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樟油特产 宜宾思坡樟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09 05:18:30

一. 四川省 宜宾市 翠屏区 糟蛋

习称“叙府糟蛋”,为清同治中(1860年左右)今市郊菜坝乡张竹君所创制,是将鸭蛋浸泡于配好作料的醪糟甜酒汁中一至三年而成。其传统生产工艺要经过3个阶段和10道工序,主要品类有南糟蛋、大众糟蛋、陈年糟蛋三种。糟蛋的主要特点是“蛋质细嫩柔和、蛋黄殷红、蛋白橙黄、醇香清幽、油沙可口、食味鲜香、余味绵长”,为佐酒助膳佳肴。宜宾糟蛋曾远销上海、南京、港澳、南洋等地。解放后生产的“金鸭牌叙府糟蛋”1982年获四川省优质产品称号,1982年和1984年两度评为商业部优质产品,1985年,曾组织糟蛋4万个向国外出口

叙府糟蛋为四川宜宾传统,是将鸭蛋浸泡于配好作料的醪糟甜酒汁中一至三年而成。叙府糟蛋制作工艺独特复杂,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十几道工序,制作期久长。叙府糟蛋主要品类有南糟蛋、大众糟蛋、陈年糟蛋三种。糟蛋的主要特点是蛋质细嫩柔和、蛋黄殷红、蛋白橙黄、醇香清幽、油沙可口、食味鲜香、余味绵长,实为佐酒助膳佳肴。

二. 四川省 宜宾 江安县 江安竹簧雕刻

江安位于四川省南部,长江南岸,所产的楠竹具有纹路精密,竹青如绸缎,竹簧如象 牙骨的特色,是竹簧雕刻的上乘原料。竹簧经过处理,黄橙莹润晶亮,具有淡黄象牙 色泽,被誉为“竹象牙”。江安竹簧雕刻工艺产品品种丰富多彩。今有竹器雕刻、竹簧镶嵌、竹簧雕刻、竹丝镶 嵌、竹筋皮制品等5大类,140个品种,300个花色。图案题材有反映山川名胜的“峨 眉风光”、“都江堰”等;有用带麻雀斑纹的红豆木、乌木、楠木等优质材料作配料, 组合成花卉草木;有取材于古代传说的“麻姑献寿”、“哪吒闹海”等;还有象征吉祥 如意的动物,如龙、凤、熊猫等图案,栩栩如生。近年来,江安竹雕艺人们继承空雕、浮雕、浅雕等手法,创造了竹簧镶嵌、画笔勾刀 等新工艺,把原来的浅雕、浅浮雕发展到着色、彩色竹雕、彩绘和主体浮雕,突破了 楠竹本身形态的束缚,造型别致,雕工精细,独树一帜。

三.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筠连黄牛

筠连黄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筠连黄牛是指在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境内以当地自然生长的牧草为原料,通过自由放牧和自由饮用山泉以及山泉、茶叶混熬的茶水养殖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牛种,是川南山地(黄)牛最大的类群,由勤劳的筠连苗汉人民长期自然选育形成,牛肉以肉质富硒、细嫩化渣、自然茶香、紧凑结实而著名。

(一)产品名称

筠连黄牛

(英语:JunLianYellowCattle/中文:JunLianHuangNiu)

(二)产品类别

筠连黄牛属养殖类,其中筠连是地名,黄牛是通用名称。

筠连黄牛是指在筠连县境内以当地自然生长的牧草为原料,通过放牧和自由饮用山泉以及山泉、茶叶混熬的茶水养殖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牛种,是川南山地(黄)牛最大的类群,由勤劳的筠连苗汉人民长期自然选育形成。

筠连黄牛以肉质富硒、细嫩化渣、自然茶香、紧凑结实、四季放养而著名;“筠连黄牛”的主产区——筠连县,是全国著名的茶叶产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生态良好,非常适宜筠连黄牛生长。

(三)地域范围

筠连县所辖行政区域(18个乡镇,幅员面积1256.13平方公里),主要产区为筠连镇、维新镇、大雪山镇、镇舟镇、蒿坝镇、武德乡、塘坝乡、龙镇乡、孔雀乡、团林苗族乡、联合苗族乡、高坪苗族乡。

