以令包面平滑。以前的酒家没有喷水的水壶,点心工人会把水吞入口中,然后喷到包上。因此吃叉烧包时要把最表面一层皮剥去。

文化象征

在阿浓的《叉烧包和汉堡包》中,叉烧包是祖父的象征,而汉堡包代表了孙子。

五. 广东省 广州 海珠区 广州玉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玉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玉雕工艺品主要分为玉器首饰和玉雕摆件两大类。

广州玉雕工艺源远流长。广州人特别喜爱玉。人们历来视玉为宝,认为玉器有瑞意吉祥,定惊避邪和脱难消灾之功效,清代道光年间,广州玉石工艺制品已成行成市,大店铺有二百多间,使广州玉石雕刻行业和销售市场出现空前繁荣。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在继承宋代“七巧色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留色”的特技,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显得更加精美。

玉雕工艺品主要分为玉器首饰和摆设两类,玉雕材料多选用翡翠玉,制品分为首饰品和摆设品两大类。首饰品有玉镯、戒指、耳环、玉坠等,还有用金银宝石镶嵌的玉饰;摆设品有花卉、人物、鸟兽、瓶罐,以及独具风格的玉球、花舫、宝塔、薰炉等高级工艺品。广州制作的十八层吊缚双狮子母球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广州玉雕摆设类的玉球尤有特色,能镂空成十几层的圆球,大球套小球,厚薄均匀,层层自由转动,并雕上山水、花卉、人物、鱼虫、花鸟等精细的衬花,形象极其逼真生动。目前,玉雕球已雕至二十层,形成一组球雕系统。

广州玉雕的主要原材料来自本省的信宜。信宜所产的玉称为“南方玉”。它多呈草绿色,半透明,多自然斑纹,磨琢后晶莹通透,在玉石中别具一格。广州艺人博取中国各地玉雕技术之长,又以广州牙雕为模本,因此,无论在品种、雕工、用料等都有自己的特色。通雕玉球是攻克玉石高硬度的产品,多达十二层以上,托在手上轻轻晃动,隐约传出玉石碰击之声,甚是怡人。薄胎南方玉碗,无论浮雕云龙的,或是光身不雕花的,都显得异常华贵。玉雕小茶具,不但有壶和杯的配套,还带有一个玉盘,玲珑剔透,十分惹人喜爱。这三种产品在中国玉雕艺术中是少有的。传统的作品有花董,熏炉,脱链瓶,首饰等。近数十年来新出现的艺术作品有宝塔,通雕灯,脱链蟹笼和象顶花董等。


高兆华 高兆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玉雕传承人。1949年4月28日生于广州,1965年至1986年就职于南方玉雕厂,从事设计及培训工作。现任艺华玉器工艺厂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世界特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特艺专业委员会会员、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宝玉石协会会员。1997年获《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荣誉证书,个人传略入辑...... 详细>>>

六. 广东省 广州 越秀区 广州蛇宴

广州蛇宴是广州的一种风味,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懂得了以蛇制药治病的道理。唐代(618—907)已用毒蛇治疯病,用蛇制药还可去风湿、化痰止咳、健胃止呕等。明代李时珍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也赞美了蛇肉的鲜美,可见毒蛇的肉并不毒。

广州有好几家蛇餐馆,其中以“蛇王满”最著名。这家蛇餐馆最早的主人是吴满。八十多年前,吴满原是个捕蛇者,后来他在广州开设了一家小竹棚,传说他每天必吃一蛇,被称为“蛇王满”。到餐馆来就餐的顾客最喜欢吃的是三蛇——眼镜蛇、金环蛇、灰鼠蛇。这三种蛇都是毒蛇。宰蛇人用锐利的小刀先在蛇腹部取出紫黑色的蛇胆。放进盛酒的小杯里,直接交顾客生吞(蛇胆可以明目去风湿,医疗价值较高。一个蛇胆的价格相当于全蛇的六分之五)。然后用小刀轻轻在蛇身上划过,剩下蛇皮,再把雪白光滑的蛇肉切成小片或细丝,前后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据介绍,“蛇王满”每天宰蛇上百条,每年需蛇量达30多吨。“龙虎会”(又名“龙虎斗”)是蛇餐中的名菜。“龙”指的就是蛇,“虎”指的是猫。还有一种叫“龙凤会”,就是蛇肉与鸡肉同烹。如果把蛇、猫、鸡合烹,又称“龙虎凤会”。蛇馔在配料上还可增加名贵鱼翅、鲍鱼等,花色品种大约有30多种。各种蛇馔色、香、味、形俱全。既是美味佳肴,又可治病健身。广州蛇餐馆每天接待上千名食客,其中有很多来自港澳和东南亚。也有不少欧美友人来到广州品尝蛇餐,有些人虽然还没有吃蛇的勇气,但乐意到蛇餐馆观看宰蛇的情景。

