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特产必买伴手礼 成都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6 10:22:22

一. 四川省 成都 温江 全兴大曲

全兴大曲酒是以优质高梁作原料,上等小麦制曲,采取传统的操作工艺,陈年老窖发酵,严格配料酿制,精心品尝勾兑,分坛定期贮存。


历史:东汉末年,刘备建蜀汉于成都曾下禁酒令,对于家有酿酒器具者都要处罚。可见当时 酿酒饮酒之风已成民间习俗。唐代,成都酿造的名酒有了更多记载。诗人张籍在《成都曲》中吟到:“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宿”。当时的万里桥就是现在的成都南门大桥。据史料记载,唐时,这一带街上酒旗招展,酒家林立。唐时的酒家可以在饮 酒后留宿,游人一醉之后,便在“酒家眠”了。南宋时,成都的酿酒业更为兴旺。著 名诗人陆游在《楼上酿书》中云:“益州官楼酒如海,我来解旗论日买”。据史料记载: 全兴烧坊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特点:其具有窖香浓郁,绵甜甘洌,落口爽净的独特风格的特点。

1963年,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全兴大曲被评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1984年第四届全国评酒会上,全兴大曲再次被评为国家名酒,荣获国家金质奖章。

二. 四川省 成都 崇州 道明腌肉

产于山区的道明镇,采用传统工艺腌制而成。其显著特点是经熏制仍保湿,湿而不水。微烟熏过的清香沁人心脾,咀嚼时能吃出一股淡淡的稻谷烧烤之香味。( 崇州)

三.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蛋烘糕

蛋烘糕是金堂县名小吃之一,其实他的制作过程很好看,圆形的黑平锅,很小的那种,把鸡蛋和面粉揉在一起,倒进锅里,在火上烤,里面放白糖和芝麻,要不了几分钟就好了,省时便捷便宜,路边上有很多卖的,1元钱一个,就像北京的煎饼一样普遍,而且路边的蛋烘糕里面可以放任何东西,有咸的有甜的,可以放榨菜,放果酱。

成都名小吃中,蛋烘糕是其中佼佼者,营养丰富,老少咸宜。 制作流程: 1、制糕坯液。将面粉倒入陶盆内。红糖用开水化成汁,滤去杂质,倒入面粉中。蛋液倒糖水中,勿粘干面粉。用木棒搅拌均匀,再加苏打(先用水调过),继续搅拌成面糊状,静置。 烘糕

2、制馅。去掉金钩的杂质和虾皮,用绍洒浸渍。猪肉剁细,用水豆粉上浆。猪板油在锅中熬出油,去油渣,将猪肉倒入锅中炒,放酱油续炒后,放金钩炒转,起锅前放味精。 3、包馅烘烤。特制的直径约12厘米、高约2厘米、有益的小圆铜锅,置小烤炉上。用油刷蘸熟菜油少许涂铜锅内,舀50克糕坯液入锅中,桰:炉烘烤约30秒钟,即将馅舀进糕的面上,盖好盖,再烘烤30余秒钟即熟。取下,将糕对折成半圆形即可。

四. 四川省 成都 蒲江 蒲石砚

蒲石砚

蒲石砚是传统名砚之一,产自四川省蒲江县盐开沟。蒲石砚石质坚细,色泽青润,磨墨均匀,具有冬日研墨不冰的特点。雕琢技艺精湛,题材广泛,主要以花卉鱼鸟和人物形象取胜。

五. 四川省 成都 新津 王粑肉

煨肉是以微火将肉炖熟的烹调技艺。王志坤以制作粑肉而有名,人称王粑肉。他煨出的粑肉,色泽黄亮,醇和粑香,肥而不腻,粑而不烂,香味浓郁,富含营养,是继承传统名菜坛子肉基础上改进的名小吃。王家粑肉在清代定型,清末传至王玉兴,技艺精湛,闻名遐迩。现在粑肉制作者王志坤系王玉兴之子。

六. 四川省 成都 新津 黄辣丁

黄辣丁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辣丁,新津名菜,川菜奇葩。黄辣丁是一种生活在湍急清澈溪流中的鱼类,产于岷江上游,学名中华倒刺耙,外形有些象泥鳅,但是肉质鲜美,非泥鳅所能媲美,黄辣丁以麻而不木、辣而不燥、味道鲜美而闻名四方。( 新津县)

新津黄辣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新津县五津镇、花桥镇、兴义镇、普兴镇、邓双镇、方兴镇、安西镇、永商镇、金华镇、新平镇、文井乡等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 四川省 成都 新津 新津河鲜

新津县水系发达,五河汇聚,水资源丰沛,生息着众多的淡水鱼类,如刺蒲鱼、黄辣丁、桃花鱼、青波鱼、岩扁鱼、船丁鱼、鲢鱼、水蜂子等几十种名贵鱼种,同时是西南野生河鱼的重要集散地。纯天然的河鱼,造就新津县的河鱼系列菜品推陈出新,源源不断,河鲜风味美食,正名扬四海。