(四)历史渊源

筠连因县境内“四山皆竹,一色相连”,以地产筠竹得名。秦属西南夷地,有筑五尺道经此之说。汉属南广县地,隋属协州。唐于县境置筠州、连州、定州,宋废定州。元合筠、连二州为筠连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始建筠连县;今天的筠连县,还包括了1953年原高县划入的部分乡域(相当于今天的腾达镇、维新镇、乐义乡、维新镇、沐爱镇、镇舟镇、高坎乡、大雪山镇、团林苗族乡、联合苗族乡、高坪苗族乡、蒿坝镇)。

筠连养牛历史悠久。1980年8月在落木柔区政治乡拱猪洞发掘的“筠连人”臼齿化石共生的17种动物就有“牛”,它证明了筠连县在四万年前就有智人居住,就有牛的踪迹。嘉庆十七年(1812)《高县志》记载“苗子,畜牛马为生……婚姻聘用马牛布匹,祭0以宰盗取之牛为敬”(民国《叙永县志》记载“苗人生产全恃畜,苗俗以牛多为富”)。民国37年(1948)6月《续修筠连县志》原称“筠连山牛”,并曰“山牛黄色,种山者畜之”;1960年8月《宜宾农业(1949~1959)》改称“筠连黄牛”(包括今天的珙县、兴文县黄牛),列为宜宾专区11个县市(含庆符县)唯一耕牛地方良种,并评价筠连黄牛“体型大、抗病力强、耐劳役,著名于川南各县市”,其母牛头数占时11个县市总数的41.43%[1]。

新编《筠连县志(1911~1985)》(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5月)[2]、《筠连县志(1986~2005)》(方志出版社2010年11月)[3]、《宜宾市志(1911~2005)》(中华书局2011年11月)[4]沿用了相关记述,筠连黄牛以“川南黄牛”、“川南山地黄牛”、“川南山地牛”为名分别载入了《宜宾地区畜禽品种志》(宜宾地区畜牧局、科技情报研究所1983年12月)、《四川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5月)、《四川畜禽遗传资源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0月)和《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5月),后两志均明确筠连县为第一主产县。

(五)发展现状

筠连县1993年起被列入四川省秸秆养牛示范县,1994年12月从四川阳坪种牛场引进3头(建议删)西门塔尔公牛开展筠连黄牛杂交改良。1995年筠连黄牛年存栏量占宜宾地区10个县市46.3%,能繁母牛、当年生犊牛分别占50.87%、47.55%,筠连黄牛出栏占宜宾地区10个县市60.1%,出栏率(28.57%)占全省(含今重庆市各区县)前二十强第14位(1996年10月《四川省1995年畜牧经济统计》报道)。1996年12月(可否加牵头单位)策划并编制的(改为:了)《筠连县黄牛124工程项目建议书》,1997年5月先后通过了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已并入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今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等单位专家学者鉴定,并在筠连镇真武路新建了以开发筠连黄牛为主的筠连县畜禽良种开发中心积极探索筠连黄牛产业化开发。1997年6月开始推广黄牛细管冻精技术,1998年4月被正式列入全省15个黄牛改良基地县,2000年、2001年、2003年连续三年又列入全省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县[3]。

2003年7月,筠连县(黄牛)被批准为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WGHJ0051),2004年8月被认定允许使用四川省无公害产品标志(WGHC0194),筠连县养牛协会申报的黄牛(肉牛)2005年1月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肉牛)证书(WCH0500242)[3];2010年11月被列入全市现代特色畜牧产业(乌蒙肉牛)项目,黄牛养殖2011年3月列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1年7月又被纳入省级财政现代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肉牛);2013年12月通过第四次复查并再次获得延续三年(2013-12~2016-12)的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WNCRSC1300351),2014年3月获得了延续三年(2014-03-18~2017-03-18)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证书(WCH0500242)。2014年7月列入农业部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建设项目。2014年12月被正式确定为四川省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也是宜宾市目前唯一一个涉及黄牛(肉牛)的省级标准化示范区。

全县2014年黄牛存栏8.26(问曾均再核下)万头(统计公报)、出栏3.49万头(统计公报),实现黄牛产值27920万元,利税6980万元;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宁、副省长曲木史哈分别于2015年5月7-8日、4月2日到筠连县调研肉牛养殖,对发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宜宾市肉牛产业发展现场会(宜宾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研讨会(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宜宾市人民政府主办)2015年4月22日、6月28-29日分别在筠连县召开,全面推广筠连县肉牛“六三”经验及筠连县“山繁川育、藏牛于户”庭院养牛模式[6-7]。

