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国各地土特产 上海土特产哪里最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02 06:01:26

一. 上海市 静安区 干贝汤包

干贝汤包:汤汁香浓郁~完全强调汤汁的上海汤包,以干贝等材料熬汤底,并选用上等里肌肉作为汤包內馅,入口一咬即可闻到浓郁的香味,汤汁湧湧自包子內流出。而外皮既Q又薄,相当过瘾。店名:晶晶上海小吃地址:北市基隆路二段19-1号

二. 上海市 徐汇区 上海砚刻

砚刻就是在砚石上所进行的精致雕刻,对于质地优佳的砚台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一砚制成,往往要琢磨经年。这种艺术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它是和中国书画同时 发展起来的。砚刻需要有高质量的砚石作原料。中国广东的端溪石、安徽的歙石、甘肃的洮石、湖南的紫石、江西的龙尾石、宁夏的贺兰石,等等,都是自古闻名的上乘砚石。艺人们就是利用这些特殊的石料,采用传统的砖刻、石雕手法,以石构图,因材施艺,雕刻各种形状、绚丽多姿的砚台。此种砚台既是实用品,又可供人们欣赏。

上海砚刻以造型雅朴,刀法刚健著称。其雕刻技法在继承砖刻石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金石雕刻等其他艺术的精华,运用深、浅雕相结合的方法,使作品富有立体感。题材多取于蔬菜、瓜果等静物,也有少数鱼虫等图案,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三. 上海市 崇明 崇明水仙

崇明水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崇明水仙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水仙在上海崇明具有悠久的栽植历史和丰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本土花卉,历来与松江的银柳,嘉定外冈的腊梅并称为上海花卉界的“三宝”,而崇明水仙可以将花期控制在春节前后,俗称为“迎春第一花”。 “崇明水仙”作为上海地方特色花卉、特色资源,与漳州水仙齐名,是我国两大水仙品系之一。据崇明县志记载,明朝正德年间水仙在崇明已经开始栽培,至今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而作为商品花卉生产也已经有100多年了,它是上海唯一具有地理标志性的花卉品种资源。据上海园林志记载,崇明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年产水仙花商品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远销上海、天津、北京、江苏等地,“崇明水仙”曾著称于上海等地花卉市场。 崇明水仙与漳州水仙是我国著名的两大地方特色水仙,但花型不同,漳州水仙以单瓣为主,而崇明水仙则以重瓣为主,重瓣水仙比起其他品系的水仙有花形优美、香气浓郁、花期长等优点,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后,优质崇明水仙成品球已大量上市,为上海花卉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水仙花,历来是深受人人们喜爱的花中珍品,在我国以福建漳州和上海崇明的水仙最为有名。崇明水仙的特点是球根自然分株较少,且芳香浓郁,经月不散,为他地水仙所不及。花瓣润白似玉,状如圆盘,心呈金黄,宛如酒盏,故有“金盏银台”之美称。水仙在吐蕊绽放之际,那青翠欲滴的叶片,亭亭玉立的花梗,衬托着春雪般晶莹的花朵,阵阵芳馨沁人心脾,更给人以朴素、淡雅而又高洁、脱俗的美感。( 上海)

地域范围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屿,位于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它东濒浩瀚东海,南与上海市宝山区、浦东新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水相望,西接滚滚长江,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崇明水仙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上海市崇明县所辖三星镇、绿华镇、庙镇、港西镇、城桥镇、建设镇、新河镇、竖新镇、堡镇、港沿镇、向化镇、中兴镇、陈家镇、新海镇、东平镇、新村乡,共15个镇、1个乡、267个行政村,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岛1267平方公里,长兴岛88平方公里,横沙岛56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30"至121°54′00"、北纬31°27′00"至31°51′15"。崇明水仙总生产规模100公顷,年产种球数500万只。

四. 上海市 虹口区 炝虾

稍有年纪的生活在过江南水乡或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人,大都知道“炝虾”。这是一只风味独特而又十分有趣的菜。

此菜又名“醉虾”,须用活大虾剪须,洗净,然后盛在容器中(最好用广口的玻璃瓶),再放入适量的烧酒、胡椒粉、姜末、白糖、盐、酱油、醋,盖上盖子,将容器晃荡一番,于是这道佳肴就制作成功了。由于放入多种调料,这“炝虾”的味道很是奇妙:麻辣酸成甜俱全。又由于虾肉几乎是生的,所以又格外的鲜嫩,吃到嘴里,还有甜腻腻的感觉。不过,更逗人兴趣的,就是那“炝”过的虾似“醉”还“醒”,稍不留神,它就会从碗盘中蹦起,或从筷子头上“飞”走,引得人们开怀大笑。

笔者三十年前曾吃过“炝虾”,但那时不知品味,只觉得“好玩”,甚至还幼稚地认为:这“炝虾”是咱们江苏人的发明。

现在看来,不对了。我国岂止江苏有“炝虾”呢?又岂止近代才能“炝虾”呢?