南河两岸居民世代以捕鱼为生。他们探索出了鱼的多种做法。河鲜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当今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深受八方食客的青睐。其具有特色风味的胖大姐黄辣丁、谭鱼头火锅更是河鲜美食中的两朵奇葩。

八. 四川省 成都 金钱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板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板艺术大概发源于300多年前的成渝两地,后逐渐流传于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表演者手持长约一尺、宽约一寸的三块楠竹板进行表演。其中两块还嵌有铜钱或其它金属片,表演时竹板互击,能发出金属声音,艺人们以它为道具进行表演,常能“走州吃州、走县吃县”,习称“金钱板”。另外,也有人称其为“金鉴板”,还有人称其为“三才板。”

金钱板,又称“三才板”,“金签板”。形成于清初。

《易经》说“道有天道,地道,人道”三块竹板各代表一道。广泛流行于巴蜀各地。金钱板由长约一尺,宽约一寸,厚约0.25寸的楠竹片制成。共3块,为使竹板敲打动听,板中嵌小铜钱。既作伴奏乐器,又作表演道具。

艺人用右手拿着的一块有节拍地打着左手拿的两块板的不同部位。其响声给人一种清新,铿锵而又有和谐节奏的音乐感。击打一两分钟,艺人在金钱板的节拍下开始演唱。多用方言土语,以唱代说,要求严格,要句句压韵,并要一韵到底,中途不得转韵。每句唱词,多是七字句,十字句,亦可用长短句,以便演唱者在唱时能使节奏做到“三停顿”。

在语言上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铿锵有力,通常用四川方言,歇后语,谚语和象声词来表达,但又要做到俗不伤雅。

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金钱板这门民间表演艺术在川北已基本绝技。但有幸的是,出生于嘉陵区蟠龙镇的金钱板表演艺术家蒋炳荣,自幼学艺以来,与兄弟蒋炳奎。走村串户,或院坝或茶场,为群众表演技艺。他决心传承这一民间艺术,让它更具风采。与评书、莲花落等说唱艺术一样,金钱板最初一般也在人多的乡场闹市路口划个圈子表演,拉扯场子招揽顾客。

因喜欢的人越来越多,便逐渐发展到进入茶馆表演。加之道具简单,就是几块竹板,演员一人,机制十分灵活,非常适宜在茶馆中进行演出。

所以,后来金钱板就主要在茶馆中进行演出了。在金钱板表演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因艺人的不断创造总结,使其表演技法不断丰富完善。还因技法特点的不同而分成了“花派”、“清派”和“杂派”等几个不同流派。其中,花派主要突出板式击打技巧与眉眼身法,表演者常常将三块竹板呼来耍去,摹仿击打出大自然的各类声音,富含万千变化,令人称奇;清派金钱板主要注重说唱的咬字吐词、字正腔圆、中气十足、节奏稳健;而杂派则基本上兼清派与花派之长,既注重板式打法又在说唱中注意节奏变化、灵活自如、唱中带说、说中带唱,长短句子交错而行,快慢自由。表演者手拿三块楠竹头做的板子,边敲边打,边说边唱,边唱边演。金钱板板质以楠竹或斑竹制成,共3块,每块长30厘米、宽3.3厘米、厚约0.5厘米,其中两块中嵌有小铜钱或金属片,故名“金钱板”。

它的唱腔是前辈艺人在川剧高腔一些曲牌的基础上加工、改革而成。金钱板都是一人演唱,唱词为七字句或十字句,也可根据内容需要适当伸缩,两句一联。金钱板可以打出风云雷雨9种不同的节奏和音响。

金钱板的传统书目有《三国》、《水浒》、《游江南》等长篇的“长条书”;还有取材于民间寓言、故事、笑话的二、三十句的小段,叫作“诗头子”。传统书目中有最能吸引听众的三段“买米书”,即《武松赶会》、《武松闹庙》、《武松打店》。

四川乐山市留守儿童学习金钱板迎奥运在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利民留守学生之家,23名留守学生每天坚持在这里学习金钱板,以特殊的方式迎接奥运的到来。

孩子们在史生荣老人的教授下,学习金钱板这门珍贵的传统艺术。为迎接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史老还专门为学生写了一段《赞北京奥运》,让孩子们在把民间艺术发扬光大的同时,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

参加学习的学生表示,在这里学习金钱板,既丰富了他们的假期生活,也陶冶了情操,加深了他们对传统艺术的认识。这23个学生中,有一部分已经坚持金钱板练习有1年多之久。作为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板的传承人,史生荣的教学完全免费,一切只原于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学习这项珍贵的民间艺术,并希望能够发展传承人,让金钱板艺术不被遗忘,能够发扬光大。

九. 四川省 成都 双流 郁金

郁金:又名玉京,著名中药材。县内栽培已有900多年历史。不仅畅销国内,还向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出口。( 双流县)

十. 四川省 成都 新津 张牛肉

张牛肉又名火边牛肉,色黑而亮,肉质松软,细嚼干鱼,根根化渣,风味独特。张牛肉已有90多年历史,原名徐牛肉,为徐绍林所创。新中国成立后,将技术传授给女婿张清云,更名为张牛肉。

成都特产送人必买的东西成都特产送人必买清单甜品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