七. 广东省 广州 海珠区 广州织金彩瓷

广州织金彩瓷:简称广彩,为手绘瓷器。画工精细,色彩鲜艳,金碧辉煌,形如织锦。织金彩瓷创始于清代初期,有300余年历史,其兴起受古彩与铜胎珐琅彩的影响,白器购自景德镇,彩绘则在珠江南岸,故又有河南彩之称。清嘉、道年间逐渐形成独特风格。

八.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黄皮

从化黄皮品种有酸皮、臭皮、甜皮、白鸡心皮、黄鸡心皮、白糖皮、独核黄皮、鸡心独核黄皮、从城黄皮等多个品种,以鸡心黄皮和从城黄皮(从化城内独核黄皮)为优。

鸡心黄皮是黄皮之中的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从化灌村、城郊、江埔等地,鸡心黄皮果大,鸡心形,平均单果重12克,果粒均匀。成熟时呈金黄色,足熟时古铜色。可食部份占68%以上。皮薄肉厚,甜酸适中,含可溶性固形物14-17%。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38毫克。7月果熟的季节每年有许多外地游客到从化品尝鸡心黄皮,评价鸡心黄皮果大、风味极佳。

从城黄皮栽培历史已有300多年,7月果熟,果穗长,果大核少,皮薄、肉滑、味甘甜、芳香。( 从化)

九.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榄核冬瓜

榄核冬瓜

榄核镇从1982年开始已有零星种植冬瓜,1988年成为广州市二线菜区以后,冬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从间种发展到整种,从每年一造发展到一年三造,对支持广州市淡季蔬菜供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0年全镇冬瓜整种面积6218亩;间种面积1527亩,总产2.1万吨。冬瓜生产收入占本地蔬菜收入的54%。

过去,我镇种植黑皮冬瓜品种参差不齐,又没有及时抓紧种植季节,使冬瓜总产量低、质量差、销售不顺畅,主要靠本地销售。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使产品既及旱上市又耐贮存,调节我市的春、秋淡蔬菜上市供应,提高冬瓜种植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从1994年开始,我镇从加强示范引导入手,建立示范基地,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合理安排种植季节,树立冬瓜品牌。

为提高冬瓜的品质,几年来,榄核镇重视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先后引进了南海黑皮冬瓜、增城冬瓜及东莞道窖冬瓜等品种,经过多年的努力,选育出适合当地种植和市场销售需求的榄核冬瓜品种,取代了原来本地大青皮冬瓜品种。该品种有如下特点:(1)适合出口、规格齐整、个体均匀、色泽好;(2)能适合装运耐贮存、光滑无毛、55-60公分长以上;(3)食味好、肉厚、肉质致密、略带甜味、营养成份丰富。

在冬瓜种植方面,着重抓“早”字,实行早整地、早播种、勤管理、早上市。我镇早冬瓜上市时间一般比邻近市、县提前15-20天,经济效益有较大的提高。近几年,榄核冬瓜的生产从过去一年一造,发展到现在的一年两造,部分农户一年三造。春播在每年的12月至翌年2月,收获期4月中旬至6月份;夏播期5月,收获期7-8月;秋造冬瓜在夏造收获后抓紧播种,产量也比较理想。

为树立榄核冬瓜品牌形象,我镇还对冬瓜生产基地实行全过程进行监控,从施肥到农药使用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管,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规程要求,安排生产管理,严格进行农药使用跟踪监测,保证生产安全、优质冬瓜产品,增强内销及出口竞争力,扩大产品销售。同时,对生产合格冬瓜产品,以“榄核冬瓜”品牌标签上市销售收到较好的效应,使全镇春秋两季销售顺畅。

由于冬瓜种植时间短、收益好,农民种植冬瓜积极性高,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1996年冬瓜种植面积3000亩,1998年为4100亩,1999年达到6850亩,2000年发展至7700亩。冬瓜产品除供应广州市场外,大部分产品销往浙江、江苏、上海、河南等地,少部分出口到港澳、新加坡等地。

十.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钱岗糯米糍

钱岗糯米糍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钱岗糯米糍荔枝出产于太平镇钱岗村, 是从化,果农采用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生产,果形呈扁心形,单果重24克以上,果色大红带玉绿色,果肉厚而多汁,晶莹软滑,果味香浓甜蜜,果核小如米粒,焦核率特高,可溶性固形物质达18%以上,是荔枝中之精品。

糯米糍,为荔枝品种之一。该品种果形呈偏心脏形,歪柄,果形较大,色泽鲜红间蜡黄,皮棘感不明显,肉乳白半透明,肉丰厚,口感嫩滑,味极清甜,核瘦小,自然糖分高,含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多种滋补功用,是不可多得的岭南佳果。

钱岗糯米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从化市太平镇钱岗村、文阁村、颜村、影田村、红石村等5个村现辖行政区域。

广东广州特产礼品广州特产礼盒推荐品牌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