近年来,0筠连县委、县人民政府通过巩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肉牛)生产基地,培植优质肉牛养殖小区、标准化规模集中养牛场及肉牛精加工食品龙头企业,全力打造20万头无公害优质牛羊产业带。肉牛产业覆盖全县18个乡镇、243个村,现有重点专业村29个,养牛专业合作社23个;牛肉精加工龙头企业3个(生产宜宾名优“老外婆”腌条牛肉的筠连县鸿鹄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宜宾名优“好牛旺”牛仔骨的筠连好牛旺凯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生产“筠苗”、“川苗”、“乌蒙苗”系列“苗家黄牛干巴”的筠连县筠洲信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肉牛交易市场1个(筠连县向阳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筠连县川南肉牛交易市场)。

“苗家黄牛干巴”是按苗族传统炕制工艺制作的四川名特畜产品,其原料来源于筠连苗族地区自然放牧的筠连黄牛,由2011年9月经筠连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筠连县筠洲信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生产。该公司“苗家黄牛干巴”参加了在宜宾举办的历次中国宜宾酒圣节、中国白酒文化节名特商品展销,2012年9月参加了中国“宜宾名优”评选并入围;2013年8月取得了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腌腊肉制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14年5月又获得了(酱卤肉制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现苗家黄牛干巴生熟两类产品生产。2014年9月、10月分别参加了第十届中国食品博览会(成都食博会)、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西博会)。市委副书记吕晓莉亲临西博会展区指导,县委书记王萍、县长刘朝平也亲临白酒文化节展场了解产品发展情况。2014年11月,“苗家黄牛干巴”荣获四川农业博览会参展产品特色产品奖[8];2014年12月,名冠宜宾市首届畜牧博览会八大推荐畜产品之首。2015年1月,被评为宜宾市“名优特新”农产品。

筠连黄牛产地范围为四川省筠连县现辖行政区域。

《筠连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筠连黄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筠府函〔2015〕59号

四川省筠连县地方标准:

DB511527/T002-2015《地理标志产品筠连黄牛》(草案)

四. 四川省 宜宾 兴文县 碎米芽菜

四川—碎米芽菜,是著名的四川“四大名菜”之一,是宜宾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宜宾芽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产地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香、甜、脆、嫩、鲜,并得以代代相传成为四川家喻户晓的传统酱腌菜。

文化:据可考资料清嘉庆《叙州府志。物产》中记载:“葱韭蒜......白菜青菜蔓菁.....各厅县志皆有。”说明当时做为芽菜的原料——青菜已经有较为广泛的种植了。

在宜宾芽菜的长期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加工工艺。据资料记载,在清光绪年间,叙州(宜宾旧称)近郊的农户将其青菜去叶剖丝,晾晒适度,拌入食盐、红糖,再加入香料配制装坛腌储而成。

制作:

1. 将鸡脯肉剁细;

2. 辣椒和腌芥菜都切成细粒;

3. 锅内放油烧至七成热时,放肉末炒散,随后放入辣椒和腌芥菜,炒匀。

4.炒匀后; 用盐、白糖、葱花、味精、酱油、花椒粉调味即可。

五. 四川省 宜宾市 兴文县 宜宾肺片

宜宾名小吃,特色菜为:宜宾肺片、五香牛尾、麻辣牛肉、陈皮牛肉、腌条牛肉、牛排、牙签牛肉、辣骨乳牛、活水乳牛及各类牛肉系列。( 宜宾)

六. 四川省 宜宾 兴文县 兴文猕猴桃

兴文猕猴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兴文猕猴桃在高、低海拔地区均能正常生长与结果,生态适应性良好,且丰产、稳产,果实品质优良,抗高温干旱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但在低海拔地区栽培,果肉红色变淡,以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栽培最能体现其果实红心的特性。8月下旬陆续上市,采用温控法可贮至翌年二月。红心猕猴桃果心横截面呈放射状红色条纹形似太阳,光芒四射,美艳夺目,看之饱眼福,食之饱口福,含有补血养颜功效的红色素。

兴文猕猴桃分布于现辖行政区域所有乡镇。1980-1981年,兴文县进行猕猴桃资源普查,利用两年时间查清了我县野生猕猴桃分布面积约15.3万亩,共约110万株,其中零星分散面积13.8万亩,较集中面积约1.5万亩,挂果株45万株。由此开始了集中种植,并取得了可喜成绩:2012年,兴文猕猴桃参加成都国际猕猴桃节“龙门山脉猕猴桃品鉴”活动,获“红心组”二等奖, 2014年获中国“绿色食品”认证,2015年获宜宾市“名优特新”农产品称号,目前正在申报农业部“名优特新”农产品。另外,2012年我县“川南地区红阳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获宜宾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兴文县石海酒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猕猴桃果酒加工企业,远销国内多地。目前,全县已发展猕猴桃果酒加工、冷藏储运企业3家,农民合作社14 个,2011年成立了“兴文县香山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2013年评为“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015年评为农业部“全国优秀合作社”。