据唐代刘恂著的《岭表录异》记载:“南人多买虾之细者,生切绰菜兰香蓼等,用浓酱醋先泼活虾,盖以生菜,然以热饮复其上,就口跑之,亦有跳出醋碟者。谓之‘虾生’。鄙俚重之,以为异馔也。”可见,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广州一带,我国就有“炝虾”了,并且被普通老百性(鄙俚)当成“异馔”。到了宋代,临安(杭州)的市场上也有“炝虾”出售。及至清代,朱彝尊的《食宪鸿秘》及顾仲的《养小录》中仍收有“醉虾”。制法如下:“鲜虾拣净,入瓶,椒、姜末拌匀,用好酒炖滚泼过。食时加盐、酱”(《食宪鸿秘》)。从中又可以看到,我国食“炝虾”之风是千年而不断的。

如今,由于河、湖之水污染的关系,吃“炝虾”的人不多了。不过,如果在水质较好的湖中取活虾,加之制作得法(主要有灭菌措施),这“炝虾”还是能为今人及旅游事业服务的。据报道,江南有些城市的宾馆中恢复制作了“炝虾”,博得了一些酷嗜生鱼、生虾的日本友人的热烈欢迎。

五. 上海市 崇明 崇明白扁豆

崇明白扁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俗称洋扁豆,荚扁平呈刀形,每荚有籽2-3粒,白皮白肉,粒粗扁而质细腻,色清澈而诱人,是农家普遍种植之菜蔬,亦是崇明主要土之一。白扁豆富有营养,味美爽口,是人人喜爱的夏秋家常菜肴。

六. 上海市 松江区 松江大米

松江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松江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松江人世世代代以大米作为主食。松江水稻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松江农民积累了丰富的水稻栽培经验。唐宋以后,松江一直是全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水稻产量始终处于领先水平,同时,松江大米以品佳质优闻名全国,成为历代进贡朝廷的贡品。

松江大米

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泖港镇、石湖荡镇、新浜镇、小昆山镇、佘山镇共6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松江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沪松府〔2013〕127号

上海市松江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企业标准:Q/VGAT1-2013《松江大米》

七. 上海市 闵行区 上海蜜汁火方

蜜汁火方,是上海、江苏和浙江地区的传统名菜。最早闻名于江浙两地。上海从清末开始,首见于苏州风味和扬州风味菜馆经营此菜,颇受吃客青睐。如今,以沪上老半斋酒楼和扬州饭店烹制的为佳,驰名中外。凡品尝过此菜的中外食者,无不赞赏。50年代末,毛泽东主席来上海视察工作时,上海大厦曾邀请莫有庚和莫有财等三兄弟烹制“蜜汁火方”,毛主席品尝后,非常满意,跟随毛主席的工作人员,还特地找莫氏兄弟询问具体的制作方法。近几年来外国来宾在该店品尝了“蜜汁火方”,也称赞其:“菜式新颖,花样逼真,调味佳美,不愧为古国精美艺术。”

蜜汁火方用火腿上方煮、煨而成。成菜色泽火红,卤汁透明,火腿酥烂,滋味鲜甜,深有回味。其具体做法是将火腿上方的净精肉一整块洗净。入汤锅煮,至八成酥取出,除去筒骨,有盆子压平。冷却后,入冰箱冰一下,取出,切成厚片(精肉仍然连在皮上)。砂锅内下火腿肉厚片、鸡汤煨煮,拔去咸味,如味仍过咸,滗去原汤,另加清鸡汤再拔咸味,至火腿肉厚片咸味拔净,取出,放入另一锅内,加清水50克、白糖200,用小火煨烤1小时,至卤汁稠浓,色泽光亮即成。

八. 上海市 静安区 上海木雕

上海是我国木雕工艺品重点产区之一,按所用材料分为白木、红木和黄杨木雕三大类。白木所雕作品,构图丰满,层次清晰,刀法精细,富于变化,有欣赏陈设的插屏、屏风,也有欣赏和实用相结合的家具、酒厨、台灯、果盘等。代表作品有巨型木雕艺术品《龙船》、《蟠桃胜会》。

红木雕采用小块红木,运用镂雕、圆雕、深浅浮雕等技艺,以山水、花鸟、瓜蔬、虫鱼为题材,设计成文具用品、烟具、花插等工艺品。造型精致纹饰简练,做工挺括。上海的黄杨木雕以圆雕为主,作品大多取材于儿童生活,刀法精细,造型活泼生动,适于案头欣赏。其优秀作品有《五子戏龟》、《顽皮娃娃》、《乘龙》等。

九. 上海市 静安区 崩瓜

因皮薄而脆,成熟后稍受碰击即会崩裂而得名,外形长圆,中部略粗,似橄榄形的马铃,又称马铃瓜。单重2公斤左右,大者2.5-3公斤,瓜皮呈淡绿色,有浅色花网纹,皮薄而脆,瓤色淡黄,籽血红,肉厚汁多,甜度尤高,清香爽口。崩瓜植株娇嫩,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如选择排灌条件好的田块,施足基肥,结瓜后只宜施淡肥,不能施浓肥、化肥,抗旱要开沟灌水,不能漫灌,摘瓜时宜在午后,以减少破裂。

十. 上海市 杨浦区 上海顾绣

顾绣是上海地区工艺品中的瑰丽奇葩。顾绣因源于明代松江府顾名世家而得名。顾名世曾筑园于今九亩地露香园路,穿池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园(今露香园路,即为纪念此园得名)故世称其家刺绣,为“露香园顾绣”或“顾氏露香园绣”或简称“露香园绣”、“顾绣”。它是以名画为蓝本的"画绣",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而著称于世。



明代后期,松江府上海县露香园顾绣,为高雅的刺绣艺术,对后世影响很深,清代四大名绣皆得益于顾绣。明代顾绣秘笈主要在于作者的文化艺术涵养、题材高雅、画绣合一、用材精细、针法灵活创新、择日刺绣与锲而不舍的精神等六要素。以韩希孟为代表的顾绣传世实物,文化艺术内涵颇深,皆是文物珍品,被各大博物馆所收藏。

上海最有名的土特产是什么上海土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