历史渊源

兴文猕猴桃种植历史悠久,据《兴文县志》记载及民间传闻,兴文猕猴桃作为古僰族和当地苗族的主要水果已有2000余年历史。古僰族主要分布在现今的九丝城镇、仙峰苗族乡、毓秀苗族乡、僰王山镇等高海拔区域,该区域为野生猕猴桃生长地,是兴文猕猴桃的主产区。在古僰族繁荣昌盛的时期,兴文猕猴桃成为古僰族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在明朝万历年间,为更好的统治西南地区,明王朝派出重兵绞杀古僰族,在粮食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当地当地野生兴文猕猴桃就成为古僰族维持生计的重要食物。《兴文县农业志》中相关记载:“猕猴桃作为兴文县的特色资源……兴文猕猴桃营养丰富,鲜果中有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和Vc、VB、VE和钾、钙、镁、磷等矿物质”。兴文猕猴桃作为当地苗汉人民传统水果,可以直接吃、酿酒吃,其中兴文猕猴桃圣果酒更是苗族同胞待客、宴请的上品酒水,飘香千年而不散。

七. 四川省 宜宾 兴文县 宜宾小笼包子

主料:发面、猪肉末、碎米芽菜
配料:葱、姜、胡椒、食用油、花椒等
作法:1、旺火五成热油放入肉末、花椒、姜、胡椒等炒熟
2、加入碎米芽菜炒香
3、放入葱花、味精起锅成馅
4、用发面、馅做成包子入笼蒸透即可。( 宜宾)

八. 四川省 宜宾 江安县 江安麻辣凉粉

江安麻辣凉粉,是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传统的街边小吃,春夏两季总能看到推着小吃车的商贩沿街叫卖,深受江安人欢迎。

江安麻辣凉粉,是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传统的街边小吃,春夏两季总能看到推着小吃车的商贩沿街叫卖,深受江安人欢迎。如今麻辣凉粉经过厨师们的改头换面,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正式菜肴,摆上了宴席。39m

江安麻辣凉粉的制作方法:39m

1、把绿豆粉和水按1:6的比例调开,放到火上加热,不停地搅拌,以免糊底。39m

2、大概5分钟,锅里的绿豆粉变成啫哩状,搅拌起来比较费劲了,就可以关火了。39m

3、接着把凉粉放凉,然后再放进冰箱里冷藏。待凉粉凝结好后,从冰箱取出,扣在菜板上,用刀或者专门的凉粉刮子切(刮)成条状。39m

4、接下来就是凉粉调料的配置。既然叫麻辣凉粉,那辣椒油和花椒油是一定少不了的,此外还需要酱油、香醋、麻油、少许白糖、姜水、蒜水、鸡精等,和凉粉拌均即可食用。39m

九. 四川省 宜宾市 翠屏区 宜宾面塑

宜宾面塑艺术是民族民间文化当中独树一帜的“天府奇葩”。作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宜宾面塑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征。以传神、夸张、简练的艺术特性和独特的上色、烫面技法,使得面塑四季均可制作,能长期保存,不霉、不脆、不变形、不干裂。近日,记者有幸拜访宜宾“面塑老人”李烈光,将其独具匠心的面塑藏品,供读者品赏。

京剧人物面塑:高约20公分,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夸张地表现出了剧中人的性格、心理上的特征。乖张的人物表情,丰富炫彩的上色以及精致细腻的服饰将京剧人物突出、夸张的舞台表现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英雄人物:这尊面塑藏品 高 约10公分,大义凛然的剿匪英雄——杨子荣扮相更是让人敬畏。你瞧,他右手提着手枪,左手紧握拳头,人物表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一副威风凛凛的庄重模样,誓把土匪扫光。

少数民族人物: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这对正在吹奏芦笙的苗族同胞通过面塑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不禁联想至苗家人家载歌载舞的热闹情景。

十.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炖鸡面

炖鸡面原料:鸡、面。

制法:将鸡炖好后,拌面吃。

宜宾特色炖鸡面,选料严格,做工精细,色泽奶黄,咸鲜醇香,入口爽滑。

宜宾十大特产排行宜宾长宁区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